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網絡用語 : 圍棋 : 影視歌麯 > 吳清源
目錄
吳清源 Wu Qingyuan (1914~?) 福建福州

體育健兒 Physical Education (PE) valiant fighter《棋聖吳清源回顧87年波瀾壯闊的棋藝人生》

  著名圍棋手,號稱“昭和棋聖”。1914年5月19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的名門望族,後舉傢遷入北京,很早即在圍棋上表現出過人的天分。早年以“圍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棋席,14歲東渡日本,開始其職業棋手生涯。1933年,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的“新佈局”,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翻開了圍棋史上嶄新的一頁。此後20餘年,吳氏橫掃千軍,超邁前賢,雄居“天下第一”的無冕王位;尤其是那些被喻為“懸崖上的白刃格鬥”的“十番棋”,更是充分展示了其過人的意志和才華。1961年,不幸遭遇車禍,吳氏漸漸淡出一綫比賽。步入晚年,淡盡鉛華的吳清源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攜後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展上,最出人意料的是,他更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的圍棋——六合之棋。
  金庸在《隨筆》裏雜談圍棋,曾提到圍棋聖手吳清源的名字。吳清源12歲即露頭角,13歲在國內無敵,15歲至日本,20歲創圍棋新佈局法。在日本,盡敗日本高手,被譽為古今第一人!
  
  (二)人物生平
  吳清源本名吳泉,1914年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一個????商家庭,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
  吳泉7歲學棋,11歲時經段祺瑞棋客顧水如的引薦進入段府,時稱圍棋神童。吳泉出名之後,常和達官名流們周旋。當時中國社交界中,忌諱連名帶姓稱呼別人,認為那樣不尊敬。吳泉雖是小孩,別人也以大人對待他。顧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給吳泉起了個號,從“泉”字引出“清源”二字。從此,“吳清源”三字就代替了“吳泉”。
  1926年,日本棋手岩本薫六段和小杉丁四段來中國遊歷,在讓子局中,對吳清源勝多負少。二人回國後,在遊記中說及此事,遂引起日本棋院高手瀨越憲作的註意。
  1927年,吳清源14歲。日本圍棋名手井上孝平五段來北京,試探清源的棋力。在讓二子局中,執黑三勝井上孝平;讓先局中,一勝一平一打挂。棋譜傳回日本,瀨越憲作驚為天人,决定讓吳清源來日本,遂嚮吳發出邀請函。
  1928年,受瀨越憲作派遣,橋本宇太郎四段來到中國,安排吳清源赴日留學事宜。期間橋本與吳讓先兩局皆敗。同年10月23日,吳清源赴日留學,當時的日本名人秀哉親自率領衆棋士到火車站迎接。清源到了日本,當時日本棋院的總裁大倉喜七郎答應每月資助清源二百日元,兩年為期。兩年以後,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腳,也就是說,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認他具有作一個棋士的資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長足進步。
  日本棋院組織一個審查會來給清源評定段位等級。審查會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瀨越憲作(七段)、鈴木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薫(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審查會選出蓧原正美(四段)、村島義勝(四段)、前田陳爾(四段)、橋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𠔌實(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七人分別與清源對局。清源先勝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島三人。審查會根據這個成績,便評定清源為三段。當時評段位比現在嚴格,三段相當於現在的五段。
  1929年,吳清源在《時事新報》主辦的擂臺賽中首次與木𠔌實相遇,開創了“模仿棋”的先例。
  1930年,吳清源晉升四段,並在這一年成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開始參加日本棋院的一年中春秋兩度的大比賽。
  1931年,吳清源參加東京時事新聞社發起的棋賽。比賽采取單淘汰製。清源連戰皆捷,十八名棋手都敗在他手下。時事新聞社連續刊登他的對局約半年多。他連勝的聲威引起日本棋界的註目。
  1932年春季比賽中,他又獲全勝,取得第一名;同年秋季比賽中,他僅負於小島一局,得第二名。
  1933年,吳清源十九歲,升為五段。這年春季比賽中得第二名,秋季比賽中與木𠔌實並列第一。同年,讀賣新聞社發起優秀選手選拔賽,清源在選拔賽中連勝勁敵本𠔌實和橋本宇太郎,取得與名人秀哉决最後勝負的權利。在這局棋中,清源當然執黑先行。他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佈局。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這在秀哉的棋派來說,叫做“鬼門”,是禁忌的走法。第二步黑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下在天元。這一創新的走法轟動了日本棋界。但是,本因坊秀哉本人知道清源的實力,沒有輕敵。清源幾次下子使秀哉難以應付,他衹得多次宣告暫停,回傢與他的弟子們共同研究如何應付。因此,這局棋延長到次年1月29日纔結束,下了三個月。在這期間,清源同時要參加秋季比賽和新聞社主辦的比賽等十一局棋。結果秀哉以一子取勝。據說,他之所以取勝,是因為他的弟子前田陳爾幫他出了一好招,即第160那一子。許多人認為,秀哉屢次提出暫停,回去和弟子們研究,把一局棋延長三個月,未免不公正。從此,日本棋院規定以後每局比賽必須當天結束,不得拖延。賽後,民意調查中顯示,吳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僅次於天皇。
  1933年,木𠔌實、吳清源開創新佈局革命。秋季大手合(升段賽)中兩人正式開始使用新佈局,在比賽中成績分居前兩位。11月吳與木𠔌合著、安永一主筆的《新佈局法》出版。
  1934年,吳清源晉升六段。
  1935年3月,瀨越憲作、鈴木為次郎對吳清源、木𠔌實的“報知相談棋”對局開始。最終吳與木𠔌執黑1目勝。
  1936年4月,在日本已侵占大片中國領土時,不顧在日華僑的一致反對,加入日本國籍。
