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安徽 >蚌埠 > 啓母石
顯示地圖
目錄
夏啓母所化之石 XIA Qi mother are of stone
  夏啓 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話傳說 夏禹 妻 塗山氏 生 啓 而化為石。《漢書·武帝紀》:“朕用事 華山 ,至於中嶽,獲駮麃,見 夏後啓 母石。” 顔師古 註:“ 應劭 曰:‘ 啓 生而母化為石。’ 啓 , 夏禹 子也。其母 塗山氏 女也。 禹 治鴻水,通 轘轅山 ,化為熊,謂 塗山氏 曰:‘欲餉,聞鼓聲乃來。’ 禹 跳石,誤中鼓。 塗山氏 往,見 禹 方作熊,慚而去,至 嵩高山 下化為石,方生 啓 。 禹 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 啓 生。事見《淮南子》。”按,今本《淮南子·人間訓》僅言“ 禹 生於石”。 高誘 註:“ 禹 母 修己 ,感而生 禹 ,拆胸而出。”
No. 2
  啓母石投訴電話蚌埠市旅遊投訴電話:0411-3117202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塗山之陽,啓母澗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婦人端坐於山崖之上。此即傳說中啓母所化之石。明代邑賢袁賦詩云:“塗山之國臨淮海,山中石母幾千載。苦歷冰霜不事妝,任教風雨顔無改。獨坐岩頭望百川,懷襄疏瀎為桑田。平成底績非無日,不恤三過實母賢······”相傳,禹娶塗山氏女,婚後四日便離傢治水去了,一別十三年不回傢園;塗山氏女每日引領南眺,盼望丈夫歸來。但是,望穿秋水,也不見禹歸。由於朝思暮想,精誠所至,終於化而為石,端坐於昔日與禹幽會之所。啓母石係塗山著名風景點,遊人在登山憑吊大禹的同時,也必定要對這位在夏開國之初的第一位母後禮贊、憑吊一番。
No. 3
  位於今安徽省蚌埠市境內.
  塗山之陽,啓母澗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婦人端坐於山崖之上。此即傳說中啓母所化之石。明代邑賢袁賦詩云:“塗山之國臨淮海,山中石母幾千載。苦歷冰霜不事妝,任教風雨顔無改。獨坐岩頭望百川,懷襄疏濬為桑田。平成底績非無日,不恤三過實母賢······”
  相傳,禹娶塗山氏女,婚後四日便離傢治水去了,一別十三年不回傢園;塗山氏女每日引領南眺,盼望丈夫歸來。但是,望穿秋水,也不見禹歸。由於朝思暮想,精誠所至,終於化而為石,端坐於昔日與禹幽會之所。
  啓母石係塗山著名風景點,遊人在登山憑吊大禹的同時,也必定要對這位在夏開國之初的第一位母後禮贊、憑吊一番。
  另一傳說:
  啓母石
  千百年來,在我國勞動人民中間,一直流傳着許多大禹治水的故事。“啓母石”,就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個。
  在登封縣嵩山腳下,矗立着一塊幾丈高的巨石。從巨石上裂下來—塊石頭,象一尊雕像站立在那兒,相傳這就是夏禹的妻子塗山氏變的。岡為塗山氏的兒子叫“啓”,所以後人都把這塊巨石叫“啓母石”。在離“啓母石”不遠的地方,還立着兩根由大塊方石頭壘成的門柱,上邊刻着打獵,農耕的浮雕畫。這就是當時大禹的傢門口,後人叫“啓母闕(que)”。
