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唱
|
|
由若幹人分幾個聲部共同演唱一首多聲部的歌麯,如男聲合唱、女聲合唱、混聲合唱等。 |
|
兩組以上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首歌麯的一種聲樂演唱形式 |
|
合唱 合唱
混聲合唱 |
|
音樂用語。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麯。分同聲與混聲兩種:同聲的由男聲或女聲單獨組成;混聲的由男聲和女聲混合組成。按聲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七:“在繼續而來的歌詠上,他們合唱的聲音是那樣雄壯而宏大。” |
|
音樂用語。指單聲部的齊唱。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起源與發展》:“衹在唱和麯時,纔大傢合唱。”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獨唱,二重唱,四重唱,合唱,場上一片寂靜,衹是聽。” |
|
合唱 héchàng
[chorus]
合唱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歌唱群體音響的高度統一與協調,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着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衆的情感共鳴。
(1).音樂用語。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麯。分同聲與混聲兩種:同聲的由男聲或女聲單獨組成;混聲的由男聲和女聲混合組成。按聲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七:“在繼續而來的歌詠上,他們合唱的聲音是那樣雄壯而宏大。”
(2).音樂用語。指單聲部的齊唱。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起源與發展》:“衹在唱和麯時,纔大傢合唱。”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獨唱,二重唱,四重唱,合唱,場上一片寂靜,衹是聽。” |
|
依據人聲的分類,合唱的形式有:
(1)童聲合唱。由尚未變聲的少年兒童組織的合唱。包括小學男女同學組織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級尚未變聲或變聲初期的男女同學組織的合唱。
(2)女聲合唱。由變聲後的女同學組織的合唱。
(3)男聲合唱。由變聲後的男同學組織的合唱。
(4)混聲合唱。由女聲(或童聲)與男聲混合組織的合唱。前三種合唱均為同類人聲組成,故亦稱為同聲合唱。同聲合唱都有高音和低音兩個基本聲部。根據具體合唱歌麯的演唱需要,每個基本聲部還可以分為第一、第二兩個聲部。
同聲合唱[高音聲部(第一高音聲部 第二高音聲部)、低音聲部(第一低音聲部 第二低音聲部)]
由女高音聲部、女低音聲部、男高音聲部和男低音聲部四個基本聲部組成的合唱為混聲合唱。每個基本聲部可分為第一、第二兩個分聲部。
混聲合唱[女高音聲部(第一女高音聲部 第二女高音聲部)、女低音聲部(第一女低音聲部 第二女低音聲部)、男高音聲部(第一男高音聲部 第二男高音聲部)、男低音聲部(第一男低音聲部 第二男低音) |
|
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着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衆的情感共鳴。
1、音域寬廣。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參與者音域的總合,從男低聲部的最低音到女高聲部的最高音可達到三個半至四個八度。
2、音色豐富。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中、低聲部中所有的戲劇、抒情種類,還有每個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種音色的不同組合情況。
3、力度變化大。從最弱的ppp到最強的fff,都是合唱所能夠胜任的力度變化範圍,任何個人都是不能與之比美的。
4、音響層次多。由於合唱是多聲部音樂,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轉位、不同的聲部組合、不同的力度級別、不同的音色變化……都會産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和層次。
5、表現力強。合唱可以表現各種種類的作品,不論主調音樂還是復調音樂、不論任何歷史時期、不論任何情緒、不論任何風格的作品,都可以通過合唱來進行完美的表現。 |
|
中國的合唱藝術可以說是音樂領地中最年輕的傢族。黃自先生於1933年寫的清唱劇《長恨歌》是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之一。作麯傢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後很快傳遍了全中國。他的《生産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和《犧盟大合唱》都是各具特色的合唱作品。
