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書名 > 後妃
目錄
後妃 Hou Fei  

魔幻 mysterious《惡少的奪愛遊戲》

hòu fēi hòu fēi
  皇后和妃嬪
指皇后妃嬪 Means the Queen's wives
  指皇后妃嬪。《詩·周南·關雎序》:“《關雎》,後妃之德也。” 孔穎達 疏:“《麯禮》曰:‘天子之妃曰後。’……《釋詁》雲:‘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稱後耳,妃則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後而言之。” 晉 潘嶽 《藉田賦》:“後妃獻穜稑之種,司農撰播殖之器。”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式表後妃之德,俾形邦國之風。” 清 何琇 《樵香小記·捲耳》:“夫採捲耳寘周行,非後妃之行;遣使臣閔勞苦,亦非後妃之事。”
No. 4
  歷代後妃傳,常見有“三夫人”、“九嬪”等設置,出自周禮。從《禮記.昏義》查到以下記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傢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理。...”照此,古來有名號的後妃“編製”為: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秦
  秦稱號: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漢
  西漢初立,因秦之稱號: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該八品也是沿襲秦時之製):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增加婕妤、經娥(經為女字旁,打不出來,下同)、容華、充依,各有爵位。漢元帝時又創昭儀,僅次於皇后;時後宮已達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製十四等:
  1)昭儀,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2)婕妤,視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經娥,視中二千石,爵比關內侯(第十九等爵);
  4)容華:視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視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視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視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視八百石,爵比右庶長(第十一等爵);
  9)良人,視八百石,爵比左庶長(第十等爵);
  10)長使,視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視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視三百石;
  13)順常,視二百石;
  14)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均視百石。
  十四等之外,還有上傢人子、中傢人子,皆視鬥食。除此以外,史籍中還曾出現過諸姬、長禦、材人、待詔掖庭、中宮史、學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級;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傢人子。
  東漢光武中興後,提倡儉樸,六宮稱號衹剩下皇后、貴人,貴人金印紫綬,俸祿不過數十斛;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無爵秩,衹在歲時賞賜充給。皇子封王,妾數原無限製,此時也定製,正妻稱妃,妾不得超過四十人。
  曹操為魏王時,於王後以下定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
  魏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省除順成,這樣在皇后以下定製十二等級:
  1)夫人,位次皇后,爵無所視;
  2)貴嬪,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無所視;
  3)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4)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5)昭儀,爵比縣侯;
  6)昭華,爵比鄉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儀,爵比關內侯;
  9)婕妤,視中二千石;
  10)容華,視真二千石;
  11)美人,視比二千石;
  12)良人,視千石。
  晉
  晉武帝取漢魏之製,參用古法,始設三夫人、九嬪: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九嬪以下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南北朝
  南朝宋初,武帝劉裕因襲晉製,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貴妃,比相國,並進貴嬪比丞相,貴人比三司,是為三夫人;同時省修華、修容、修儀,置昭儀、昭華、昭容以代之,列於九嬪之內;又置中才人、充衣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復置修華、修容、修儀、才人、良人;次年省貴人,置貴姬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華,增淑容、承徽、列榮。並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五職,位次九嬪;美人、才人、良人為散位。
  齊武帝建元元年(479年),采用晉製,以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三年,太子宮置三內官: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梁陳二朝與宋基本相近,梁武帝時定製:貴妃、貴嬪、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儀、修華、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五職,美人、才人、良人為散位。太子東宮有良娣、保林二職。陳沿襲梁之製不改。
  北魏太祖道武帝時始立皇后,餘妾或稱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設左右昭儀及貴人、椒房、中式數等,後庭漸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內官: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禦女視元士。後置女職,以典內事。內司視尚書令、僕。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官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五官,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視四品,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視五品。
