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吉大翼竜
目錄
No. 1
  昨天下午,吉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在中心化石陳列館首次展示了前不久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的早白堊世爬行動物新類群———“吉大翼竜”化石的模式標本及其研究成果。
  該化石是由我國著名恐竜研究專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吉林大學兼職教授董枝明及其率領的吉大古脊椎動物課題組完成的。這是我國科學家在遼西“熱河生物群”爬行動物領域研究所取得的一項新的研究成果,也是我國古生物學界第二次以大學名字命名的珍稀動物化石。
  董枝明教授介紹,翼竜類爬行動物最早出現於距今約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是最奇特的一類能飛行的爬行動物,也是脊椎動物嚮天空擴展的先驅之一。此次發現的“吉大翼竜”化石産自遼寧西部朝陽地區上河首的早白堊世九佛堂組地層,距今約1.3億年。本次展出的“吉大翼竜”是一具接近完整骨架的翼竜,帶有一個近於完全的頭骨,其翼展約1.6米。這一新發現對研究翼竜類的係統分類、演化及其地理分佈,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化石
  吉大翼竜的模式種是無齒吉大翼竜,其正模標本編號為CAD-01,藏於吉林大學。該化石是一具近乎完整的骨架和部分的頭骨。骨架大小中等,翼展約1.6米。頭骨長約235毫米,喙嘴尖而平直,無牙齒。眼前孔與鼻孔接合,形成一個直徑超過頭骨總長30%的鼻-眼前孔(nasoantorbitalo pening)。眼眶小,位於鼻-眼前孔的上邊緣之下。頜部沒有鳥掌翼竜超科的冠脊,但頭部後方有短的突起物。頸椎長度適中,背椎有愈合的聯合背椎,胸骨有劍突。
分類
  2003年,董枝明等學者在命名吉大翼竜時將其歸於翼竜目的翼手竜亞目,但並未確定其所屬的科。來自中國和巴西的一群科學家2005年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認為吉大翼竜是無齒翼竜的近親,可能與朝陽翼竜同屬,甚至同種。而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呂君昌和季強2006年在韓國古生物學會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則認為吉大翼竜與朝陽翼竜可能屬於神竜翼竜超科,並且這兩者比始無齒翼竜和始神竜翼竜進化程度更高。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大衛·昂溫(David Unwin)在2006年出版的《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一書中,將吉大翼竜歸類到古神翼竜科,但沒有註明理由。2008年,呂君昌與大衛·昂溫等人認定吉大翼竜屬於神竜翼竜超科,與朝陽翼竜為近親,並將吉大翼竜和朝陽翼竜均歸類到新設立的朝陽翼竜科。
參考資料
  董枝明,孫躍武,伍少遠, 遼西朝陽盆地早白堊世一新的無齒翼竜化石, 世界地質. 2003年3月, 22 (1): 第1-7頁.
  石明山(2004年12月24日).我國發現能飛行的爬行動物新類群.中國科學院(原載《科學時報》).於2008年12月16日查閱.
  Xiaolin Wang, Alexander W. A. Kellner, Zhonghe Zhou and Diogenes de Almeida Campos (6 October 2005). "Pterosaur diversity and faunal turnover in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Nature 437: 875-879. London: Macmillan. doi:10.1038/nature03982. ISSN 0028-0836. OCLC 1586310.
  Junchang Lü and Qiang Ji (2006).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terosaurs from western Liaoning and surrounding areas". Journal of the Paleontological Society of Korea 22 (1): 239-261. Seoul: Paleontological Society of Korea. OCLC 269257212.
  David Unwin(2006).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New York:Pi Press,273.ISBN 0-13-146308-X.OCLC 6171047661710476. Junchang Lü, David M. Unwin, Li Xu and Xingliao Zhang (May 29, 2008). "A new azhdarchoid pter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terosaur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Naturwissenschaften 95 (9): 891-897. Berlin: Springer. doi:10.1007/s00114-008-0397-5. ISSN 1432-1904. OCLC 6809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