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是一個同聯合國建立關係,並由世界各國政府在原子能領域進行科學技術合作的機構。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現任總幹事巴拉迪。組織機構包括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
成員國
美國|約旦|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根廷|亞美尼亞|奧地利|中國|剋羅地亞|愛沙尼亞|埃塞俄比亞|格魯吉亞|肯尼亞|拉脫維亞|利比亞|納米比亞| 俄羅斯|烏幹達|保加利亞|利比裏亞|盧森堡|斯洛伐剋|智利|愛爾蘭|葡萄牙|澳大利亞|以色列|尼日爾|委內瑞拉|古巴|厄瓜多爾|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秘魯|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伯利茲|貝寧|玻利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博茨瓦納|巴西|布基納法索|喀麥隆|加拿大|中非共和國|乍得|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塞浦路斯|捷剋|丹麥|多米尼加共和國|埃及|薩爾瓦多|厄立特裏亞|芬蘭|法國|加蓬|德國|加納|希臘|海地|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剋|意大利|象牙海岸|牙買加|日本|哈薩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來西亞|馬裏|馬耳他|馬紹爾群島|毛裏塔尼亞|毛裏求斯|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剋|緬甸|荷蘭|新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挪威|巴基斯坦|帕勞|巴拿馬|巴拉圭|菲律賓|波蘭|卡塔爾|羅馬尼亞|沙特|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舌爾|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文尼亞|南非|西班牙|斯裏蘭卡|蘇丹|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剋斯坦|坦桑尼亞|泰國|突尼斯|土耳其|烏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拉圭|烏茲別剋斯坦|梵蒂岡|越南|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剛果民主共和國|韓國
成立的背景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是一個同聯合國建立關係,並由世界各國政府在原子能領域進行科學技術合作的機構。
成立時間表
1954年12月,第九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决議,要求成立一個專門致力於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國際機構。
1956年10月,來自世界82個國傢的代表舉行會議,通過了旨在保障監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規約。
1957年7月,規約正式生效。
1957年10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召開首次全體會議,宣佈機構正式成立。
成立的宗旨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宗旨是加速擴大原子能對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榮的貢獻,並確保由機構本身,或經機構請求、或在其監督管製下提供的援助不用於推進任何軍事目的。它始建時有一個簡單的信條——“讓原子能為和平服務”。這意味着核技術應該安全地用於能源生産、健康、農業和水資源保護等為人類服務的和平目的。
[IAEA]
IAEA
國際原子能機構規定,任何國傢衹要經過機構理事會推薦和大會批準,並交存對機構規約的接受書,即可成為該機構的成員國。截至2006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共有139個成員國。
總部所在地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現任總幹事巴拉迪 (埃及人)於1997年12月1日任職,2005年9月第三次當選。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大樓]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大樓
國際原子能機構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聯合國城是一組銀灰色的現代化建築群,由一幢圓柱形會議樓和6幢高度不一的辦公樓組成。其中最高的一幢樓和旁邊的另一幢樓,就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所在地。
組織機構運作機製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組織機構包括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大會由全體成員國代表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秘書處是執行機構,由總幹事領導,下設政策製定辦公室、技術援助及合作司、核能和核安全司、行政管理司、研究和同位素司以及保障監督司;作為决策機構,理事會負責審查國際原子能機構預算、相關項目及成員國申請國,並嚮大會作出推薦。理事會的職責還包括批準相關安全協定,任命總幹事等。理事會每年改選一次,由大會指定和選舉産生。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
在每屆固定的35名成員中,11個成員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大會指定,任期一年。這11個成員按地區分配,由各地區內核工業最發達的國傢擔任。其他24名成員由大會選出,任期兩年。
取得的成績
國際原子能機構自成立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保障監督和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先後主持製定了《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核安全公約》、《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料管理安全聯合公約》、《修訂〈關於核損害民事責任的維也納公約〉議定書》和《補充基金來源公約》等一係列與核安全、輻射安全、廢物管理安全標準有關的國際公約,包括參與製訂《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監督條約的實施。
由於成績卓著,2005年諾貝爾和平奬授予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該組織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以表彰他們在阻止核能在軍事領域內的使用以及在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做出的貢獻。