  北齊前幾帝所置內職很少,齊武成帝好內,頒布河清新令:內命婦依古製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女。又準漢製置有:
  1)昭儀,有左右二人,比丞相;
  2)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3)上嬪:光猷、昭訓、隆徽,比三卿;
  4)下嬪:宣徽、凝暉、宣明、順華、凝華、光訓,比六卿;
  5)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範、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範、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豔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6)八十一禦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範、令儀、內範、穆閨、婉德、明婉、豔婉、妙範、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豔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豔、貞穆、修範、肅容、茂儀、英淑、弘豔、正信、凝婉、英範、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範、良信、豔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為散號。齊後主立二後,昭儀以下數目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
  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尋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國。
  北周置有三夫人(後改三妃)、三弋(女字旁,下同)、六嬪、禦媛、禦婉等,各等詳細情形:
  1)三夫人:貴妃、長貴妃、德妃,位視三公,武帝建德二年(573年)改稱三妃;
  2)三弋:員額三人,位視三孤;
  3)六嬪:員額六人(其中之一稱昭化嬪),位視六卿;
  4)禦媛:位視大夫,其中上媛、中媛、下媛分別位視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5)禦婉:位視士,也分上中下三等,分別位視上士、中士、下士。
  隋開皇二年著內官之式,略依《周禮》,省減其數。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女禦三十八員,掌女功絲枲,視正七品。又采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一曰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二曰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三曰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四曰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藥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寢,掌帷帳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六曰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製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勳品,六典視流外二品。獨孤皇后在世時,懷嫉妒之心,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自嬪以下,置六十員。加又抑損服章,降其品秩。至獨孤後死,始置貴人三員,增嬪至九員,世婦二十七員,禦女八十一員。貴人等關掌宮闈之務,六尚以下皆分泰焉。
  隋
  隋煬帝參詳典故,自製嘉名,著之於令:
  1)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2)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品正第二;
  3)二十七世婦:婕妤一十二員,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員,品正第四;
  4)八十一女禦:寶林二十員,品正第五;禦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
  總共一百二十員,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唐
  唐高祖武德初年,於皇后下設有:
  1)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為夫人,秩正一品;
  2)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秩正二品;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為二十七世婦;
  4)寶林(秩正六品)、禦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為八十一禦妻。
  唐高宗竜朔二年(662年)曾改製,設置有:贊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宣儀四人以代九嬪,秩正二品;承閨五人以代美人,秩正四品;承旨五人以代才人,秩正五品;衛仙六人以代寶林,秩正六品;供奉八人以代禦女,秩正七品;侍櫛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鹹亨二年(671年)復舊。
  唐玄宗開元年間再次更定,於皇后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以為三夫人,正一品;又置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以為六儀,正二品;美人四人,為正三品;才人七人,為正四品;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諸司諸典職員品第而序之,後亦參用前號。
  唐製太子之妾可設: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訓十六人,正七品;奉儀二十四人,正九品。
  宋
  宋與唐製大同小異,衹有少許差別(如增置了貴儀、妃儀、婉儀等)。
  金
