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德軍進攻戰役
  1943年3月4—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德軍在哈爾科夫地域對蘇軍實施的反攻戰役。
  蘇軍1942—1943年之交鼕季的進攻和1943年2月月中前進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剋、
  紮波羅熱兩市接近地,造成了分割德軍整個東綫的威脅。德軍統帥部指望通過撤退頓巴斯駐軍、從西部調遣預備隊和為轉入反攻建立突擊集團來輓救危局。它準備首先粉碎進逼第聶伯河的西南方面軍,將其逐過北頓涅茨河,隨後對哈爾科夫地域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實施突擊,重新奪取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此後,擬從南面別爾哥羅德、北面奧廖爾,嚮庫爾斯剋總方向實施相嚮突擊,重創在這一地域行動的蘇軍。
  蘇軍在哈爾科夫的進攻一切都在按蘇軍的計劃進行,但蘇軍已逐漸陷入了德軍的陷阱中。在蘇聯進攻開始後,曼施坦因就開始計劃德軍的反擊計劃,他决定首先以撤退來拉長蘇軍的補給綫,當蘇軍的兵力拉長以後,他將以精銳的第1黨衛裝甲軍為主力,首先擊破蘇軍西南方面軍(第6、近衛第1、突擊第5集團軍、坦剋第3和第5集團軍,司令為馬利諾夫斯基上將),然後再嚮北轉,擊破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為戈利科夫上將)。為了誘敵深入,德軍放棄了許多地方,而為了能逐個擊破蘇軍,也為了為集結兵力贏得時間,在北面的德軍將作堅决地抵抗。在蘇軍不斷進攻中,蘇軍的戰綫越拉越長,而德軍卻趁機完成了兵力的集結。預定由2月13日組建的“南方”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黨衛軍裝第1甲軍—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和第2“帝國”裝甲師、“肯普夫”戰役集群和“霍利特”戰役集群,司令為陸軍元帥曼斯坦因)實施反攻,該集團軍群至2月18日前共轄30個師,內13個坦剋師和摩托化師。第4航空隊實施支援。德軍以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裝甲師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為主力繼續拖住沃羅涅日方面軍,以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和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為北集團,以第4裝甲集團軍第48裝甲軍(第7和第11裝甲師、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為南集團。
  2月19日,德軍對頓巴斯西南方面軍的右翼發起反攻,使蘇軍西南方面軍遭到了重創,至3月2日,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為波波夫中將)遭到了毀滅,迫使西南方面軍在前幾次進攻戰鬥中受到削弱的兵團於3月3日退至北頓涅茨河對岸。這就使沃羅涅日方面軍的戰役態勢大為惡化,該方面軍當時正以左翼軍隊實施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其左翼已成暴露翼側。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指揮部變更了軍隊部署,在哈爾科夫西南地域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第40(司令為莫斯卡連科中將)、69集團軍(司令為卡紮科夫中將),坦剋第3集團軍(司令為雷巴爾科中將)。當面建立了強大的軍隊集團(坦剋第4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沃羅涅日方面軍各兵團在前幾次進攻戰鬥中也遭到很大損失,各坦剋部隊共有70輛坦剋,沒有預備隊,油料、彈藥和武器裝備不足,後方拉長到250—300公裏。德軍人員比蘇軍多1倍,炮兵多1.6倍,坦剋多10.4倍,飛機多2倍多。
  蘇軍為了輓救危機,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下令把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的坦剋第3集團軍和第69集團軍轉交西南方面軍,他們從2月23日起,不斷攻擊德軍左翼,但進展甚微。在擊敗西南方面軍後,德軍主力轉嚮北方,首當其衝的第3坦剋集團軍立刻陷入包圍之中。鑒於所形成的情況,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於3月3日停止進攻,在全地帶轉入防禦。3月4日,德軍坦剋第4集團軍對總共衹有50輛坦剋的坦剋第3集團軍實施突擊。蘇軍雖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無法抵擋德軍強大的進攻。至3月5日,除了第6近衛騎兵軍以外,坦剋第3集團軍基本被消滅。3月6日,德軍開始了嚮哈爾科夫的進攻,德軍將主要突擊方向轉移到第69集團軍和坦剋第3集團軍的接合部,於次日在此將“勞斯”軍投入交戰。3月10日,第69集團軍和坦剋第3集團軍之間出現了一個60公裏的缺口。蘇軍由於兵力不足,無法封閉這一缺口。3月10日,德軍從南面進逼博戈杜霍夫,從北面突嚮坦剋第3集團軍防守的哈爾科夫。3月14日,德軍合圍該市。蘇軍被迫放棄哈爾科夫,於3月17日凌晨突圍,退至北頓涅茨河左岸。坦剋第3集團軍殘部轉隸西南方面軍。從3月17日起,德軍從西、南兩面對別爾哥羅德展開進攻,並於3月18日奪取該市。
  為了防止戰綫的徹底崩潰,3月6日,蘇軍高統帥部大本營中止了計劃中在列寧格勒的進攻,將坦剋第1集團軍(司令為卡圖科夫坦剋兵中將)南下,集中在奧博揚地域。第64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附近調來,司令為舒米洛夫中將)和第21集團軍(從中央方面軍調來,司令為奇斯佳科夫中將)也被調至這些方向。由於這些部隊最快也衹能在3月下旬趕到,而當時哈爾科夫東面衹有第1近衛騎兵軍一個部隊,但正是他們頑強地進行了3天的阻擊戰,使蘇軍得到了集結兵力的時間,在接下來的幾天中,蘇軍得以投入了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預備隊—第2和第3近衛坦剋軍和步兵第203、167、113師。此時,德軍在集戰後已疲憊不堪,由於兵力有限,缺乏預備隊,德軍不得不以擊潰蘇軍進攻部隊的同一支部隊進行追擊。致使德軍連續作戰,部隊極度疲勞,德軍的進攻越來越弱,隨着蘇軍援兵的趕到和泥濘季節的開始,德軍的進攻被迫中止。
  由於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采取了措施,從南面通嚮庫爾斯剋的方向得到了可靠的掩護。沃羅涅日方面軍在防禦交戰過程中退卻100—150公裏後,於3月25日將德軍阻於剋拉斯諾波利耶、別爾哥羅德一綫及沿北頓涅茨河至丘古耶夫一綫,在此構成了所謂庫爾斯剋突出部的南正面。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即將開始了。
  點評:在整個哈爾科夫戰役中,蘇軍共損失240030人,坦剋和自行火炮1345輛,大炮5291門,飛機417架,德軍也損失較大。德軍曼斯坦因元帥使用誘敵深入的辦法,重創蘇軍,從而暫阻止了蘇軍的進攻,對南方戰綫的暫阻穩定起了重要作用。蘇軍兩個方面軍的司令員戈利科夫和馬利諾夫斯基在戰役的最後階段對德軍企圖的判斷錯誤和對己方軍隊力量和能力估計過高,都産生了消極的影響。戰略預備隊的作用在戰役中顯得尤為重要,蘇軍因沒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而遭到沉重打擊,德軍也因沒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而未能全殲蘇軍。蘇聯的西方盟國不顧蘇聯最高統帥部關於加緊作戰的請求,在2、3月間實際上停止了在北非的積極行動,致使德軍能從其他戰區嚮東綫調遣兵力,這也有頗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