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高翥 Gao Zhu
嘆息閑身不自如,長年藉屋客中居。 事多衹為人情熟,貧甚還因世法疏。 兄弟候歸應有夢,交遊散去更無書。 攢心萬感爭催老,白發蕭騷欲滿梳。 |
|
詩人: 陸遊 Lu You
國傢圖籙合中興。, 嘆息吾寧粥飯僧。賣劍買牛衰可笑, 壞裳為褲老猶能。曉過射圃雲藏壘, 夜讀兵書雨灑燈。安得竜媒八千騎, 要令窮虜畏飛騰。 |
|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
|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
|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
|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
僅嘆息曰。——《資治通鑒》 |
|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
|
製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
|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
|
嘆氣。《禮記·祭義》:“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 桓 靈 也。” 唐 溫庭筠 《郭處士擊甌歌》:“我亦為君長嘆息,緘情遠寄愁無色。” 清 魏源 《聖武紀》捲二:“製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 |
|
嘆美;贊嘆。《漢書·公孫弘傳》:“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輪迎 枚生 ,見 主父 而嘆息。羣士嚮慕,異人並出。” 宋 陸遊 《風雨中望峽口短歌》:“今朝忽悟始嘆息,妙處元在煙雨中。” 明 瞿佑 《歸田詩話》捲上:“賓主歡醉,父老嘆息稱頌。”《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 |
|
嘆氣;嗟嘆。《禮記·祭義》:“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唐 李白 《古風》之二一:“吞聲何足道,嘆息空悽然。”《西遊記》第九六回:“那二老正在那裏閒講閒論,--説甚麽興衰得失,誰聖誰賢,當時的英雄事業,而今安在,誠可謂大嘆息。” 劉大白 《郵吻·黃葉》詩:“和樹枝最親密的黃葉;當它對伴侶告辭的時候,微微地--衹是臨風的一聲嘆息。” |
|
贊嘆。《後漢書·朱暉傳》:“ 暉 又與同郡 陳揖 交善, 揖 早卒,有遺腹子 友 , 暉 常哀之,及司徒 桓虞 為 南陽 太守,召 暉 子 駢 為吏, 暉 辭 駢 而薦 友 。 虞 嘆息,遂召之。” |
|
①嗟嘆;嘆氣: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②贊嘆:石虔躍馬赴之,拔衝於數萬衆之中而還,莫敢抗者。三軍嘆息,威震敵人。 |
|
- : draw a long breath
- n.: groan, sigh, suspiration, sigh; heave a sigh, praise; gasp in admiration
- v.: take a long deep breath that can be heard, expressing sadness, tiredness, relief, etc, act or sound of sighing
- vi.: suspire, yammer
|
|
- v. soupirer, se lamenter sur, déplorer
|
|
呻吟 嘆氣 嘆息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