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葬
目錄
No. 1
  以國傢名義為有特殊功勳的人舉行的葬禮。
No. 2
  以國傢名義為有特殊功勳或特殊地位的人舉行的葬禮。
各國的國葬
  中華民國
  政府遷臺前
  蔡鍔:1917年4月12日國葬長沙嶽麓山
  黃興:1917年4月15日國葬長沙嶽麓山
  陳其美:1917年5月12日國葬浙江湖州
  伍廷芳:1924年12月3日國葬廣州
  廖仲愷:1926年9月國葬
  孫中山:1929年6月1日國葬南京中山陵
  譚延闓:1930年國葬南京靈𠔌寺
  黎元洪:1935年11月24日國葬武昌卓刀泉
  郝夢齡:1937年11月16日國葬武昌卓刀泉
  張自忠:1940年5月28日國葬重慶
  林森:1943年8月國葬重慶林園
  佟麟閣:1946年7月28日國葬北京藍澗溝
  政府遷臺後
  陳誠:1965年國葬臺北縣泰山鄉(後遷骨高雄縣佛光山)
  嚴傢淦:1994年1月22日國葬臺北市南港區五指山國軍公墓
  鄧麗君:1995年5月28日國葬臺北縣金山鄉金寶山筠園
  陸軍UH-1直升機空難8名殉職軍士官:2007年4月11日國葬臺北市南港區五指山國軍公墓。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無公開的國葬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規定,國傢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政協主席等人逝世後可下半旗志哀。
  一些政府參與操辦的高規格葬禮有類似國葬的成分,並從下列方面可分成等級:
  官方訃告用詞、媒體報道的顯著程度和持續時間;
  遺體告別、靈車移送、追悼會儀式的參與規模、到場的政府官員人數和級別;
  護送去火葬場的禮兵人數、下半旗天數等。
  實際舉行的葬禮中,規格最高者為毛澤東和鄧小平(其中毛澤東因其遺體沒有最終處理,嚴格地說衹是悼念儀式而不是葬禮)。這兩次的訃告都以《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的名義發佈,同時報紙刊登巨幅遺像,官方媒體對其逝世和悼念的報道持續一個月左右,其各主要儀式均有現任中國共産黨和政府最高領導人出席。
  美國
  根據美國法律,前總統、當選總統和現任總統死後都有資格得到國葬待遇,他們的遺體被安放在美國國會大廈中央大廳接受瞻仰。葬禮的具體安排視遺屬的意願而定。
  亞伯拉罕·林肯在1865年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位遺體被停放在國會大廈中央大廳接受瞻仰的美國總統
  美國為在越南戰爭中犧牲的無名戰士於1984年舉行國葬儀式
  羅納德·裏根於2004年6月17日在華盛頓國傢座堂舉行國葬儀式
  傑拉爾德·福特於2007年1月4日於華盛頓國傢座堂舉行國葬儀式
  另外,2005年黑人社會活動傢羅薩·帕剋斯去世後,也停靈於國會大廈,享受相當於國葬的榮譽。
  日本
  山本五十六
  吉田茂
  小淵惠三
  大久保利通
  奧剋彥、井之上正盛:2003年12月6日
  橋本竜太郎:2006年8月8日
  印度
  德蕾莎修女
  澳洲
  2006年9月,澳洲政府有意為月初意外逝世的「鰐魚先生」史帝夫·厄文舉行國葬,但被傢屬婉拒。
  俄羅斯
  葉利欽:2007年4月26日
  西班牙
  馬德裏三一一爆炸案罹難者:2004年3月24日
  韓國
  金大中:2009年8月23日
  英國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短篇小說
  《國葬》,短篇小說,臺灣著名作傢白先勇(簡介見百度百科)作。發表於《現代文學》1971年第43期。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李浩然,曾經是北伐的“英雄”,抗戰的“功臣”,撤離大陸前夕,他全軍覆沒,幸存的三員“猛將”,或隱居香港,或住進臺北榮民醫院,或出傢當了和尚。婦人離他歸田,兒子跑到美國去了。形單影衹的李將軍寂然死去,當局為他舉行“國葬”。當年的副官、須眉皆白弓背彎腰秦義方前來祭奠。他想起將軍早年鷹揚虎嘯,晚年傢人離散、下屬落寞的景象,不僅愴然而悲。小說為國民黨舊權貴們唱了一麯哀哀欲絶的輓歌,也是臺灣當局凄涼出境的寫照。
英文解釋
  1. n.:  a state funeral,  state funeral
法文解釋
  1. n.  obsèques nationales, funérailles nation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