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圖窮匕見
目錄
圖窮匕見
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資料來源: 西漢·劉嚮《戰國策·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例子: 不意先生乃蓄別抱,~,爰有斯言。(葉聖陶《一個青年》)

No. 2
  語出《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時猛士荊軻為燕國太子丹行刺秦王,將匕首捲於地圖內,假作獻圖至秦王前,圖徐徐展開到最後,露出一把匕首◇用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露出了真相或本意。
No. 3
  《戰國策·燕策三》載: 戰國 時, 燕太子 丹 派 荊軻 去刺 秦王 , 荊軻 以 燕督亢 地圖捲匕首獻於 秦王 ,展圖將盡,匕首露, 軻 以匕首刺 秦王 ,不中被殺。後以“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畢露。 葉聖陶 《一個青年》:“不意先生乃蓄別抱,圖窮匕見,爰有所言。”亦作“ 圖窮匕首見 ”。 孫中山 《敬告同鄉書》:“自弟有革命演說之後,彼之詐偽已無地可藏,圖窮而匕首見矣。”
No. 4
  圖窮匕見(見xiàn) : 語出《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時猛士荊軻為燕國太子丹行刺秦王,將匕首捲於地圖內,假作獻圖至秦王前,圖徐徐展開到最後,露出一把匕首。後用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露出了真相或本意。
No. 5
  圖窮匕見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見 通“現”,出現、顯現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珂曰:“起,取武陽所持圖。”珂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這次談判雙方針鋒相對,已到了圖窮匕見的最後白熱化階段了。
  【近義詞】: 真相大白、東窗事發、原形畢露
  【反義詞】:顯而易見 、不明真相、撲朔迷離、深不可測
  【英 文】: the real intention is revealed in the end
  圖窮匕見在歷史中的典故:
  《戰國策·燕策》和《史記·刺客列傳·荊軻》都記載了荊軻刺秦王的精彩故事,生動刺激緊張萬分。成語“圖窮匕見”就來自這個故事。見,讀現,露出的意思。
  秦國是戰國七雄中的強者,它不斷蠶食他國,公元前228年嚮北進犯,已經俘虜了趙王,燕國危在旦夕。燕國的太子丹派荊軻(粵語和普通話都讀作“柯”)作刺客,决心要殺死當時的秦王趙政(即後來的秦始皇),以解亡國威脅。
  荊軻出發前,做了三項周密準備:由勇士秦舞陽陪同荊軻行刺;帶上秦王一直想殺死的逃將樊於期的人頭;再拿上燕國打算要獻給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區地圖。這後兩項準備,當然是為了取信於秦始皇的安排,那捲地圖更有特別功用,裏面藏着刺殺秦始皇的鋒利匕首,刀鋒上還淬過了烈性毒藥。
  秦王趙政接見荊軻時,見了叛逃將領樊於期的被斬人頭,又聽說燕國欲獻大片土地,興奮不已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時匕首出現了。荊軻一個箭步跑過去,拿起匕首又拉住秦王,但秦王政推倒掙脫而逃,衣袖都撕斷了,圍柱追逐一番之後,秦王纔知抽劍砍傷荊軻,衆大臣侍衛隨後用亂刀將荊軻殺死了。“圖窮匕見”現在常常用來比喻真相顯露出來的意思。
英文解釋
  1. n.:  The plot is exposed
近義詞
不見天日, 不言而喻, 水落石出, 真相大白, 暴露無遺, 原形畢露, 不打自招, 供認不諱, 誠心誠意, 洞燭其姦, 洞察其姦, 洞若觀火, 洞察一切, 一目瞭然, 東窗事發, 洞幽察微, 明若觀火, 明如指掌, 了若指掌, 旁觀者清, 忠誠老實, 仰視觀察, 真誠以待, 一覽無遺, 一覽無餘, 一覽而盡, 盡收眼底, 一望而知, 真相畢露
反義詞
大惑不解, 如坐雲霧, 如墮煙海, 不可捉摸, 不知所以, 不明真相, 匿影藏形, 製造冤案, 冷箭傷人, 睏惑, 矢口否認, 矢口抵賴, 玄之又玄, 真偽莫辨, 百思不得其解, 百思莫解, 隱約可見, 煢煢孑立, 若存若亡, 若隱若現, 若有若無, 暗箭中人, 消聲匿跡, 深不可測,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明槍暗箭, 摸頭不着, 摸門不着, 找不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