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賽
目錄
No. 1
  14世紀以後,吉普賽人進入歐洲,開始了充滿神奇和浪漫的流浪腳步。像所有人想象的一樣,吉普賽人的浪漫是因為他們的大棚車和飄忽不定的流浪腳步,他們的神奇是因為他們的塔羅牌和水晶球。似乎關於吉普賽人的一切衹有神秘的傳說,對於他們的許多我們都不瞭解。我們對他們文化的認識僅限於塔羅牌、水晶球、大棚車和占卜這些極其膚淺的表面。一個沒有土地和國傢的民族是很可憐的,這樣的一個民族在幾百年裏可以頑強存在而不被優勢文化民族同化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裏來的,他們的信仰是什麽,他們的社會結構,幾百年來他們不被異族同化的原因••••
  為了很全面深入的瞭解吉普賽人,我特意跑到江西師範大學的圖書館去藉了一本關於吉普賽人的書看:《吉普賽的智慧》(《The Wisdom Of Gypsy》)。這本書很詳細的記述和考證了吉普賽民族的語言、歷史起源、流浪文化、生活狀況、社會結構還有奇特風俗習慣,以及在流浪過程中的生存技巧、無奈以及艱辛。在以後的時間裏,我將一一寫在博客裏,作為自己在寒假的收穫,並和我的朋友一起分享這知識的樂趣。
  人們叫這群流浪的人叫‘吉普賽人’,其實這是很大的歷史錯誤,也是某個離我們很遠時代的人們對這群流浪的人的歧稱。吉普賽這個詞是從‘埃及人’(EGYPTIAN)這個詞演變而來的。15世紀,一群自稱來自地中海彼岸的吉普賽人出現在法國,他們皮膚黝黑的形象很像西歐人心裏埃及人的樣子,西歐人就這樣錯誤地稱這群流浪的異族人為‘吉普賽人’。在幾百年裏,這個錯誤的的叫法在其他民族裏傳開了,於是這個流浪的民族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而這個名字也幫助了這個流浪民族更輕鬆的融入異族,為他們的生存提供保障和便利。
  吉普賽老人總會跟外人講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吉普賽人曾經是生活在埃及的一個民族,他們同埃及人和猶太人同在一個法老的統治下。有一天,猶太人的先知摩西接到上帝的指示:帶領猶太人去奶與蜜之地(今天中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區)。於是摩西遵從上帝的指示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並帶走了埃及所有的金銀財物。可是反復無常的上帝好象有意刁難猶太人,在他們起身離開不久,他告訴法老猶太人把所有的金銀都偷走了,叫法老去把金銀搶回來。法老聽了火冒三丈,即刻調集軍隊去攔截猶太人。一路急行軍,在海邊,法老的軍隊就要追上猶太人時,摩西從口袋抽一根樹皮,對海面抽了一下,海水即刻從中間讓出一條路來,接着摩西領着猶太人過海去了。法老軍隊也尾隨過海,可是當法老和他的軍隊剛到海中間時,海水突然嚮法老和他的軍隊涌來,法老和他的軍隊全部淹死在了海裏。而吉普賽就在岸邊目睹了這一切,本來吉普賽就力勸法老不要去追猶太人,放他們離去。吉普賽人這樣做其實在這件事當中阻擾了上帝,他們叫法老不要去追猶太人,放猶太人走,並說吉普賽人可以應付猶太人走後的一切。這樣就得罪了上帝,上帝要懲罰吉普賽人,於是上帝揮一揮袖,幾陣狂風把吉普賽人颳到了世界各地。這樣,吉普賽人就開始了他們充滿艱辛但看起來很浪漫的流浪腳步,在異地異族的社會邊緣乞求生存的空間。
  吉普賽老人之所以說這樣的一個故事是為了給吉普賽人找一個出身地。因為在當時的歐洲還是中世紀,血源、門第、等級等一係列封建制度盛行不衰,強有力的身份證明無疑將為吉普賽人的生存提供保障,於是吉普賽人就自行創造了一個門第出生,一個民族地域標志,在一個講究出身的封建社會裏找立錐之地。在西歐人眼裏,埃及也就成了吉普賽人的正宗出身。
  可實際上吉普賽人並不是來自埃及,他們的故鄉是在印度的印度河中上遊地區。他們是印度的‘多母人’,後來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被迫遷徙逃難。語言學家經過幾代人多年的對比研究,發現吉普賽人的語言和羅母語具有同構性。語言學家又比對研究了世界各地吉普賽人現在用的語言,都發現和印地語有許多相似或相近的地方。一七六三年之後的十幾年裏,德國學者剋利斯多夫•魯迪格、莫利滋•格雷而曼和英國學者雅各布•布萊恩都各自對吉普賽方言和古印度語進行了細緻的比較研究,幾乎同時作出了相同的結論:歐洲吉普賽人的語言來自印度次大陸。現在人類形體研究方面的學者通過對膚色、頭型、血液等指標的研究,發現這些指標非常接近印度人種。這無疑在暗示我們,吉普賽人很有可能來自印度。二十多年前印度旁遮普邦的首府羌迪葛而舉辦了一場國際吉普賽人節,來自世界各地的50幾名吉普賽人代表會聚一堂。奇跡發生了:歐洲的吉普賽人代表嘗試用羅母語與印度班加拉代表交談,結果發現兩者不僅能相互溝通,而且兩者的語言中還存在許多共同的表達方式。人類文化中,語言是很核心的元素,也是判斷一個民族之所以是一個民族很重要的指標。吉普賽人不論從外在還是內在的語言來看,他們和多母人都有這很密切的關係,這都說明吉普賽人的故鄉在印度。
