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唐蕃古道投訴電話玉樹藏族自治州旅遊投訴電話:0976-8822521
青海省旅遊投訴電話:0971—615984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玉樹自古是連接西藏、四川、西寧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境內以古道和商路為主綫,一路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美不勝收。唐蕃古道即唐朝古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通往吐蕃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古代通道,藏稱其為“迎佛路”。它的形成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被視稱為中國古代三大通道之一。它像一條長虹,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起至陝西西安(即長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余公裏。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
唐蕃古道的大致走嚮為:從陝西西安市出發,過鹹陽,沿絲綢之路東段西行,越隴山,經甘肅天水、隴西、臨洮至臨夏,在炳靈寺或大河傢渡黃河,進入青海民和官亭,經古鄯、樂都、西寧、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後經切吉草原、大河壩、溫泉,花石峽、黃河沿,繞紮陵湖、鄂陵湖,翻巴顔喀拉山,過玉樹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結古巴塘,溯子麯河上至雜多,沿入藏大道,過當麯,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聶榮、那麯,最後到達拉薩。
千百年來,唐蕃古道作為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大道,象是一條情誼纏綿的紐帶,聯結着藏漢人民友好團结的感情。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時,因為早在那時,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到公元七世紀中期,吐蕃首領鬆贊幹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強大興盛與中原漢族的燦爛文化,為了加強吐蕃與唐王朝的關係,公元634年,鬆贊幹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國都長安,拜見當時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並請求聯姻和好。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員專人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進藏途中,不僅播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
之後,公元709年,唐中宗景竜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往吐蕃,從而有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此後,唐朝與吐蕃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迅速興盛起來,並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至今在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們曾經修建的驛站、城池、村捨和古寺,遺留着人們世代創造的燦爛的文化遺存,傳頌着數不清的反映藏漢人民友好往來的動人佳話。 |
|
也叫饅頭嶺(古)驛道,今天的214國道,是1300年前的進藏之路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起至陝西西安(即長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余公裏。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
唐蕃古道的大致走嚮為:從陝西西安市出發,過鹹陽,沿絲綢之路東段西行,越隴山,經甘肅天水、隴西、臨洮至臨夏,在炳靈寺或大河傢渡黃河,進入青海民和官亭,經古鄯、樂都、西寧、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後經切吉草原、大河壩、溫泉,花石峽、黃河沿,繞紮陵湖、鄂陵湖,翻巴顔喀拉山,過玉樹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結古巴塘,溯子麯河上至雜多,沿入藏大道,過當麯,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聶榮、那麯,最後到達拉薩。
千百年來,唐蕃古道作為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大道,象是一條情誼纏綿的紐帶,聯結着藏漢人民友好團结的感情。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時,因為早在那時,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到公元七世紀中期,吐蕃首領鬆贊幹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強大興盛與中原漢族的燦爛文化,為了加強吐蕃與唐王朝的關係,公元634年,鬆贊幹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國都長安,拜見當時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並請求聯姻和好。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員專人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進藏途中,不僅播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之後,公元709年,唐中宗景竜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往吐蕃,從而有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此後,唐朝與吐蕃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迅速興盛起來,並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至今在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們曾經修建的驛站、城池、村捨和古寺,遺留着人們世代創造的燦爛的文化遺存,傳頌着數不清的反映藏漢人民友好往來的動人佳話。 |
|
