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哈爾濱醫科大學投訴電話哈爾濱市旅遊投訴電話:0451-84664315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哈爾濱醫科大學由原哈爾濱醫科大學(其前身為1926年伍連德博士建立的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和原興山中國醫科大學第一、二分校(其前身為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合併組建而成,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學校傳承伍連德博士“赤誠愛國、自強創業”的精神,發揚中國工農紅軍衛校“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校風,經過79年創建和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和鮮明特色的醫學院校,是黑竜江省重點建設的“211工程”院校。
學校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8.6萬平方米。全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億元。建有完備的校園計算機信息網絡。圖書館館藏圖書84萬册、期刊2346(外文原版期刊714)、中英文全文電子期刊3萬種、中英文電子圖書22萬册,可提供電子文獻檢索和網絡信息服務。
設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第一至第四臨床醫學院(即附屬醫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衛生管理學院、研究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生物信息係、人文社會科學係、體育學部等附屬單位。
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地方病控製中心、國傢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俄語培訓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黑竜江分院、黑竜江省醫學科學院等設在我校。
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20個;省部共建生物醫藥工程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國傢特聘教授崗位學科1個、省特聘教授崗位學科20個。
全校教職工8617人,教師2471人。其中,專任教師552人(教授155人、副教授105人、講師119人、助教173人)。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全國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博士生導師193人,碩士生導師50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02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95人。
有各類在校學生9947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086人,本科生5496人,成人教育學生2365人。建校以來,培養學生近4萬人,畢業生遍布國內外,涌現出一批知名專傢學者。
2000年以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933項,其中“973”前期研究專項1項、“973”子課題1項、“863”子課題3項、“十五”國傢科技攻關計劃引導項目1項、“十五”國傢科技攻關計劃子課題2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2項(面上項目13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205項,其中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3項(合作項目2項)、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研究項目包括:“實體瘤的細胞遺傳學研究”、“係列性脾保留性手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全反式維甲酸與三氧化二砷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機製研究”、“同種原位心髒移植的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的離子通道靶點研究”和“中國北方不同民族基因庫的建立、保存與多樣性研究”;主編《中國地方病學雜志》、《國外醫學·遺傳學分册》、《國外醫學·免疫學分册》等6種專業期刊;先後同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15個國傢的40餘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
四所附屬醫院(第一至第四臨床醫學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其中附屬第一、第二、第四醫院被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四所附屬醫院和口腔醫學院現有開放床位4788張。同種異體劈裂脾移植、心髒移植、雙手移植、單前臂移植等移植領域和大腸癌的綜合治療等在國內有較大影響。 |
|
1926年 |
|
一類本科院校,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五。 |
|
國辦學校 |
|
校本部: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保健路157號(郵編150081)
大慶校區:黑竜江省大慶市高新區新陽路1號(郵編163319) |
|
哈爾濱醫科大學始建於1926年,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由原哈爾濱醫科大學(其前身為我國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建立的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和原興山中國醫科大學第一、二分校(其前身為中國共産黨於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合併組建而成。在8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學校傳承了伍連德博士“赤誠愛國、自強創業”的精神,發揚了中國工農紅軍衛校“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光榮傳統,秉承着“木直中繩、博學載醫”的校訓,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形成了相當的發展規模和鮮明的辦學特色,躋身於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前列,成為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目前還不是“211"工程院校。 |
|