  吉卜賽人(jíbǔsàirén)
  也叫茨岡人。以過遊蕩生活為特點的一個民族。 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紀前後開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 茨岡語屬印歐語係新印度語族。 吉卜賽人現以改說各所在地的語言,信奉當地流行的宗教。擅長歌舞。
  引:
  茨岡人,人種名。茨岡人一說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國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法國人稱他們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他們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為阿金加諾人,伊朗人稱他們為羅裏人,斯裏蘭卡人稱他們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賽人則自稱為多姆人(Rom),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
  茨岡人的足跡遍及歐洲、亞洲、美洲、北非和澳洲各國,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爾幹成為全世界茨岡人最為集中的地區。在巴爾幹各國的大小城市,茨岡人無所不在,在南斯拉夫,甚至有“沒有茨岡人就不能稱作城鎮”的諺語。
  據最新的考證,茨岡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帶的部落,大約公元10世紀以後,迫於戰亂和饑荒,茨岡人開始離開印度嚮外遷徙,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車為傢和交通工具,以賣藝為生,在一個個城市間遊蕩,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流浪民族。隨着時代的進步,在今天的南斯拉夫,那種典型的茨岡人大篷車已經很難一見,大多數茨岡人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但他們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主要靠給人擦車、算卦看手相和偷賣走私香煙以及買賣外匯過活。
  從法國作傢梅裏美的《卡門》中我們可以窺見這個民族的一些特性:熱情、奔放、灑脫、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流浪。終年流浪、不願受拘於任何其他法律的吉卜賽人,自遠古的十一世紀以來,都成規範。即使今日,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吉卜賽人,定居在石砌的房子裏,卻依然謹守祖先的傳統,共同而緊密地生活在以地氈裝飾的狹小空間,就如同過去的敞篷馬車裏生活一樣。
  在他們的日常習俗裏,有兩種重要的概念——純淨與不潔,例如,一個女人的裙角不小心掃過一個男人的碗周,那麽這碗食物勢必要倒掉;在他們終年流浪的敞篷車裏,永遠備有三桶水,其一為濯洗食物之用,其二為洗臉用,其三為洗腳用。如果有人不小心搞錯,就會受到懲罰。自有其法庭。當一個人或者一傢族有糾葛訴訟,一個審判監獄是不存在的。刑罰可以將一個人賜死,卻不能剝奪一個人的自由。嚴重的被定為“不潔”的罪犯,將會被排逐於部族之外。一個被孤立的吉卜賽人,生存的價值幾乎等於零。
  算命占卜是吉卜賽人,尤其是吉卜賽婦女的一項傳統行業。如今,那種傳統的、拿着神秘的水晶球算命的吉卜賽人已非常少見了,大多數算命者是用特殊的吉卜賽算命撲剋牌來給人占卜。吉卜賽算命者大都能玩一手“好牌”:她們將一副紙牌在手中轉來轉去,揮手拍出一沓,反手又甩出一摞,然後叫你從中抽出幾張。
  幾世紀以來,吉卜賽人的傳統職業,一直是“弄熊的人”。他們嚮一些專事偷獵的人購買幼熊,然後拔掉熊的牙齒及銳爪,再加以訓練,做各式表演。但今日,仍操這個舊行業的人所剩不多,大多數人寧可拿“政府庇護”當職業——嚮社會局領取救濟補助。這對他們而言,並不當成行乞一樣的羞辱,反而認為是老天爺賞賜的飯碗。