  1939年,吳清源晉升七段。
  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𠔌實下了一盤叫作引退戰的棋。結果木𠔌實勝了。按理,木𠔌實應當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後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們認為還有吳清源在。究竟誰是第一人,還得清源和木𠔌實决一雌雄。於是,讀賣新聞社發起木𠔌實與清源十盤决勝戰。1939年10月,吳清源與木𠔌實的“鐮倉十番棋”開始。到第六局時,吳以五勝一負把木𠔌實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𠔌實七段。
  從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吳清源十番棋時代開始。
  1941年,與日本棋士們結成“棋道報國會”參加勞軍。
  1941年6月,吳清源與雁金準一的十番棋開始。至1942年,吳清源四勝一負領先,因顧及名譽問題,雁金退出比賽。
  1942年,應汪偽南京政府顧問青木一男邀請,到上海慰問侵華日軍。當時有愛國人士在飯店貼上“殺死夷化漢姦吳清源”的標語。
  1942年2月,吳清源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女生中原和子結婚,婚後移居在中原和子傢裏。
  1942年3月,吳清源晉升八段。
  1942年年底,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十番棋開始。按規定對局為藤澤常先。至1944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十番棋結束。吳清源四勝六負,手合不變。
  1946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開始。至1947年,吳清源和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吳以六勝二敗的成績將橋本降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結束,吳六勝三負一和。
  1948年1月,吳清源與坂田榮男(先相先)三番棋舉行,吳三連勝。
  1948年7月,吳清源與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開始,至11月吳以五勝一負將岩本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
  吳清源與岩本熏十番棋結束。吳清源七勝二敗一和。
  1949年2月,吳清源取得“中華民國”的國籍。
  1950年2月,吳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頭銜。
  1950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1951年8月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結束,成績五勝三負二和。
  1951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至1952年,吳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勝二負一和的成績擊敗藤澤庫之助九段。
  1953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進行到第六局,吳五勝一敗將藤澤降為定先手合。
  1954年,吳清源與坂田榮男的十番棋開始。吳六勝二敗將坂田降為定先手合。
  1955年,吳清源與高川格的十番棋開始。至1956年,吳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勝二負,將高川格(七段)降為先相先手合。最終吳六勝四負。
  1958年,吳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強者决定戰(名人戰前身,讀賣新聞主辦)中,以八勝二負的成績奪冠。
  1961年,吳清源遭遇車禍住院。從此棋力大受影響。
  1979年,吳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
  1984年,吳清源正式宣告引退。
  1985年,吳清源實現了戰後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
  1986年,吳清源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三)人物故事
  
  初露頭角
  
  吳清源初露頭角的故事非常有趣。他的父親在北洋軍閥段祺瑞手下當“部員”閑職,傢境很窮,仗着“圍棋”有幾度散手,常常和別人賭賽,就像香港某些職業象棋手一樣,每局賭一兩個銀元。有一次他的父親和一個胖子下棋,賭註是五塊銀元。在那時,這賭註是很高的了。吳清源的父親不知是心理緊張還是實力本來就不如人,總之未至中局,就給別人占盡上風。他眉頭一皺,藉入厠為名,躲到厠所去鬆一口氣,並想下一着的輓救的方法。
  吳清源的父親上厠所去了許久還不回來,那胖子等得不耐煩了,對旁觀者嘲駡吳清源的父親藉故遁逃。這時吳清源忽然在旁邊冷冷他說道:“我替父親下幾步好不好?”吳清源那時衹是12歲的小孩子,還未和人正式對過局,那胖子大笑道:“你輸了你爸爸會認數嗎?”吳清源道:“怎見得是我輸呢?等我輸了你再說不遲,我沒錢就脫衣服給你。”那胖子本來好勝。見這個小孩子毫不把他放在眼內,不禁大怒,就和他續下去。
  吳清源像小孩子玩石子似的,隨手將棋子丟落棋盤,簡直不假思索,不過一二十手就扭轉大局,轉敗為勝。那胖子不服氣,再和他下一局,賭註十元,結果又輸。事後他父親問他:“我又沒教你下棋,你幾時學會的?怎麽這樣大膽?”吳清源道:“我天天看你下棋,不學也會啦!我是看準能贏纔動手的呀!”
  自此以後,吳清源“圍棋神童”之名大著,段祺瑞知道了。特別叫人找他去下棋。段祺瑞的棋力很高,他自誇是“七段”,大約可相當於日本的四段。吳清源就跟他下了一盤,他不知道他棋力怎麽樣,卻聽說段祺瑞下棋很快。看吳清源是小孩子,就用無理手欺負他,最後被他抓住破綻,贏了那盤。但實際上,很多高手跟段祺瑞下棋都讓着他,為了討好他。但吳清源是小孩子就不知道,後來段祺瑞傢裏請的一些教他下棋的高手就跟他說:“要讓着他哦,他就高興了!”後來一次下棋時,吳清源就不敢贏他,可是段棋瑞已看出他的實力,對他說:“你不要害怕,你能贏我我才高興。”果然以後再下,就都是吳清源贏了。
  
  名揚日本
  
  吳清源給段祺瑞賞識後,家庭境況好了許多,父親也升了官,他更可以安心下棋了。 1926年,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日本圍棋等級共分九段,至五段已算高段)到中國遊歷,在北京的青蕓閣茶樓與吳清源對局,吳清源“打黑手”(下圍棋持黑子的先下,打黑手等於象棋中的被讓先)勝。繼之而來的是岩本熏六段,讓吳清源二子,吳又勝。還有橋本宇太郎和吳清源下過幾局,互有輸贏,那時吳清源纔13 歲!
