北非 >埃及 >紅海沿岸 > 聖凱瑟琳修道院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聖凱瑟琳修道院開放時間 9:00~12:00,周五、六與教會節日不開放
  聖凱瑟琳修道院交通 沙姆沙伊赫有班車直達西奈山。
  聖凱瑟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位於東西方交通要道上的西奈半島摩西山麓,即西奈山(mount moses)腳下,是4~6世紀時到西奈避難修道的修士們為紀念為信仰獻身的姑娘凱瑟琳而修建的。西奈半島歷來是兵傢必爭之地。從公元6世紀後,西奈幾經戰火,但聖凱瑟琳修道院卻完好無損。無論是在阿拉伯人入侵、十字軍東徵,還是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拿破侖侵略,乃至當年以色列占領時期,修道院都沒有受到破壞,成為當地最富盛名的修道院之一。
  修道院的規模很大,從外表看就像一座古城堡。修道院的主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石灰岩建築,教堂入口的木門取材於黎巴嫩雪鬆,門上有動物、鮮花和樹葉的浮雕,是一位拜占庭藝術傢的傑作。門楣上的希臘語銘文寫道:“這是通嚮上帝之門,正義將由此進入。”除了主教堂外,修道院內還保存了不少珍貴文物,如2000幅聖畫藏品,包括希臘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拉丁文、亞美尼亞文、科普特文等12種文字的近3000份手稿,其中還有世所罕見的最古老的《聖經》譯本———公元5世紀古敘利亞文的《摩西五經》、古代哈裏發和蘇丹嚮修道院頒發的詔書、法令等。
  值得一提的是,修道院內還有一座特殊的建築——公元1106年,埃及法蒂瑪王朝的統治者歐麥爾別出心裁地派人在修道院內修建了一座歐麥爾清真寺,但清真寺今天已不再被使用,它已成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和睦相處的象徵,被賦予一種新的特殊價值。
No. 2
  一、名畫珍品
  畫作名稱:《聖凱瑟琳修道院
  創作者: 阿德裏安·多紮(法國)
  創作年代: 1845年
  風格: 現實主義
  題材: 風景
  規格: 130cm×104cm
  質地: 布面油畫
  存藏處: 巴黎 盧浮宮藏
  作品賞析:
  作為風景畫,這幅作品透出一股神秘氣息:聖凱瑟琳修道院坐落在深山之中,修建在危岩巨石之上,出入要靠吊籃升降,細節的描寫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氣息,山𠔌中的禮拜隊伍,正等待着逐個上山朝拜。畫傢采用以深調子包圍亮調子的方法,突出了這座不平凡的修道院。用色單純而豐富,用筆整體而渾然。
  二、聖凱瑟琳修道院簡介
  埃及聖凱瑟琳修道院坐落在西奈半島腹地、摩西山麓。這座希臘正教修道院是1400 多年前東羅馬大帝修建的,它以公元4 世紀時埃及亞歷山大市的一位美貌纔女凱瑟琳的名字命名,來紀念她反抗偶像崇拜而殉道的壯舉。由於西奈半島西臨蘇伊士運河,北臨地中海,東北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相鄰,南瀕地中海,是通嚮埃及領土非洲部分的走廊,聯結歐亞非大陸的通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再加上摩西山相傳又是《聖經》裏所寫的摩西第一次同上帝談話並在叢林烈火中接受“十誡”的聖地,因此自古以來,無數朝聖和旅遊者冒着風沙烈日,跋涉荒漠到聖凱瑟琳修道院瞻仰聖跡,考察古物,修道膜拜。如今,埃及已把它開闢成南西奈“宗教旅遊”的聖景之一。
  聖凱瑟琳修道院的外觀像一座古城堡,周圍是用石頭砌成的高大城墻,古老斑駁,院內的教堂則修葺得金光奪目。主教堂的墻壁、柱子、屋頂、大門都有栩栩如生的古代帝王、聖賢、鳥獸魚蟲、花草水果雕刻。教堂內黃金鑲嵌的祭壇,仰臥着耶穌和聖女凱瑟琳的銅像。聖凱瑟琳修道院歷史上曾分別被古羅馬人、阿拉伯人、十字軍、奧斯曼帝國、拿破侖所占領。歷代帝王和歐洲的王宮貴族曾捐贈了2000 多幅古畫、彩繪,現在修道院內展出了150幅真跡。這些古畫大都是公元6 世紀到15 世紀的作品,反映了歐洲歷代的宗教、歷史和生活,都是珍品。其中一幅薩爾裘斯和巴赫斯兩位聖賢身披拜占庭戎裝,騎着戰馬並轡而行的彩繪是研究拜占庭得的藝術瑰寶。包括希臘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拉丁文、亞美尼亞文、科普特文等12種文字的近3000份手稿,其中還有世所罕見的最古老的《聖經》譯本———公元5世紀古敘利亞文的《摩西五經》、古代哈裏發和蘇丹嚮修道院頒發的詔書、法令等。
  聖凱瑟琳修道院內的圖書館是僅次於梵蒂岡圖書館的第二大基督教真本圖書館,收藏了3000 多册手抄善本書。藏書中最珍貴的是一本800 頁的羊皮手抄《聖經》,這本“摩西山抄本”比“梵蒂岡抄本”還古老,寫於公元4世紀中葉。1865 年,俄國聖經學者蒂鬆德洛夫以俄國沙皇的名義藉閱了一部分,一直未歸還。1933 年大英博物館出資10 萬英鎊購買了這本書,此書現在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內。修道院衹保留着沙皇的一紙藉條,供遊人觀瞻。
  聖凱瑟琳修道院是一間仍在服務基督徒的古舊修道院,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