  吉卜賽人的語文及文化,在歐洲已經超過五百年歷史。儘管如此,在法國的大不列顛省,吉卜賽人仍然被視為化外之民,隨時可能被警察拘留。而相關風俗及耕地的法令,也對他們産生越來越不利的限製。歐洲人總希望吉卜賽人繼續在營火邊彈着吉他歌舞,同時卻又希望他們定居下來,有正常的職業、定期繳所得稅,把小孩子送進學校受教育等。
  然而,吉卜賽人卻不這麽想。他們要繼續活得像個吉卜賽人——到處流浪。
  幾百年來,國際民族學界熱衷於研究浪跡天涯的吉卜賽人,特別是有關這個與衆不同的民族的起源,遷徙路綫更作為一種專門學問進行探討。然而,對於吉卜賽人的發源地、遷徙時間、流浪路綫等的研究,由於歷史資料十分貧乏,各國學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往往沉溺在各種彼此爭議的設想或口頭傳說上,而不是面對歷史的現實。在研究中,他們以其各自掌握的不十分充足的資料為依據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而難免有不足之處或帶有片面性。他仍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卻不能用充分的歷史證據來得出一個統一的、正確的結論,有人甚至得出許多錯誤的結論。最普遍的一種錯誤看法是把他們當作埃及人,這種說法流傳了好幾百年,甚至連部分吉卜賽人自己也用這種以訛傳訛的理論去妄談他們的祖先,如公元1427年鼕到達巴黎的一批吉卜賽人就說他們的原籍是埃及。
  吉卜賽這個名字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從英語埃及人(Egyptian)一詞演變而來的,這是英國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國傢對他們的傳統稱呼。這是由於15世紀時歐洲人對於流浪到他們那裏的異鄉人不太瞭解,誤以為他們來自埃及,所以就稱他們為“埃及人”,慢慢就變成“吉卜賽人”了。吉卜賽人自稱羅姆人(Rom),這個名字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賽人國際組織——羅姆人國際委員會(Committee Internation Rom)就使用了羅姆人一詞,而且現在正得到國際的承認和尊重。不道由於習慣和傳統的稱謂,多數仍稱他們為吉卜賽人。
  把羅姆人稱作吉卜賽人,既是由於長期以來對這個民族的起源、歷史不瞭解所致,同時,在對吉卜賽人的研究過程中,又缺乏足夠的文字資料。因此,對其起源、遷徙及其他歷史的探討中,總是以某些設想為依據,或先入為主地離不開前人所得出的錯誤結論。
  除英國人認為他們源出於埃及之外,法國人認為他們很可能來自波希米亞,就叫他們波希米亞人(Bohemian),同時也稱他們為吉卜賽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餘今名字;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波希米亞人的同時,還稱他們茨岡人(Atsigano)或希臘人,認為他們來自希臘,原蘇聯也稱他們為茨岡人。總之,吉卜賽人有許許多多的名稱,但這都是其他民族強加給他們的,而且根據主觀臆斷確定了他們的族源,編纂了他們的歷史。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幾百年,直到18世紀末期,對於吉卜賽的研究工作纔有了突破。
  各國學者在對吉卜賽人的起源進行研究、推測和探討了幾百年之後,終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證出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亞、希臘或波斯,而是印度。作出這一傑出貢獻的是18世紀末期的兩位德國學者魯迪格和格雷爾曼,以及英國學者雅各布·布賴恩。他們三人都是語言學家,在18世紀80年代通過對吉卜賽人方言的研究,他們各自而幾乎又是同時期考證出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來自印度,其中很多詞彙與印度的梵文極為相似,也與印度語族的印地語十分相似。
  此後,英國學者桑普遜對吉卜賽人的語言又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有所發現。他係統地整理了威尼斯吉 卜賽人方言,在研究道程中,桑普遜發現這種語言含有多種外來語匯,取得許多數據;從而為吉卜賽人源自印度的學說找到充分的證據。桑普遜對威尼斯吉卜賽人的方言中所含有的外來詞彙迸行了統汁計,其中意大利語詞彙有36個,藉用英語的詞彙有150個,來自波斯至威尼斯之間各種語言詞彙共有430個,而源出於印地語詞彙竟達518個,從而看出當時印度的語言對於吉卜賽人的語言的重大影響;以後又有許多學者從事對於吉卜賽人的語言的研究,他們還發現同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一樣,亞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語言的詞彙,在書面文字中,語法上也同印度的語言有相似之處。
