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 : 環境保護 : 電綫電纜 : 建築結構 : 建築城市 : 結構工程 : 污染 > 噪聲污染
目錄
No. 1
  幹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所造成的污染,多由機械振動或流體運動引起。安靜環境中,約30分貝的聲音就是噪聲,超過50分貝,會影響睡眠和休息,90分貝以上,會損傷人的聽覺,影響工作效率,嚴重的可致耳聾或誘發其他疾病。
No. 2
  由噪聲造成的環境污染。通常指工業生産、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及社會生活等人為造成的噪聲污染。對人類的桅主要是損傷聽力,影響休息和工作,降低勞動生産率,妨礙通信聯絡等。無後效作用,噪聲一旦停止,污染立即消失。
zào shēng wū rǎn zào shēng wū rǎn
  由幹擾或有害噪聲(如汽車或噴氣式飛機的噪聲)形成的環境污染
No. 4
  zàoshēngwūrǎn
  隨着近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也隨着産生,噪聲污染就是環境污染的一種,已經成為對人類的一大危害。
  噪聲對人的影響和危害跟噪聲的強弱程度有直接關係。在建築物中,為了減小噪聲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聲和吸聲。隔聲就是將聲源隔離,防止聲源産生的噪聲嚮室內傳播。在馬路兩旁種樹,對兩側住宅就可以起到隔聲作用。在建築物中將多層密實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夾層結構,也會起到很好的隔聲效果。為消除噪聲,常用的吸聲材料主要是多孔吸聲材料,如玻璃棉、礦棉、膨脹珍珠岩、穿孔吸聲板等。材料的吸聲性能决定於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築物周圍的草坪、樹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聲材料,所以我們種植花草樹木,不僅美化了我們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同時也防治了噪聲對環境的污染。
  噪聲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被看成是世界範圍內三個主要環境問題。
  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為空氣聲。一般情況下,人耳可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hz,稱為可聽聲;低於20hz,稱為次聲;高於20,000hz,稱為超聲。我們所聽到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取决於聲波的頻率,高頻聲聽起來尖銳,而低頻聲給人的感覺較為沉悶。聲音的大小是由聲音的強弱决定的。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噪聲是由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音雜亂、無規律的組合而成;樂音則是和諧的聲音。
  判斷一個聲音是否屬於噪聲,僅從物理學角度判斷是不夠的,主觀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樂對正在欣賞音樂的人來說是樂音,但對於正在學習、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人可能是一種噪聲。即使同一種聲音,當人處於不同狀態、不同心情時,對聲音也會産生不同的主觀判斷,此時聲音可能成為噪聲或樂音。因此,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凡是幹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聲。當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按聲源的機械特點可分為:氣體擾動産生的噪聲、固體振動産生的噪聲、液體撞擊産生的噪聲以及電磁作用産生的電磁噪聲。
  噪聲按聲音的頻率可分為:<400hz的低頻噪聲 、400~1000hz的中頻噪聲及>1000hz的高頻噪聲。
  噪聲按時間變化的屬性可分為:穩態噪聲、非穩態噪聲、起伏噪聲、間歇噪聲以及脈衝噪聲等。
  城市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有:
  ⑴ 交通噪聲 包括機動車輛、船舶、地鐵、火車、飛機等的噪聲。由於機動車輛數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聲源。
  ⑵ 工業噪聲 工廠的各種設備産生的噪聲。工業噪聲的聲級一般較高,對工人及周圍居民帶來較大的影響。
  ⑶ 建築噪聲 主要來源於建築機械發出的噪聲。建築噪聲的特點是強度較大,且多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因此嚴重影響居民的休息與生活。
  ⑷ 社會噪聲 包括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傢用電器、音響設備發出的噪聲。這些設備的噪聲級雖然不高,但由於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密切,使人們在休息時得不到安靜,尤為讓人煩惱,極易引起鄰里糾紛。
  噪聲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於噪聲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噪聲危害主要包括:
  ⑴ 噪聲對聽力的損傷
