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鐵路運輸
目錄
No. 1
  概述
  鐵路運輸是國際貿易運輸中的主要運輸方式之一。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出現在1825年的英國,其後鐵路建設迅速發展,到19 世紀末,世界鐵路總里程達65 萬公裏,目前已有140 多萬公裏。世界鐵路分佈很不平衡,其中歐洲、美洲各占世界鐵路總長度的1/3 ,而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加在一起僅占1/3 左右。世界上鐵路總長度在5 萬公裏以上的國傢是:美國、蘇聯、加拿大、印度和中國。西歐、北美各國間鐵路相互銜接溝通。世界鐵路發展的主要趨勢是運輸設備的現代化和運輸管理自動化。從40 年代中期起,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和西歐極力發展內燃機車和電氣機車,如瑞士鐵路已全部實現電氣化。德國、日本、法國等電氣化比重高達80 %以上。近20 多年來,發達國傢發展高速列車,其中客車最高速度可達300 公裏/小時左右,貨車一般在100 公裏/小時左右。目前,西歐各國通力合作,興建高速鐵路係統。以北歐和蘇格蘭為兩端起點,貫穿歐洲大陸,並與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的鐵路相銜接,全長3 萬公裏。還有高速的磁懸浮列車已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傢投入營運。世界各國采用的鐵路軌距不盡相同,其中以1435 毫米的最多,稱標準軌距,大於標準軌的為寬軌,其軌距多為1520 毫米,小於標準軌的為窄軌,其軌距有1067 毫米和1000 毫米兩種,如我國的臺灣和海南島鐵路軌距為1067 毫米。
  國際鐵路運輸中的主要鐵路幹綫
  (1) 西伯利亞大鐵路 東起海參崴,途經伯力、赤塔、伊爾庫次剋、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剋、車裏雅賓斯剋、古比雪夫,止於莫斯科。全長9300 多公裏。以後又嚮遠東延伸至納霍德卡———東方港。該綫東連朝鮮和中國;西接北歐、中歐、西歐各國;南由莫斯科往南可接伊朗。我國與前蘇聯、東歐國傢及伊朗之間的貿易,主要用此幹綫。
  (2) 加拿大連接東西兩大洋鐵路
  ① 魯珀特港———埃德蒙頓———溫尼伯———魁北剋 (加拿大國傢鐵路);
  ② 溫哥華———卡爾加裏———溫尼伯———散德貝———蒙特利爾———聖約翰———哈利法剋斯 (加拿大太平洋大鐵路);
  (3) 美國連接東西兩大洋鐵路
  ① 西雅圖———斯波坎———俾斯麥———聖保羅———芝加哥———底特律 (北太平洋鐵路);
  ② 洛杉礬———阿爾布開剋———堪薩斯城———聖路易斯———辛辛那提———華盛頓———巴爾的摩 (聖菲鐵路)———洛杉磯———圖森———帕索———休斯頓———新
  奧爾良 (南太平洋鐵路);
  ③ 舊金山———奧格登———奧馬哈———芝加哥———匹茲堡———費城———紐約 (聯合太平洋鐵路)。
  (4) 中東———歐洲鐵路 從伊拉剋的巴士拉、嚮西經巴格達、摩蘇爾、敘利亞的穆斯林米亞、土耳其的阿達納、科尼亞、厄斯基色希爾至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過博斯普魯斯大橋至伊斯坦布爾,接巴爾幹鐵路,嚮西經索非亞、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至維也納,聯接中、西歐鐵路網。
  國際鐵路運輸的特點
  國際鐵路運輸是在國際貿易中僅次於海運的一種主要運輸方式。其最大的優勢是運量較大,速度較快,運輸風險明顯小於海洋運輸,能常年保持準點運營等。
  中國的國際鐵路運輸
  我國的國際鐵路運輸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國際鐵路聯運 ,第二種是對港澳地區的鐵路運輸。
  A.國際鐵路聯運
  國際鐵路聯運,發貨人由始發站托運,使用一份鐵路運單,鐵路方面便根據運單將貨物運往終點站交給收貨人。在由一國鐵路嚮另一國鐵路移交貨物時,不需收、發貨人參加,亞歐各國按國際條約承擔國際鐵路聯運的義務。
  我國通往歐洲的國際鐵路聯運綫有兩條:一條是利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陸橋貫通中東、歐洲各國;另一條是由江蘇連雲港經新疆與哈薩剋斯坦鐵路連接,貫通俄羅斯、波蘭、德國至荷蘭的鹿特丹。後者稱為新亞歐大陸橋,運程比海運縮短9O00公裏,比經由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300O公裏,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與歐亞各國的經貿往來,也促進了我國沿綫地區的經濟發展。
  B.對港澳地區的鐵路運輸
  對港澳地區的鐵路運輸按國內運輸辦理,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國內運輸。貨物由內地裝車至深圳中轉和香港卸車交貨,為兩票聯運,由外運公司簽發"貨物承運收據"。京九鐵路和滬港直達通車後,內地至香港的運輸更為快捷,由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係自由港。放貨物在內地和香港間進出,需辦理進出口報關手續。
  對澳門地區的鐵路運輸,是先將貨物運抵廣州南站再轉船運至澳門。
包含詞
國際鐵路運輸官方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