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書名 : 中國 >四川 >成都 > 後宮
顯示地圖
目錄
hòu gōng hòu gōng
  君主時代嬪妃住的宮室
No. 2
  藉指嬪妃
No. 3
  放蕩享樂的地方
No. 4
  妃嬪所居的宮殿。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玉 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前漢書平話》捲上:“駕入後宮, 呂後 接駕入 明陽宮 。”
No. 5
  代指妃嬪。《晏子春秋·外篇上八》:“ 景公 賞賜及後宮,文綉被臺榭,菽粟食鳧鴈。”《西京雜記》捲二:“ 元帝 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他在埋葬 秦始皇 的時候,下令後宮無子者全部殉葬。”
No. 6
  天子或諸侯的宮室。《周禮·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營後宮。” 賈公彥 疏:“雲‘營後宮’者,謂若《典命》註,公之宮方九百步,天子千二百步之類也。”
No. 7
  指後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禮製》:“貴妹夫及後宮父母伯叔兄弟輩一體同稱囯親。細分之,後宮父稱囯丈,後宮母稱囯外母,後宮伯叔稱囯外伯、囯外叔,後宮兄弟稱囯舅。”
No. 8
  星名。北極五星的第四星。 清 錢謙益 《皇后册文》:“上應張星,主太廟明堂之位;下臨角亢,葉後宮軒轅之占。”
釋義
  後宮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後宮的女性。
動漫
  真實之淚 乃木坂春香的秘密 十字架與吸血鬼 染紅的街道 CLANNAD 零之使魔 H2O夏日陽光 你是主人我是僕 我的狐仙女友 君吻 to love 初音島 草莓100% 愛情泡泡糖 心跳回憶onlylove 魔法老師 Loli的時間 fate stay night 妹妹公主 DearS/親愛一族 旋風管傢 to heart 下級生 機械女僕 我的主人愛作怪 灼眼的夏娜 ef-a tale of memories 今天開始做魔王 妖精的旋律 kissXsis 叛逆的魯魯修 涼宮春日的憂鬱 校園迷糊大王 再見!絶望先生 藍蘭島漂流記 願此刻永恆 請別憂傷了二之宮君 家庭教師HITMANREBORN
古代後宮
  古人常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來形容古代皇帝嬪妃之衆,一般人都認為此乃誇張之辭,現以唐代後宮為例,來看看後宮到底有多少人,我們以當時有地位之女性列一表如下:依照唐朝體製,最完整規範
  ●皇后。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以上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二十七世婦: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八十一禦妻: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禦二十二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周秦兩漢時期
  1、周朝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後。
  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禦。
  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
  夫人坐論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
  世婦主喪、祭、賓客;
  女禦序於王之燕寢。
  2、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
  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嫡(妻)曰皇后。妾皆稱夫人。
  3、西漢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母後稱號。又設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妃嬪的稱號。
  漢武帝時增加了婕妤、娙娥、傛華、充依。
  至漢元帝又新置了昭儀。
  妃嬪等級擴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
  娙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內侯。
  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充依視千石,比左更。
  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視三百石。
  順常視二百石。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上傢人子、中傢人子視鬥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
  漢時,衹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為皇太後。如嗣皇帝是妃嬪所生或從皇族宗室中過繼而來者,其生母皆不得稱(皇)太後。但也有個別例外。如漢哀帝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來,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後、皇太太後,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後。再加上已被尊為太皇太後的漢成帝母王政君,已為皇太後的成帝皇后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後並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時期,追求復古,種種名目層出不窮。其罷漢朝妃嬪稱號,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嬪、美、禦四等稱號。