  噪聲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人們在進入強噪聲環境時,暴露一段時間,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噪聲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復正常。這種現象叫做暫時性聽閾偏移,又稱聽覺疲勞。但是,如果人們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恢復,且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即形成永久性聽閾偏移,又稱噪聲性耳聾。若人突然暴露於極其強烈的噪聲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蠃旋器從基底膜急性剝離,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聽力,即出現暴震性耳聾。
  有研究表明,噪聲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聾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聽力的損傷也與生活的環境及從事的職業有關,如農村老年性耳聾發病率較城市為低,紡織廠工人、鍛工及鐵匠與同齡人相比聽力損傷更多。
  ⑵ 噪聲能誘發多種疾病
  因為噪聲通過聽覺器官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係統,以致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故噪聲除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外,還會給人體其它係統帶來危害。由於噪聲的作用,會産生頭痛、腦脹、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狀。長期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與低噪聲環境下的情況相比,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要高2~3倍。可見噪聲會導致心血管係統疾病。噪聲也可導致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使腸胃病和潰瘍病發病率升高。此外,噪聲對視覺器官、內分泌機能及胎兒的正常發育等方面也會産生一定影響。在高噪聲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誘發一些疾病,但也和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⑶ 噪聲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幹擾
  噪聲對人的睡眠影響極大,人即使在睡眠中,聽覺也要承受噪聲的刺激。噪聲會導致多夢、易驚醒、睡眠質量下降等,突然的噪聲對睡眠的影響更為突出。噪聲會幹擾人的談話、工作和學習。實驗表明,當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聲一次幹擾,就要喪失4秒鐘的思想集中。據統計,噪聲會使勞動生産率降低10~50%,隨着噪聲的增加,差錯率上升。由此可見,噪聲會分散人的註意力,導致反應遲鈍,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差錯率上升。噪聲還會掩蔽安全信號,如報警信號和車輛行駛信號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 噪聲對動物的影響
  噪聲能對動物的聽覺器官、視覺器官、內臟器官及中樞神經係統造成病理性變化。噪聲對動物的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可使動物失去行為控製能力,出現煩躁不安、失去常態等現象,強噪聲會引起動物死亡。鳥類在噪聲中會出現羽毛脫落,影響産卵率等。
  ⑸ 特強噪聲對儀器設備和建築結構的危害
  實驗研究表明,特強噪聲會損傷儀器設備,甚至使儀器設備失效。噪聲對儀器設備的影響與噪聲強度、頻率以及儀器設備本身的結構與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當噪聲級超過150db時,會嚴重損壞電阻、電容、晶體管等元件。當特強噪聲作用於火箭、宇航器等機械結構時,由於受聲頻交變負載的反復作用,會使材料産生疲勞現象而斷裂,這種現象叫做聲疲勞。
  一般的噪聲對建築物幾乎沒有什麽影響,但是噪聲級超過140db時,對輕型建築開始有破壞作用。例如,當超聲速飛機在低空掠過時,在飛機頭部和尾部會産生壓力和密度突變,經地面反射後形成n形衝擊波,傳到地面時聽起來像爆炸聲,這種特殊的噪聲叫做轟聲。在轟聲的作用下,建築物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出現門窗損傷、玻璃破碎、墻壁開裂、抹灰震落、煙囪倒塌等現象。由於轟聲衰減較慢,因此傳播較遠,影響範圍較廣。此外,在建築物附近使用空氣錘、打樁或爆破,也會導致建築物的損傷。
何為噪聲污染 What is noise pollution
  隨着近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也隨着産生,噪聲污染就是環境污染的一種,已經成為對人類的一大危害。噪聲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被看成是世界範圍內三個主要環境問題。
  噪聲是發生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為空氣聲。一般情況下,人耳可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Hz,稱為可聽聲;低於20Hz,稱為次聲波;高於20,000Hz,稱為超聲波。我們所聽到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取决於聲波的頻率,高頻聲聽起來尖銳,而低頻聲給人的感覺較為沉悶。聲音的大小是由聲音的強弱决定的。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噪聲是由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音雜亂、無規律的組合而成;樂音則是和諧的聲音。
