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惠,男,1925年12月出生,去世於2009年6 月20日,放射醫學專傢。奉天(今遼寧)綏中人。1948年畢業於遼寧醫學院獲學士學位。建國後,歷任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主任,天津醫學院教授兼附屬醫院副院長、院長。專長放射診斷學。1955年在國內首次提出顱腦徑綫測量法、鈣化鬆果體定位法。195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天津醫科大學教授。現任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名譽院長,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顧問,天津市醫學會副會長兼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醫學影像學》、《中華醫學》等10多個專業期刊的主編、編委或顧問。全國臨床醫學教材評審委員會和醫學影像學教材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天津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天津市政協七、八屆委員。1988年被授 予北美放射學會榮譽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多年來從事中樞神經係統影像診斷研究,培養博士14人、碩士11人,其中2人已成 為天津授銜專傢,2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20世紀50年代,吳恩惠教授主持兩屆放射醫學轉科學校工作,親自製訂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並親自講授,兩屆畢業生大都成為放射科主任。1984年積極推動和參與創辦我國第一個醫學影像學係,20年來已經培育出800餘名本科醫學影像專業班,其中,80年代初的全國計算機體層成像學習班和介入放射學學習班,在國內均屬首次。
吳恩惠教授早在上世紀50年代即倡導住院醫師培養制度化、規範化和並沿用至今,成為醫學影像學學科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年輕人盡快成長,70年代將年輕教師送到國內知名醫院進修學習;80 年代開始先後有數名年輕教師被派往德國、意大利、美國等錦綉學習,如今他們已經成為學科的骨幹。愛纔、惜纔,不遺餘力地為年輕人搭橋鋪路,發揮每一個年輕人的特長,不斷培養他們團结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已經成為醫學影像學科的傳統。經過50年的努力,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係已經形成了年齡、學位和職稱結構分佈合理的教師隊伍,學科帶頭人後繼有人。可以說,如果不是吳教授,就不可能有如今完善的醫學影像係,就更難在如今的醫院中得到準確的影像診斷依據.
吳恩惠教授20世紀50年代開始神經放射學的科研工作,並把腦瘤和腦血管疾病作為研究重點。1985年主編的《頭部CT診斷學》是這一研究的係統總結,作為我國第一部CT診斷學專著,榮獲原國傢教委1991年科技進步一等奬;並於1995 年再版,第二版獲得國傢級科技進步三等奬。之後又參與主編出版了《磁共振診斷學》一書。迄今為止,共獲得國傢級三等奬項,省部級一等奬3項、二等奬3項、三等奬項。
截至1964年,吳恩惠教授已經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多為國內首次報導並為衆多作者引用。其中,國人顱骨徑綫參數時至今仍是國內唯一的一組參數,為教科書及參考書所引用。1977年後,短短幾年發表論文30餘篇,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顱腦疾病的診斷水平。1984年後發表的論文有12篇為SCI收錄,被引用30餘次,其中一篇“聽神經瘤的CT診斷”被國外學者引用15次。迄今為止,總共發表論文200餘篇。
吳恩惠教授出版專著(譯著等)32部。1962年編著的《顱腦X綫診斷學》是我國第一部神經放射學專著,被評為1949年~1977年天津市重大科研成果。1978年出版專著《顱腦五官X綫診斷學》。主編有《肝膽胰脾影像診斷學》、《泌尿係統影像診斷學》、《英漢醫學放射學詞彙》和《中華影像醫學》大型高級參考書等醫學專著共15部,均為國內本學科領域首次出版的參考書。擔任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醫學影像學》第一版至第六版主編,其中第五版獲得全國優秀教材二等奬。主編的《醫學影像診斷學》獲得全國優秀教材一等奬。
長期從事臨床放射學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工作認真負責,刻苦鑽研業務,並註意及時引進國外新技術,提高醫療水平。曾受周總理委派,為友好國傢領導人會診。關心放射學教育事業,積極參與創辦我國第一個影像醫學係,為我國培養出大批人才,有很多人已成為該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或技術骨幹。曾獲國傢科技進步三等奬1項,省、部、市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奬7項,伯樂奬1項。多次被評為天津市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先進衛生工作者。主編《顱腦X綫診斷學》、《頭部CT診斷學》、《介入治療學》等專著12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