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維管植物 > 圓柱披鹼草
  種中文名:圓柱披鹼草
  種拉丁名:elymus cylindricus (franch.) honda
  種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披鹼草屬
  屬拉丁名:elymus
  形態特徵:
  多年生禾草,疏叢型,須根發達。稈直立,高35—85cm,具2—3節。葉鞘無毛;葉舌長0.2—0.5mm,撕裂;葉片扁平,長4.5—20cm,寬2—5mm。穗狀花序細瘦,直立,長6—8(14)cm,小穗緑色或帶有紫色,長7—10mm,通常含2—3小花,僅1—2小花發育,穎條狀披針形,具3—5脈,外稃披針形,頂端芒直立或稍嚮外展,長7—17mm;內稃與外稃等長(圖21).細胞染色體:2n=6x=42.
  地理分佈:
  圓柱披鹼草分佈於我國內蒙古,河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區,在國外,原蘇聯、蒙古、朝鮮、伊朗也有。
  生態特徵:
  據作者等研究,圓柱披鹼草種子萌發時的吸水率為96%,是我國該屆牧草中吸水最多的一種。萌發時最低溫度為3℃,最高溫度為30℃,最適溫度為20—28℃。在水分充足、溫度在25℃時,其發芽率可達92.1%,發芽勢達56.9%。種子萌發時,其貯藏營養物質的消耗量約占純淨穎果重量的14.8%。圓柱披鹼草種子的後熟期長達227天,僅低於紫芒披鹼草(237天)。在種子萌發期和幼苗生長朋,對酸鹼度有一定耐力。在人工設置的環境試驗,它最適ph值為5—6;當土壤的ph值為2—3時,對種子萌發不利,其萌發率僅為3.9—7.0%,在ph值為4—11時,萌發率無顯著差異(79—94%)。播種後約23天長出初生根,38天開始出現永久根,同時初生根開始衰退。生活3年的植株,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之比為12.2:1,根量集中在0—20cm土層中,占總根重的68.7%,而在50cm土層下的根係分佈較少,約占總根量的5.12%。圓柱披鹼草在播種當年生長緩慢,僅部分枝條可進入開花期,但不結實,於第2年開始結實。在內蒙古地區,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返青,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入開花期,持續約18天,8月中旬至9月上旬種子成熟。在一日當中,大量開花的適宜溫度為25—30℃,相對濕度為31—41%,一般上午不開花,開花高峰集中在13—16時內。圓柱披鹼草種子千粒重為3.6—4.2g。在自花受粉條件下,結實率較高,約為68.7%,而在套袋隔離受粉時的結實率約35.2%。在強迫自花受粉條件下所獲得的種子與自花受粉的種子比較,在品質上相差較大。圓柱披鹼草為旱中生一草甸型,多生於山坡草原化草甸、河𠔌草甸,田野也有分佈。目前國內有些地區引種栽培。圓柱披鹼草喜輕度的酸性土壤,喜濕、喜肥沃,但也能忍耐一定的????鹼、幹旱和風沙,越鼕率也較高,在年降水量250—300mm的高寒地區也能生長良好。
  飼用價值:
  圓柱披鹼草屬於良等飼用禾草。在開花期前質地較柔嫩,適口性良好。從返青至開花前,馬、牛、羊均喜食,開花後,質地迅速粗老,傢畜主要采食其葉和莖稈上部較柔嫩的部分。圓柱披鹼草適宜放牧或調製幹草,利用年限為2—4年,在內蒙古地區有灌溉的條件下,畝産鮮草1200kg左右,在成熟期的産草量較高,但質地較粗硬,由抽穗期至結實期,蛋白質的含量下降,粗纖維的含量增高(見表21)。在結實期,莖、葉、穗的比為54.55:29.55:15.90。
  栽培要點:
  圓柱披鹼草對播種前的要求不嚴,在旱作條件下,以雨季播種為宜。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晾曬、加溫,變溫和去芒處理。在播種前一年最好深耕土地,施入適量的底肥並配合播前耙地措施;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在播前灌溉1次。播種量為每公頃15—30kg,行距15—30cm,播深3一4cm,播後鎮壓。圓柱披鹼草一般為一次性刈割牧草,再生性弱,調製幹草的適宜刈劑時期為抽穗期至始花期。由於種子不易脫落,應盡可能在種子完熟期采收。在內蒙古灌溉條件下栽培,每公頃可産種子825-975kg。在整個生長發育期,應加強消滅雜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