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鬆贊幹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公元七世紀初,在祖國中原地區,李世民父子創立李唐王朝。幾乎與此同時,吐蕃王國在贊普鬆贊幹布的率領下也迅速崛起,統一了西藏地區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主專製政權,進而嚮北擴張,最後於公元663年攻滅吐𠔌渾,從而與唐王朝接界,互為鄰壤。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鬆贊幹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長安,拜見唐太宗,並請求聯姻和好。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訪,但未答應聯姻。公元640年,鬆贊幹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祿東贊攜帶金、白銀及其他珠寶數百件,前往長安求婚,唐太宗審時度勢,答應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嫁給鬆贊幹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為國舅,專程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雙方結為甥舅之邦,揭開了唐蕃友好歷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後的200年中,雙方雖然也曾發生過誤會、摩擦甚至一時失和的情況,但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卻一直是唐蕃雙方關係的主流。從吐蕃首次遣使來唐到兩個王朝覆滅前夕,有據可查的使者往來就達19多次,可見雙方關係的密切和頻繁往來的情況。因此可以說這條古道的重大意義絶不僅僅限於道路本身,而在於當時乃至以後的漫長歷史歲月裏,它起着維係唐蕃甥舅情誼、加深和強化藏漢兩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着大批衛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妝,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製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鬆贊幹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紮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鬆贊幹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衆多的勝跡與美好的傳說。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而載入史册。公元709年,即唐中宗景竜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贊普赤迭襢贊。金城公主又沿着文成公主進藏的道路嫁往吐蕃,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從文成公主嫁往吐蕃起,唐朝與吐蕃之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開闢、迅速興盛起來,並且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
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險,氣候嚴酷,至今仍然是人煙稀少的牧業地帶。時至今日,在現代條件下,以車馬代步,走起來也還是比較艱辛的事情。人們不難想見,當日文成公主進藏、使節商旅往來長途跋涉的困苦情景。 |
|
由唐都長安通嚮“世界屋脊”的“唐蕃古道”,熟悉的人並不多。文成公主,應當是中原人踏勘唐蕃古道的首例。從此沿着大致相同的路綫,驛站連綿,驛馬倥傯,使臣、商賈、僧侶往來不絶,使得這條古道不僅成了當時漢藏交通的“熱綫”,而且還與泥婆羅道相連,進而貫通了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南亞諸國的聯繫。
那是公元7世紀初的事情。
隋亡以後,又經過了數年爭戰,李淵父子終於在長安(今西安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大唐帝國。當兒子李世民在玄武門誅殺了兄長——太子李建成坐上皇位之後,便開始平定邊疆的大業,首先着手解决的是西部問題。衹是唐王多次派兵西徵,卻有勝有敗,終究未能徹底奏效。特別是吐𠔌渾汗國和吐蕃王國與唐帝國的對峙更是李氏王朝棘手的大事,形成剿不能滅、和又多變的膠着狀態。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年僅13歲的藏人鬆贊幹布(公元617至650年)挑起吐蕃贊普的重任。他徵集了萬餘人,組成一支精銳之師,經過3年徵戰,平定了內亂,完成了對青藏高原諸多小國的兼併,成了一個最受吐蕃臣民擁戴的國王。公元632年,鬆贊幹布率衆渡過雅魯藏布江,把國度山當澤遷到邏些(今拉薩),無論從自然、地理、氣候、軍事、政治諸方面衡量,都為後人選定了一個發展基業的好地方。鬆贊幹布是個精明人,深知新朝初建,需要穩定圖強,和睦鄰邦,首先與西邊鄰國泥婆羅國(今尼泊爾)通好,他可謂富有政治遠見,就連自己的婚姻,也充滿“國傢意識”。他一方面迎接泥婆羅國王鴛輸伐摩之女尺尊公主入藏,解除了後顧之憂;另一方面又嚮東結交盛唐。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鬆贊幹布派使者遠赴長安與唐朝通聘結好。唐太宗對吐蕃的首次通使也很重視,給予了隆重接待,並遣使到吐蕃回訪。據《册府元龜》載,當鬆贊幹布聽說突厥與吐𠔌渾國王嚮唐王求親該尚公主時,也不甘落後,乃遣使赴長安請婚,但幾次都未得太宗允許。血氣方剛的鬆贊幹布便以武力逼婚,於是,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爆發了蕃唐首次戰爭。“搶親”不成,但鬆贊幹布一心想做大唐的女婿,又派大相噶爾·東贊宇鬆(又作祿東贊)於公元640年攜帶厚禮,到長安再次嚮唐太宗請婚,幾經周折終於得到了太宗應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許嫁。唐太宗李世民招25歲的鬆贊幹布為駙馬爺,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16歲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唐、蕃成了翁婿親傢,從此200多年間,少有戰事。兩國使臣和商人往來不斷,終於在長安與拉薩之間,踏出了一條3000多公裏的“黃金路”——唐蕃古道。
文成公主入藏9年,鬆贊幹布去世(享年34歲)。其時,她纔25歲,按照唐朝規矩,可以回長安。但她依舊生活在吐蕃直至公元680年逝世,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可見她和西藏土地、人民感情之深。文成公主也葬於瓊結,和丈夫鬆贊幹布靈歸一處。吐蕃王朝的興盛和強大,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她的入藏,為西藏帶來了大批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給吐蕃社會、經濟、文化、科學帶來了劃時代的巨變。
此後的金城公主,功勞也不亞於她的姑祖文成公主,又為西藏生了一代英王。在赤鬆德贊執政時期,吐蕃與唐朝的甥舅關係,為以後的“長慶會盟”奠定了堅實基礎。會盟之後的唐蕃古道,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裏暢通無阻,見證着漢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兩位公主,一條古道,綿延3000公裏,傳頌1300年。 |
|
這條大道的起點是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拉薩),跨越今陝西、甘肅、青海和西藏4個省區,全長約3000公裏,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它的大致路綫是,從長安沿渭水北岸越過陝甘兩省界山──隴山到達秦州(今甘肅天水),溯渭水繼續西上越鳥鼠山到臨州(甘肅臨洮)。從臨洮西北行,經河州(甘肅臨夏)渡黃河進入青海境內,再經竜支城(青海民和柴溝北古城)西北行到鄯州(青海樂都)。以上可以稱古道東段,全在唐王朝境內,這是漢代以來從中原進入河湟地區的傳統路綫。它的歷史甚至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正是沿着這樣一條路綫開拓前進的。
在西段的古道綫路中,從西寧到玉樹、從那麯到拉薩這兩段綫路大體上是沿着今天的青康公路和青藏公路行進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