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是指投資者將其資本投放到本國之外.以其獲得收益的經濟行為
亦稱海外投資或國際間資本流動,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投資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稱對外投資(Foreign Investment)或海外投資(Overseas Investment),是指跨國公司等國際投資 主體,將其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産業資本,通過跨國界流動和營運,以實現價值增值的經濟行為。
國際投資 的內涵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參與國際投資 活動的資本形式是多樣化的。它既有以實物資本形式表現的資本,如機器設備、商品等,也有以無形資産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商標、專利、管理技術、情報信息、生産訣竅等;還有以金融資産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債券、股票、衍生證券等。
2、參與國際投資 活動的主體是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是指獨立行使對外投資活動决策權力並承擔相應責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機構、跨國公司、跨國金融機構及居民個人投資者。而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是其中的主體。
3、國際投資 活動是對資本的跨國經營運活動。這一點既與國際貿易相區別,也與單純的國際信貸活動相區別。國際貿易主要是商品的國際流通與交換,實現商品的價值;國際信貸主要是貨幣的貸方與回收,雖然其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資本的價值增值,但在資本的具體營運過程中,資本的所有人對其並無控製權;而國際投資 活動,則是各種資本運營的結合,是在經營中實現資本的增值。 1.以時間長短為依據,國際投資 可分為長期投資(Long-term Investment)和短期投資(Short-term Investment)。
2.以投資經營權有無為依據,國際投資 可分為國際直接投資(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和國際間接投資(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的區別:
基本區分標志是投資者是否能有效地控製作為投資對象的外國企業,即對國外企業的有效控製權。
國際直接投資的性質和投資過程比國際間接投資復雜。
投資者獲取收益的性質和風險不同 。
3.以資本來源及用途為依據,國際投資 可分為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 國際投資 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並隨着國際資本的發展而發展。當商品經濟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銀行資本與生産資本相融合併日益發展,促進了資本積纍的進一步擴大,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金融資本,出現了大量的資本過剩,以資本輸出為早期形態的國際投資 也隨之産生。隨着國際經濟交易內容的不斷豐富,投資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的發生着演化。從國際資本活動的歷史進程來看,國際投資 活動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的運動,即一國際藉貸、國際證券投資為主要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銀行的出現;其次表現為生産資本的運動,即國際直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公司的出現。
1、國際投資 的初始形成階段(1870—1914年)
這一時期,以電力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現後,生産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分工體係和國際壟斷組織開始性形成,銀行資本和産業資本相互滲透融合,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資本,為資本輸出提供了條件,以資本輸出為特徵的國際投資 也隨之形成。這一時期的國際投資 ,表現出如下特點:1、投資國的數目很少。2、投資的形式以間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比重極小。3、投資的來源主要是私人投資,官方投資比重很低。4、投資的主要流嚮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流嚮其殖民地國傢,目的突出地反映為尋找有力的投資場所,以便獲得超額利潤。
2、國際投資 的低速徘徊階段(1914—1945年)
這一時期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傢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戰爭的破壞,資金極度短缺,市場萎縮,使得國際投資 活動也處於低迷徘徊之中。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 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國際投資 不甚活躍,規模較小,增長緩慢。2、私人投資仍占主體,但比重有所下降,官方比重有所上升。3、間接投資仍為主流,但直接投資的比重有所上升。4、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變化,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3、國際投資 的恢復增長階段(1946—1979年)
