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這座漂亮的寺院是由中國的鑒真和尚在759年主持建造的。鑒真大師接受了日本天皇的邀請,來到日本傳法布教。在這裏,許多最初的建築依然存在,包括那優雅的以圓柱支起的正殿。正殿供有如來佛像,在如來周圍的一千個小佛像形成了佛的光環。禦影堂內還保留着年老失明的鑒真大師的坐像。 地址:從奈良乘火車嚮南15分鐘,再從西六京站步行5分鐘即到。開放時間:每天上午8∶30-下午4∶30(4點停止入場),購票入內。 |
|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公元759年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最盛時曾有僧徒3000人。有金堂、講堂、經藏、寶藏以及禮堂、鼓樓籌建築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築精美著稱。有鑒真大師坐像。金堂、經藏、鼓樓、鑒真像等被譽為國寶。國內外旅遊者衆多。 |
|
位於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親手興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這座具有中國盛唐建築風格的建築物被確定為日本國寶。唐代高僧鑒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東渡日本後,於天平寶字三年(公元759年)開始建造,大約於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門上紅色橫額“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所書。寺內,鬆林蒼翠,庭院幽靜,殿宇重重,有天平時代的講堂、戒壇,奈良時代(公元710—789年)後期的金堂,鐮倉時代(公元1185一1333年1333)的鼓樓、禮堂及天平以後的佛像、法器和經捲。禦影堂前東面有鑒真墓,院中植有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藥、“孫文蓮”、“唐招提寺蓮”、“唐招提寺青蓮”、“舞妃蓮”、“日中友誼蓮”和揚州的瓊花等名花異卉 |
|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7間、側面4間,坐落在約1米高的石臺基上,為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金堂內供奉着金色的主佛盧捨那佛像,高3.7米,為奈良時代特有的脫乾漆造,其兩側高5.36米的千手觀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藥師如來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還有梵天、帝釋天兩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內還有平安初期大日如來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盧捨那佛像、千手觀音佛像、藥師如來佛像都是日本的國寶。
金堂後面,面寬9間、單檐歇山頂的講堂,也是日本的國寶。它原是建於8世紀初的平城宮中的朝堂,在建寺時由皇傢施捨,後遷入寺內,為平城宮留下的惟一建築物。講堂內有一尊塗漆加色的彌勒如來佛像,佛像兩側有兩個外形似轎的小亭,是當年鑒真師徒講經之地。講堂庭院裏的藏經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鑒真從中國帶去的經捲。
建於公元1688年的禦影堂內,供奉着鑒真乾漆夾造的坐像,高2尺7寸,面嚮西方,雙手拱合,結跏跌坐,團目含笑,兩唇緊斂,表現鑒真於公元763年圓寂時的姿態,已被定為日本國寶,每年衹開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畫傢東山魁夷為禦影堂繪製的68幅屏障壁畫,有《雲影》、《濤聲》、《黃山曉雲》、《揚州薫風》、《桂林月宵》和《瑞光》等。
在經堂和講堂之間,東邊是鼓樓,西邊為鐘樓。鼓樓是樓閣式建築,上下兩層都有平臺環繞。鼓樓往東是禮堂。寺內還有地藏堂,三曉庵、本願殿等建築。 |
|
Tangzhaoti Si
唐招提寺
T□sh□dai Temple
日本奈良時代佛寺。位於奈良市五條町。中國高僧鑒真和尚(688~763)創建,成為日本律宗本山。759年按聖武天皇平生之願,皇室將新田部親王的舊宅地賜與鑒真創建唐招提寺,工程直到鑒真的弟子如寶逝世(815)之前纔大體完成。後來,該寺一度荒廢,到14世紀初期,纔初見今日之規模。後幾受震災,進入江戶時代,又將全寺修葺一新。唐招提寺體現了中國盛唐建築風貌,今天成為日本國寶。
金堂為唐招提寺主殿,建於鑒真歿後,為奈良時代唯一現存的金堂。七圓柱並列撐出三端嚮上鬥拱,顯示出獨特的美。建築的許多具體細部手法,成為後來日本式建築的基礎。另外,還有講堂、捨利殿、寶藏、經藏等,均各具特點。唐招提寺有奈良時代或平安初期的雕塑群,在日本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雕塑中,毗盧捨那佛坐像、千手觀音、藥師如來、梵天、帝釋天、四天王等分別運用了木雕、夾□、敷彩等手法。今置於禦影堂的鑒真和尚敷彩夾□像,是鑒真親近的弟子所造,形像逼真。另有描繪鑒真東渡故事的長捲畫,稱《東徵傳繪捲》,作於鐮倉時代後期。此外還有金龜捨利塔等3件名貴工藝品。日本現代畫傢東山魁夷為禦影堂繪製了《雲影》、《濤聲》、《黃山曉雲》、《揚州薫風》、《桂林月夜》等障屏畫(1971~1980),更增添了唐招提寺之美。
(鄧惠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