  日本以前棋段的評定非常嚴格,除了實力還要講資歷,等閑不能“人段”。不過單以實力來評的話,大約每段相差三分之一子,即九段應讓初段三子。吳清源能與高段互有勝負,傳至日本,令日本棋手大吃一驚!當時日本的八段“準名人”(九段又稱“名人”),現在的名譽九段漱越憲作看了吳清源的棋譜,嘆為天才,遂資助他到日本去留學圍棋。吳清源即拜漱越憲作為師,當時年僅15歲。
  吳清源到日本後,日本棋院衹給他“三段格”(即衹有三段資格,還不算正式三段,其實他的實力遠不止此!他到日本不久,就和當時唯一的“九段”本因坊秀哉連下三盤。照棋院的規則,入院之前必須經過考試,三段與九段對局是“二三二”,即第一盤讓二子,第二盤讓三子,第三盤讓二子,吳清源連勝三局。接着他與日本棋院從三段至六段的少壯棋士下過十局,都是下平手,十局總結,吳清源九勝一負,震動日本棋院。第二年他首次參加日本棋壇的“大手合”(即公開賽),以全勝晉升為四段。至19歲又再升為五段。20歲時,他創了圍棋新佈局法,打破了以前“金角銀邊石肚子”的觀念。(以前下棋最重視的是占角,其次是占邊,腹地最不受重視,故有“金角銀邊石肚子”之稱。)日本棋壇稱他為“鬼纔”,懷疑他是日本棋聖本因坊道策的再生。道策被日本人推許為有“十一段”的實力,即是說他要比最高的等級(九段)還高出兩段。由此也可見日人對吳清源的推崇了。
  吳清源打遍日本無敵手,但卻很遲纔升九段(1950年2月,日本棋院纔正式授他九段),他的後進藤澤庫之助還比他先登九段之尊。論者以為這是日本棋院“小氣”的表現。因為:吳清源雖入日籍,但到底是中國人,所以故意抑他。但天才是抑不了的,吳清源與藤澤同為九段,兩雄决賽十八局,吳清源大勝(比數為吳十四勝三和一負),而且第一局就以“中押”勝!(中押勝即不待一局下完,至中盤就肯定能得勝利了)入院棋士推算精確,往往衹輸一二子即於中盤罷戰,自認“中押”敗。在吳清源勝藤澤之前,日本有一個圍棋組織,叫作“擊敗吳清源之研究會”,專研怎樣去破吳清源,結果還是不能將他擊敗。
  吳清源下棋極快,日本以前高手對弈,每人每局有取至二十四個鐘頭的,吳清源那次和藤澤的對局是每人每局限定為十三小時。現在十個鐘頭,吳清源往往衹用五六個小時就夠了!他輸給藤澤庫之助的那盤棋,吳清源用了七小時又十五分鐘。藤澤卻用了十二小時又五十九分鐘,衹差一分鐘就到限定時間,真可說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贏這一盤。梅蘭芳先生到日本表演,曾會見吳清源吳清源嚮他建議,請他轉達我國文化當局,派有圍棋天才的少年到日本留學,吳願意負責悉心指導。
  
  (四)人物評價
  吳清源自1939年的“鐮倉十番棋”開始獨霸擂臺,連續15年,將日本所有一流棋士與之對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這16年,是他建立輝煌業績的全盛時代,因此被稱為“昭和之棋聖”。
  1987年,日本“圍棋俱樂部”徵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宮正樹、林海峰、趙治勳、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見:誰是圍棋史上最強者?
  趙、林、武宮、加藤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吳清源。小林和大竹則認為,歷代的高手們處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較是很睏難的。如果非要問誰最強,大致可以列舉三位:道策、秀策、吳清源
  
  (五)主要著作
  《新佈局法》(與木𠔌實合作)、《吳清源全集》、《吳清源自選百局》、《名局細解》、《吳清源打棋全集》全4捲、《以文會友》、《中的精神》等。
  
  (六)門下弟子
  林海峰
  芮乃偉
  
  二、電影《吳清源
  
  (一)影片信息
  ◎片 名 《吳清源
  ◎地 區 中國/日本
  ◎類 別 劇情/傳記
  ◎導 演 田壯壯
  ◎演 員 張震(飾演: 吳清源
  張艾嘉 (飾演:吳清源母親)
  鬆坂慶子 (飾演:Fumiko Kita)
  柄本明 (飾演:瀨越憲作 )
  伊藤步 (飾演:和子 )
  黃奕 (飾演:吳青英)
  李雪健 (飾演:李玉堂)
  辛柏青 (飾演:吳言)
  仁科貴 (飾演:木𠔌實 )
  
  (二)影片簡介
  吳清源,出生於民國年代的圍棋神童。11歲的他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以天才棋藝養活傢人;14歲初渡日本,乍來即與日本棋院大賽剛出爐的冠軍較量,並中盤獲勝;五年後,吳清源與日本新銳棋手共同創立圍棋新佈局,掀起一場圍棋革命。1939至1956年間,吳清源憑個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十次大勝“十番棋”,被譽為“昭和棋聖”。他以 “95盤擂臺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了日本圍棋界所稱的“吳清源時代”。老年的他更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其功利性,改為提倡其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
  《吳清源》一片正是根據其生平故事改編。由張震飾演的吳清源,一代棋王東渡日本學藝,在才情最輝煌豐盛的時候,遭逢中日戰火,令吳清源這顆愛國心痛苦不已,在導演田壯壯處理下,《吳清源》全片拍出美麗雅緻,骨子裏卻具無比強大的心理衝擊力,境界非凡。《吳清源》不僅是為了闡述圍棋這種藝術,也是為了刻畫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圍棋大師吳清源身上所體現的東方文化──吳清源對圍棋的熱愛相當純粹,他能將整個身心毫無保留地投入到讓他癡迷的工作中,正因為有這種精神,他才能戰勝所有的睏難、掙脫生活的束縛。
  田壯壯曾感慨地表示,《吳清源》是他畢生最難拍的一部電影──因為要拍好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實在太有難度,尤其圍棋本身已是一門靜穆的藝術,要透過電影有限篇幅,將棋手的內心世界娓娓道來,更是難上加難。田壯壯認為在當今的世界中,人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他從吳清源身上就看出這種精神──對自己所追求事情的執着與堅持。有了這種精神,大傢才能超越社會環境束縛,達到自己目標。但是,這種精神談何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吳清源做到了,這就是對自己、生命、社會的尊重。
  吳清源一生寡言,生活簡樸,對金錢也很淡泊。正是這樣的人生修煉,纔使他一次又一次渡過生命中重重苦難。無論是棋盤上的苦戰、嚴重的肺結核,在夾縫中生存的艱難、生活的漂泊和清苦,甚至遭遇車禍後精神錯亂以至棋力下降,在他的靜心修為中,全部化成笑談,所謂“吳清源精神”莫過於此。
  影片《吳清源》,展現了卓冠古今的圍棋大師吳清源跌宕傳奇的一生。這部影片是基於吳清源本人的傳記體回憶錄《中的精神》改編而成。傳主本人至今健在,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他真正感染世人的與其說是他的佈局天才,倒不如說是他的智者的通達與超脫。
  作為中國人的吳清源,是20世紀日本最有名也是最出色的圍棋大師。1928年衹有14歲且早已在國內嶄露頭角的吳清源,為了進一步研習棋藝去了日本,並於幾年後取得了日本國籍。在日本的幾年時間裏,他刻苦鑽研棋藝,潛心悟求棋道,連續戰勝日本國內的幾大高手,不斷獲得晉級。1950年,三十六歲的吳清源升為九段。五十年代是吳清源戰績最輝煌的年代。他和當時第一流的日本棋手挨個作一連串的十局决勝戰,連戰皆捷,所嚮披靡,並且在各種大比賽中獨占鰲頭。日本棋界稱為吳清源時代。至今日本棋界人士談起當年清源的戰績,仍然贊嘆不已。
  
  (三)幕後製作