自從1947年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事實,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活動拉開了序幕。加之,這一階段世界政治局勢相對平穩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國際投資 活動迅速恢復並快速增長。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 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投資規模迅速擴張。2、對外投資方式由以間接投資為主轉變為以直接投資為主。3、許多發展中國傢也加入到國際投資 國的行列之中,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其“石油美元”成為國際對外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
4、國際投資 的迅猛發展階段(1980年以後)
這一階段,由於科技革命、金融改革和跨國公司全球化經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國際投資 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但不同國傢的國際投資 增長速度並不一致。其中美國的增長速度放慢,而日本的增長速度加快。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 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
1、國際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
2、國際間接投資也得到迅猛發展。
3、發達國傢之間的資金對流,即相互投資成為國際投資 的主流趨勢。
4、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投資格局。 國際投資 規模全球化
國際投資 結構知識化
國際投資 地區集中化
國際投資 形式聯盟化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國際資本的跨國流動日趨活躍,並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國際投資 ,特別是外國直接投資,在不斷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正在發揮着日趨重要的作用,作為世界經濟中極其活躍的組成部分。
增長速度加快,規模連創歷史紀錄;
跨國投資由發展中國傢逐步轉嚮發達國傢;
發展中國傢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由東亞地區嚮拉美地區轉移;
投資自由化趨勢日益明顯;
跨國並購已成為國際投資 的主要形式,並仍然成為今後外國直接投資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跨國投資嚮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行業轉移。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國際資本的跨國流動日趨活躍,並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國際投資 ,特別是外國直接投資,在不斷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正在發揮着日趨重要的作用,作為世界經濟中極其活躍的組成部分。
1.增長速度加快,規模連創歷史紀錄
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中曾經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80年代以後,隨着國際分工的深化,以利用當地生産要素和占領當地市場為主要目的的跨國投資作用逐步加強,規模日趨擴大。增長速度更是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增長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2.跨國投資由發展中國傢逐步轉嚮發達國傢
90年代中期以前,發展中國傢在跨國投資流入中所占份額增長很快,最高時達到40%。但1995年以後,份額卻開始降低。在近年跨國投資高速增長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傢吸收外商投資卻增長緩慢,1994年以後分別為1000億美元、1070億美元、1380億美元、1720億美元、1730億美元和1980億美元。1998年發展中國傢吸引外商投資占全球份額僅為26%,1999年更下降到24%
發達國傢不但是理所當然的對外投資主要來源,也吸收了絶大部分新增跨國投資。1998年增加的1920億美元中,幾乎全部為發達國傢所吸納;1999年增加的1670億美元,發達國傢吸納了84%。
這表明跨國投資取嚮發生了深刻變化,體現了投資領域發展中國傢被“邊緣化”的趨勢。預計今後幾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體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發達國傢在國際投資 中絶對主體地位仍將繼續。
3.發展中國傢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由東亞地區嚮拉美地區轉移
進入90年代,大多數發展中國傢都將藉助外資發展本國經濟作為其發展戰略,國際直接投資日益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傢獲取國際資本的主要方式。外國直接投資占發展中國傢資本總流量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28%增至1998年的56%。在發展中國傢裏,90年代初、中期吸收外資增長最快、最多的是東亞地區,尤其是中國表現最突出,但近年卻發生轉折,拉美地區成為跨國投資熱點。
從今後發展趨勢看,拉美地區由於私有化高潮已經過去,吸納跨國投資將有所回落;前蘇東地區由於政指、社會逐步穩定,經濟形勢趨嚮好轉;對外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將成為新的跨國投資熱點地區啡洲的大部分國傢仍難以對外資産生真正的吸引力,衹可能有個別國傢或領域成為跨國投資的亮點;亞洲地區仍是跨國投資重點地區,但內部結構會有變化,中國地位有所下降,印度有可能以其市場、勞動力和新興産業成為新的吸收外資大國,韓國由於其産業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會進一步擴大外資進入規模,甚至日本也可能由於其國內市場的開放而使外商投資有大幅度增長。
4.投資自由化趨勢日益明顯