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態度
直至2008年底,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成員國在如何解决伊朗核問題上存在分歧。代表歐盟的英、法、德三國和美國堅持要求伊朗立即停止鈾濃縮活動,否則將把伊朗核問題上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的一些成員國則主張通過外交手段,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决伊朗核危機。
中國政府相關
1984年1月1日,我國政府遞交了接受機構規約的接受書,成為正式成員國。
1986年,我國參與製定並簽署了《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和《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
1988年9月,中國與機構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關於在中國實施保障監督的協定》,1989年9月18日生效。
1988年12月,我國參加了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持製定、並由其總幹事保存的《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
1990年6月22日,我國與機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援助協定》。
1994年9月,我國簽署了《核安全公約》。
1997年5月,在機構特別理事會上,中國聲明接受機構“93+2”計劃的某些具體措施,並承諾將在適當時候與機構締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使這些措施得以實施。 |
|
美國|約旦|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根廷|亞美尼亞|奧地利|中國|剋羅地亞|愛沙尼亞|埃塞俄比亞|格魯吉亞|肯尼亞|拉脫維亞|利比亞|納米比亞|俄羅斯|烏幹達|保加利亞|利比裏亞|盧森堡|斯洛伐剋|智利|愛爾蘭|葡萄牙|澳大利亞|以色列|尼日爾|委內瑞拉|古巴|厄瓜多爾|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秘魯|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伯利茲|貝寧|玻利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博茨瓦納|巴西|布基納法索|喀麥隆|加拿大|中非共和國|乍得|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塞浦路斯|捷剋|丹麥|多米尼加共和國|埃及|薩爾瓦多|厄立特裏亞|芬蘭|法國|加蓬|德國|加納|希臘|海地|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剋|意大利|象牙海岸|牙買加|日本|哈薩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來西亞|馬裏|馬耳他|馬紹爾群島|毛裏塔尼亞|毛裏求斯|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剋|緬甸|荷蘭|新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挪威|巴基斯坦|帕勞|巴拿馬|巴拉圭|菲律賓|波蘭|卡塔爾|羅馬尼亞|沙特|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舌爾|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文尼亞|南非|西班牙|斯裏蘭卡|蘇丹|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剋斯坦|坦桑尼亞|泰國|突尼斯|土耳其|烏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拉圭|烏茲別剋斯坦|梵蒂岡|越南|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剛果民主共和國|韓國
國際原子能機構 徽標 |
|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是一個同聯合國建立關係,並由世界各國政府在原子能領域進行科學技術合作的機構。
成立時間表
1954年12月,第九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决議,要求成立一個專門致力於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國際機構。
1956年10月,來自世界82個國傢的代表舉行會議,通過了旨在保障監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規約。
1957年7月,規約正式生效。
1957年10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召開首次全體會議,宣佈機構正式成立。 |
|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宗旨是加速擴大原子能對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榮的貢獻,並確保由機構本身,或經機構請求、或在其監督管製下提供的援助不用於推進任何軍事目的。它始建時有一個簡單的信條——“讓原子能為和平服務”。這意味着核技術應該安全地用於能源生産、健康、農業和水資源保護等為人類服務的和平目的。
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規定,任何國傢衹要經過機構理事會推薦和大會批準,並交存對機構規約的接受書,即可成為該機構的成員國。截至2006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共有139個成員國。 |
|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現任總幹事巴拉迪 (埃及人)於1997年12月1日任職,2005年9月第三次當選。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大樓國際原子能機構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聯合國城是一組銀灰色的現代化建築群,由一幢圓柱形會議樓和6幢高度不一的辦公樓組成。其中最高的一幢樓和旁邊的另一幢樓,就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所在地。 |
|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組織機構包括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大會由全體成員國代表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秘書處是執行機構,由總幹事領導,下設政策製定辦公室、技術援助及合作司、核能和核安全司、行政管理司、研究和同位素司以及保障監督司;作為决策機構,理事會負責審查國際原子能機構預算、相關項目及成員國申請國,並嚮大會作出推薦。理事會的職責還包括批準相關安全協定,任命總幹事等。理事會每年改選一次,由大會指定和選舉産生。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
