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回族大寺投訴電話伊犁哈薩剋自治州旅遊投訴電話:0999-8028697
新疆旅遊投訴電話:0991—883190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伊犁市新華東路南側有一座回族大寺,它是伊犁最落成的清真寺之一,據說始建於乾隆二十五年,因當時教民甚少,資金係自籌募捐,故不斷進行續建,最終落成於乾隆四十六年,現存於寺內一幅匾額雲:“掌教人吳之科,肖成拍、衆鄉老馬代、馬霞、馬登魁、楊宗成、周玉、李坤帶領下,費銀八百三十兩,歷時二十年,兩次修成。”伊犁回族大寺,在歷史上曾冠以多種名稱,在寺院落成後曾稱“寧固寺”因穆斯林們多來自寧夏固原地區,所以此寺取名寧固寺,皇帝賜名“寧遠”,喻遠方安寧之意,所以此寺取名“寧固寺”亦取永固安寧之意,18世紀未,回族大寺的西部和西北兩側相繼修建了維吾爾族、烏茲別剋族、塔塔爾族作禮拜的寺院,從高處俯瞰,這幾座寺院構成了一隻鳳凰圖形,回族寺是其頭部,因此稱為“鳳凰寺”,後來又稱陝西大寺、陝甘大寺、坑坑寺等,最後定名為“回族大寺”。伊犁回族大寺原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存3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采用中國古典宮殿式造型,又兼有阿拉伯伊斯蘭教風格,形成中國式的伊斯蘭教建築。伊犁回族大寺是回族群衆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由於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悠久的歷史,受到國內外穆斯林遊客的重視,前來觀光、訪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國內外人士亦較多。 |
|
伊寧市回族大寺,原名寧固寺,並有鳳凰寺、金頂寺、陝西大寺、陝甘 大寺等名稱。是伊犁哈薩剋自治州境 內的一座著名大寺。這座大寺始建於清乾隆計五年(1760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建,完成了大寺建築。迄今已有2O0多年的歷史。據傳,當初修建大寺時,當地衙門允許鄉老到內地寫“億貼”,並從關內延聘建築師來到祖國邊疆的西大門地方修建了這座中國宮殿式的清真寺。這不僅是一件宗教事業,同時,也標志着伊犁地方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伊寧回族大寺是仿照陝西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修建的,采用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兼有阿拉伯伊斯蘭風格。前有山門、正門,兩側有雙重八字影壁及門樓,寺院以禮拜殿為主體建築,殿堂樓亭,結構嚴整,古雅優美,佈局考究,氣勢宏偉、禮拜殿分外殿、中殿、裏殿,共42間,面積600多平方米,殿前後、兩側分別有捲棚、走廊,可容1OOO多人禮拜。大殿3個屋頂為勾連搭結構,裏殿外形是4層八角的攢亭式建築,內部是穹窿結構。這座古寺,每逢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等),有幾千人參加會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