跨國投資的高速增長的內在原因是國際分工和全球競爭的發展,但得以實現的重要原因卻是全球範圍內投資自由化的發展。據統計,90年代各國對有關政策的修訂中95%以上都是推進自由化、利於外國投資的,即放鬆管製加強市場作用和增加對外商投資的鼓勵措施。
目前各發展中國傢在吸引外資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政策力度。長期來看,印度和韓國將成為亞洲頗具吸引力和發展前途的目標投資國。而長期拒外資於國門之外的日本也有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如美國納斯達l剋去年6月份在日本合資設立了第一個海外股票交易市場。
5.跨國並購已成為國際投資 的主要形式,並仍然成為今後外國直接投資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跨國並購是國際直接投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近年來,跨國並購成為發達國傢進入外國市場的主要方式,其對發展中國傢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強。據貿發會議統計,最近刀年來公司並購涉及金額以42%的速度增加,1999年全球跨國並購額72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比當年跨國投資增加總額還多。
今後幾年,跨國購並可能進一步深化,而規模會再創新高。金融、電信、醫藥、汽車等行業將在全球範圍內實行資源重組,其主要手段就是跨國購並。在發達國傢繼續是購並發生重點的同時,由於發展中國傢市場開放擴大,一些服務貿易領域、高新技術領域和某些資金技術密集行業也會出現大規模購並。
6.跨國投資嚮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行業轉移
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國投資,主要目的是利用當地生産要素或進入當地市場。而從東道國來說,也多是希望利用外商投資來解决資金、技術、管理等問題,達到解决國內就業、增加出口等目的。這决定了跨國投資的主要來源集中在傳統製造業。但近年來,服務貿易領域的跨國投資越來越多,已占到投資總額的近50啪。隨着全球化浪潮的發展,各國服務貿易領域的市場開放度越來越大,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行業的跨國購並成為推動跨國投資的最重要力量。而傳統製造業領域,如汽車、電子、醫藥、化工等跨國購並也在更深程度上依賴於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發展。這種趨勢今後在跨國投資中甚至會更加明顯。 國際直接投資方式
一、國際直接投資的股權參與方式
1.股權參與的涵義:股權參與是指以所有權為基礎,以决策經營權為途徑(持有普通股),以實現對企業有效控製或影響的直接投資方式。
2.擁有全部股權—獨資企業
(1) 對投資者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擁有絶對的經營控製權
② 可擁有全部的國外利潤
③ 有利於保守技術訣竅和商業秘密
④ 必須獨立承擔風險
(2) 對東道國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彌補東道國生産的不足
② 能增加東道國的收入(稅收、土地使用費、在東道國內購買設備和原材料的收入)
③ 增加就業
④ 市場份額被占,不能分享利潤
3.擁有部分股權—合資企業(包括多數股權、對半股權、少數股權3種)
(1) 在合資問題上思想的逐步解放—要求“絶對控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衹要是開設在上海的企業,都可以視為民族企業”
(2) 出資方式—現金、實物、工業産權(商標、專利、Know-how等,有個核資問題)
(3) 積極方面—凝聚合資各方的能力,可引進和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合資各方的責、權、利明確
(4) 消極方面—多股多權的經營管理機製對少數股權的股東不利,處於相對被動的境地
二、國際直接投資的非股權參與(Non-Equity Participation)方式
1.合作經營(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約式合營)
(1) 合作經營的含義
依照各方共同簽定的合作經營合同,規定各方的投資條件、收益分配、風險責任及經營方式的一種非股權的契約式合營,通常通過設立契約式合營企業的形式來實現合作經營的 目標。
(2) 特徵
① 合營雙方的權利、義務通過協商,在合營企業中約定,而不像合資企業那樣,以認股比例為準繩
② 合作經營的出資形態不同於合資經營(可不以貨幣單位計算投資比例)
③ 合作經營的利益分配不同於合資經營(不是按資分配,而是按合作經營協議合同分配)
(3) 合作經營的組織形式
① “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在一國境內設立具有該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有獨立的財産權和法律上的起訴權和應訴權)
② “非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所設置的實體對合作企業財産衹有使用權而無獨立的財産所有權,可設立聯合管理機構,也可委托一方,或聘第三方管理)
(4) 作用
簡便,靈活,合作意識強;審批程序及手續十分簡便;避免實物或技術入股作價等一係列復雜問題;管理機構可大可小,可繁可簡,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2.國際技術轉讓與技術投資
技術的含義—製造物品方法與經營管理有關的知識、技術訣竅和能力。可分為製造力、設計力、新技術開發力、管理力。
3.國際租賃(International Leasing)
(1) 含義
位於不同國傢的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在約定期內將出租資産交給承租人有償使用的租賃關係。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貨人可以是兩國或三國的自然人、法人或國傢和國際金融組織。出租對象一般是價值較高的動産或不動産,如成套設備、輪船、飛機等(二戰期間的租藉法案)。
(2) 國際租賃的特點(集貿易、融資、投資為一體)
① 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
② 貨幣信貸與實物信貸相結合
③ 稅收方面易得優惠(投資減稅優惠或免繳財産稅)
④ 業務涉及面廣,需多邊合作,共同完成交易(3方關係—2個合同,即買賣合同和租賃合同。此外,還有貸款協議)
