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人物 > 吳濤
目錄
吳濤 Wu Tao 宋 

詩詞《句 sentence》   《句 sentence》   《句 sentence》   《暮春 end of spring》   《山居 to live away from civilization》   《在杭日作》   《仲春 second month of spring》   

  缺失
No. 2
  1、 (1912—1983)遼寧省瀋陽市人。蒙古族。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一二·九運動。曾任中共綏西墾區工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綏西墾區抗日先鋒隊中隊長,總隊組織科科長、參謀長,冀熱察挺進軍抗聯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晉察冀軍區第十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兼中共中心縣委書記,平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冀察熱遼軍區熱西支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八旅政治委員,東北佳木斯衛戍司令部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政治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四野戰軍炮兵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內蒙古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內蒙古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産黨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
  2、姓名:吳濤
  性別:男
  英文名:
  出生年月:1983.10.03
  身高:190cm
  體重:100kg
  國籍:中國
  籍貫:遼寧
  項目:鐵餅
  主要成績
  2003大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鐵餅銀牌
  2002大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鐵餅銀牌
  3醫學博士,從事腎髒病工作十餘年,對急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的診斷及治療有一定造詣,多次成功參加危重病人搶救工作。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參編醫學專著3部,獲得省廳級科研奬勵3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4 吳濤 男1972年12月出生,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教師。
  1991年9月~1995年6月就讀武漢科技大學流體傳動及控製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同時輔修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係計算機軟件專業;1995年9月~1998年6月就讀華中理工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獲碩士學位;1998年9月~2002年9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10月提前留校在機械學院工作,同期在華工科技開目公司從事軟件開發、項目管理工作。
  2003年1月參加oracle公司dba、9ias培訓,2002年2月參加用友軟件erp培訓,2003年3月參加ibm公司db2 udb培訓,通過ibm db2/udb係統管理員認證。
  曾參與管理信息係統産品和三維cad産品的研發,2003年全國軟件學院第一屆微軟“創新杯”三等奬。主要研究方向為軟件項目管理、網絡視頻傳輸、嵌入式軟件係統等。近期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計算機應用研究》、《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機電産品開發與創新》等刊物上發表8篇論文。
  5 吳濤,男,漢,1976年9月出生,講師,2004年5月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現為長安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師。
  主要研究方向:
  1.鋼筋混凝土結構及組合結構的抗震性能研究;
  2.結構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
  3.結構抗震的擬動力試驗技術等。
  學術及科研成果:
  現主持長安大學青年基金一項,進展順利,參與國傢發改委、陝西省建設廳等縱橫嚮科研項目多項。近期在《建築結構學報》、《工業建築》、《長安大學學報》等刊物已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在鋼筋混凝土框排架結構抗震性能、鋼筋混凝土異型節點抗震性能等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積纍。
  吳濤(1914—1942)又名吳承光,字旭源。濟寧市市中區人。1929年考入濟寧
  山東省立第七中學。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後在
  濟寧城區白衣堂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做黨的地下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與組織濟
  寧縣教育界抗敵後援會, 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月,受組織委派帶一批青年
  去延安, 入抗大四期六大隊學習。同年9月被派回山東工作,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
  六支隊二團三營教導員。 1939年任一一五師第六支隊獨立團政治處主任。1940年3
  月任魯西軍區泰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在汶南戰鬥中身負重傷,1942年
  春犧牲。
解放軍少將
  (1912—1983)遼寧省瀋陽市人。蒙古族。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一二·九運動。曾任中共綏西墾區工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綏西墾區抗日先鋒隊中隊長,總隊組織科科長、參謀長,冀熱察挺進軍抗聯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晉察冀軍區第十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兼中共中心縣委書記,平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冀察熱遼軍區熱西支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八旅政治委員,東北佳木斯衛戍司令部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政治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四野戰軍炮兵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內蒙古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內蒙古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産黨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
鐵餅運動員
  姓名:吳濤
  性別:男
  英文名:
  出生年月:1983.10.03
  身高:190cm
  體重:100kg
  國籍:中國
  籍貫:遼寧
  項目:鐵餅
  主要成績
  2003大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鐵餅銀牌
  2002大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鐵餅銀牌
醫學博士