  金製基本沿用唐製:元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曰九嬪,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員,曰二十七世婦。寶林,正六品;禦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員,曰八十一禦妻。按金格,貞佑後之製,貴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麗妃、柔妃,而無德妃、賢妃。九嬪同。婕妤下有麗人、才人為正三品。順儀、淑華、淑儀為正四品。尚宮夫人,尚宮左夫人、尚宮右夫人、宮正夫人、寶華夫人、尚儀夫人、尚服夫人、尚寢夫人、欽聖夫人、資明夫人為正五品。尚儀禦侍、尚服禦侍、尚寢禦侍、尚正禦侍、寶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為正六品,司正禦侍、寶符禦侍、司儀禦侍、司符禦侍,司寢禦侍、司飾禦侍、司設禦侍、司衣禦侍、司膳禦侍、司藥禦侍、仙韶使、光訓良侍、明訓良侍、遵訓良侍、從訓良侍為正七品。典儀禦侍、典膳禦侍、典寢禦侍、典飾禦侍、典設禦侍、典衣禦侍、典藥禦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為正八品。掌儀禦侍、掌服禦侍、掌寢禦侍、掌飾禦侍、掌設禦侍、掌衣禦侍、掌膳禦侍、掌藥禦侍、仙韶掌音、祗肅良侍、祗敬良侍、祗願良侍為正九品。 金海陵王當政時,妃子多達十二員: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司曰宮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領四司,其屬二十有四,而尚宮總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視唐減百四十餘人。諸妃位號除貴妃外,亦惟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為稱,閨房雍肅,旨寓深遠。後妃以下,雜置宮嬪,而間以婕妤、昭儀、貴人、美人等名號。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禮册立九嬪: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位在妃下。憲宗時封萬貴妃加“皇”字為皇貴妃,以後漸成定製。
  清
  清太祖初起時,宮闈未有位號,俗稱妃為“福晉”。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順治十五年,采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製,議定而未行。康熙以後,典製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為景仁、承乾、鍾粹、延禧、永和、景陽宮,西六宮為永壽、翊坤、儲秀、啓祥、長春、鹹福宮。諸宮皆有宮女子供使令。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傢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
  關外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後妃制度。這時妻妾沒有名號,稱“福晉”或“格格”。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下面12帝後妃表中,其大福晉姑且依後來的制度稱為皇后,其他稱妃子)。皇太極時期,有了後妃之別,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
  入關後,後妃名稱多了起來。順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寧宮設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並沒有真正執行。同時“福晉”、“格格”的稱謂仍然存在。
  康熙後典製完善了,用“福晉”和“格格”稱呼後宮嬪妃的情況纔消失。後妃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啓祥宮、長春宮、鹹福宮、儲秀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下面是清朝12帝後妃數:
  帝王 努爾哈赤 皇太極 順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鹹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皇后 1 2 4 4 2 3 2 4 3 1 1 1(有爭議)
  妃子 15 13 15 36 7 26 12 16 13 4 2 1(有爭議)
  清朝12帝的後妃數目都不相同。這說明制度雖然有,但沒認真實行。
  選擇後妃的步驟
  第一步是選秀女。
  每3年由戶部主持選閱駐防八旗和外任旗員之女。吳振《養吉齋叢錄》捲二十五敘述了挑選八旗秀女的做法:
  舊製,挑選秀女,皇后及內廷主位之親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員、兵丁、閑散之女子,皆備選。嘉慶十一年,命漢軍自筆帖式,驍騎校以上女子備選。十八年,命滿洲蒙古自護軍、領催以上備選。其拜唐阿(執事人)、馬甲(清代八旗驍騎營馬兵的別稱)以下女子不備選。
  挑選八旗秀女,事隸戶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為合列。有應挑而以病未與者,下屆仍補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謂之逾歲,則列於本屆合例女子之後。每日選兩旗,以人數多寡勻配,不序旗分也。挑選之前一日,該旗參領、領催等先排車。如挑正黃、鑲黃兩旗,則正黃之滿、蒙、漢分三處,每一處按年歲册,分先後排定。鑲黃之滿、蒙、漢亦分三處,每一處亦按年歲册,分先後排定,然後車識行。首正黃之滿洲,而蒙古,而漢軍。繼以鑲黃之滿、蒙、漢。貫魚銜尾而進,車樹雙燈,各有標識。日夕發軔,夜分入後門,至神武門外。候門啓,以次下車而入。其車即由神武門夾道而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至直北街市,還繞入後門而至神武門。計時已在次日巳午之間。選畢者,復以次登車而出各歸其傢。雖千百輛車,而井然有序。素謂之排車。聞舊時車馬雜沓,先後凌亂,應選者爭路不得進,不特墜珥遺簪而已。自嘉慶間額駙丹巴多爾濟定此法,人皆稱便。又內務府三旗挑選,亦排車在地安門之沙灘地方。
  應選女子入神武門,至順貞門外恭候,有戶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時,太監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當意者,留名牌,謂之留牌子。定期復看,復看而不要留者,謂之撂牌子。其牌子書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滿州人(蒙古、漢軍則書蒙古、漢軍),年若幹歲。
  秀女入宮後,一般封答應。然後其中一些晉升為常在、妃、嬪、貴人。貴人以上得出自世代顯貴人傢,貴人以下衹須從拜唐阿子女中挑選。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孫。至於皇后,一般先由太後從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兒中挑選,由皇帝册封。日後,皇帝不喜歡還可以撤換。順治帝就廢過順治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清王朝把選擇後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選擇後妃,主要從滿族中挑選,其次是從蒙古貴族中挑選,目的是為了加強與蒙古貴族的聯繫。佟洵、侯久萱《清宮後妃》根據《清皇室四譜》編製的《清宮後妃表》,列出12帝後妃187名,除8名未標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滿族,蒙古族21名,漢族9名,維吾爾族1名。
英文解釋
  1. :  Hou Fei
  2. n.: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the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相關詞
詩人歷史人物女性中國歷史十大美女政治傢慈禧太後罪人
清代百科大全中國歷史政治美女西周皇后
李世民唐朝人物名人朝鮮歷史官製古代官職
北魏宮殿宮廷清朝後金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