  和三人,嬪九人,美二十七人,禦八十一人。
  5、東漢
  東漢,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嬪稱號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貴人授予金印紫綬,俸祿為粟數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爵位和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諸侯王正妻稱王後,母稱王太後。東漢時,隨着諸侯王封地日漸縮減,王後被改稱為王妃,王太後改稱王太妃。
  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1、 三國
  (1)魏
  曹操為魏王時,王後之下的妃嬪稱號有五等:夫人、昭儀、倢伃、容華、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叡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廢除順成稱號。
  妃嬪爵位:
  貴嬪、夫人,位次皇后,爵無所視;
  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昭儀比縣侯;
  昭華比鄉侯;
  修容比亭侯;
  修儀比關內侯;
  倢伃視中二千石俸;
  容華視真二千石俸;
  美人視比二千石俸;
  良人視千石俸。
  (2)吳蜀
  吳蜀兩國史料不詳。
  蜀有貴人、昭儀,吳有夫人、美人,其餘不詳。
  2、 兩晉
  兩晉時期的妃嬪等級由晉武帝司馬炎依據漢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設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其餘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妃嬪稱號世有增減。
  (1)南朝
  (a)宋
  宋武帝建國初廢除才人、中才人稱號,其餘仍用晉製。
  孝武帝孝建三年,廢除夫人稱號,新創製了貴妃的稱號,以貴妃、貴嬪、貴人為三夫人。又以昭儀、昭容、昭華來代替九嬪中的修華、修儀、修容,重新設置了中才人、充衣。貴妃位比相國,貴嬪比丞相,貴人比三司(司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廢除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稱號,重新設置了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廢除貴人,代之以新設置的貴姬;再置昭華,增加了淑容、承徽、列榮。
  妃嬪等級為: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次於九嬪的稱號: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b)齊
  齊高帝建元元年,設置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
  永明元年,以貴妃、淑妃、貴人為三夫人,廢除夫人稱號。因九嬪中少了一員,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c)梁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九嬪以下: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其它還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d)陳
  陳沿襲梁製。
  (4)北朝
  (a) 北魏東魏西魏
  妃嬪稱號有左昭儀、右昭儀、三夫人、九嬪(上嬪和下嬪)、世婦、禦女。
  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上三嬪視三卿,下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禦女視元士。
  後又設置女官,掌管內司。內司如同尚書令、僕。
  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
  三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
  (b) 北齊
  文宣、孝昭二帝妃嬪稱號惟有夫人、嬪、禦。
  武成帝好色,廣置妃嬪。清河年間,依古製設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女。妃嬪稱號有:
  左右昭儀,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嬪:上嬪:光猷、昭訓、隆徽。比三卿。下嬪:宣徽、凝暉、宣明、順華、凝華、光訓。比六卿。
  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範、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範、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豔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八十一禦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範、令儀、內範、穆閨、婉德、明婉、豔婉、妙範、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豔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豔、貞穆、修範、肅容、茂儀、英淑、弘豔、正信、凝婉、英範、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範、良信、豔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散號:才人、采女。
