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聽而不聞
目錄
聽而不聞 Turn a deaf ear
听而不闻
拼音: tīng ér bú wén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資料來源: 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例子: 就衹再芳芳姐姐一心衹想學課,衹怕是~。(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tīng ér bù wén tīng ér bù wén
听而不闻 tīng ér bù wén
  看上去在聽,實際上沒聽見。形容心不在焉,神不專註
No. 3
听而不闻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學》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The Book of Rites. University "absent-minded, blind, deaf ear, 食而不知其味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後以“聽而不聞”謂聽了與沒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或漠不關心。《鏡花緣》第九十回:“這個大傢都知,就衹 再芳姐姐 一心衹想學課,衹怕是聽而不聞。” 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盡磨滅的羞恥心,還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這一剎那間爆發; 劉玉英 下面的話,他簡直是聽而不聞。”
謂聽力有限﹐不聞聲響 That the hearing is limited, do not hear sound
  謂聽力有限,不聞聲響。《管子·君臣上》:“雖有明君,百步之外,聽而不聞。” 尹知章 註:“耳聽有所極。”
No. 6
  聽而不聞(tīng ér bú wén)
  近義詞:視而不見、漠不關心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漠不關心
  解釋: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出處: 《老子》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希。”《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舉例說明: 就衹再芳芳姐姐一心衹想學課,衹怕是聽而不聞。(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英文解釋
  1. n.:  hear but pay no attention,  turn a deaf ear to,  listen but not hear
近義詞
閉目塞聽, 視而不見, 閉目塞聰, 閉關鎖國, 不聲不響, 無聲無息, 不聲不吭, 充耳不聞, 寂天寞地, 鴉雀無聲, 寂寂無聞, 鬱鬱不樂, 無名小卒, 沒沒無聞, 視若無睹, 耳根清靜, 冷冷清清, 堵塞言路, 無名英雄, 無聲無臭, 鴉默雀靜, 鴉雀無聞, 鴉鵲無聲, 不聲不氣
反義詞
動力, 勢頭, 口若懸河, 變模糊, , 發抖, 名聞遐邇, 吸引, 吹吹打打, 嚮某人報, 聲威大震, 聲震天下, 對待, 上下顛倒著放, 與別人共有或合用, 不安, 義正詞嚴, 義正辭嚴, 交錯安排, 強烈的願望, 強迫, 弄髒, 引誘, 徹底打敗, 使, 使某人, 得意洋洋, 憂慮, 促進, 念念有詞, , , 刺激, 喜氣雲騰, 衝力, 决心, 減弱, 興奮, 興高采烈, 傾耳細聽, 理直氣壯, 終點, 終止, 結局, 結束, 翩翩起舞, 翻倒, 煩亂, 煩惱, 焦慮, 白紙黑字, 面嚮世界, 觸動, 驅使, 驅策, 魅力, 證據確鑿, 誘因, 鼓勵, 鼓樂齊鳴, 載歌載舞, 辛辣, 迫使, 蜩螗沸羹, 門戶開放, 問寒問暖, 問這問那, 問長問短, 鑼鼓喧天, 逐漸變窄, 逼迫, 暫不實行, , 推動, 推動力, , , 殺死某人, 歡聲如雷, 歡聲雷動, 歡忻鼓舞, 歡欣鼓舞, 毀壞某物, 毅力, 沸沸揚揚, 洗耳恭聽, 濤濤不絶, 滔滔不竭, 滔滔不絶, 激動, 激勵, 激發, 激怒, , 振振有詞, 振振有辭, 挑釁, 有聞必錄, 最後結果, , 戳擊, 感動, 感到窒息, 感情, 憤怒, 敦促, 敲鑼打鼓, , , 擾亂, 手舞足蹈, 擔心, 急管繁弦
包含詞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