  這部影片的拍攝場地,部分在中國,部分在日本。演員和劇組成員彙聚了中國、日本和臺灣兩國三地的精英。就題材而論,日本人喜歡圍棋,並把此作為一種極富有民族性的遊戲和藝術,尤其是在動漫係列《棋魂》熱播並且傢喻戶曉後,更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
  影片的背景涉及到吳清源去到日本並取得輝煌戰績的那些年。中日關係自從1931年日本侵占滿洲後一直是一團糟,影片並沒有過多渲染那場令人不堪回首的可惡的戰爭,鏡頭多數還是圍繞着充滿寓意和哲理的棋局和信仰,這樣的主題會在中日觀衆之間引起共享共鳴,而不是爭議和敵視。
  導演田壯壯招來旅外著名文人阿城擔任編劇,他們對主人公性格的把握集中於:純粹、緘默、羞於對人但卻宗教般虔誠地追求棋局魅力這樣一個有所超越的個體。對吳清源來講,這種極富挑戰性和戰略性的“遊戲”,在一種純粹意義上講,富有超越現實的魅力。可以說,棋局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會為此付出全部身心。
  在影片中,吳清源長袍加身,飄逸脫俗,留着短發,佩戴着一副牧師式的圓眼鏡,使他看上去更象是一個佛教僧人。事實上,長久以來他一直在尋求一種精神解脫的方式,也確實曾經皈依過佛教。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那幾年,他在日本的身份和和處境令他時時感到有難以承受的痛苦,有時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的內心並不像他的外表,充滿了平和,衹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以何種方式為國傢作些什麽?他行走時孤獨憂思的步態和反抗無力的形象更加讓人覺得哀婉凄楚。與此同時主人公的內心也在苦苦求索,力圖為自己的身心營造一份安寧與和諧,儘管這世界並非如此。
  事實上,這雖是一部關於棋局和棋手的故事,它的主題的着力點更多地集中於圍棋所體現的那種神聖的意境和棋手卓越的人格,對弈的雙方會給予自己的對手真誠和崇高的尊敬。影片是在頌揚一種體現於圍棋中的高於生命、家庭和歷史的精神。片中一段有力的場景正展現了這種精神:1945年8月6日美國將原子彈投嚮廣島的那一刻,吳清源正與對手投入地對弈。為了將那局棋下完,他們嚮裁判要求不要中止比賽。就在不遠處的城市地陷人亡時,對弈的棋手卻依然氣定神閑。
No. 2
  吳清源(1914- ) : 九段圍棋手。中國福州人。1936年加入日本籍,1945年恢復中國籍,1979年再次加入日本籍。1928年赴日本。30年代初與木𠔌實共同創造“新佈局法”。1939-1955年,與日本第一流棋手木𠔌實、雁金準一、藤澤庫之助、橋本宇太郎、岩本薫、坂田榮男、高川格等進行十次“十番棋”對抗,將所有對手降格,因而被譽為“昭和之棋聖”。著有《吳清源全集》、《以文會友》等。
圍棋大師吳清源
人物簡介
  吳清源,著名圍棋手,號稱“昭和棋聖”。1914年6月12日(農歷五月十九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的名門望族,後舉傢遷入北京,很早即在圍棋上表現出過人的天分。早年以“圍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棋席,14歲東渡日本,開始其職業棋手生涯。1933年,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的“新佈局”,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翻開了圍棋史上嶄新的一頁。此後20餘年,吳氏橫掃千軍,超邁前賢,雄居“天下第一”的無冕王位;尤其是那些被喻為“懸崖上的白刃格鬥”的“十番棋”,更是充分展示了其過人的意志和才華。1961年,不幸遭遇車禍,吳氏漸漸淡出一綫比賽。步入晚年,洗盡鉛華的吳清源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攜後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展上,最出人意料的是,他更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的圍棋——六合之棋。
  金庸在《隨筆》裏雜談圍棋,曾提到圍棋聖手吳清源的名字。吳清源12歲即露頭角,13歲在國內無敵手,15歲至日本,20歲創圍棋新佈局法。在日本,盡敗日本高手,被譽為古今第一人!
人物生平
  吳清源本名吳泉,1914年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一個????商家庭,後隨父母投奔外公而遷居北京。其父“吳毅”係庶出,留學日本習法政,甚愛圍棋,常出入方圓社。其母張舒文,清末翰林張元奇之長女,清帝遜位後元奇為徐世昌傢臣,曾任奉天省長。
  吳泉7歲由父親啓蒙,對圍棋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天賦與投入,中國古譜之外亦大量學習日本棋譜,精研日本棋理,在擊敗福建籍大同鄉林貽書老夫子後,“圍棋神童”之名不脛而走。又出入海豐軒與當時一流棋手汪雲峰、顧水如、劉棣懷等以受子對弈,棋力一日千裏。11歲時經段祺瑞棋客顧水如的引薦入段府,段愛之,資泉每月大洋100元,並字之“清源”。
  1926年,日本棋手岩本薫六段和小杉丁四段來中國遊歷,在讓子局中,對吳清源勝多負少。二人回國後,在遊記中說及此事,遂引起日本棋院高手瀨越憲作的註意。
  1927年,吳清源14歲。日本圍棋名手井上孝平五段來北京,試探清源的棋力。在讓二子局中,執黑三勝井上孝平;讓先局中,一勝一平一打挂。棋譜傳回日本,瀨越憲作驚為天人,决定讓吳清源來日本,遂嚮吳發出邀請函。
  1928年,受瀨越憲作派遣,橋本宇太郎四段來到中國,安排吳清源赴日留學事宜。期間橋本與吳讓先兩局皆敗。同年10月23日,吳清源赴日留學,當時的日本名人秀哉親自率領衆棋士到火車站迎接。清源到了日本,當時日本棋院的總裁大倉喜七郎答應每月資助清源二百日元,兩年為期。兩年以後,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腳,也就是說,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認他具有作一個棋士的資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長足進步。
  日本棋院組織一個審查會來給清源評定段位等級。審查會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瀨越憲作(七段)、鈴木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薫(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審查會選出蓧原正美(四段)、村島義勝(四段)、前田陳爾(四段)、橋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𠔌實(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七人分別與清源對局。清源先勝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島三人。審查會根據這個成績,便評定清源為三段。當時評段位比現在嚴格,三段相當於現在的五段。
  1929年,吳清源在《時事新報》主辦的擂臺賽中首次與木𠔌實相遇,開創了“模仿棋”的先例。
  1930年,吳清源晉升四段,並在這一年成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開始參加日本棋院的一年中春秋兩度的大手合。
  1931年,吳清源參加東京時事新聞社發起的棋賽。比賽采取單淘汰製。清源連戰皆捷,十八名棋手都敗在他手下。時事新聞社連續刊登他的對局約半年多。他連勝的聲威引起日本棋界的註目。
  1932年春季比賽中,他又獲全勝,取得第一名;同年秋季比賽中,他僅負於小島一局,得第二名。