  其後又立二後,妃嬪皆加倍。又置左娥英、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國。
  (c)北周
  北周史料不詳。
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
  1、 隋
  隋文帝前期,獨孤皇后悍妒,妃嬪衹是虛設稱號。有:
  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
  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
  女禦三十八員。掌女功絲枲,視正七品。
  又設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
  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
  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
  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
  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藥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寢,掌帷帳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
  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製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
  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勳品,六典視流外二品。
  獨孤皇后去世後,文帝又在嬪上設置貴人三員,又將嬪的人數增至九員,世婦增至二十七員,禦女增至八十一員。
  隋煬帝繼位後,廣置嬪妃: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正二品。
  婕妤,十二員。正三品。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
  寶林:二十員,正五品。
  禦女:二十四員,正六品。
  女禦:采女,三十七員。正七品。
  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擬尚書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啓;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閣管籥。
  尚儀局,管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幾案;司樂,掌音律;司賓,掌賓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
  尚服局,管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衛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醖,掌酒醴 益醢;司藥,掌醫巫藥劑;司饎,掌廩餼柴炭。
  尚寢局,管司設,掌床席帷帳,鋪設灑掃;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羽儀;司苑,掌園禦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
  尚工局,管司製,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
  六尚之中司樂、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餘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設典及掌,以貳其職。六尚十人,從五品。司二十八人,從六品。典二十八人,從七品。掌二十八人,從九品。
  此外還有不入流(無品級)的女史,人數不定。
  2、 唐
  唐建國之初,參照隋朝舊製:
  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禦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
  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正一品。
  芳儀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為正三品。
  才人七人。為正四品。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餘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遼皆略同唐製。
  3、 金
  金建國初,妃嬪皆無位號。
  金熙宗時開始有貴妃、賢妃、德妃的稱號。
  廢帝海陵王時期,後宮嬪妃漸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時又開始削減。
  妃嬪品級:諸妃視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嬪、婕妤、美人等皆與唐初相同。
  4、 元
  元朝時,後宮位號簡單樸素,衹設有皇后、妃、嬪三等,但人數不定。雖然位號很少,但這不代表後宮人數也簡單,元朝後宮以“斡兒垛”來區分後妃的地位,斡兒垛是宮帳的意思,一座宮帳裏面可能同時住着好幾位皇后和嬪妃,而在衆多宮帳中,以第一宮帳中的第一皇后地位最尊。
明清時期
  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
  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
  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
  品級皆為正六品。
  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
