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詞語】:土地
【拼音】:tǔ dì
【釋義】:
(1)指土壤。《漢書·晁錯傳》:“審其提地之宜。”
(2)指領土。《管子·權修》:“土地 博大,野不可以無吏。”
(3)指管理一個小地面的神。即“社神”。《公羊傳·莊公二十五年》:“鼓用牲於社。”;何休註:“社者,土地 之主也。”
(4)指測量地界。《周禮·夏官司馬·土方氏》:“以土地 相宅,而建邦國都鄙。”;鄭玄註:“土地 ,猶度也。知東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宅,居也。” 土地 (Land)地球表層的陸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間範圍內的全部環境要素,以及人類社會生産生活活動作用於空間的某些結果所組成的自然—經濟綜合體。
概念--土地 和土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土地 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與基礎地質、水文與植物,還包含這一地域範圍內過去和現在人類活動的種種結果,以及動物就人類目前和未來利用土地 所施加的重要影響。我國地理學家普遍贊成土地 是一個綜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認為土地 “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種自然要素在內的自然綜合體”。
一般地,我們可以把土地 的定義粗略的劃分成廣義的和狹義的概念。
狹義的土地 ,僅指陸地部分。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 規劃和自然地理學家的觀點。土地 規劃學者認為:“土地 是指地球陸地表層,它是自然歷史的産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層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諸多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自然地理學者認為:“土地 是地理環境(主要是陸地環境)中互相聯繫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組成,包括人類活動影響在內的自然地域綜合體。”
廣義的土地 ,不僅包括陸地部分,而且還包括光、熱、空氣、海洋……。較有代表性的是經濟學家的觀點。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指出:“土地 是指大自然為了幫助人類,在陸地、海上、空氣、光和熱各方面所贈與的物質和力量。”美國經濟學者伊利認為:“……土地 這個詞……它的意義不僅指土地 的表面,因為它還包括地面上下的東西。”
由於土地 概念涉及並影響世界各國,所以聯合國也先後對土地 作過定義。197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荷蘭瓦格寧根召開的農村進行土地 評價專傢會議對土地 下了這樣的定義:“土地 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及基礎地質、水文和植被。它還包含這一地域範圍內過去和目前人類活動的種種結果,以及動物就它們對目前和未來人類利用土地 所施加的重要影響”;1975年,聯合國發表的《土地 評價綱要》對土地 的定義是:“一片土地 的地理學定義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個特定地區,其特性包含着此地面以上和以下垂直的生物圈中一切比較穩定或周期循環的要素,如大氣、土壤、水文、動植物密度,人類過去和現在活動及相互作用的結果,對人類和將來的土地 利用都會産生深遠影響。”
從土地 管理角度應當怎樣定義土地 呢?原國傢土地 管理局1992年出版的《土地 管理基礎知識》中這樣定義土地 :“土地 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氣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它包括人類過去和現在的活動結果。”因此,從土地 管理角度,可以認為土地 是一個綜合體,是自然的産物,是人類過去和現在活動的結果。
土地 分類是根據土地 的性狀、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將土地 歸併成若幹個不同的類別。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類。我國的土地 目前大致有三種分類:
(1)按土地 的自然屬性分類,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進行分類;