(3) 國際租賃的方式
① 融資租賃(Finance Lease)—當企業需要籌款添置機械、設備時,投資者通過設在東道國的租賃公司,嚮用戶轉租大型成套的生産設備、運輸設備。因此,融資租賃又被稱為設備租賃(Equipment Lease)。實質是以“融物”代替“融資”,即租賃公司並非直接給企業貸款,而是代其購進機器設備,然後租給企業使用。
② 經營租賃(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資同時,又提供特別服務(辦理保險、維修等)、二者合為一體的租賃方式。一般用於在保養和管理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壟斷性的機器設備。
③ 維修租賃(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維修租賃是汽車租賃。租賃公司要嚮承租人提供包括購車、登記、上稅、保養、維修等在內的所有服務。
④ 杠桿租賃(Leverage Lease)
涉及的關係—承租人、出租人、長期貸款人、(托管人),包括買賣合同(出租人與供貨人)、貸款協議(出租人與貸款人)、租賃合同(出租人與承租人)
資金來源—貸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資金僅占約20%-40%)
租金償付相對平衡—租金費用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額也相對平衡(故也稱衡平租賃)。
⑤ 回租租賃(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從擁有和使用標的物的人那裏購進標的物,然後再將購進的標的物再租給原來的物主使用(多用於不動産方面)。
⑥ 轉租租賃—租賃公司或銀行信托機構從國外租進設備,再轉租給國內用戶使用(2個合同)
⑦ 綜合租賃—集租賃與有關貿易方式為一體的租賃形式(租賃+補償貿易、來料加工、合資、合作生産、包銷等)。
4.國際工程承包
(1) 主要內容
工程設計
(3) 國際租賃的方式
① 融資租賃(Finance Lease)—當企業需要籌款添置機械、設備時,投資者通過設在東道國的租賃公司,嚮用戶轉租大型成套的生産設備、運輸設備。因此,融資租賃又被稱為設備租賃(Equipment Lease)。實質是以“融物”代替“融資”,即租賃公司並非直接給企業貸款,而是代其購進機器設備,然後租給企業使用。
② 經營租賃(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資同時,又提供特別服務(辦理保險、維修等)、二者合為一體的租賃方式。一般用於在保養和管理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壟斷性的機器設備。
③ 維修租賃(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維修租賃是汽車租賃。租賃公司要嚮承租人提供包括購車、登記、上稅、保養、維修等在內的所有服務。
④ 杠桿租賃(Leverage Lease)
涉及的關係—承租人、出租人、長期貸款人、(托管人),包括買賣合同(出租人與供貨人)、貸款協議(出租人與貸款人)、租賃合同(出租人與承租人)
資金來源—貸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資金僅占約20%-40%)
租金償付相對平衡—租金費用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額也相對平衡(故也稱衡平租賃)。
⑤ 回租租賃(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從擁有和使用標的物的人那裏購進標的物,然後再將購進的標的物再租給原來的物主使用(多用於不動産方面)。
⑥ 轉租租賃—租賃公司或銀行信托機構從國外租進設備,再轉租給國內用戶使用(2個合同)
⑦ 綜合租賃—集租賃與有關貿易方式為一體的租賃形式(租賃+補償貿易、來料加工、合資、合作生産、包銷等)。
4.國際工程承包
(1) 主要內容
工程設計
提供機器、設備、技術、原材料及勞動力等
資金供應
施工與安裝
試車
人員培訓
(2) 特徵
耗資多、獲利多、競爭性強
(3) 分類
① 分項合同(Separate Contract)的工程承包(業主來分項)
② 交鑰匙工程(Turkey Contract)的承包
③ 分包合同(Sub-Contract)的工程承包(總承包商來分包) 書 名: 國際投資
作 者:杜奇華
出版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3月
ISBN: 9787811343434
開本: 16開
定價: 41.00 元 《國際投資 》的出版,是對我院近十年來學科建設成果的一次檢閱。自“九五”以來,以“211工程”建設為契機,我院對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進行了認真全面的專業梳理和課程體係優化,以面嚮新世紀、面嚮全球化、面嚮提升學生職業生涯競爭力為導嚮,在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方面視野開闊、目標明確、標準嚴格、工作紮實,老中青三代學者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學院所開設專業課程的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料的編寫工作。回顧我院“九五”以來課程體係建設,我們走過了一條清晰的發展之路。首先是課程群的界定和建設,我們抓住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對外嚮型經濟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的機遇,圍繞着我院長期積纍的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物流等專業所形成的專業優勢,藉鑒國際上高水平大學的課程建設經驗,設定了培養學生具有國際競爭力所需要的課程群。在此基礎上狠抓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海內外招聘和支持現有教師在國內外攻讀博士學位,以國際化的高標準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凝聚了學科建設的核心力量。然後以國際高水平大學的科研和教學標準評價師資隊伍,以高水平科研促進高水平教學,實現科研與教學的相互促進。隨着學科建設的不斷進步,我院的專業領域和課程覆蓋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 杜奇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1983年畢業千南開大學,獲學士學位。1987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7年至1999年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訪問學者。