  諸妃稱號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後宮無嬪的封號。自後妃下,雜置諸宮嬪,而間以婕妤、昭儀、貴人、美人諸位號。
  明英宗復闢,多虧皇太後孫氏在內出力,故其復位後為孫太後上徽號,稱聖烈慈壽皇太後。這就是後世動輒為母後上徽號的濫觴。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明憲宗寵妃萬貴妃死後被追謚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稱號正式出現是在明神宗時期,神宗寵妃鄭貴妃生皇三子後晉升為皇貴妃。
  嘉靖十年三月二日,嘉靖帝效仿古禮為九嬪之選,將方氏(孝烈方皇后)、鄭氏、王氏、閻氏(閻貴妃)、韋氏、瀋氏、盧氏、瀋氏、杜氏(孝恪杜太後)同册為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𠔌文,册黃金塗,視皇后減五分之一。帝袞冕告太廟。還服皮弁,禦華蓋殿傳製,遣大臣行册禮。册封之後,嬪跟從皇后到奉先殿朝拜。典禮完成後,帝服皮弁,接受百官的朝賀,册嬪的禮儀就此形成。
  2、 清
  清世祖順治十五年,采用禮官的建議:
  乾清宮設夫人一名,淑儀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寧宮設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數不定;
  女官設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議通過而未能執行。
  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製定施行了妃嬪等級。
  皇后,一名,居中宮。
  皇貴妃,一名。
  貴妃,二名。
  妃,四名。
  嬪,六名。
  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
  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
  小結:從以上歷代妃嬪等級的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后的稱號從秦始皇以來,歷經二千餘年,從未改變。妃嬪的稱號卻是歷代屢有增減,且越是前朝設置的,地位越趨下降。如貴人,東漢始置時是妃嬪中第一等,到了清代卻成了妃嬪(後宮主位)中最低的等級。
後宮後宮爭鬥産生的原因
  後宮的産生有很多種原因,第一:當然是為滿足皇帝的荒淫生活,生而為中國皇帝如斯幸哉。(大概是由於基督教的原因,西方社會的國王是沒有後宮的,他們一般豢養情婦,或者與王後離婚)第二:是用多個女人來減少無子的風險,為保證皇族的統嗣綿延不絶,江山社稷的後代有人,後宮制度有其優越性。(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八世與第一任王後沒有兒子,要與當時的羅馬教廷决裂,然後才能離婚,再娶別的女人做王後生兒子,多費事啊)第三:有安全方面的考慮,後宮的女人多則成千上萬,少也成百上千,晉武帝司馬炎就坐上一駕羊車,讓羊拉着車在後宮裏溜達,如果羊停在哪個老婆的房前,當晚他就在哪過夜了。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在哪睡覺,刺客當然也就更難找到。第四:解决社會負擔,說來有些牽強,但中國古代社會的戰爭其實是很多的,戰爭多男人自然就少,而相對謀生手段不多及社會地位不平等的女人,衹有依附男人。客觀上後宮解决了成千上萬個女人的吃飯問題。第五:炫耀皇傢氣派。
  中國後宮女人爭鬥有各種原因,主要是為了生存,絶對權力産生絶對的腐敗,或許世界上所有王朝的宮庭都是非常黑暗與兇險的吧,與普通百姓家庭不同,丈夫生氣了,至多也就是家庭暴力與離婚,但作為皇室的女人,則隨時有可能付出生命,甚至還要波及傢族,歷史上死於非命的皇后與嬪妃不計其數。導致這些紅顔粉黛死於非命的原因也很多,主要有幾個吧:1嫉妒或被嫉妒,現在這個有點浪漫味道的詞在皇宮裏可是有些血腥味的。劉邦的夫人呂後是嫉妒的勝利者,將對手戚夫人弄成人彘。(若戚夫人奪權成功,也許呂後也是同樣下場)劉徹的妻子陳阿嬌是嫉妒反噬的失敗者,罷退居長門宮。(她的對手幸運的是柔順的衛子夫)2有兒子或沒有兒子,有的女人因為沒生兒子而死,有的女人因生了兒子而死(漢武帝怕鈎弋掌控自己的兒子將其殺掉)3失寵與得寵,失寵的女人容易死,太得寵的女人也會死,楊貴妃就是此例。4太聰明、不太聰明、太不聰明。說穿了一句話,看皇帝高興,身處在這樣一個可能隨時喪命的環境中,不鬥怎麽行啊。
  其次是為了政治利益,我的感覺這些所謂政治利益,表現出來的不過是讓自己活得像個人樣。除少數像武則天、慈禧這樣的強勢女人。其實大多數宮庭中的女人是一種奴隸似的存在。
  第三是要保護自己的兒子與傢族。
  後宮中有沒有愛情呢?李敖說中國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過愛情,但我覺得還是有吧。至少我覺得順治和順治他爹皇太極都是比較癡情的人,皇太極的愛妃就是關雎宮的宸妃海蘭珠病了,這個時候皇太極正在鬆山前綫指揮。皇太極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預備車駕,立即返回,返回路上一點多鐘,瀋陽又來報了,說海蘭珠病重,日夜兼程往回趕,夜裏頭趕到皇宮,海蘭珠死了。死了傷心也是人之常情,皇太極就哭,白天哭,晚上哭,不吃飯不喝水,送葬,在城外五裏地殯葬,皇太極親自哭,沿途哭着去,送完葬以後住帳篷裏頭。朝鮮人記載,說:“汗大加悲痛,歸路哭泣不止矣”。一個皇帝呀,妃子死了,從城外沿途不停地哭,一直哭到皇宮,回來之後,送飯吃不吃,送水喝不喝,覺也不睡,過於哀傷得了病了,病得很嚴重昏過去了,宮裏頭亂作一團,找薩滿,求神,求醫求藥,總算搶救過來了。從此,皇太極得了重病,可能是中風了吧,隔了一年皇太極就死了(52歲).
後宮的引申意
  即在動漫中出現的所謂後宮型。
  後宮這個詞很明顯是來源於古代皇帝的“三千佳麗”,現被應用於動畫的分類。一般所謂的後宮就是指一男配N女模式的動畫,一女配N男模式的動畫會強調是“女性後宮片”N≥3,有很強的娛樂性,故事普遍含有輕鬆和諧的氣氛,這點與一些愛情片中的四角戀在情節描述上不同(有第4人出現的那種),後宮片中的女生未必都喜歡男主角,但必須都有意無意的在男主角身邊出現,不可避免的互相産生曖昧……總之是邪惡地存在! 後宮的詞性是名詞,沒什麽特殊的引申義,至於在“男男”或“女女”組合的動畫中,後宮的意思就請自行想象吧……
  大部分人的夢想。也就是擁有屬於自己的無數美麗異性,由於事實上基本不可能,所以一般停留在夢想階段!