  1933年,吳清源十九歲,升為五段。這年春季比賽中得第二名,秋季比賽中與木𠔌實並列第一。同年,讀賣新聞社發起優秀選手選拔賽,清源在選拔賽中連勝勁敵本𠔌實和橋本宇太郎,取得與名人秀哉决最後勝負的權利。在這局棋中,清源當然執黑先行。他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佈局。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這在秀哉的棋派來說,叫做“鬼門”,是禁忌的走法。第二步黑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下在天元。這一創新的走法轟動了日本棋界。但是,本因坊秀哉本人知道清源的實力,沒有輕敵。清源幾次下子使秀哉難以應付,他衹得多次宣告暫停,回傢與他的弟子們共同研究如何應付。因此,這局棋延長到次年1月29日纔結束,下了三個月。在這期間,清源同時要參加秋季比賽和新聞社主辦的比賽等十一局棋。結果秀哉以一子取勝。據說,他之所以取勝,是因為他的弟子前田陳爾幫他出了一好招,即第160那一子。許多人認為,秀哉屢次提出暫停,回去和弟子們研究,把一局棋延長三個月,未免不公正。從此,日本棋院規定以後每局比賽必須當天結束,不得拖延。賽後,民意調查中顯示,吳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僅次於天皇。
  1933年,木𠔌實、吳清源開創新佈局革命。秋季大手合(升段賽)中兩人正式開始使用新佈局,在比賽中成績分居前兩位。11月吳與木𠔌合著、安永一主筆的《新佈局法》出版。
  1934年,吳清源晉升六段。
  1935年3月,瀨越憲作、鈴木為次郎對吳清源、木𠔌實的“報知相談棋”對局開始。最終吳與木𠔌執黑1目勝。
  1936年4月,在日本已侵占大片中國領土時,不顧在日華僑的一致反對,加入日本國籍。
  1939年,吳清源晉升七段。
  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𠔌實下了一盤叫作引退戰的棋。結果木𠔌實勝了。按理,木𠔌實應當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後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們認為還有吳清源在。究竟誰是第一人,還得清源和木𠔌實决一雌雄。於是,讀賣新聞社發起木𠔌實與清源十盤决勝戰。1939年10月,吳清源與木𠔌實的“鐮倉十番棋”開始。到第六局時,吳以五勝一負把木𠔌實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𠔌實七段。
  從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吳清源十番棋時代開始。
  1941年,與日本棋士們結成“棋道報國會”參加勞軍。
  1941年6月,吳清源與雁金準一的十番棋開始。至1942年,吳清源四勝一負領先,因顧及名譽問題,雁金退出比賽。
  1942年,應汪偽南京政府顧問青木一男邀請,到上海慰問侵華日軍。當時有愛國人士在飯店貼上“殺死夷化漢姦吳清源”的標語。
  1942年2月,吳清源與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女生中原和子結婚,婚後移居在中原和子傢裏。
  1942年3月,吳清源晉升八段。
  1942年年底,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十番棋開始。按規定對局為藤澤常先。至1944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十番棋結束。吳清源四勝六負,手合不變。
  1946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開始。至1947年,吳清源和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吳以六勝二敗的成績將橋本降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結束,吳六勝三負一和。
  1948年1月,吳清源與坂田榮男(先相先)三番棋舉行,吳三連勝。
  1948年7月,吳清源與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開始,至11月吳以五勝一負將岩本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
  吳清源與岩本熏十番棋結束。吳清源七勝二敗一和。
  1949年2月,吳清源取得“中華民國”的國籍。
  1950年2月,吳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頭銜。
  1950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1951年8月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結束,成績五勝三負二和。
  1951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一次十番棋開始。至1952年,吳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勝二負一和的成績擊敗藤澤庫之助九段。
  1953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進行到第六局,吳五勝一敗將藤澤降為定先手合。
  1954年,吳清源與坂田榮男的十番棋開始。吳六勝二敗將坂田降為定先手合。
  1955年,吳清源與高川格的十番棋開始。至1956年,吳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勝二負,將高川格(七段)降為先相先手合。最終吳六勝四負。
  1958年,吳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強者决定戰(名人戰前身,讀賣新聞主辦)中,以八勝二負的成績奪冠。
  1961年,吳清源遭遇車禍住院。從此棋力大受影響。
  1979年,吳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
  1984年,吳清源正式宣告引退。
  1985年,吳清源實現了戰後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
  1986年,吳清源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人物故事
  初露頭角
  吳清源初露頭角的故事非常有趣。他的父親在北洋軍閥段祺瑞手下當“部員”閑職,傢境很窮,仗着“圍棋”有幾度散手,常常和別人賭賽,就像香港某些職業象棋手一樣,每局賭一兩個銀元。有一次他的父親和一個胖子下棋,賭註是五塊銀元。在那時,這賭註是很高的了。吳清源的父親不知是心理緊張還是實力本來就不如人,總之未至中局,就給別人占盡上風。他眉頭一皺,藉入厠為名,躲到厠所去鬆一口氣,並想下一着的輓救的方法。
  吳清源的父親上厠所去了許久還不回來,那胖子等得不耐煩了,對旁觀者嘲駡吳清源的父親藉故遁逃。這時吳清源忽然在旁邊冷冷他說道:“我替父親下幾步好不好?”吳清源那時衹是12歲的小孩子,還未和人正式對過局,那胖子大笑道:“你輸了你爸爸會認數嗎?”吳清源道:“怎見得是我輸呢?等我輸了你再說不遲,我沒錢就脫衣服給你。”那胖子本來好勝。見這個小孩子毫不把他放在眼內,不禁大怒,就和他續下去。
  吳清源像小孩子玩石子似的,隨手將棋子丟落棋盤,簡直不假思索,不過一二十手就扭轉大局,轉敗為勝。那胖子不服氣,再和他下一局,賭註十元,結果又輸。事後他父親問他:“我又沒教你下棋,你幾時學會的?怎麽這樣大膽?”吳清源道:“我天天看你下棋,不學也會啦!我是看準能贏纔動手的呀!”