  從事腎髒病工作十餘年,對急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的診斷及治療有一定造詣,多次成功參加危重病人搶救工作。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參編醫學專著3部,獲得省廳級科研奬勵3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華中科技大學教師
  吳濤 男 1972年12月出生,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教師。
  1991年9月~1995年6月就讀武漢科技大學流體傳動及控製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同時輔修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係計算機軟件專業;1995年9月~1998年6月就讀華中理工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獲碩士學位;1998年9月~2002年9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10月提前留校在機械學院工作,同期在華工科技開目公司從事軟件開發、項目管理工作。
  2003年1月參加Oracle公司DBA、9iAS培訓,2002年2月參加用友軟件ERP培訓,2003年3月參加IBM公司DB2 UDB培訓,通過IBM DB2/UDB係統管理員認證。
  曾參與管理信息係統産品和三維CAD産品的研發,2003年全國軟件學院第一屆微軟“創新杯”三等奬。主要研究方向為軟件項目管理、網絡視頻傳輸、嵌入式軟件係統等。近期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計算機應用研究》、《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機電産品開發與創新》等刊物上發表8篇論文。
長安大學教師
  吳濤,男,漢,1976年9月出生,講師,2004年5月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現為長安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師。
  主要研究方向:
  1.鋼筋混凝土結構及組合結構的抗震性能研究;
  2.結構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
  3.結構抗震的擬動力試驗技術等。
  學術及科研成果:
  現主持長安大學青年基金一項,進展順利,參與國傢發改委、陝西省建設廳等縱橫嚮科研項目多項。近期在《建築結構學報》、《工業建築》、《長安大學學報》等刊物已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在鋼筋混凝土框排架結構抗震性能、鋼筋混凝土異型節點抗震性能等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積纍。
革命烈士
  吳濤(1914—1942) 又名吳承光,字旭源。濟寧市市中區人。1929年考入濟寧山東省立第七中學。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後在濟寧城區白衣堂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做黨的地下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與組織濟寧縣教育界抗敵後援會, 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月,受組織委派帶一批青年去延安, 入抗大四期六大隊學習。同年9月被派回山東工作,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二團三營教導員。 1939年任一一五師第六支隊獨立團政治處主任。1940年3月任魯西軍區泰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在汶南戰鬥中身負重傷,1942年春犧牲。
副教授、博士
  吳濤,男,副教授,博士,1970年出生,安徽太和人,1995年7月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神經網絡,智能計算,數據挖掘及其在經濟、金融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參加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機器學習的構造理論與方法》,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弈論及其在風險防範中的理論與應用方法研究》等研究,並主持省教育廳項目《統計學習理論及其在金融與經濟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畫傢
  簡介:字伯滔,號鐵夫,又號疏林。浙江石門人,能詩善畫,畫山水,初學奚罔,晚年雄放,水墨淋漓,綽然成傢。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助教
  男,1979年1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助教,先後就讀湘潭大學法學院,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學。先後發表論文《論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論締約過失責任》、《創業板法律制度比較研究》三篇,參與省級課題一項。主講《合同法》、《國際商法》等課程。
桂林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1977年3月生,桂林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大學本科,中級職稱,從事新聞采編工作12年。該同志始終牢記新聞記者的天職,政治上,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新聞專業技能;工作中,充分發揮電臺“快速、及時”的優勢,宣傳黨在新時期的路綫、方針和政策,宣傳桂林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成績,註重從老百姓關註的熱點、難點問題中發現題材,力求以優秀的廣播作品鼓舞廣大聽衆。12年來,吳濤同志多次參加市級、全國及至國際性重大活動的采訪,所采寫的稿件,如《我市奧運英雄榮歸故裏》、《“兩江四湖”緑桂林》、《桂林旅遊實現入境遊客突破百萬人次大關》等,先後獲得區、市級新聞奬。2008年桂林市最佳記者候選人。
  11.宋代詩人
  吳濤,宋代詩人,全宋詩收入其詩四首:《絶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
  其中以《絶句》廣為流傳。
  絶句
  遊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
  任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這首七絶見於其弟吳沆的《環溪詩話》中。
  “遊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這兩句寫氣侯乍暖,並點出春夏之交的季節。詩人很善於選擇人與物的典型形象。先寫“遊子春衫”。遊子長年在外,對氣候冷暖的變化最易感知,此時遊子脫去鼕服而換上單薄的“春衫”,這個視覺形象反映出氣候的暖煦,又給人一種舒適、輕鬆的美感。一個“試”字寫出遊子的心理狀態,寓有因氣溫不穩定而嘗試之意,也為後文埋下伏筆。次寫“桃花”與“野梅”。桃花於仲春開放,但此時已“飛盡”,梅花於初春開放,夏初結梅子,此時則“野梅酸”,二物皆足以顯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徵。寫桃花,後從視覺角度,不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盡”前冠以“飛”又顯示了動態美。寫梅從味覺角度,一個“酸”字足使口舌生津。
  “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這兩句寫氣候忽冷。詩人很會捕捉典型的細節:先是從聽覺角度着筆,因前兩天氣溫乍暖,青蛙也為之歡欣歌唱,陡然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聲歇”,確令人感到“怪”;後是從觸覺角度落墨,原來是氣溫又變寒,青蛙於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它們躲進洞裏,聲息全無,正顯示着“東風十日寒”。“十日”與“一夜”相對,時間更長,但畢竟已是“東風”,此“寒”自是強弩之末,不必為之生畏。
  這首詩純然寫春夏之交人們對乍暖還寒氣候的體驗,未必有什麽寓意寄托。但選材精到,體驗細緻,有跌宕麯折之致。特別是註意全面調動各種審美感覺,從視覺、味覺、聽覺、觸覺等角度進行描寫,使詩的意境顯出多層次,多側面,具有立體感,給人以更豐富的美感。正如錢鐘書評述的“寫春深夏淺,乍暖還寒的情味”,語句清晰,體驗真切。
英文解釋
  1. :  Wu 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