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 > 圓葉玉蘭
目錄
No. 1
  拉丁名 magnolia sinensis (rehd. et wils.) stapf
  中文名 圓葉玉蘭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蘭科
  保護級別 國傢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分佈 四川(天全、蘆山、汶川)
  現狀 漸危種。圓葉玉蘭僅分佈於四川中部和北部的局限地區。因自然植被破壞嚴重,樹皮可 代厚樸藥用,常因剝皮而死,致使植株日見稀少。
  海拔下限(米) 2000
  海拔上限(米) 2600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達6米;小枝細長,淡褐色,初被灰黃色長毛,2年生枝灰白色或灰黃色。葉紙質,寬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l0-20(-27)釐米,寬8一14(-22)釐米,先端圓,具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有時微心形,上面中脈被短毛,下面密被彎麯淡灰黃色長毛,中脈、側脈及葉柄被褐色長柔毛;葉柄長2一4.5(一8)釐米;托葉痕長為葉柄的2/3。花與葉同時開放,下垂,白色,芳香,杯狀,直徑8一12(一15)釐米;花梗長3一5釐米,幼時密被灰黃色長柔毛;花被片9,外輪3片較短小,橢圓形,內兩輪較大,倒卵形或寬卵形,長6-7.5釐米;雄蕊長9一13毫米,花藥淡紫紅色,內嚮開裂;雌蕊群黃緑色,長約1.5釐米,心皮狹長,柱頭長3-4毫米。聚合果長圓狀圓柱形,長4一7釐米,直徑2一2.5釐米,成熟時紅色;蓇葖果具外彎的椽,背縫開裂;外種皮鮮紅色。
  特性 分佈於林緣和灌叢中。分佈區的氣候夏涼鼕冷,雨量多,濕度大,氣溫低,年平均溫8.9℃,極端最低溫-8.5℃,極端最高溫29.5℃,年降水量850--1200毫米,多集中在7--9月,相對濕度80%,無霜期170天,土壤為棕壤。為偏陽性樹種,根係發達,多生於土層淺薄、岩石裸露、坡度在30--40度的陰坡。常與卵葉山鬍椒lindera limprichtii h.winkl.、三椏烏藥l.obtusiloba bl.、大葉柳salix magnifica hemsl.、野核桃juglans cathangensis dode等伴生。花期5--6月,果期8--9月。
  保護價值 本種為木蘭屬較原始的種,對研究木蘭屬的係統發育有一定的科研價值。花大而美麗,可引種栽培作園林觀賞植物。
  保護措施 建議四川臥竜自然保護區保護好這一珍稀植物,嚴禁砍伐。其它産區亦應保護。園林單位可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參考天目木蘭。
花木百科
  圓葉玉蘭介紹
  圓葉玉蘭 (Magnolia sinensis (Rehd. et Wils.) Stapf)
  科屬:
  木蘭科
  別名: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達6米;小枝細長,淡褐色,初被灰黃色長毛,2年生枝灰白色或灰黃色。葉紙質,寬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0-20(-27)釐米,寬8-14(-22)釐米,先端圓,具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有時微心形,上面中脈被短毛,下面密被彎麯淡灰黃色長毛,中脈、側脈及葉柄被褐色長柔毛;葉柄長2-4.5(-8)釐米;托葉痕長為葉柄的2/3。花與葉同時開放,下垂,白色,芳香,杯狀,直徑8-12(-15)釐米;花梗長3-5釐米,幼時密被灰黃色長柔毛;花被片9,外輪3片較短小,橢圓形,內兩輪較大,倒卵形或寬卵形,長6-7。5釐米;雄蕊長9-13毫米,花藥淡紫藥色,內嚮開裂;雌蕊群黃緑色,長約1.5釐米,心皮狹長,柱頭長3-4毫米。聚合果長圓狀圓柱形,長4-7釐米,直徑2-2.5釐米,成熟時紅色;果具外彎的喙,背縫開裂;外種皮鮮紅色。
  分佈與習性:
  僅分佈於四川天全、蘆山及汶川。生於海拔2000-2600米的林緣和灌叢中。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分佈區的氣候夏涼鼕冷,雨量多,濕度大,氣溫低,年平均溫8。9℃,極端最低溫-8。5℃,極端最高溫29.5℃,年降水量850-1200毫米,多集中在7-9月,相對濕度80%,無霜期170天,土壤為棕壤。為偏陽性樹種,根係發達,多生於土層淺薄、岩石裸露、坡度在30-40度的陰坡。常與卵葉山鬍椒LinderalimprichtiiH.Winkl.、三椏烏藥L.ObtusilobaB1.、大葉柳SalixmagnificaHemsl.、野核桃JUGLANSCATHANGENSISDode等伴生。花期5-6,果期8-9月。
  繁殖與栽培:
  種子繁殖
  應用:
  漸危種。圓葉玉蘭僅分佈於四川中部和北部的局限地區。因自然植被破壞嚴重,樹皮可代厚樸藥用,常因剝皮而死,致使植株日漸稀少。本種為木蘭屬較原始的種,花大而美麗,可引種栽培作園林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