哈爾濱醫科大學是由原哈爾濱醫科大學(創建於1926年的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1938年改名為哈爾濱醫科大學)和興山中國醫科大學(其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抗戰勝利後北遷興山,分別成立了第一、二、三、四分校的一、二分校 合併組建而成的),在合併中國醫大第一、第二分校的過程中,同時接收了原哈醫大和軍醫學校,接管了兩校部分校捨、設備,正式成立了哈爾濱醫科大學。
1926年9月伍連德博士創建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國工農軍衛生學校
1932年2月江西雩都紅軍軍醫學校校長賀誠
1940年9月延安中國醫科大學校長:王斌
1945年7月興山(鶴崗)中國醫科大學校長/政委:王斌
1947年10月竜井以內科為主的中國醫科大學第一分校校長:任國祥
1948年3月哈爾濱以五官科為主的中國醫科大學第二分校院長:薛公綽
1948年4月通化中國醫科大學第三分校校長:鄭太山
1948年5月平𠔌地區中國醫科大學第四分校校長:劉紹久
1949年4月哈爾濱醫科大學
1954年歸衛生部領導
1956年6月更名為哈爾濱醫學院
1958年4月衛生部將哈爾濱醫學院移交黑竜江省領導
同年11月恢復哈爾濱醫科大學校名 |
|
哈爾濱醫科大學坐落於美麗的冰雪名城、素有“東方小巴黎”美譽的哈爾濱市。學校占地面積236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緑樹成蔭,紅柱碧瓦間高樓聳立,仿古與現代風格交相輝映。
學校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8.6萬平方米。全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億元。建有完備的校園計算機信息網絡。圖書館館藏圖書84萬册、期刊2346(外文原版期刊714)、中英文全文電子期刊3萬種、中英文電子圖書22萬册,可提供電子文獻檢索和網絡信息服務。
設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第一至第四臨床醫學院(即附屬醫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衛生管理學院、研究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生物信息係、人文社會科學係、體育學部等附屬單位。
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地方病控製中心、國傢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俄語培訓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黑竜江分院、黑竜江省醫學科學院等設在該校。 |
|
學校下設有基礎醫學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衛生管理學院、生物信息係、人文社會科學係、研究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五所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大慶校區等附屬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地方病控製中心、國傢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俄語培訓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黑竜江分院、黑竜江省醫學科學院等機構也設在校內。
辦學層次分明。學校為首批試辦七年製高等醫學教育的院校之一,同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培養七年製學生。與國外3所院校開展聯合辦學。學校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學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本科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藥學、生物技術、公共事業管理、法學等11個本科專業。現設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藥學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臨床藥(理)學科研工作站、哈醫大-中竜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在校各類全日製學生達10000餘人,其中研究生3000餘名。
學科結構合理。學校擁有國傢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群)32個,省部共建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11個。有國傢特聘教授崗位學科、省特聘教授崗位學科。
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0000餘人,老、中、青相結合的人才梯隊結構合理。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獲南丁格爾奬1人,獲中國高校青年教師奬、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優秀骨幹教師和骨幹教師、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吳階平醫學研究奬、保羅·楊森藥學研究奬、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和青年教師奬、全國留學歸國先進個人等國傢及省的各種資助和奬勵70餘人次。
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20個;省部共建生物醫藥工程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國傢特聘教授崗位學科1個、省特聘教授崗位學科20個。
全校教職工8617人,教師2471人。其中,專任教師552人(教授155人、副教授105人、講師119人、助教173人)。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全國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博士生導師193人,碩士生導師50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02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95人。
有各類在校學生9947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086人,本科生5496人,成人教育學生2365人。建校以來,培養學生近4萬人,畢業生遍布國內外,涌現出一批知名專傢學者。
2000年以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933項,其中“973”前期研究專項1項、“973”子課題1項、“863”子課題 3項、“十五”國傢科技攻關計劃引導項目1項、“十五”國傢科技攻關計劃子課題2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2項(面上項目13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205項,其中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3項(合作項目2項)、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研究項目包括:“實體瘤的細胞遺傳學研究”、“係列性脾保留性手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全反式維甲酸與三氧化二砷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機製研究”、“同種原位心髒移植的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的離子通道靶點研究”和“中國北方不同民族基因庫的建立、保存與多樣性研究”;主編《中國地方病學雜志》、《國外醫學·遺傳學分册》、《國外醫學·免疫學分册》等6種專業期刊;先後同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15個國傢的40餘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