  判斷一個聲音是否屬於噪聲,僅從物理學角度判斷是不夠的,主觀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樂對正在欣賞音樂的人來說是樂音,但對於正在學習、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人可能是一種噪聲。即使同一種聲音,當人處於不同狀態、不同心情時,對聲音也會産生不同的主觀判斷,此時聲音可能成為噪聲或樂音。因此,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凡是幹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聲。當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
噪聲的分類 Classification noise
  噪聲污染按聲源的機械特點可分為:氣體擾動産生的噪聲、固體振動産生的噪聲、液體撞擊産生的噪聲以及電磁作用産生的電磁噪聲。
  噪聲按聲音的頻率可分為:<400Hz的低頻噪聲 、400~1000Hz的中頻噪聲及>1000Hz的高頻噪聲。
  噪聲按時間變化的屬性可分為:穩態噪聲、非穩態噪聲、起伏噪聲、間歇噪聲以及脈衝噪聲等。
  噪聲有自然現象引起的(見自然界噪聲),有人為造成的。故也分為自然噪聲和人造噪聲。
噪聲的主要來源 The main sources of noise
  ⑴ 交通噪聲: 包括機動車輛、船舶、地鐵、火車、飛機等發出的噪聲。由於機動車輛數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聲來源。
  ⑵ 工業噪聲: 工廠的各種設備産生的噪聲。工業噪聲的聲級一般較高,對工人及周圍居民帶來較大的影響。
  ⑶ 建築噪聲: 主要來源於建築機械發出的噪聲。建築噪聲的特點是強度較大,且多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因此嚴重影響居民的休息與生活。
  ⑷ 社會噪聲 包括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傢用電器、音響設備發出的噪聲。這些設備的噪聲級雖然不高,但由於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密切,使人們在休息時得不到安靜,尤為讓人煩惱,極易引起鄰里糾紛。
  噪聲的特性
  噪聲既是一種公害,它就具有公害的特性,同時它作為聲音的一種,也具有聲學特性。
  (1)噪聲的公害特性
  由於噪聲屬於感覺公害,所以它與其它有害有毒物質引起的公害不同。首先,它沒有污染物,即噪聲在空中傳播時並未給周圍環境留下什麽毒害性的物質;其次,噪聲對環境的影響不積纍、不持久,傳播的距離也有限;噪聲聲源分散,而且一旦聲源停止發聲,噪聲也就消失。因此,噪聲不能集中處理,需用特殊的方法進行控製。
  (2)噪聲的聲學特性
  簡單地說,噪聲就是聲音,它具有一切聲學的特性和規律。但是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和它的強弱有關,噪聲愈強,影響愈大。衡量噪聲強弱的物理量是噪聲級。
噪聲的危害 Noise hazards
  噪聲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於噪聲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噪聲危害主要包括:
  ⑴ 噪聲對聽力的損傷
  噪聲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人們在進入強噪聲環境時,暴露一段時間,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噪聲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復正常。這種現象叫做暫時性聽閾偏移,又稱聽覺疲勞。但是,如果人們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恢復,且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即形成永久性聽閾偏移,又稱噪聲性耳聾。若人突然暴露於極其強烈的噪聲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蠃旋器從基底膜急性剝離,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聽力,即出現暴震性耳聾。
  有研究表明,噪聲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聾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聽力的損傷也與生活的環境及從事的職業有關,如農村老年性耳聾發病率較城市為低,紡織廠工人、鍛工及鐵匠與同齡人相比聽力損傷更多。
  ⑵ 噪聲能誘發多種疾病
  因為噪聲通過聽覺器官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係統,以致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故噪聲除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外,還會給人體其它係統帶來危害。由於噪聲的作用,會産生頭痛、腦脹、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狀。長期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與低噪聲環境下的情況相比,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要高2~3倍。可見噪聲會導致心血管係統疾病。噪聲也可導致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使腸胃病和潰瘍病發病率升高。此外,噪聲對視覺器官、內分泌機能及胎兒的正常發育等方面也會産生一定影響。在高噪聲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誘發一些疾病,但也和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⑶ 噪聲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幹擾
