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個可愛的女嬰在即墨華山鎮西橋頭村一戶農傢呱呱墜地。她是這傢的二女兒,父母給她起名“吳春苗”,希望她能像春天的麥苗一樣滋潤着陽光和雨露健康成長。在天真爛漫的孩提時代,小春苗性格很“野”,常常和夥伴們一起跑跑跳跳,就像個男孩子。活潑可愛的個性也讓她受到母親王玉香的特別寵愛。
10歲,小春苗正在讀小學三年級下學期,雙眼突然罹患青光眼,視力逐漸減退,最終陷入了永久的黑暗。突如其來的疾病給本身貧睏的家庭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心急的母親帶着她四處奔波求醫問藥,僅有的一點積蓄很快就花光了,但是母女倆還是不放棄任何一個醫治的機會。在一傢醫院,母親帶着小春苗在走廊坐椅上等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執着的精神終於打動了醫生,破例為孩子診治,但診斷結果也讓她們徹底絶望,小春苗的眼睛基本沒有康復的可能。
由於沒有路費,母親帶着女兒走了十幾個小時纔從青島回到傢中,進了院子之後,兩人纍得癱倒在地上,一傢人抱成一團放聲大哭。村裏的鄉親們對小春苗的眼病十分同情,主動為她捐款,有的還送來糧油,幫助這傢人渡過難關。後來,小春苗的父親因突發心肌梗塞早逝,丟下母女三人苦熬着日子,小春苗也灰心至極,覺得精彩的世界和自己絶緣。
人生轉折雅典殘奧會奪冠的吳春苗 20世紀90年代,張海迪的故事可謂傢喻戶曉。為了讓吳春苗重新找回對生活的信心,母親為她買了一本關於張海迪自強奮鬥事跡的書,讓吳春苗的姐姐念給她聽。同時,母親還鼓勵她早晨起來鍛煉,陪着她一起練習跑步,讓她盡快適應在黑暗中怎樣行走。當女兒氣餒時,母親就鼓勵她:“你必須堅強,如果退縮了就對不起死去的父親和為你操勞的母親、姐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摔倒了無數次後,吳春苗跑步速度越來越快,也逐漸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1994年,吳春苗進入青島盲校係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入學前,同村一位老盲人輔導她學習盲文,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學會了,她的聰慧讓村裏人和盲校的老師都感到非常驚嘆。在校期間,吳春苗學習非常刻苦,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自理小能手”,而且她對體育運動的愛好漸漸吸引了老師的註意。
吳春苗開始訓練短跑時經常跌倒,訓練中因為看不見,手掌、膝蓋、手臂多次被跌撞得破皮、流血,但她卻咬着牙在縫完針後繼續堅持訓練。在盲校老師的科學指導下,她堅持不懈地練習短跑,成績迅速提高,還多次代表學校和青島市參加各級殘疾人運動會,獲得體育方面的榮譽百餘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