五所附屬醫院(第一至第四臨床醫學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其中附屬第一、第二、第四醫院被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
學校5所附屬醫院平均開放床位共4500餘張,年門診量200萬人次,年收住院病人12萬餘人次。業務總收入僅2004年統計:附屬一院7億5千萬、二院7億、三院2億6千萬。同種異體器官移植成為特色,同種異體劈裂脾移植、雙手移植、單全臂移植居世界領先水平;同種異體心髒移植患者生存質量居亞洲之首;大腸癌綜合治療國內先進。另外四所非隸屬的臨床醫學院有床位2905張
哈爾濱醫科大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在80年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已辦成具有相當規模、水平和鮮明特色的高等醫學院校,是黑竜江省重點建設的“211工程”院校,並躋身於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的前列。 現有教職工70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省高校教學名師1名,獲南丁格爾奬1人,獲國傢及省的各種資助和奬勵的教師70餘人次。
學校設有研究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口腔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四個、臨床教學醫院四個、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係、生物信息係、大慶校區等附屬單位。
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醫學類)、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地方病控製中心、國傢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俄語培訓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黑竜江分院、黑竜江省醫學科學院等機構設在我校。
學校為全國首批試辦七年製高等醫學教育的院校之一,並與國外三所院校開展聯合辦學。現有博士生導師195人,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55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現設置11個本科專業,各類全日製學生達16000餘人,其中研究生2868名。
學校擁有國傢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20個,省部共建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普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有國傢特聘教授崗位學科1個,省特聘教授崗位學科22個。
2003年共獲各種科研項目432項,共獲得資助資金1570萬元,申報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獲資助33項,在黑竜江省無論在獲得項目數還是經費資助金額上,均列全省第二。出版科技著作168部,發表論文1731篇,其中國外期刊140篇,被SCI收錄36篇。
2004年我校共獲各種科研項目532項,共獲得資助資金2786.9萬元,其中國傢級項目44項,863、973子項目共8項,獲國傢十五攻關計劃1項,再次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部委項目19項,省級項目84項。在黑竜江省仍然排名第二。出版科技著作132部,發表論文2261篇。被SCI收錄65篇,EI收錄11篇。
2005年共獲得各級科研課題756項,獲各類資助經費2834.5萬元。其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35項(面上項目30項、主任基金4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資助經費740萬元;中國博士後基金10項,資助經費18萬元;省部級課題210項,資助經費1195萬元;地市級課題39項,資助經費139萬元;廳局級課題472項,資助經費349.5萬元。博士後經費393萬元。全年共獲各級各類奬勵94項。其中獲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1項(第三完成單位),獲教育部提名國傢科學技術奬3項:自然奬一等奬1項,進步奬二等奬2項;獲省政府科學技術奬33項:二等奬14項,三等奬19項。博士後進站86人,出站28人。發表科技論文1942篇,共中EI 4篇、SCI 69篇,發表著作116部。
獲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一項(一等奬空缺)。今年楊寶峰校長為黑竜江省首摘自然科學二等奬,並接受鬍錦濤主席親自頒奬。國傢科技進步奬三項,省部科研成果奬133項。我校的“創建教學地位鞏固,管理嚴格規範、環境條件優越的臨床教學基地”成果榮獲國傢級教學成果一等奬。2003年,以27項全優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的“七年製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2005年以優秀的成績通過國傢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國傢理科基地由試辦轉為正式。獲全國及省普通高校優秀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奬三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奬40餘項。學校教務處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有80餘人次獲中國高校青年教師奬、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優秀骨幹教師和骨幹教師,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吳階平醫學研究奬、保羅 ·楊森藥學研究奬,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和青年教師奬,全國留學歸國先進個人。
學校先後同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傢和地區的50餘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並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
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學科建設為根本,優先發展研究生教育和長學製醫學教育”的辦學思想,為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
