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
[明](一三一八至一三七一)一作(一三二一至一三七四)字虔敬,號丹峯,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九歲入郡庠,元至正十九年(一三五九)舉鄉薦,為嘉興致授。洪武三年(一三七o)召修禮樂書,擢應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製誥,兼國史編修官。與高啓等號十才子。為文簡潔疋奧,詩學盛唐,書工篆、籀。善畫山水,格力高妙,兼善畫石。嘗作梅石圖自賦詩以美之。著丹崖畫譜。卒年四十四。《明史藝文志、明史高啓傳、明畫錄、明書畫史、大觀錄》
明初政治人物。通經史,兼習陰陽、醫卜、書數,又善畫山水,與上虞謝肅齊名,人稱會稽二肅。張士誠時,為杭州黃岡書院山長,遷嘉興路儒學正。明初詔供奉翰林文字。洪武四年,有外邦呈海東青珍禽,朱元璋命群臣獻詩,宋濂有“自古戒禽荒”語,唐肅亦呈一絶句,有“詞臣不敢志歸諫,卻憶當年魏鄭公”語。後來因為早朝無故缺席,坐免官,歸鄉裏。太祖重纔,再召入。有一日在朱元璋面前用橫筷禮,犯“大不敬”罪,發配濠州邊境。不久病死。著有《丹崖集》。有子唐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