  各國學者通過吉卜賽人的語言的研究,從而得出結論:吉卜賽人的語言源出於印度的語言;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是在印度。學者們不再沉浸於幻想、臆測和傳說之中,而是面對現實,發掘歷史資料去進行研究,從而不斷獲得豐碩的成果。但光從語言學角度去研究吉卜賽人的起源似乎仍有其不足之處,還應該對這個民族的歷史進行研究,追溯其族源,證明該民族的發源地是在印度。
  為了進一步論證吉卜賽人起源於印度,必須對這一古老民族的社會制度、文化和習俗進行研究。在古代的印度有一個分佈很廣,衆所周知的民族——多姆族。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這個民族以及他們的古老文化和殊異的習俗已經引起人們的註意。多姆族多是音樂愛好者和占卜者。關於這一點,公元 6世紀用梵文寫的一篇天文學的論文中曾提到過他們,並稱其為幹達爾瓦(Gand—harva,愛好音樂者)。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並以此為職業來維持生計,印度古歷史學家加爾哈納在其《剋什米爾大年代記》中,多次提到這種情況。據英國考古學家,探險傢奧列爾斯坦考徵,多姆族部分人靠賣藝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國王的恩寵,可以出入宮闈。但這種情況是罕見的。多數情況下,多姆人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視。他們沒有固定的職業,除作為優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雇傭從事較低賤的職業,如更夫、清道夫、刑場衙役、工匠等。儘管多姆人多才多藝,並善於維持生計,但當地各民族農民看不起他們,禁止與他們通婚。
  在剋什米永北部的吉爾吉特地區,曾居住着信仰伊斯蘭教的多姆族集團,他們大約有 300人左右。這些人引起英國東方語言學家洛利易的註意,對他們的語言、文化、習俗及歷史進行了研究,證明這些多姆人是在公元 2世紀或 3世紀時從貝爾契斯坦遷徙過去的。洛利馬發現,居住在吉爾吉特地區的多姆族,為了維持生計,適應各地生活條件、環境的需要,一般能操兩三國語言。儘管他們所用的印度的語言中也合有許多外來語詞彙,這些詞彙同他們的母語卻有很大差別。
  多姆人在歷史上往往同冶煉和製造金屬器皿聯繫在一起,這一技藝傳給了他們的後裔吉卜賽人。的確,無論是多姆人還是吉卜賽人,都從這種行業中得到了相當多的收益。古印度雖不能說是製造鐵器的發源地,但在冶煉、製鐵方面卻享有盛譽,在公元1世紀時即已相當發達。古羅馬政治傢普尼裏認為,印度的鐵質量最佳,相傳建於公元 4—5世紀的印度中部地區高17英尺的達爾鐵塔,就是選用了質量極好的鐵並以高超的技木建成的。同今天的吉卜賽人一樣,吉爾吉特多姆人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當小爐匠,他們帶着簡陋的工具四出活功,替人修理農具,焊盆補鍋。使人感興趣的是,他們在修理鐵器時所使用的風箱不是木製的,而是兩個皮革做成的口袋。鼓風的方法也十分奇特,不是用手拉,而是用腳踏;這種風箱在印度德幹高原阿爾斯族中也使用過,而阿爾斯族在印度興都王朝共起之前曾經受過多姆族的統治.同樣在歐洲吉卜賽人當中也曾使用過這種工具。通過對多姆族習俗、文化和歷史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古代多姆人是吉卜賽人的祖先。
英文解釋
  1. n.:  the Gipsies or the Gypsies
相關詞
西班牙音樂巴洛剋外國名麯足球射手
包含詞
吉普賽人吉普賽語吉普賽爾
吉普賽紳士非吉普賽人吉普賽之戀
吉普賽之歌搖擺吉普賽吉普賽女郎
吉普賽靈魂吉普賽男爵吉普賽情人
吉普賽法則象吉普賽人的一種吉普賽舞
吉普賽吸血鬼吉普賽幻想麯與吉普賽人結夥
純粹的吉普賽語能說吉普賽話的沉睡的吉普賽人
吉普賽人的靈魂愉快的吉普賽人吉普賽·羅斯·李
匈牙利係吉普賽的吉普賽人之風俗習慣的路的轉彎處聽見吉普賽
尼羅河音樂傢:吉普賽黑炭吉普賽幻想麯 Gy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