科研成果顯著。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實體瘤的細胞遺傳學研究、係列性脾保留性手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同種原位心髒移植的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最佳靶點的研究、大骨節病病因學研究等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發揮資源優勢,與企業合作,共同組建了哈醫大-哈藥集團生物醫藥工程研發中心,以加速醫藥科技研發及新産品轉化,積極引領老工業基地醫藥産業迅速發展壯大。2000年以來,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3項、部省級科研成果奬240餘項;承擔國傢“973”項目、“863”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50餘項。
醫療技術領先。學校五所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其中三所為全國“百佳醫院”。平均開放床位共5000餘張,年門診量200萬人次,年收住院病人20餘萬人次。同種異體器官移植成為特色,同種異體劈裂脾移植、同種異體雙手移植、同種異體單全臂移植居國際領先水平;同種異體心髒移植患者生存質量居亞洲之首;大腸癌的綜合治療等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另有四所非直接隸屬的臨床醫學院,有床位2905張。
“十五”期間,學校分別獲得教育部七年製高等醫學教育教學評估、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評估、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等優秀成績,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質量得到廣泛贊譽。我校作為國內首傢醫學院校參加了全球醫學教育質量認證試點性評估,36項辦學指標全部達到WFME(醫學教育全球標準)的基本要求,其中25項指標達到高質量標準要求,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國外專傢肯定。學校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七次參加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並提供經驗材料。先後同美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2個國傢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並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主辦《中國地方病學雜志》、《國際遺傳學雜志》、《國際免疫學雜志》等6種專業期刊。校園網並入國傢教育科研網。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150餘萬册、期刊4707種、中英文全文電子期刊和圖書3.3萬册,可提供電子文獻檢索和網絡信息服務。
學校領導班子和教職員工團结一心,堅持“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學科建設為根本,優先發展研究生教育和長學製醫學教育”的辦學思想,適應國傢和區域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及經濟建設的需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創建培養創造性醫學人才和産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為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鬥,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做出新的貢獻。
學校領導:
薑洪池 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楊寶峰 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李玉堃 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
韓玉霞 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
孫殿軍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地方病控製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
曹景文 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曹德品 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
傅鬆濱 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
劉文川 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
李蘭芝 哈爾濱醫科大學工會主席
學校現任黨委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馬宏坤、申寶忠、馮軍、劉泓、劉文川、孫長顥、孫殿軍、李為民、李玉堃、李蘭芝、李劍峰、楊寶峰、張斌、張義竜、張鳳民、周晉、趙長久、薑洪池、徐秀玉、曹景文、曹德品、韓玉霞、傅鬆濱
學校現任紀委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一林、尤岫彬、杜建偉、吳德全、趙光、袁重勝、曹繼晨、曹景文、康嚮華 |
|
校訓:
木直中繩 博學載醫
“木直中繩”含義為各種可用的木料經木師測量加工成料;學生經培養後成纔。
“博學載醫”含義為廣泛涉獵,知識淵博,承載博大精深的醫學知識。
校標:
校標的設計以哈爾濱醫科大學英文起始字母為基本構成元素,標志的樣式莊重、典雅,象徵學校的悠久歷史以及嚴謹作風。悠久的年代、古樸的學校字體與現代的設計形式有機的構成,象徵學校的現代化、國際化與民族特色的結合。整個標志既現代又不失莊重,力求通過標志的造型傳達學校的時代特徵與精神。
標志的圓形構成象徵:團结的精神、求實的作風。象徵醫學的符號表述了學校的學科特徵,其中“劍”的兩翼抽象的變化成“翅膀”與“打開的書”則象徵學校對醫學教育、對學子寄予的美好願望。穿越的斜綫象徵學校在醫學研究、學校發展等方面繼往開來、不斷開拓嚮前的精神。
標志的色彩以藍色、緑色構成,藍色代表醫學研究的嚴謹性、緑色則象徵生命的健康、活力與希望,二者的融合則代表學校科學研究、臨床治療、教育教學的相互關係。 |
|
醫院 | 腫瘤醫院 | 哈醫大 | 教授 | 胸心血管外科 | 博士 | 神經外科 | 武警總醫院 | 神經幹細胞移植 | 主任醫師 | 胸外科 | 研究生導師 | 高校 | 臨床醫學院 | 醫療衛生 | 衛生 | 附屬醫院 | |
|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圖書館 | 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藥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 | 哈爾濱醫科大學分校 | 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生物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外科 |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