(2)按土地 的經濟屬性分類,如按土地 的生産水平、土地 的所有權、使用權等進行分類;
(3)按土地 的自然和經濟屬性以 及其他因素進行的綜合分類,如土地 利用現狀分類。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藉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傢的經驗,國傢新頒布的《土地 管理法》,科學地將我國土地 分為三大類,即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 管理法》定義:"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産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 ,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 ,在上述三種分類的基礎上,我國土地 管理工作者又將土地 作了更進一步的分類,其方法是按照《土地 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中使用的土地 利用現狀體係,根據土地 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蓋特徵等因素,將我國土地 分為了8大類、46小類。
8大類土地 是: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
土地 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社會的有效需求等特點。
在現行制度下,土地 分為農用地和非農用地,後者又包括商業用地和非商業用地。
土地 交易就至少有三類不同的價格:一種是土地 “農轉非”時政府支付給農民的價格;一種是商業用地通過“招標、拍賣或挂牌出讓”(簡稱“招拍挂”)形成的價格;還有一種是非商業用地通過“協議出讓”的價格。 專 輯:土地
歌 手:鬍倩倩
語 言:國語
公 司:齊魯音像
日 期:2005.06.01
專輯麯目
01 苗傢的姑娘愛歌唱
02 紫竹調
03 蝴蝶泉邊
04 敖包相會
05 洗衣歌
06 月光下的鳳尾竹
07 彩雲追月
08 嘎達梅林
09 紅梅贊
10 桂花開放幸福來
11 情深意長
12 阿姐鼓 同名韓國電視劇 Korean TV drama of the same name 片名:《土地 》
電視臺:韓國SBS
首 播:2004年11月20日(已播畢)
片 長:五十二集
導 演:李鐘漢
編 劇:樸景利(七八年代KBS曾播映過)
主要演員:
金賢珠--飾崔瑞熙
柳俊相--飾金吉尚
李在恩--飾風順/基花
金美淑--飾尹氏夫人
劇情簡介
電視劇《土地 》是以崔瑞熙這一主人公麯折的人生(從5歲到54歲)為主綫,附加周圍相關人物的故事為副,講述了人們多種多樣的人生。劇中能說能笑的演員們,將會把電視劇演的逼真生動,而且會讓我們重新回顧已經走過的人生。
《土地 》中登場的人物們衹看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能戰勝很多艱難和挫折。另外他們通過愛情和信任、貪婪和背叛以及復仇的過程,反映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朝鮮的“真相”。由此看來,《土地 》中人物之間的矛盾和愛憎關係,比其它歷史小說的結構更加嚴謹、充實。
首先是圍繞“土地 ”,崔瑞熙和趙俊求結下了恩怨。尹氏夫人被金纔柱強暴後生下了金煥,後來金煥跟嫂子發生了“不倫”關係。
崔弛洙被金平山殺害之後其後人崔瑞熙和金平山的兒子金鬥洙,並與獨立革命傢金吉尚的妻子又繼承了上一代的恩怨。 散文作品《土地》 Prose works "land" 作者:韓少功
吃着自己種出來的瓜萊,覺得它們每一樣都有來歷,每一樣都有故事。什麽時候下的種,什麽時候發的芽,什麽時候開的花……往事歷歷在目。
蟲子差點吃掉了新芽,曾讓你着急。一場大雨及時解除了旱情,曾讓你欣喜。轉眼間,幾個瓜突然膨脹了好幾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緑葉深處,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亂傢規,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讓你驚詫莫名。
有時候,瓜藤長袖飄飛,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緣着一根電綫桿攀嚮高高藍天,在太陽或月亮那裏開花結果,讓你搬來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興嘆。你看見一條彎彎的絲瓜挂在電綫上,像電信局懸下來的一個野外的話筒:剛纔是誰在這裏通話而且是與誰通話?或者說這麽多電話筒從瓜藤下來,從土地 裏拋撒出來,一心想告知我們遠古的秘密卻從來無人接聽?