主要講授國際技術貿易,國際經濟合作、國際投資 等課程,並從事國際經濟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工作。近年來,撰寫,主編和參編的著作有《國際技術貿易》,《國際投資 》,《國際經濟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實務》、《商務國際投資 》、《商務國際合作》、《國際經濟合作與投資項目理論和實務》、《對外經濟管理概論》、《國際融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政策與實務》,《海外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國際發展援助》,《澳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國際經濟貿易理論與實務》、《中小企業海外投資操作實務》等三十餘部;撰寫有《跨國公司倒閉引發的國際合作問題》,《論國際投資 的國傢風險及其防範》、《淺析中東勞務承包市場形成及保持至今的原因》,《世界銀行資金來源分析》、《中國股市流動性分析》,《戰後英國艾德禮工黨政府的內外政策》、《澳門旅遊業的特點及其發展前景《等論文二十餘篇;參與編寫的經貿類辭典有《市場經濟大辭典》、《市場經濟百科全書》。《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百科全書》,《最新國際經貿金融知識辭典》等近十部,並參與翻譯了《世界投資報告》等。 第一章 國際投資 導論1
第一節 國際投資 概述2
第二節 國際投資 的分類8
第三節 當代國際投資 的特徵與發展19
第四節 國際投資 對各國及世界經濟的影響30
復習思考題35
第二章 國際直接投資36
第一節 國際直接投資概述36
第二節 國際直接投資動機40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主體——跨國公司42
復習思考題60
第三章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61
第一節 早期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61
第二節 以發達國傢為研究對象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62
第三節 發展中國傢國際直接投資理論83
第四節 其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研究88
第五節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最新發展93
復習思考題97
第四章 國際直接投資方式98
第一節 創建方式98
第二節 跨國並購99
第三節 非股權參與方式118
復習思考題125
第五章 國際投資 環境126
第一節 國際投資 環境概述126
第二節 影響國際直接投資環境的主要因素130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環境評估方法139
復習思考題155
第六章 國際風險投資156
第一節 風險投資的含義及特點156
第二節 風險投資的運作166
第三節 國際風險投資發展的製約因素181
復習思考題186
第七章 國際證券投資187
第一節 國際證券投資概述187
第二節 國際證券投資的發展趨勢190
第三節 證券投資策略192
第四節 國際證券市場195
第五節 世界著名的證券交易所201
復習思考題213
第八章 國際證券投資理論214
第一節 證券投資組合理論214
第二節 資本資産定價理論227
第三節 套利定價理論232
第四節 有效市場理論238
第五節 期權定價理論241
第六節 投資行為金融理論243
復習思考題245
第九章 國際證券投資分析247
第一節 證券投資基本分析247
第二節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264
第三節 量價分析266
第四節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理論272
復習思考題294
第十章 國際股票投資295
第一節 股票的概述295
第二節 股票的投資收益304
第三節 顯示股市行情的指標306
第四節 股票的交易方式311
第五節 股票市場流動性313
復習思考題318
第十一章 國際債券投資319
第一節 債券的概念及特點319
第二節 債券的種類與類型322
第三節 國際債券的投資收益327
第四節 國際債券市場及債券的發行334
第五節 發達國傢的債券市場337
復習思考題344
第十二章 國際投資 基金345
第一節 國際投資 基金概述345
第二節 國際投資 基金的種類348
第三節 投資基金的管理364
復習思考題371
第十三章 國際投資 資金的籌集372
第一節 國際籌資的中介機構372
第二節 跨國公司國際籌資方式381
第三節 國際籌資的决策與管理388
復習思考題396
第十四章 國際多雙邊投資協定397
第一節 國際雙邊投資協定397
第二節 國際投資 的區域協定402
第三節 國際多邊投資協定406
復習思考題423
參考文獻424
…… 際投資
國際投資 各國的個人、企業、政府或其他經濟組織在本國
以外的區域進行的各種投資活動。國際投資 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前
者包括國際直接投資、國際證券投資、國際貸款以及部分國際援
助;後者僅包括國際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
國際投資 並不完全等同於資本輸出,後者是指以獲取高額利
潤為目的的對外資本投放,具有目的單一性的特徵。而前者並非完
全都是以獲取高額利潤為目的的對外資本投放,因而具有目的多
元化的特徵。國際投資 的産生與發展是與世界經濟的發展相聯繫
的,尤其是70年代以來,國際投資 有了更為迅速和普遍的發展。不
僅是發達國傢的國際投資 規模在迅速擴大,而且出現了發展中國
傢的國際投資 ,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投資對流成為當代國際投資
的新特徵。
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海外投資 , 國際間資本流動 , 外商投資 國際貿易 法律 國際買賣 國際運輸 國際物流 國際交易 金融 交易 國際經濟 國際金融 國際經濟法 物流 工程承包 經濟百科 更多結果...
