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 >日本 >東京 > 國立科學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國立科學博物館聯繫方式地址:上野站嚮北走5分鐘。電話:38220111。
  國立科學博物館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上午9∶00-下午4∶304點以後不得入內,關閉時間:星期一,購票入內。
  5個大廳展出各種科學知識。有恐竜展覽,還有一個廳專門介紹日本人的演變。也有磁力懸浮火車的工作模型,未來的磁力懸浮鐵路以及一駕飛機模擬器供你像飛行員一樣施展駕駛技術。
基本信息
  前身:東京科學博物館
  專業領域:自然科學
  年運營費:3,516,236,000日元(06年度)
  占地面積:70,514平方米(含分館)
  研究職員:79人
  開館:1926年11月2日(開館儀式舉行日)、1877年1月(設立日)
沿革
  1871年10月 - 作為文部省科學博物局的參觀設施在湯島聖堂內開設博物館
  1875年4月 - 改稱為“東京博物館”
  1877年1月 - 在上野山的西四軒寺舊址(現東京藝術大學)建造的新館竣工,命名為“教育博物館”
  1889年7月 - 教育博物館作為高等師範學校的附屬機構,轉移至毗鄰高等師範學校的湯島聖堂內
  1914年6月 - 從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中獨立出來,改稱“東京教育博物館”
  1930年12月 - 上野新館(現本館)落成
  1931年2月 - 改稱為“東京科學博物館”
  1949年6月 - 根據文部省設置法開設“國立科學博物館
  1962年4月 - 合併位於白金臺的國立自然教育園,並將其改稱為“附屬自然教育園”
  1972年3月 - 新宿區分館落成
  1983年12月 - 築波實驗植物園開園
  1994年6月 - 開設築波研究資料中心
  1998年2月 - 新館(1期)的常設展示部分開展
  2001年4月 - 將國立科學博物館作為獨立行政法人
  2002年6月 - 設立工業技術史資料信息中心
  2004年11月 - 新館正式開放,本館改裝工程開始
  2007年4月 - 日本館改裝工程完成,開始對外開放
設施
  上野本館 - 東京都臺東區上野公園
  新宿分館 - 東京都新宿區百人町
  築波實驗植物園 - 茨城縣
  國立科學博物館附屬自然教育園 - 東京都港區白金臺
  工業技術史資料信息中心 - 東京都中央區橋室町
文化財産
  上野本館於2008年6月被指定為重點文化財産,其部分藏品被指定為國傢重點文化財産。
室外展品
  白長須鯨模型D51型蒸汽式列車
古遺址遺跡
  位於上野公園內的國立科學博物館是日本從繩文・彌生時代到古墳時代的遺跡,還有一部分是曾在幕末明治維新時期遭燒毀的寬永寺子院落群遺跡。1944年,發掘工作隨博物館新館整修工程進行,在當時上野本館正面設置的座頭鯨模型(現白長須鯨模型的展示位置)和當時探險館的一部分發掘出古代遺跡。發掘成果有:江戶時代寬永寺青竜院的基石、地下室、井等遺跡;江戶時代(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的瓷器、陶器、土器,及大量當年在大火中焚毀的瓦片;日本早期從安南(現越南)進口來的安南染製品碎片;彌生時代的竪式穴居遺跡;古墳時代的土俑·陶俑碎片。另外還在旁邊的國立西洋美術館發掘出竪式穴居遺跡。
  對於上野本館的發掘工作至今為止已進行了兩次,其發掘成果均記載入發掘報告,現收藏於臺東區內的公共圖書館內,可供讀者自由閱讀。
關聯文獻
  《上野忍岡遺跡:國立科學博物館(たんけん館・屋外展示模型地點)》 - 1995,國立科學博物館上野地區埋藏文化財産發掘調查委員會編
  《國立科學博物館:おれんじ館地點》(埋藏文化財産發掘調查報告書第10集) - 2001,臺東區文化參禪調查會
  《臺東區の遺跡》(《武藏野》第74捲第2號) - 1996,小俁悟
野外活動
  為了獲得生態學資料,博物館開展了各種日本國內調查活動。
其他
  ・收藏了戰後日本工業發展初期的相關資料。例:築波大學開發的PAX型計算機相關資料、本田開發的CVCC型引擎等。
  ・保存至今的戰前資料基本上都是國傢級重點文化財産,一般性的藏品很少。
包含詞
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