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
目錄
No. 1
  土耳其人(Turks)
  西亞土耳其人口占多數的民族。另有部分分佈在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塞浦路斯以及西歐等國傢和地區。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蒙古人種成分。使用土耳其語,屬阿爾泰語係突厥語族西支。文字曾用阿拉伯字母書寫,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土耳其人係西突厥後裔。7世紀西突厥滅於唐後,其中烏古斯部塞爾柱人自中亞遷至西亞,同當地波斯人結合。13世紀,塞爾柱人的同族奧斯曼人又從中亞遷來,同當地居民結合,始稱奧斯曼土耳其人。16世紀建成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瓦解,遂遭歐洲列強殖民侵略。1919年,在凱末爾領導下開展民族解放武裝鬥爭,推翻封建王朝,擊退外國侵略,於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人原過遊牧生活,遷居小亞細亞後,改事農業,兼營畜牧。農産品以棉花、煙草、幹鮮果類為大宗。奧斯曼帝國時代,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建立共和國後,廢除國教,推行世俗化運動。經濟發展迅速,政治趨嚮民主,教育受到重視,婦女地位得到提高。昔日伊斯蘭社會流行的深閨製已不存在,束縛婦女的面罩和黑袍已被廢除。婦女可以參加各項生産勞動和政治活動。土耳其人喜愛文學和詩歌。
  土耳其這個名字可歸屬於兩個不同的中東回徒族群︰早先的塞爾柱人和後來的奧斯曼人。塞爾柱人是來自裏海附近草原的牧民,約在公元第十世紀皈依回教。近七萬個塞爾柱的土耳其人被販賣為奴隸,以充任哈裏發在巴格達的回教軍隊。這些奴隸皈依成為回教中的遜尼教派,在1055年的巴格達,他們變成哈裏發背後實際的政權,並開始擴大他們的統治。他們的領袖取得「蘇丹」這個頭銜,意即「權力的擁有者」。1100年,他們控製了安那托利亞的大部份地區(從拜占庭人手裏奪得)、巴勒斯坦、圍繞波斯灣附近的土地、阿拉伯的聖城、和遠在東方的撒馬利亞。
  身着民族服裝的土耳其人婦女 1071年,塞爾柱人在今天土耳其的曼奇剋托一地,從拜占庭的軍隊手中贏取驚人的勝利,使安那托利亞的大部份地方成為土耳其的占領區。約在同時,他們成功地從埃及的回教統治者手上奪取耶路撒冷。這兩件大事衝擊了拜占庭人、羅馬教廷和歐洲人,結果引發持續兩百多年的十字軍東徵。
  儘管塞爾柱的土耳其人最後成功奪回巴勒斯坦的控製權,他們的力量卻因不斷地與十字東作戰而被消耗。除此,他們也受到暗殺團(回教的異端宗派)的活動所威脅。在內部,蘇菲派的神秘主義大為盛行,使回教進入一個反思的時期。就在這個精疲力竭和虛弱的時期裏,他們在蒙古人的攻擊下驟然崩潰。巴格達在1258年淪陷於入侵者之手,而塞爾柱人的帝國也告消失。
  在十四世紀的初期,來自安那托利亞(今天土耳其在小亞細亞的地方)的回教民衆在蘇丹鄂斯曼一世的統治下團结起來,以榮譽之名自稱為“土耳其人”或“奧斯曼人”。奧斯曼人發動聖戰以粉碎拜占庭帝國,並在環繞着君士坦丁堡的巴爾幹半島與希臘等地興起戰事。1389年,他們打敗塞爾維亞人。1396年,來自匈牙利的“十字軍”也被打敗。雖然奧斯曼的大業一度為帖木兒所帶領的蒙古人攔阻,但是隨着蒙古大軍的撒離,奧斯曼人又重新奪回優勢。
  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徵服者」)終於在1453年5月29日攻占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墻在七十門大炮連續轟擊八個禮拜下崩倒,一萬五千名土耳其火槍兵隨即攻入城門成功地占領該地。
  奪取君士坦丁堡並打退十字軍後,奧斯曼繼續進軍歐洲,但在1456年於貝爾格勒遭匈牙利軍隊阻擋,1529年和1683年兩次對維也納的進攻也被擊退。十六世紀是奧斯曼帝國的巔峰時期,其版圖進入到歐洲的布達佩斯和敖德薩,占有整個希臘和巴爾幹半島、環繞黑海的土地、小亞細亞、地中海東部的沿岸地區、阿拉伯、埃及、和大部份的北非地區。在二十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奧斯曼帝國一直是重要的世界強權。
百科辭典
  tu’erqiren
  土耳其人
  Turks
    西亞土耳其人口占多數的民族。約3750萬人(1980)。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蒙古人種成分。使用土耳其語,屬阿爾泰語係 突厥語族西支。文字曾用阿拉伯字母書寫,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
    土耳其人係西突厥後裔。7世紀西突厥滅於唐後,其中烏古斯部塞爾柱人自中亞遷徙至西亞,同當地波斯人結合。至11世紀建立塞爾柱帝國,以後在小亞細亞建立魯姆蘇丹王國。13世紀,塞爾柱人的同族奧斯曼人又從中亞遷來,同當地居民結合,始稱奧斯曼土耳其人。初定居於索玉特區(今土耳其埃斯基謝希爾附近),為魯姆蘇丹王國所屬的小公國,後成為獨立公國。1326年奪取布魯薩,定為首都。14世紀中葉起國力強大,進取東南歐,徵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至16世紀已建成橫跨亞、非、歐3洲的奧斯曼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瓦解,遂遭歐洲列強殖民侵略。1919年,在凱末爾領導下開展民族解放武裝鬥爭,推翻封建王朝,擊退外國侵略,於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人原過遊牧生活,遷居小亞細亞後,改事農業,兼營畜牧。農産品以棉花、煙草、幹鮮果類為大宗。奧斯曼帝國時代,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建立共和國後,廢除國教,推行世俗化運動。經濟發展迅速,政治趨嚮民主,教育受到重視,婦女地位得到提高。昔日伊斯蘭社會流行的深閨製已不存在,束縛婦女的面罩和黑袍已被廢除。婦女可以參加各項生産勞動和政治活動。土耳其人喜愛文學和詩歌。在音樂、戲劇、美術、電影等方面均有長足發展。
    另有240多萬土耳其人分佈在希臘、保加利亞、 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塞浦路斯以及西歐等國傢和地區。
     (楊兆鈞)
    
英文解釋
  1. n.:  turkish
  2. adj.:  turk
相關詞
作傢諾貝爾文學奬歌手資料
包含詞
土耳其人的塞爾柱土耳其人奧斯曼土耳其人
意大利的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對顯要的尊稱土耳其人的飲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