新中國成立以後,合唱事業蓬勃發展,建立了許多專業性的合唱團體,業餘合唱也十分活躍。1958年上海音樂學院肖白、王久芳、王強、張英民等創作的《幸福河大合唱》,榮獲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音樂比賽一等奬,60年代初期問世的《長徵組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受到廣大群衆的歡迎。瞿希賢等作麯傢們改編的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牧歌》、《阿拉木汗》、《烏蘇裏船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等等,都成為我國合唱經典之品,深受人們喜愛,同時還有大量創作合唱歌麯和套麯,使我們的合唱舞臺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大學校園從來就是合唱的搖籃,歷史上的革命學生運動幾乎都伴隨着歌詠活動。現代的學校音樂生活中,合唱更是一種最受歡迎、最活躍的形式。
中國地區與外國不同,有些是民間故有的:少數民族地區有偶然性的多聲部組合音樂,大部分都是合唱音樂雛形,有支聲復調,與音樂的汪洋大海比起來,還顯得不夠豐富。但作為研究很有價值。中國合唱應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清朝末年從西方傳入,是第一期。第二期是學堂樂歌時期。瀋心工、李淑同的《春遊》、《送別》、趙元任的《海韻》(1927年,中國專業合唱作品第一部)、第三期,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抗戰時期聶耳、冼星海(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西方專業技法)的《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及《黃河大合唱》等可稱為合唱之魂。也還有學院派的一些合唱歌麯。
第四期是新中國建立以來,50―60年代是輝煌期,50年代的《祖國頌》、《祖國萬歲》;60年代的《長徵組歌》;70年代有政治合唱。瞿希賢的無伴奏合唱《牧歌》,《烏蘇裏船歌》等許多優秀作品。
最近20 年中國合唱有很大發展突破,田青的《雲南風情》、譚盾的《蜀道行》、陸在易的《祖國母親》等等大量合唱作品,但受市場經濟的約束,有些不能在國內發表而衹能在國外發表。
男女聲分四個聲部的叫混聲合唱;男聲多聲部群唱叫男聲合唱;女聲多聲部群唱叫女聲合唱。人數較少的多聲部群唱有人稱作小合唱。但不能把人數衆多的多聲部群唱叫大合唱。因為大合唱已有上面所說的另一種含義。五、表演唱也稱歌表演。指以唱為主、輔以必要動作(包括簡單的舞蹈動作)的一種演唱形式。 |
|
合唱是包含着同聲的、混聲的齊聲、輪聲、領唱、重唱以及和聲的、支聲的、復調的、有伴奏或無伴奏的一種集體歌唱藝術。常見的合唱有同聲合唱(男聲、女聲、童聲),混聲合唱(男聲與女聲、童聲與男女聲),演唱形式有齊唱、輪唱、二部、三部、四部等合唱、無伴奏合唱。合唱有聲域更寬、氣息更長、力度更大、音色更多的特點。好的合唱應該是均衡而協調。合唱的均衡取决於聲音的音量、音色的平衡。合唱的協調取决於聲音的諧和、音準。混聲合唱一般為男女聲部混合,如女高音SOPRANO,女低音AITO,男高音TENORE,男低音BASSO。女高音:明朗、輕柔、柔和。女低音:充沛、堅實而圓潤。男高音:柔和、明朗、清晰、堅實。 男低音:堅實、有力、充沛而寬厚。
合唱的呼吸
1、整體性的呼吸——即全體合唱隊員同時呼、同時吸、同時換氣,數十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
2、聲部性的呼吸——即以聲部為單位呼、吸、換氣,常用在復調作品中。
3、循環性的呼吸——即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深淺長短作不同時的呼、吸、換氣。整體聲音延連不斷,從而做出各種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變化。
合唱的發聲
要求合唱音響起聲的統一是很重要的,發聲開始的一剎那叫做“起聲”。鑒別一個合唱隊的好壞,起聲是一個最容易鑒別的方法。
激起——合唱的主要起聲法。聲帶是非常緊迫靠攏。、發聲前準備好氣息的支持,聲帶的閉合,共鳴腔的打開,意識中想好所要發聲的音高、音量、音色並作好相應的器官狀態的準備,以橫膈膜的突然嚮內擠壓,以恰如其分的氣流衝擊聲帶而發聲。發聲幹淨、整齊而有彈性並帶有音頭的聲音。
舒起——聲帶並不靠得太攏,發聲前先出氣再發聲,無音頭,音質較暗而沙,發聲時有聲母“h”的聲音。
為了對合唱隊音量的統一,輕聲、半聲、抑製聲的歌唱方法是合唱隊員必須具備的技巧。這種音量小的弱聲不等於鬆弛的輕聲,相反要求更集中,更有力。
半聲——指演唱設較少使用本嗓,通過飽滿而有彈性的氣息支持,均勻節制而富於流動感地控製聲音。這種聲色的穿透力很強,凝聚並有良好的共鳴。
輕聲——正常唱法減少音量的技巧,屬於色調處理中的力度對比,優美的含蓄。
抑製聲——更惻於表情意義,用有力的氣息支持着每個唱詞的始終,顯得多用本嗓而不過於強調共鳴,往往表現悲傷,憤怒,痛苦這類感情。
直聲——發聲後不讓聲音波動。現代偏嚮靈活。但以少波動為好。
四種基本唱法
1、連音唱法
2、跳音唱法
3、重音唱法
4、保持音唱法
合唱的音準和諧基本法
1、一、四、五、八度音程要純
2、大調的三、六、七級音在旋律中要“揚”。在和弦中要“和而偏揚”