  噪聲對人的睡眠影響極大,人即使在睡眠中,聽覺也要承受噪聲的刺激。噪聲會導致多夢、易驚醒、睡眠質量下降等,突然的噪聲對睡眠的影響更為突出。噪聲會幹擾人的談話、工作和學習。實驗表明,當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聲一次幹擾,就要喪失4秒鐘的思想集中。據統計,噪聲會使勞動生産率降低10~50%,隨着噪聲的增加,差錯率上升。由此可見,噪聲會分散人的註意力,導致反應遲鈍,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差錯率上升。噪聲還會掩蔽安全信號,如報警信號和車輛行駛信號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 噪聲對動物的影響
  噪聲能對動物的聽覺器官、視覺器官、內臟器官及中樞神經係統造成病理性變化。噪聲對動物的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可使動物失去行為控製能力,出現煩躁不安、失去常態等現象,強噪聲會引起動物死亡。鳥類在噪聲中會出現羽毛脫落,影響産卵率等。
  ⑸ 特強噪聲對儀器設備和建築結構的危害
  實驗研究表明,特強噪聲會損傷儀器設備,甚至使儀器設備失效。噪聲對儀器設備的影響與噪聲強度、頻率以及儀器設備本身的結構與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當噪聲級超過150dB時,會嚴重損壞電阻、電容、晶體管等元件。當特強噪聲作用於火箭、宇航器等機械結構時,由於受聲頻交變負載的反復作用,會使材料産生疲勞現象而斷裂,這種現象叫做聲疲勞。
  一般的噪聲對建築物幾乎沒有什麽影響,但是噪聲級超過140dB時,對輕型建築開始有破壞作用。例如,當超聲速飛機在低空掠過時,在飛機頭部和尾部會産生壓力和密度突變,經地面反射後形成N形衝擊波,傳到地面時聽起來像爆炸聲,這種特殊的噪聲叫做轟聲。在轟聲的作用下,建築物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出現門窗損傷、玻璃破碎、墻壁開裂、抹灰震落、煙囪倒塌等現象。由於轟聲衰減較慢,因此傳播較遠,影響範圍較廣。此外,在建築物附近使用空氣錘、打樁或爆破,也會導致建築物的損傷。
  噪聲是一類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噪聲污染主要來源於交通運輸、車輛鳴笛、工業噪音、建築施工、社會噪音如音樂廳、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聲說話等。
  噪聲給人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損害聽力。有檢測表明: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8小時以後聽力就會受損;若是在搖滾音樂廳,半小時後,人的聽力就會受損。有害於人的心血管係統、中國對城市噪聲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地區的噪聲每上升一分貝,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影響人的神經係統,使人急躁、易怒。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從心理聲學的角度來說,噪音又稱噪聲,一般是指不恰當或者不舒服的聽覺刺激。它是一種由為數衆多的頻率組成的並具有非周期性振動的復合聲音。簡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聲音振動。它的音波波形不規則,聽起來感到刺耳。從社會和心理意義來說,凡是妨礙人們學習、工作和休息並使人産生不舒適感覺的聲音,都叫噪音。如流水聲、敲打聲、沙沙聲,機器轟鳴聲等,都是噪音。它的測量單位是分貝。零分貝是可聽見音的最低強度。
  噪聲有高強度和低強度之分。低強度的噪聲在一般情況下對人的身心健康沒有什麽害處,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還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高強度的噪聲主要來自工業機器(如織布機、車床、空氣壓縮機、風鎬、鼓風機等)、現代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摩托車、拖拉機、飛機等)、高音喇叭、建築工地以及商場、體育和文娛場所的喧鬧聲等。這些高強度的噪聲危害着人們的機體,使人感到疲勞,産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疾病。高強度的噪聲,不僅損害人的聽覺,而且對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內分泌係統、消化係統以及視覺、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人長期在 95 分貝的噪聲環境裏工作和生活,大約有 29% 的會喪失聽力;即使噪聲衹有 85 分貝人,也有 10% 的人會發生耳聾; 120~130 分貝的噪聲,能使人感到耳內疼痛;更強的噪音會使聽覺器官受到損害。在神經係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頭痛、頭暈、倦怠、失眠、情緒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癥候群,腦電圖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經係統功能紊亂等;在心血管係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脈搏和心率改變,血壓升高,心律不齊,傳導阻滯,外周血流變化等;在內分泌係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基礎代謝率升高,性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在消化係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消化機能減退,胃功能紊亂,胃酸減少,食欲不振等。總之,強噪音會導致人體一係列的生理、病理變化。有人曾對在噪音達 95 分貝的環境中工作的 202 人進行過調查,頭暈的占 39% ,失眠的占 32% ,頭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記憶力衰退的占 27% ,心煩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壓的占 12% 。所以,我們不能對強噪音等閑視之,應采取措施加以防止。