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東 >泰安 > 後石塢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後石塢投訴電話泰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38-8264469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岱陰天空山下,從岱頂丈人峰乘索道直達。這裏有碧霞元君行宮,廟分東西兩院,東院正殿祀三官,西院正殿祀碧霞元君。院內有一天然石洞,名“黃花洞”,傳說為玉女修真處。洞頂水滴若珠,滴入深池叮咚作響,名曰“靈異泉”。
No. 2
  後石塢在玉皇頂東北,途經八仙洞、亂石溝。石塢內有獨足盤、元君廟、九竜崗諸景點。其地峰險𠔌深,怪岩挂鬆,泉溪爭流,幽奧無窮。今存碑碣14塊,題刻34處。
  獨足盤是通往後石塢的小道,古稱岱陰環道。自丈人峰順坡北下,至山坳處有石坊,原額“元武”,清末廢,1984年重立,上書“北天門”。坊北是摩雲嶺,丹嶂凌空。北為明月嶂,群峰秀列,儼若屏障。宋人張景岩曾隱居於此,因種紫芝,俗稱采芝庵。旁有胭脂石,色如塗丹。又北為懶張石屋,傳為明代張三豐煉丹處。
  自坊前順坡東下至勺形𠔌底是亂石溝,巨石層疊壘砌,嶙峋多姿。明代學者呂坤在此建避塵橋,清末毀。水自亂石下潺潺暗流,下瀉深澗,又轉而東去,經鶴山北,納鷹愁澗之水匯為洗鶴灣。夾岸陡險,蒼鬆橫臥,溪流瀠洄入溪𠔌。亂石溝西有八仙洞,傳呂洞賓曾在此學道煉丹。清代在洞口築呂祖廟,民國年間毀。南側澗內有水庫,1982年建,經四級加壓揚程後供岱頂用水。
  過亂石溝是獨足盤,明萬歷年間闢,盤桓山腰,麯徑逶迤。沿路東行,行愈遠,路愈險,山愈奇,景愈勝。北側圭門清雅,鬆挂峭壁;南側大壑深邃,飛瀑濺沫;隔澗眺望,峰巒、奇石秀拔萬狀。北崖林古度題“黃花棧”,鐘惺題“空翠難強名”,清順治年間兵部右侍郎李元鼎題“鬆籟雲壑”等。
  元君廟位於獨足盤東北,絶壁環抱,北崖上大書“天空山”,俗稱玉女山。其山巔平坦,傳堯曾登此,故又名堯觀臺。山前有元君廟,明隆慶年間宗室朱睦建,尼姑住持。廟分東、西兩院。西院正殿祀元君,西捨祀天官、地官、水官,東捨為萬鬆亭,後改為彌勒殿。沿石級而上,進透天門為東院,正殿為三官殿舊址,西捨上為蔚然閣,下為呂祖洞。廟東花果園內為清雍正年間建“元君墓”和“白猿墓”。廟久圮。
  西院後有古洞,周圍多黃花菜,因名黃花洞,傳為元君修真處。石洞寬闊,天然而成,洞頂滲水滴珠,叮咚入池,名靈異泉,又名來鶴泉。洞內有盛夏尚存冰柱的奇觀,故清康熙年間巡撫蔣陳錫題“靈山玉柱”。姚奎《遊石屋記》稱:“石竇涓涓,凝結玉柱大十圍,高丈餘,晶瑩可鑒。”趙國鱗有“洞名黃花冽清泉,六月寒冰堅玉柱”的詩句。東院後有蓮花洞,洞頂石瓣似蓮而名。洞內有石乳泉,懸流涓滴。
  廟周圍有明人王之綱“玉女修真處”、吳同春“岱嶽奧區”、吳獻臺“叢翠”及清人宋思仁“石塢雲間”、周漢“鬆峰疊翠”等題刻。
  天空山北為坳山,蟬圓秀拔,俗稱仙人寨,可容千人。
  九竜崗位於天空山東,上有鑒池,傳為元君映容梳洗之地,俗稱玉女洗頭盆。北有鳳凰池,東北為飲虎池。崗西側南崖有雙鬆挺立,稱姊妹鬆。崗東側南崖有孤峰凌空,稱天燭峰。其峰從𠔌底豁然拔起,直插雲靄,峰端橫生怪鬆,俯臨萬丈深淵,風采奕奕。東又有一峰,更加高大雄偉,名大天燭峰。兩峰舊稱大、小牛心石。其形又似雙鳳飛舞,明人吳同春題刻“雙鳳嶺”。
包含詞
泰山後石塢後石塢地質遺跡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