  那時候,洪水橫流。為了使人民安居樂業,大禹治水,跑遍了九州四野。在嵩山南面,西自竜門,東到禹縣,有一條大河叫潁河。潁河一泛濫,兩岸就變成一片汪洋,什麽莊稼也不能生長。大禹為了把洪水排出去,就在登封縣西北的萼嶺口(也叫軒軲山)一帶,鑿山治水。他打算把嵩山南面的洪水引進北面的洛河,然後再讓它流到黃河裏去。
  這一天,大禹來到萼嶺口附近一看,這裏山勢險峻,鑿通萼嶺口工程很大。他為了很快開通河道,在鑿山時就變成一隻巨大的黑熊。這樣一來,大禹不論翻山越嶺,掘土運石,引水導洪,都非常雄健、有力。
  大禹每天忙着開山鑿石,沒工夫回傢。他顧不上吃飯,就叫妻子塗山氏給他送飯。他為了不讓妻子知道自己變熊的事兒,就跟妻子約定:衹要她聽見敲鼓的聲音,就去給他送飯。塗山氏知道丈夫辛苦,就按照他的囑咐辦事。每天,當她聽到咚、咚的鼓聲時,就趕快撐着木筏子,把飯給大禹送到開山的工地上去。這樣,夫妻兩人雖說都很辛苦、勞累,但心裏很快活。
  有一天,大禹在山坡上行走的時候,一不留心,腳下踩動的幾塊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剛好掉在鼓面上,發出咚、咚的響聲。大禹因為忙,走得急,也沒在意,衹管上山去了。塗山氏一聽到鼓聲,心裏納悶:今天丈夫為什麽吃飯早了呢?大概是特別纍,餓得也快了吧!於是,她就趕快把飯做好,急急忙忙撐着木筏子給大禹送飯去了。
  誰知道,當她來到山坡前,左等右等,也不見大禹回來,就往山上爬去。她來到山上嚮下一看,衹見有一頭大黑熊,正在山下用力鑿石推土,開挖河道。它把頭往前面一伸,腰嚮下一躬,兩腿一蹬,伸出兩條巨臂,用力朝山岩上一推。 “轟隆隆——”一聲響,山石塌下了一大片,倒在水裏,濺起幾丈高的浪花。大黑熊這纔直起腰來,看看新開出來的山口,樂得眉開眼笑。
  這時,塗山氏一見卻大吃一‘驚,心想:自己的丈夫大禹,怎麽是一隻大黑熊呀,平時自己為什麽沒有發現呢?一時間,她不知道怎麽辦好,就提起飯籃趕快往傢跑。一路上,她又羞又急又氣。當她快到傢門口時,心裏一陣難過,幾乎暈倒。她勉強支撐住,往傢門口的山坡上一站,就變成了一塊石頭。
  再說那衹大熊,到天晌午了,又變成原來的樣子。大禹伸展一下胳膊,抖抖身上的灰土,來到大鼓跟前,敲起鼓來。可是,他敲敲,等等;等等,敲敲,好久也不見妻子送飯來。他想,一定是出了事,就趕緊往傢走。
  大禹回到傢裏,裏裏外外找不着妻子的影子,衹見傢門口的山坡上,多了一塊巨大的岩石,旁邊還放着一籃子飯。大禹這纔明白:原來妻子已經變成岩石了。這時,大禹後悔不該把自己變熊的事兒瞞着妻子。他又想:妻子已經懷孕很久了。這一來,咋辦呢?我沒有兒子,誰來跟我繼續治水呢?想到這裏.他就急匆匆地走到巨石前面,用顫抖的嗓音大聲喊道:“孩子他娘啊!你就這樣離開我了嗎?你要把兒子交給我呀!”大禹的聲音,在深𠔌中間回蕩着。
  突然,轟隆一聲響,這塊巨大的岩石裂開了。從巨石裂開的地方,跳出了他的兒子。大禹一兒急忙親切地把兒子抱了起來。後來,這孩子長大了,大禹就給他起個名字叫“啓”。
  許多年以後,大禹終於鑿通了萼嶺口,潁河兩岸的洪水就順着洛河流到黃河裏去了。老百姓也開始在這裏定居下來,開荒補地,過着安靜的日子。
包含詞
蚌埠啓母石熙寧壬子八月於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其五登嵩山十首之十啓母石
緱山子晉祠以下陪太尉錢相公遊嵩山七章其六啓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