國際投資法 國際投資學 國際投資者 國際投資决策 國際投資理論 國際投資氣候 國際投資風險 國際投資環境 國際投資頭寸 國際投資爭議 國際投資爭端 國際投資銀行 淨國際投資頭寸 國際投資學教程 國際投資咨詢師 國際投資經濟學 國際投資待遇制度 國際投資决策會計 國際投資爭端仲裁 遠辰國際投資集團 華廈國際投資集團 中歐國際投資集團 國際投資基本變量 國際投資政治風險 國際投資商業風險 國際投資財務風險 國際投資金融風險 國際投資 利益分配模型花旗集團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嘉鴻國際投資 控股集團 中國國際投資 促進平臺 中華國際投資促進會 國際投資法問題專論 廣州攀達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國際投資爭議的處理 北京申根國際投資 顧問公司 東方派爾國際投資 集團 歐亞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國際投資 爭端解决中心註册國際投資分析師 中國國際投資 貿易洽談會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 寧波國際投資 咨詢公司 中經國際投資 管理培訓中心 香港利傢安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國際投資 (高等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係列教材)北京安坊國際投資 管理有限公司 加拿大瑞恩安德國際投資 公司 國際投資 立法發展現狀與展望北京中都天宇國際投資 擔保有限公司 中盈長江國際投資 擔保有限公司 中態縱橫(北京)國際投資 管理中心 歐邁剋(北京)國際投資 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天健華成國際投資 顧問有限公司 聯合國國際投資 和跨國公司委員會 合肥誠信世融國際投資 顧問公司 山西鼎盛天橋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澳大利亞聯合愛德華氏國際投資 集團有限公司 海南永通國際投資 咨詢有限公司 深圳名流三峽國際投資 咨詢有限公司 寶島國際投資 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釣魚臺國際投資 咨詢有限公司 重慶順天國際投資 咨詢有限公司 天賀國際投資 集團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蘭州代表處 香港竜聯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定西代表處 香港新以太國際投資 公司蘭州辦事處 香港聯運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蘭州辦事處 祥隆香港國際投資 公司蘭州辦事處 北京遠興國際投資 商務咨詢有限公司
君子協定 對外投資 國際商業銀行貸款 資本外逃 代位權 利用外資 國際直接投資 國際投資 風險對外承包工程 混合貸款 國際商務 國際貸款 合資經營 合作開發 國際證券投資 外資企業國有化 投資保險 國際資本流動 雙邊投資條約 國際信托 國民待遇 國際間接投資 國際投資 環境差別待遇 合作經營 國際投資 經濟學投資保證 外債償還能力 投資氣候 國際投資 基本變量國際投資 政治風險國際投資 商業風險國際投資 財務風險國際投資 金融風險對外投資規模 對外投資結構 國際自然資源指嚮型投資 外債規模 外債結構 外債清償率 藉資保資 外資出資構成 外資出資比例 外資原本與利潤匯出 投資保護 海外投資法 投資爭議 生産資本國際化 資本移動自由化 跨國經營戰略 進入戰略 所有權戰略 鼓勵性控製 競爭雇用和生産控製 資金籌措和財務控製 藉貸資本國際化 靈活償還期貸款 國際靈活方式投資 國際貿易租賃 國際信托投資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