  泛指女人堆……就是很多很多的女人圍着同一個男人……
  喜歡後宮的人一般都有LOLI控或者正太控傾嚮......
  比如赤鬆健的《魔法老師》就是一部後宮動畫。另外還有:《櫻蘭高校男公關部》《妹妹公主》、《純情房東俏房客》、《完美小姐進化論》以及《彩雲國物語》等等。
  後宮甄嬛傳
  作者:流瀲紫
  內容簡介
  女人之間的鬥爭,永遠是最殘酷的鬥爭……而後宮,是殘酷的密集地……我想寫的,不過是寂寂深宮中一個關於愛情和鬥爭的故事……我初進宮的那一天,是個非常晴朗的日子。乾元十二年農歷八月二十,黃道吉日。站在紫奧城空曠的院落裏可以看見無比晴好的天空,藍澄澄的如一汪碧玉,沒有一絲雲彩,偶爾有大雁成群結隊地飛過。鴻雁高飛,據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預兆。可是……我眼中怔怔垂下淚來,衹怕這一世,相思比夢還長衹怕,是望穿了萬千秋水,還是永生永世不能相見了
  書籍簡介
  《後宮——甄嬛傳》在網上連載以來,引起了網友強烈的關註,在起點,晉江,紅袖,新浪,到處都是《後宮》的粉絲,作者12月19號參加第二屆騰訊網“作傢杯”原創大賽以來,短短幾日,便創下了六十餘萬點擊,五百多條評論的驕人戰績,並引起了數十傢出版機構的激烈爭奪,最終,以成功策劃及包裝《北京娃娃》《草樣年華》《誅仙》《明朝那些事兒》享譽出版圈並獲得文化圈“造星工廠”稱號的磨鐵文化以10萬册首印,10%版稅的天價以及一整套全面係統的宣傳方案贏得該作品的出版權。
  近日,網絡人氣作傢流瀲紫的作品《後宮甄嬛傳》由重慶出版社出版。該書的電視劇版權已被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購進,將由《金婚》導演鄭曉竜改拍成電視劇。作者流瀲紫同時擔任電視劇編劇。本次執導《後宮》是鄭曉竜導演第一次嘗試古裝電視劇拍攝。
  鄭曉竜說:“幾年前的一天,我老婆在網上看小說,看到了這本《後宮甄嬛傳》,當時非常喜歡,就介紹給我看,我看了一下也覺得不錯,挺適合拍古裝劇的。書裏不衹寫到了後宮,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前些年,各種各樣的古裝戲拍得也比較多了,但是戲裏的感覺和我所想象的古裝劇不太一樣,所以我自己也有了拍古裝劇的想法。”鄭曉竜說,其實以前就曾經有人找過他拍古裝劇。當時並不是不拍古裝劇,衹是覺得拍古裝劇不能是說拍就拍,總應該有一些具體的準備,應該有更多細節的東西可以讓人去拍。另外,他覺得,站在今天的視角來看,古裝劇不應該離開對封建社會的批判。“真正的宮廷也不是衹有錦衣玉食和榮華富貴,很多電視劇都沒有還原出真實的宮廷生活,所以我個人也希望可以通過這部戲的拍攝來改變這種狀況。”
英文解釋
  1. n.:  harem,  seraglio,  imperial harem,  the concubines of a monarch,  imperial harem or seraglio
近義詞
後宮
後宮
相關詞
歷史人物政治美女西漢古代帝王漢代歷史美人溫柔鄉歷史
等級制度嬪妃帳號漫畫動畫官職古代官職平安時代
日本歷史漢字語言詞彙漢語佛教百科可憐制度
清朝古代嬪妃古代後妃更多結果...
包含詞
後宮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