當然,人們對噪音比較敏感,各個體之間是有很大差異 ,有的人對噪音比較敏感,有的人對噪音有較強的適應性,也與人的需要、情緒等心理因素有關。不管人們之間的差異如何,對強噪音總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孕婦長期處在超過50分貝的噪音環境中,會使內分泌腺體功能紊亂,並出現精神緊張和內分泌係統失調。嚴重的會使血壓升高、胎兒缺氧缺血、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流産。而高分貝噪音能損壞胎兒的聽覺器官,致使部分區域受到影響。影響大腦的發育,導致兒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惡性刺激,嚴重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並會導致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癥狀和惡心、欲吐、胃痛、腹脹、食欲呆滯等消化道癥狀。營養學家研究發現,噪音還能使人體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𠔌氮酸、賴氮酸等必須的營養物質的消耗量增加,影響健康;噪音令人腎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導致心髒病發;同時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有害於人的心血管係統、我國對城市噪音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地區的噪音每上升1分貝,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
  ·影響人的神經係統,使人急躁、易怒。
  ·影響睡眠,造成疲倦。
防治噪聲污染 Prevention of noise pollution
  為了防止噪音,我國著名聲學家馬大猷教授曾總結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各類噪音的危害和標準,提出了三條建議:
  (1)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噪音的允許值在 75~90 分貝。
  (2)保障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 45~60 分貝。
  (3)對於睡眠時間建議在 35~50 分貝。
  噪聲對人的影響和危害跟噪聲的強弱程度有直接關係。在建築物中,為了減小噪聲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聲和吸聲。隔聲就是將聲源隔離,防止聲源産生的噪聲嚮室內傳播。在馬路兩旁種樹,對兩側住宅就可以起到隔聲作用。在建築物中將多層密實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夾層結構,也會起到很好的隔聲效果。為消除噪聲,常用的吸聲材料主要是多孔吸聲材料,如玻璃棉、礦棉、膨脹珍珠岩、穿孔吸聲板等。材料的吸聲性能决定於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築物周圍的草坪、樹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聲材料,所以我們種植花草樹木,不僅美化了我們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同時也防治了噪聲對環境的污染。
  我國心理學界認為,控製噪音環境,除了考慮人的因素之外,還須兼顧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製,必須考慮噪音源、傳音途徑、受音者所組成的整個係統。控製噪音的措施可以針對上述三個部分或其中任何一個部分。噪音控製的內容包括: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産設備和改進生産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製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佈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噪音控製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於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製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當然,具體問題應當具體分析。在控製室外、設計室、車間或職工長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強度要低;庫房或少有人去車間或空曠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總之,對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性質與不同持續時間的噪音,應有一定的區別。
  【防治噪聲污染的一些辦法】
  :①聲在傳播中的能量是隨着距離的增加而衰減的,因此使噪聲源遠離需要安靜的地方,可以達到降噪的目的。②聲的輻射一般有指嚮性,處在與聲源距離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聲強度也就不同。不過多數聲源以低頻輻射噪聲時,指嚮性很差;隨着頻率的增加,指嚮性就增強。因此,控製噪聲的傳播方向(包括改變聲源的發射方向)是降低噪聲尤其是高頻噪聲的有效措施。③建立隔聲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聲材料和隔聲結構來阻擋噪聲的傳播。④應用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將傳播中的噪聲聲能轉變為熱能等。⑤在城市建設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聲規劃。此外,對於固體振動産生的噪聲采取隔振措施,以減弱噪聲的傳播。
噪音的利用 The use of noise
  雖然噪音是世界四大公害之一,但它還是有用處的:
  噪聲除草 科學家發現,不同的植物對不同的噪聲敏感程度不一樣。根據這個道理,人們製造出噪聲除草器。這種噪聲除草器發出的噪聲能使雜草的種子提前萌發,這樣就可以在作物生長之前用藥物除掉雜草,用“欲擒故縱”的妙策,保證作物的順利生長。
  噪聲診病 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治病,這已為大傢所熟知。但噪聲怎麽能用於診病呢?最近,科學家製成一種激光聽力診斷裝置,它由光源、噪聲發生器和電腦測試器三部分組成。使用時,它先由微型噪聲發生器産生微弱短促的噪聲,振動耳膜,然後微型電腦就會根據回聲,把耳膜功能的數據顯示出來,供醫生診斷。它測試迅速,不會損傷耳膜,沒有痛感,特別適合兒童使用。此外,還可以用噪聲測溫法來探測人體的病竈。 有源消聲 通常所采用的三種降噪措施,即在聲源處降噪、在傳播過程中降噪及在人耳處降噪,都是消極被動的。為了積極主動地消除噪聲,人們發明了“有源消聲”這一技術。它的原理是:所有的聲音都由一定的頻譜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種聲音,其頻譜與所要消除的噪聲完全一樣,衹是相位剛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將這噪聲完全抵消掉。關鍵就在於如何得到那抵消噪聲的聲音。實際采用的辦法是:從噪聲源本身着手,設法通過電子綫路將原噪聲的相位倒過來。由此看來,有源消聲這一技術實際上是“以毒攻毒”。
  噪音可抑製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德國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噪音環境中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會減慢。這一發現可能將為治療癌癥開闢一條新的途徑。佛萊堡醫學院腫瘤科在海德堡德國音樂療法研究中心的配合下成功地進行了這方面的初步實驗。科學家們將試驗皿中培養的肺癌細胞置於微型揚聲器發出一定規律聲音的環境中,結果發現,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比正常條件下慢了20%。為了驗證試驗的可靠性,科學家們還通過使揚聲器不發出聲音而衹是藉助其磁場,對另一組試驗皿中的癌細胞進行影響,實驗表明,這一組癌細胞的生長速度並沒有減慢。通過實驗科學家們還發現,能抑製癌細胞生長速度的並不是含有某種意義的音樂,而是“擁有一定音色、音量、速度、聲脈衝和時間間隔的普通聲音”.目前,德國有關的科學家也在考慮進行利用可控聲音刺激法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的大規模實驗,以進一步驗證這一發現的可靠性及可利用的價值。
  美國科學家最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溫度計,能夠利用噪音測量溫度。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志上的這份研究報告稱,這種儀器能夠在室溫和攝氏-272.15度之間進行準確的測量。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用中間隔有一段氧化鋁的兩層鋁製成了這種溫度計。對儀器施以電壓,産生的電子穿過中間的隔層,從而形成了電流。電壓磁場和噪音量之間的關係,或者說磁差,在電流中是根據溫度改變的。因此,衹要知道所加的電壓,這個被稱為採集噪音溫度(SNT)的儀器就能夠測出溫度。研究人員說,SNT在攝氏-272.15度時能精確到千分之一,精確度是現在用於測量接近絶對零度的溫度計的5倍。 這個新設計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一個原始溫度計:不需要外部校準。這是因為電壓、噪音和溫度之間的關係衹依賴於最基本的物理恆量。此外,這個儀器的準確測溫範圍還比其它溫度計大得多。因此研究人員說,他們研製的SNT“可能比現在常用的直接溫度計有着更廣泛的用途”。
  噪音對人類不同程度的影響:
  無法忍受:150dB~130dB
  感到疼痛:130dB~110dB
  很吵:110dB~70dB
  較靜:70dB~50dB
  安靜:50dB~30dB
  極靜:30dB~10dB
  無聲:0d
噪聲分貝的標準 Decibel noise standard
  ★ 10~20分貝幾乎感覺不到。
  ★ 20~40分貝相當於輕聲說話。
  ★ 40~60分貝相當於室內談話。
  ★ 60~70分貝有損神經。
  ★ 70~90分貝很吵。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會使人的神經細胞逐漸受到破壞。
  ★ 90~100分貝會使聽力受損。
  ★ 100~120分貝使人難以忍受,幾分鐘就可暫時緻聾。
  一般聲音在30分貝左右時,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休息。而達到50分貝以上時,人們有較大的感覺,很難入睡。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zaosheng wuran
  噪聲污染
  noise pollution
  嘈雜刺耳的聲音,範圍較廣,影響面較大。
英文解釋
  1. n.:  noise pollution
相關詞
秦皇島市通知治理辦法
包含詞
噪聲污染級工業噪聲污染
社區噪聲污染環境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監測噪聲污染預測
噪聲污染綜合防治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江蘇省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廣州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規定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辦法秦皇島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試行)
道真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委托縣環保局對小型企業噪聲污染下達限期治理權限的通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