  自此以後,吳清源“圍棋神童”之名大著,段祺瑞知道了。特別叫人找他去下棋。段祺瑞的棋力很高,他自誇是“七段”,大約可相當於日本的四段。吳清源就跟他下了一盤,他不知道他棋力怎麽樣,卻聽說段祺瑞下棋很快。看吳清源是小孩子,就用無理手欺負他,最後被他抓住破綻,贏了那盤。但實際上,很多高手跟段祺瑞下棋都讓着他,為了討好他。但吳清源是小孩子就不知道,後來段祺瑞傢裏請的一些教他下棋的高手就跟他說:“要讓着他哦,他就高興了!”後來一次下棋時,吳清源就不敢贏他,可是段棋瑞已看出他的實力,對他說:“你不要害怕,你能贏我我才高興。”果然以後再下,就都是吳清源贏了。
  名揚日本
  吳清源給段祺瑞賞識後,家庭境況好了許多,父親也升了官,他更可以安心下棋了。1926年,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日本圍棋等級共分九段,至五段已算高段)到中國遊歷,在北京的青蕓閣茶樓與吳清源對局,吳清源“打黑手”(下圍棋持黑子的先下,打黑手等於象棋中的被讓先)勝。繼之而來的是岩本熏六段,讓吳清源二子,吳又勝。還有橋本宇太郎和吳清源下過幾局,互有輸贏,那時吳清源纔13歲!
  日本以前棋段的評定非常嚴格,除了實力還要講資歷,等閑不能“人段”。不過單以實力來評的話,大約每段相差三分之一子,即九段應讓初段三子。吳清源能與高段互有勝負,傳至日本,令日本棋手大吃一驚!當時日本的八段“準名人”(九段又稱“名人”),現在的名譽九段漱越憲作看了吳清源的棋譜,嘆為天才,遂資助他到日本去留學圍棋。吳清源即拜漱越憲作為師,當時年僅15歲。
  吳清源到日本後,日本棋院衹給他“三段格”(即衹有三段資格,還不算正式三段,其實他的實力遠不止此!他到日本不久,就和當時唯一的“九段”本因坊秀哉連下三盤。照棋院的規則,入院之前必須經過考試,三段與九段對局是“二三二”,即第一盤讓二子,第二盤讓三子,第三盤讓二子,吳清源連勝三局。接着他與日本棋院從三段至六段的少壯棋士下過十局,都是下平手,十局總結,吳清源九勝一負,震動日本棋院。第二年他首次參加日本棋壇的“大手合”(即公開賽),以全勝晉升為四段。至19歲又再升為五段。20歲時,他創了圍棋新佈局法,打破了以前“金角銀邊石肚子”的觀念。(以前下棋最重視的是占角,其次是占邊,腹地最不受重視,故有“金角銀邊石肚子”之稱。)日本棋壇稱他為“鬼纔”,懷疑他是日本棋聖本因坊道策的再生。道策被日本人推許為有“十一段”的實力,即是說他要比最高的等級(九段)還高出兩段。由此也可見日人對吳清源的推崇了。
  吳清源打遍日本無敵手,但卻很遲纔升九段(1950年2月,日本棋院纔正式授他九段),他的後進藤澤庫之助還比他先登九段之尊。論者以為這是日本棋院“小氣”的表現。因為:吳清源雖入日籍,但到底是中國人,所以故意抑他。但天才是抑不了的,吳清源與藤澤同為九段,兩雄决賽十八局,吳清源大勝(比數為吳十四勝三和一負),而且第一局就以“中押”勝!(中押勝即不待一局下完,至中盤就肯定能得勝利了)入院棋士推算精確,往往衹輸一二子即於中盤罷戰,自認“中押”敗。在吳清源勝藤澤之前,日本有一個圍棋組織,叫作“擊敗吳清源之研究會”,專研怎樣去破吳清源,結果還是不能將他擊敗。
  吳清源下棋極快,日本以前高手對弈,每人每局有取至二十四個鐘頭的,吳清源那次和藤澤的對局是每人每局限定為十三小時。現在十個鐘頭,吳清源往往衹用五六個小時就夠了!他輸給藤澤庫之助的那盤棋,吳清源用了七小時又十五分鐘。藤澤卻用了十二小時又五十九分鐘,衹差一分鐘就到限定時間,真可說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贏這一盤。梅蘭芳先生到日本表演,曾會見吳清源吳清源嚮他建議,請他轉達我國文化當局,派有圍棋天才的少年到日本留學,吳願意負責悉心指導。
人物評價
  吳清源自1939年的“鐮倉十番棋”開始獨霸擂臺,連續15年,將日本所有一流棋士與之對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這16年,是他建立輝煌業績的全盛時代,因此被稱為“昭和之棋聖”。
  1987年,日本“圍棋俱樂部”徵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宮正樹、林海峰、趙治勳、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見:誰是圍棋史上最強者?
