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農民戰爭 :
唐末農民戰爭從公元859年的裘甫發動浙東起義開始,到公元884年黃巢起義的失敗結束,歷時25年,起義軍席捲了現在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兩廣、兩湖、陝西等12省,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背景
唐朝末年,藩鎮興起,與朝廷長期爭權鬥爭,同時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整個社會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在浙東地區領導的農民起義,鹹通九年(868年),龐勳起義在桂州(今廣西桂林市)領導農民起義,史稱“桂林戍卒起義”。這兩次起義雖然很快被唐王朝鎮壓下去了,但是開啓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先聲。宋祁《新唐書》總結教訓:「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王仙芝起義
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在山東長垣聚衆起義。起義軍很快占領了長垣縣城,第二年便攻剋濮州、曹州。民衆紛紛參與起義,軍隊人數發展到數萬人。起義到了第三年,起義軍在汝州大捷,後來唐朝招安,王仙芝兩度動搖,第一次黃巢堅决反對,大駡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衆何所歸乎?」。黃巢率領二千人馬嚮北進發,與王仙芝分戰兩地。仙芝轉攻郢州時,唐朝招討副都監楊復光再次誘降,仙芝遣尚君長、楚彥威等人洽降,中途為唐招討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貪功,妄報戰勝,尚君長等人移送長安被殺,仙芝大怒,降敵之事再次未遂。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於黃梅大敗被殺。
黃巢起義
乾符二年(875年),黃巢響應王仙芝的起義,遂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起義。黃巢起義軍避實就虛,避開藩鎮力量強大的中原地區,嚮南方長驅直下,渡過長江,轉戰荊襄、皖南、浙東、福建,公元879年,黃巢起義軍攻剋南方重鎮的廣州,活捉節度使李迢,並控製了嶺南的大部分地區。起義軍發佈公告:要率大軍直搗長安,推翻唐朝的統治。十月,起義軍從廣州北上,公元880年渡過淮河,攻下洛陽;中和元年(881年),起義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衆迎接黃巢大軍進城,一月十六日,在含元殿舉行開國大典,建立了大齊政權,建元「金統」。
逃往四川的唐僖宗糾集各地的殘餘勢力,嚮起義軍反撲,黃巢率軍頑強抵抗,在關鍵時刻,大將朱溫叛變降唐,起義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出長安,轉戰山東泰山一帶。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黃巢在萊蕪虎狼𠔌與唐將時溥决戰,兵敗自刎。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唐末農民戰爭結束。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時溥獻上黃巢首級,另有黃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問“汝曹皆勳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賊兇逆,國傢以百萬之衆,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