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新疆 >伊犁哈薩剋自治州 >伊寧縣 > 吐魯番於孜鄉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吐魯番於孜鄉位於新疆伊寧縣城之西,鄉機關距吉裏於孜鎮5公裏。東臨吉爾格郎河,南隔人民渠與州農科所及鬍地亞於孜鄉相望,西接潘津鄉,北靠丘陵山區,總面積73.2平方公裏。轄4個村民委員會,29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總戶數3473戶,14676人。其中,農業人口12847人,非農業人口2591人;漢族622人、民族(維、漢、哈、回、東鄉、烏孜別剋等)14054人。是一個由維、漢、哈、回、東鄉、剋爾柯孜、烏孜別剋等8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組成的鄉。其中維吾爾族占95%以上。
  新中國成立前,這裏設有“明伯剋”(千戶長)。前身為1950年建立的七區(區公所駐吉裏於孜)。1952年6月改稱二區,區公所遷至吐魯番於孜,1954年初更名三區。1958年成立紅星公社,轄區包括今吐魯番於孜、鬍地亞於孜兩鄉,吉裏於孜鎮和喀拉亞尕奇鄉的一個村。1966年析置吉裏於孜鎮公社,1975年析設前進公社(鬍地亞於孜),1978年按駐地吐魯番於孜村更名吐魯番於孜公社(“吐魯番於孜”係維語“吐魯番的百戶”之意。因乾隆年間來此定居屯墾的農民來自吐魯番而得名),1984年8月改製為鄉,沿用公社名稱。
  該鄉地處山前衝積—洪積平原。全鄉耕地面積2.62萬畝,人均耕地2.2畝。地勢由東北相西南傾斜,海拔700—900米。農區面積71137畝,北部山區有草場31300畝。農區年平均氣溫9.3℃,年降水量340毫米,無霜期164天。前山坡地屬逆溫帶。宜發展園藝。盛産蘋果、大白杏、桃、梨等。 經濟以農為主,種養、工商相結合,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轄區東北側有北疆地區唯一的唐代西域重鎮弓月城遺址,當地群衆稱之為“阿勒吞勒剋”,意即金城。1959年1月4日被列為首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鄉又是聞名遐邇的伊犁大白杏産地,每當盛夏,觀光嘗杏者絡繹不絶,其樂融融。
  2007年,吐魯番於孜鄉圍繞人均增收300元的奮鬥目標,狠抓落實,真抓實幹,大力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不斷強化農村民主法製和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經濟建設及各項社會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呈現出和諧健康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2007年,全鄉共完成農業總産值2543.38萬元,同比增長10.5%,農民人均收入達3730.93元,增長12.5%。
英文解釋
  1. :  Tulufanyuzi township
近義詞
吐魯番於孜
分類詳情
吐魯番於孜村上吐魯番於孜村下吐魯番於孜村
剋伯剋於孜村中吐魯番於孜村上肉孜買提於孜村
下肉孜買提於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