  趙、林、武宮、加藤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吳清源。小林和大竹則認為,歷代的高手們處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較是很睏難的。如果非要問誰最強,大致可以列舉三位:道策、秀策、吳清源
主要著作
  《新佈局法》(與木𠔌實合作)、《吳清源全集》、《吳清源自選百局》、《名局細解》、《吳清源打棋全集》全4捲、《以文會友》、《中的精神》等。
門下弟子
  林海峰
  芮乃偉
電影《吳清源》
  片名:吳清源
  英文名:The Go Master
  導演:田壯壯
  主演:張震 張艾嘉
  鬆坂慶子 伊藤步
  柄本明 黃奕
  類型:傳記/劇情
  片長:104分鐘
  地區:中國/日本
  上映日期:2007年4月26日(香港) 2006年9月30日(美國)
  資料:影片《吳清源》劇情簡介
  吳清源,出生於民國年代的圍棋神童。
  11歲的他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以天才棋藝養活傢人;14歲初渡日本,乍來即與日本棋院大賽剛出爐的冠軍較量,並中盤獲勝;五年後,吳清源與日本新銳棋手共同創立圍棋新佈局,掀起一場圍棋革命。1939至1956年間,吳清源憑個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十次大勝“十番棋”,被譽為“昭和棋聖”。他以“95盤擂臺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了日本圍棋界所稱的“吳清源時代”。
  老年的他更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其功利性,改為提倡其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
  拍攝花絮
  與田壯壯建立了親如父女的關係
  黃奕說拍攝《吳清源》讓她對田壯壯有種由衷的欽佩,她說田壯壯強調的是一種感覺和氛圍,而不是具體的某一個細節,比如他不會刻意地要求演員應該怎樣講臺詞、眼神應該如何、動作應該怎麽樣,而是追求那種整體的寫意般的和諧自然。“他非常能激發演員內在的東西,太厲害了。這部戲讓我體會到了演戲投入到極緻的幸福,在演完後我甚至有點不自覺地發抖,當時感覺似乎每個細胞都在演戲。”拍攝時,黃奕與田壯壯之間也建立了親如父女般的融洽關係。
  和張艾嘉吃出了感情
  影壇著名的“全能纔女”張艾嘉在片中客串了吳清源的母親,跟黃奕之間有很多對手戲。沒見到張艾嘉之前,從沒與其合作過的黃奕心裏還有些忐忑,不料第一次見面就感覺特別投緣,她覺得張艾嘉一點沒有著名演員兼著名導演的架子。
  後來,劇組到日本近江八幡市拍攝,張艾嘉先到了兩天,就先把周圍視察了一遍,附近哪個商場有打折消息、哪個小店東西好吃她都會熱情地介紹給黃奕,倆人經常抽空一起去逛商店,不管誰吃到了好吃的東西都會多買一份帶給對方分享,兩人很快就相處得像真正的一傢人。
  張震激勵學日語
  《吳清源》剛開機的時候,張震滿口流利的日語立即把黃奕給震了,後來她纔知道張震事先是做足了功課,他先讓翻譯把劇中的日語臺詞念出來,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用自己的方式標註出發音、音調,再反復練習。張震的刻苦讓黃奕十分佩服,她說自己已經是第三次到日本拍片了,但對日語還基本是一竅不通,不過日本著名的演藝公司吉本興業已經看好黃奕邀請她合作了,所以她回國後也下决心開始好好學習日語。
  跟和田惠美學打扮
  造型大師和田惠美是位優雅溫和的老太太,曾因在黑澤明執導的《亂》中的設計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奬,張藝謀的《十面埋伏》、《英雄》的服裝設計也都出自她之手。黃奕說,和田惠美的設計優雅、大氣,色彩和款式搭配巧妙,也許粗看並不十分搶眼,但非常耐看,越看越有味道,讓自己在衣着化妝上的品位也提高了。信報記者大鳴
  圍棋大師的首部傳記影片
  吳清源是祖籍福建的圍棋大師,14歲東渡日本,創立了獨樹一幟的“調和”理論,是將中日民族完全不同的圍棋理念融會貫通的第一人。電影《吳清源》描寫了圍棋大師吳清源的傳奇人生,青年和中年吳清源由臺灣演員張震飾演,除了張艾嘉、黃奕外,李雪健、辛柏青以及日本演員鬆坂慶子等也在影片中友情出演。
  據說吳清源很可能在電影《吳清源》中親自出演部分鏡頭,沒想到這件事這麽快就變成了現實。
  2004年10月初劇組抵達日本開始確定拍攝地點及場景,《吳清源》劇組整整忙碌了近10天才開始正式拍攝,拍攝的第一場戲地點選擇在小田原吳清源的故居。
  小田原距東京不遠,乘新幹綫1個多小時的路程,吳清源夫婦和攝製組同行。小田原是吳清源1956年購買的房子,房子坐落在半山腰上,據田壯壯說,天氣好的話,站在山上,還可以看得見大海。吳清源很喜歡這裏的一切,他覺得小田原的氣候很像北京,這裏又特別安靜,很適合他讀書研棋。自1966年為照顧孩子們的生活移居東京四𠔌後,吳清源夫婦還偶爾回到小田原居住。
  在小田原拍攝的一個鏡頭是,吳清源夫婦身着中國傳統服裝,和分別扮演劇中吳清源夫婦的張震與日本影星伊藤步輕鬆聊天,這將是電影《吳清源》全片中的第一個鏡頭。
  從10月15日起,《吳清源》劇組移至近江八幡,這裏是京都府的一個內陸城市。劇組將在這裏拍攝電影中絶大部分鏡頭。之所以最終選擇在這裏拍攝,是因為舊東京原貌在二戰大轟炸之後已經再也看不到了,近江的老房子及寺院相對而言保存較好,可以解决全片大部分的內外景。
  10月19日從拍攝現場返回北京的《吳清源》電影製片人劉小澱介紹,近江是個很美麗的城市,劇組將在那裏駐紮下來進行長達兩個多月的拍攝,首先拍攝的是吳清源的師父瀨越憲作與吳清源一起生活的場景鏡頭。
  這是田壯壯導演第一次在海外執導影片,面臨的睏難不少,語言首先就是障礙,除了交流溝通之外,劇中人物如何表達準確也是個難題。中日兩個民族雖然是近鄰,但文化習俗卻有着根本的區別,中國的劇本能否表達準確,着實需要花費功夫。田壯壯說他最擔心的是臺詞,如果翻譯得不好日本觀衆聽起來會覺得很怪。說得嚴重些,人傢會覺得不夠尊重。
  田壯壯導演也承認,電影《吳清源》中沒有具備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但他們的演技都很不錯。扮演吳清源的張震很努力也很用心,他在劇中說日語,在接下這部戲之後他就飛到日本學語言、學下棋。
  因為是拍攝在日本也有着巨大影響力的吳清源電影,近江市政府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一個支持電影拍攝的辦公室,主要是幫助劇組聯絡場地,組織群衆演員,盡可能地為電影拍攝提供良好的條件,這也讓田壯壯、劉小澱他們再次感受到吳清源超越國界與民族的魅力。
影片信息
  ◎片 名 《吳清源
  ◎地 區 中國/日本
  ◎類 別 劇情/傳記
  ◎導 演 田壯壯
  ◎演 員 張震(飾演: 吳清源
  張艾嘉 (飾演:吳清源母親)