3、小調主、屬音要“托”。
4、大音程單面擴展;減音程單面收縮。
5、增音程雙面擴展;減音程雙面收縮。
6、同各半音遠;異各半音近。
7、改變調性的臨時變音,要較誇張地強調。
8、五度相生律、純律、十二平均律保留主要的。
咬字與吐字
合唱隊員在咬字和吐字上應當養成一種噴吐有力良好的歸韻和收聲的習慣。抒情作品,吐字應清晰而柔和;雄偉壯闊的作品,就應該強聲母,並盡力保持韻腹和韻尾的結合體的連貫及字與字之間的銜接。 |
|
《合唱》The Chorus/Hamsorayan (1982)
伊朗電影短片,35毫米,彩色,17分鐘。編導: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根據穆罕莫德。加瓦德。卡赫納莫伊的作品改編。攝影:A.R.紮林達斯特。錄音:艾哈邁德。阿斯賈裏,昌吉茲。薩伊德。剪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助理導演:納賽爾。澤拉亞提。主演:優素福。穆卡達姆,阿裏。阿斯加裏,戴姆爾以及拉斯特的孩子們。 一位戴着助聽器的老人在拉什特的一條大街上行走,當環境聲音過於吵鬧時,他毫不猶豫地關上了助聽器。回到傢後,他等待着孫女放學回傢,但他始終也沒有聽到孫女的敲門聲。孫女的同學聚集在她周圍合唱一首歌麯,直到老人出來開門。 |
|
合唱 贝多芬世界名曲
《合唱》
d小調,第九號交響麯《合唱》,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這部交響樂構思廣阔,思想深刻,形象豐富多樣,它擴大了交響樂的規模和範圍,超出了當時的體裁和規範,變成由交響樂隊、合唱隊和獨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偉而充滿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壯麗頌歌。作者通過這部作品表達了人類尋求自由的鬥爭意志,並堅信這個鬥爭最後一定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人類必將獲得歡樂和團结友愛。這部作品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麯的,也是本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從作品的醖釀到完成,第九交響麯傾盡了貝多芬數十年的心血,是其音樂生涯的登峰造極之作。 |
|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許多發達國傢和地區都將學校的合唱活動當成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於學校來說 ,合唱教育具有“投資少、易操作、普及廣、意義大”的特點,大力開展合唱教育活動能培養學生對經典音樂的興趣,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能啓迪心智、淨化心靈,使學習更富有實效。
中國合唱協會、中國教育學會、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組委會將於2009年7月21日在北京舉辦“祝福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暨魅力校園合唱匯演”活動。
抒發愛國情懷、展示校園文化、歌唱美好時代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合唱,大力發展合唱教育和開展合唱活動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不容小視。
合唱教育的信息,可以查詢中國藝術教育網或者在百度查詢“魅力校園 合唱”、“合唱教育”、“合唱團隊”就能找到相關信息。 |
|
hechang
合唱
南麯的一種演唱形式。與北麯的“一人主唱”的特點不同,南麯中各種腳色均可歌唱,並有獨唱、對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不過,南麯中的這種合唱不同於現代音樂中的多聲部合唱,它衹是單聲部的齊唱,在古典戲麯文獻中稱之為合唱。如《古本戲麯叢刊》所收《王狀元荊釵記》,註明為“合唱”,其他傳奇作品,往往衹簡註一個“合”字。
這種合唱,就其表演形式來說,有幕後合唱與在場衆角色同唱之分。在藝術處理手法上,又有以下不同類型:①渲染氣氛;②點染環境,通過寫景以抒情;③描繪人物的心理活動,往往具有獨唱所難以達到的戲劇效果;④以局外人的口吻出現,對劇中的人物或事件進行評論。雖然古代南麯在運用這種合唱形式時,聲樂藝術水平還不很高,但其藝術表現手法卻是頗為豐富多樣的。南麯中的這種合唱,後來在昆麯舞臺上保留了一部分;高腔中的幫腔,則是這種合唱形式的繼續與發展。
(何為)
|
|
- : chorus, Ge Chang, choir, choral society
- n.: descant, ensemble, tutti, sing in chorus
- v.: chorus
|
|
- n. choeur
|
|
合奏 |
|
德國 | 音樂 | 詩歌 | 藝術 | 歌麯 | 黃河 | 經典麯目 | 宗教 | 童聲 | 拉丁文 | 人物 | 作麯傢 | 名人 | 朗誦 | 油畫 | 聲樂 | 百科大全 | 指揮傢 | 吉他 | 搖滾 | 老鷹樂隊 | 奧地利 | 愛情 | 音樂劇 | 木偶劇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