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書屋,在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後。是一座5間大殿,康熙帝曾題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題“四知書屋”。四知取《周易-係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之意。周有回廊,麯摺叠繞,使庭園清幽,詩意盎然。這裏是清帝召見朝臣及各族王公,處理軍國要務及舉行大典前後更衣休息之處。據載,清帝在此召見了喀爾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剋圖一世、三世、四世、班禪六世,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等。
乾隆皇帝所題的“四知”一語出於《易經》。因《易經》中說“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乾隆皇帝對此話十分贊賞,因為恰好表達了他剛柔相濟、恩威並施的統治策略。皇帝上朝前後,在這裏更衣,有時也在此召見王公大臣和少數民族首領。萬歲照房和配房展出了一些稀世珍品,主要有御用官窯瓷器、琺琅器、帝後車輿和石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