在每屆固定的35名成員中,11個成員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大會指定,任期一年。這11個成員按地區分配,由各地區內核工業最發達的國傢擔任。其他24名成員由大會選出,任期兩年。
|
|
國際原子能機構自成立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保障監督和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先後主持製定了《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核安全公約》、《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料管理安全聯合公約》、《修訂〈關於核損害民事責任的維也納公約〉議定書》和《補充基金來源公約》等一係列與核安全、輻射安全、廢物管理安全標準有關的國際公約,包括參與製訂《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監督條約的實施。
由於成績卓著,2005年諾貝爾和平奬授予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該組織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以表彰他們在阻止核能在軍事領域內的使用以及在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做出的貢獻。
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態度
直至2008年底,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成員國在如何解决伊朗核問題上存在分歧。代表歐盟的英、法、德三國和美國堅持要求伊朗立即停止鈾濃縮活動,否則將把伊朗核問題上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的一些成員國則主張通過外交手段,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决伊朗核危機。 |
|
1984年1月1日,我國政府遞交了接受機構規約的接受書,成為正式成員國。
1986年,我國參與製定並簽署了《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和《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
1988年9月,中國與機構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關於在中國實施保障監督的協定》,1989年9月18日生效。
1988年12月,我國參加了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持製定、並由其總幹事保存的《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
1990年6月22日,我國與機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援助協定》。
1994年9月,我國簽署了《核安全公約》。
1997年5月,在機構特別理事會上,中國聲明接受機構“93+2”計劃的某些具體措施,並承諾將在適當時候與機構締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使這些措施得以實施。 |
|
國際原子能機構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AtomicEn-
ergyAgen“y)各國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建立的政
府間組織,屬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1957年10月
成立,總部設在維也納。截至1993年底共有122個成
員國。1984年1月1日中國正式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
成員國。1984年6月,機構理事會接納中國為指定理
事國。
國際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訂有關係協議,_主要是
尊重《聯合國憲章》,執行聯大决議,每年嚮聯大提交
工作報告,必要時,嚮安全理事會報告。
宗旨和職能謀求加速和擴大原子能對全世界和
平、健康及繁榮的貢獻;並盡其所能,確保由其本身或
經其請求、或在其監督或管製下提供的援助不至用於
推進任何軍事目的。它的主要職能是:協助關於和平利
用原子能的研究、發展和實際應用;提供材料、服務、
設備及設施;促進科學及技術情報的交換;鼓勵科學家
和專傢的交換和培訓;製定並執行保障監督措施,以確
保由原子能機構本身或通過原子能機構所提供的核材
料和其他材料、勞務、裝備及情報不至用於推進任何軍
事目的;與聯合國主管機關及有關專「〕機構協商或合
作,製定保護健康和盡量減少生命和財産危險的安全
標準,並規定這些標準的應用範圍。
、機構履行上述職.能主要采取以下形式:提供設備、
材料和專傢服務;召開研討會;安排科學訪問;舉辦培
訓班和執行研究合同等。
經費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渭一是成員國交納的會
費,稱經常預算;二是成員國自願捐一款,稱活動預算。
經常預算用於機構的行政開支,包括人員工資,召開各
種專業會議,實施保障監督以及所屬實驗室的管理費。
活動預算,主要用於技術援助,包括人員培訓,提供設
備和材料以及頒發研修金等。
組織機構包括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大會由全
體成員國組成,各成員國可派代表一名、副代表及顧間
若千名出席大會。大會一般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大會的
主要職能是:選舉理事國;核準年度報告、批準計劃和
預算;審議理事會根據機構《規約》建議的事項等。理
事會具有特殊地位,既有立法和决策的職能,也有執行
職務的責任。它可自行酌情舉行會議,審議成員國及總
幹事提出的事項;核定計劃和預算,以便嚮大會提出;
管轄秘書處的工作等。理事會可酌情設立委員會及其
輔助機關,並派報告員。理事會常設的主要委員會有:
行政和預算委員會、技術援助委員會和供應保證委員
會等。1995年理事會由35個理事國組成,其中屬世界
核先進的指定理事國10個,地區核先進的指定理事國
3個,其餘22國按地區分配名額由大會選舉。指定理
事國名義上任期一年,實際上長期被指定,形成為常任
理事國。選舉理事國任期兩年,不得連選連任。秘書處
是執行機關,由總幹事領導。下設5個司,它們是:技
術合作司、核能與安全司、行政管理司、研究與同位素
司、保障監督司。由5個副總幹事兼任各司司長。總幹
事是最高行政領導,由理事會推薦,大會批準任命,任
期4年。1995年起總幹事為瑞典人漢斯·布利剋斯。
為便於工作,機構秘書處還在世界一些地區設立
了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構。此外,機構還建立有塞伯
斯多夫實驗室、的裏雅斯特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和摩納
哥國際海洋放射性實驗室。(李東暉)
|
|
- n.: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