你想象根係在黑暗的土地 下口茲 口茲 口茲 地伸長,真正側耳去聽,它們就屏住呼吸一聲不響了。你想象枝葉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擠眉弄眼,猛回頭看,它們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經若無其事了。你從不敢手指瓜果,怕它們真像鄰居老吳伯說的那樣一指就謝,怕它們害羞和膽怯於是氣呼呼地不再合作,總之,它們是有表情自己久別後的團聚,也是你與土地 一次交流的結束。
你會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場裏買來的那些瓜菜.幹淨、整齊而且陌生,就像兌換它們的鈔票一樣陌生。它們也是瓜菜,但它們對於享用者來說是一些沒有過程的結果,就像沒有愛情的婚姻,沒有學習的畢業,於是能塞飽你的肚子卻不能進入你的大腦,無法填註你感情的空空蕩蕩。難怪都市裏的不少孩子都不識瓜菜了,雞蛋似乎是冰箱生出來的,白菜似乎是超級市場裏長出來的,看見松樹就說是“聖誕樹”,看見鴨子就說是“唐老鴨”。在一個工業化和商品化的時代,人們正在越來越遠離土地 上的過程。這真是讓人遺憾。
什麽是生命呢?什麽是人呢?人不能吃鋼鐵和水泥,更不能吃鈔票,而衹能通過植物和動物構成的食品,衹能通過土地 上的種植與養殖,與大自然進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換。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農業的意義,是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衹能以土地 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與文明,也指種植和養殖,顯示出農業在往日文化與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時候的人其實比我們洞明。總有一天,在工業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蕩之處.人們終究會猛醒過來,終究會明白緑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得多。
那纔是人類culture又一次偉大的蘇醒。 同名電影 1954 中國 1954 Chinese movie 外文名稱 The Earth
導演: 水華 Choui Khoua
編劇:
梅白 Bai Mei
水華 Choui Khoua
李冰 Bing Li
主演:
裏坡 Po Li ....謝成剛
裴然 Ran Pei ....王正良
鬍朋 Peng Hu ....謝母
影片類型: 劇情
國傢/地區: 中國
色彩: 黑白
劇情
1930年秋天,偉大土地 革命運動震動了竹林鄉。共産黨員謝友生,領導當地貧苦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革命政權。但是,由於竹林鄉遠離革命根據地,他們很快就受到了反革命勢力的鎮壓。但是他們並沒有屈服,他們相信共産黨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土地法的製定 Development of land law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8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2004年8月28日通過,現予公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鬍錦濤
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决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 管理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條第四款修改為:“國傢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 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二、將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中的“徵用”修改為“徵收”。
本决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 管理法》根據本决定作修改後,重新公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 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根據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修訂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經濟百科 Economic Encyclopedia 土地 ( Land)
土地 是指用於生産的、包括礦産和土地 在內的自然資源。 tudi
土地
land
陸地表面由岩石、土壤、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它反映過去和現代人類活動的影響。
由於土地 具有自然和經濟的多方面屬性,往往從不同角度賦予土地 不同的涵義,如有時指某一地域、領土,有時指山川、耕地和各種建設用地等。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土地 是一個綜合的地理概念,它是自然綜合體(見地理殼),有以下特點:①各種自然要素和人類活動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構成一定的綜合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②規模有大小之別,有一定的厚度,一般認為其垂直厚度為從土壤母質層起嚮上到植被的冠層,這一範圍是各種自然過程(包括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過程)最活躍的場所,又稱為活動層;③自然歷史發展的産物,受自然規律製約;④人類生産和生活的場所,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具有一定的經濟利用價值。
土地 作為人類生産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是在現代,由於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對土地 合理開發和利用。在20世紀40年代以後,隨着對土地 的深入研究,逐漸形成一門涉及多種學科的綜合性科學──土地 科學。它主要研究土地 的自然特徵、生産潛力、利用狀況、保護、規劃和管理。土地 自然特徵的研究在中國稱為土地 類型學,包括土地 分級、土地 類型研究,這些研究也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內容。
(李昌文)
: solum n.: locator, territory, field; soil; ground, lie fallow, tract, terra, soil, ground, holding, land, acre, benefice, claim, glebe v.: cultivate adj.: sterile, barren, boggy, commonable, rich, pastoral, marginal, leasehold, infertile, cultivated vt.: survey vi.: subside n. terre, sol;
territoire 耕地 , 泥土 , 田地 , 地皮 , 過的地 , 湣王 巨句麥 , 大蘭 , 山瞿麥 , 南天竺草 , 剪絨花 , 竹節草 , 大菊 , 蘧麥 , 地面 , 紅花瞿麥 , 野麥 , 木碟花 , 剪刀花 , 十樣景 , 瞿麥 , 陸地 , 大地 , 土壤 土地 社區土地 村土地 鄉法律 百科辭典 自留地 土地 管理土地 法百科大全 地質 自然 經濟 階級 社會 資源 經濟百科 法規 農牧業 基本國策 國土法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