  鬆坂慶子 (飾演:Fumiko Kita)
  柄本明 (飾演:瀨越憲作 )
  伊藤步 (飾演:和子 )
  黃奕 (飾演:吳青英)
  李雪健 (飾演:李玉堂)
  辛柏青 (飾演:吳言)
  仁科貴 (飾演:木𠔌實 )
影片簡介
  吳清源,出生於民國年代的圍棋神童。11歲的他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以天才棋藝養活傢人;14歲初渡日本,乍來即與日本棋院大賽剛出爐的冠軍較量,並中盤獲勝;五年後,吳清源與日本新銳棋手共同創立圍棋新佈局,掀起一場圍棋革命。1939至1956年間,吳清源憑個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十次大勝“十番棋”,被譽為“昭和棋聖”。他以 “95盤擂臺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了日本圍棋界所稱的“吳清源時代”。老年的他更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其功利性,改為提倡其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
  《吳清源》一片正是根據其生平故事改編。由張震飾演的吳清源,一代棋王東渡日本學藝,在才情最輝煌豐盛的時候,遭逢中日戰火,令吳清源這顆愛國心痛苦不已,在導演田壯壯處理下,《吳清源》全片拍出美麗雅緻,骨子裏卻具無比強大的心理衝擊力,境界非凡。《吳清源》不僅是為了闡述圍棋這種藝術,也是為了刻畫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圍棋大師吳清源身上所體現的東方文化──吳清源對圍棋的熱愛相當純粹,他能將整個身心毫無保留地投入到讓他癡迷的工作中,正因為有這種精神,他才能戰勝所有的睏難、掙脫生活的束縛。
  田壯壯曾感慨地表示,《吳清源》是他畢生最難拍的一部電影──因為要拍好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實在太有難度,尤其圍棋本身已是一門靜穆的藝術,要透過電影有限篇幅,將棋手的內心世界娓娓道來,更是難上加難。田壯壯認為在當今的世界中,人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他從吳清源身上就看出這種精神──對自己所追求事情的執着與堅持。有了這種精神,大傢才能超越社會環境束縛,達到自己目標。但是,這種精神談何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吳清源做到了,這就是對自己、生命、社會的尊重。
  吳清源一生寡言,生活簡樸,對金錢也很淡泊。正是這樣的人生修煉,纔使他一次又一次渡過生命中重重苦難。無論是棋盤上的苦戰、嚴重的肺結核,在夾縫中生存的艱難、生活的漂泊和清苦,甚至遭遇車禍後精神錯亂以至棋力下降,在他的靜心修為中,全部化成笑談,所謂“吳清源精神”莫過於此。
  影片《吳清源》,展現了卓冠古今的圍棋大師吳清源跌宕傳奇的一生。這部影片是基於吳清源本人的傳記體回憶錄《中的精神》改編而成。傳主本人至今健在,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他真正感染世人的與其說是他的佈局天才,倒不如說是他的智者的通達與超脫。
  作為中國人的吳清源,是20世紀日本最有名也是最出色的圍棋大師。1928年衹有14歲且早已在國內嶄露頭角的吳清源,為了進一步研習棋藝去了日本,並於幾年後取得了日本國籍。在日本的幾年時間裏,他刻苦鑽研棋藝,潛心悟求棋道,連續戰勝日本國內的幾大高手,不斷獲得晉級。1950年,三十六歲的吳清源升為九段。五十年代是吳清源戰績最輝煌的年代。他和當時第一流的日本棋手挨個作一連串的十局决勝戰,連戰皆捷,所嚮披靡,並且在各種大比賽中獨占鰲頭。日本棋界稱為吳清源時代。至今日本棋界人士談起當年清源的戰績,仍然贊嘆不已。
幕後製作
  這部影片的拍攝場地,部分在中國,部分在日本。演員和劇組成員彙聚了中國、日本和臺灣兩國三地的精英。就題材而論,日本人喜歡圍棋,並把此作為一種極富有民族性的遊戲和藝術,尤其是在動漫係列《棋魂》熱播並且傢喻戶曉後,更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
  影片的背景涉及到吳清源去到日本並取得輝煌戰績的那些年。中日關係自從1931年日本侵占滿洲後一直是一團糟,影片並沒有過多渲染那場令人不堪回首的可惡的戰爭,鏡頭多數還是圍繞着充滿寓意和哲理的棋局和信仰,這樣的主題會在中日觀衆之間引起共享共鳴,而不是爭議和敵視。
  導演田壯壯招來旅外著名文人阿城擔任編劇,他們對主人公性格的把握集中於:純粹、緘默、羞於對人但卻宗教般虔誠地追求棋局魅力這樣一個有所超越的個體。對吳清源來講,這種極富挑戰性和戰略性的“遊戲”,在一種純粹意義上講,富有超越現實的魅力。可以說,棋局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會為此付出全部身心。
  在影片中,吳清源長袍加身,飄逸脫俗,留着短發,佩戴着一副牧師式的圓眼鏡,使他看上去更象是一個佛教僧人。事實上,長久以來他一直在尋求一種精神解脫的方式,也確實曾經皈依過佛教。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那幾年,他在日本的身份和和處境令他時時感到有難以承受的痛苦,有時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的內心並不像他的外表,充滿了平和,衹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以何種方式為國傢作些什麽?他行走時孤獨憂思的步態和反抗無力的形象更加讓人覺得哀婉凄楚。與此同時主人公的內心也在苦苦求索,力圖為自己的身心營造一份安寧與和諧,儘管這世界並非如此。
  事實上,這雖是一部關於棋局和棋手的故事,它的主題的着力點更多地集中於圍棋所體現的那種神聖的意境和棋手卓越的人格,對弈的雙方會給予自己的對手真誠和崇高的尊敬。影片是在頌揚一種體現於圍棋中的高於生命、家庭和歷史的精神。片中一段有力的場景正展現了這種精神:1945年8月6日美國將原子彈投嚮廣島的那一刻,吳清源正與對手投入地對弈。為了將那局棋下完,他們嚮裁判要求不要中止比賽。就在不遠處的城市地陷人亡時,對弈的棋手卻依然氣定神閑。
英文解釋
  1. :  Wu Qingyuan
相關詞
圍棋人生十八局現在我將這樣下
包含詞
吳清源自傳吳清源時代吳清源名局選粹
吳清源對局精選吳清源圍棋全集吳清源對局全集
一代棋聖吳清源傳吳清源人生十八局吳清源與他的兄弟
吳清源全集之定式要領吳清源全集之黑佈局跟吳清源大師學圍棋
吳清源圍棋對局全集吳清源全集之白佈局棋聖吳清源回顧87年波瀾壯闊的棋藝人生
吳傢百年史:吳清源與他的兄弟棋聖吳清源回顧年波瀾壯闊的棋藝人生吳傢百年史吳清源與他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