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外交與國際關係 > 葉利欽
目錄
葉利欽 Boris Yeltsin (1931~2007) 

雜錄 Miscellany《總統筆記》

  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羅斯前總統。曾歷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市長、蘇聯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维埃主席、俄羅斯首任民選總統。
  
  葉利欽是個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在蘇共年代因矢言打擊貪污而聲名大噪,但其政權卻飽受貪污醜聞睏擾。他執政時推動市場經濟和民主製,但他采取“休剋療法”以令俄羅斯盡快走上資本主義,卻讓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最後更曾以武力鎮壓反對者。而在任內兩次嚮車臣發動攻擊,卻未能平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也動搖了他在國民心目中的領導形象。踏入2000年前數小時前,他突然宣佈辭職,任命普京為代總統,震驚朝野,從此結束他的政治生涯。
  
  生平
  早期生活
  
  葉利欽生於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剋州達裏茨基區布特卡村一個農民家庭,其父親尼古拉在1934年被指參與煽動反蘇维埃活動,被送入古拉格集中營勞改三年,出獄後曾做建築工人,其母Klavdiya Vasilyevna是一名裁縫。
  
  葉利欽童年時曾就讀普希金高中,1955年畢業於烏拉爾河理工學院建築係,畢業論文講述電視塔的建造。他青年時尤其愛好體育活動,亦曾偷偷爬入紅軍的軍火庫,在偷手榴彈時被炸傷。
  
  1955年至1968年間曾經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剋市的不同建築單位任職,由建築管工升至單位領導,直至1961年加入蘇聯共産黨。。1952年與妻子奈娜·葉利欽娜結婚,他們有兩個女兒。
  蘇共時期
  
  1961年,30歲的葉爾欽加入蘇聯共産黨,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剋共産黨內漸露頭角,1968年至1975年間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剋州黨委建築處處長;1976年至1981年間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剋州黨委第一書記;1981年至1985年成為蘇共中央委員會成員。 
  
  1985年成為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該年4月起他領導中央委員會建築處;6月至12月時任蘇共中央委員會建築問題的書記;同年獲戈爾巴喬夫調任為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蘇聯國傢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
  
  葉爾欽在莫斯科主政期間,以靈活大膽的作風著稱,挑戰當時僵化的黨政機構,但此舉激怒保守派,亦受到戈爾巴喬夫本人的譴責。1987年11月11日他批評戈爾巴喬夫的政策而被免除莫斯科第一書記職務。1988年2月17日,被進一步革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並於5月失去部長級職銜。
  
  不過,與蘇共關係陷於𠔌底,卻無損他的仕途。1989年3月,他89.4%得票率當選蘇聯國會議員,重返政壇,並成為“民主反對勢力”實際領導人。1990年5月俄羅斯聯邦舉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他當選為俄聯邦最高蘇维埃主席,兩個月後,在蘇共28大上,葉爾欽代表的“民主綱領派”提出改造蘇聯社會的一係列措施,但未獲大會接納,會議結束後他隨即宣佈退出蘇聯共産黨,結束近30年的共黨生涯。1991年6月12日,他以57.4%得票進一步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
  蘇聯解體
  
  1991年,戈爾巴喬夫試圖將蘇聯改為一鬆散的邦聯——蘇维埃主權共和國聯盟,引發蘇共黨內的傳統派不滿,而觸發了蘇聯舊體製的種種弊端卻又未能給予妥善解决,導致蘇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國內的分離勢力大幅增長,令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傳統派為了輓救蘇共及蘇聯,便訴之以政變。
  
  同年8月19日,當時的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佈總統戈爾巴喬夫因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權,總統職務由其代為行使,其後亞納耶夫會同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及剋格勃首腦等人宣佈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聲稱戈氏的改革已經失敗,下令武裝部隊接管國傢政權,同時軟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爾巴喬夫。
  
  葉利欽成為扭轉政變的重要人物,也將他推上政治生涯的高峰。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利欽宣佈接管俄羅斯境內的全部蘇軍,並要求軍民反對政變,各軍隊返回原駐地。在國內外壓力之下,72小時後戈爾巴喬夫宣佈重新行使權力,政變遂告失敗。隨後,葉利欽宣佈解散蘇聯共産黨,戈爾巴喬夫亦宣佈蘇共“自動解散”並辭去總書記職務,擁有2,000萬黨員的蘇共隨即消失。
  
  同年年底,與白俄羅斯及烏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剋簽約,成立獨立國傢聯合體,從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葉利欽是成立俄羅斯的促成者。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將國傢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傢正式停止存在而滅亡。葉利欽接管了戈爾巴喬夫的全部權力,成為俄羅斯獨立後的首任總統。
  黑色十月
  
  蘇聯解體後,百廢待興,俄羅斯各派係對未來的體製爆發嚴重分歧。1992年初葉利欽推行激進的改革政策,執意推行總統製,而俄羅斯議長哈斯布拉托夫與副總統魯茨科伊認為俄羅斯應當實行議會製,1992年4月,兩派的分歧在俄羅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會上公開,雙方不論在改革政策、新憲法內容、俄羅斯政體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現嚴重分歧。
  
  1993年9月,葉利欽首先解除副總統職務,並成立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以取代最高蘇维埃的舊有角色。9月21日,葉利欽並宣佈俄羅斯聯邦新立法機關——“聯邦大會”將於年底大選;而同一天,俄議會主席團通過緻俄羅斯公民書,廢止葉利欽中止議會權力的命令,停止葉利欽的總統職務,並宣佈將剛被葉利欽免職的魯茨科伊,接替其總統職務。
  
  從9月24日開始,葉利欽下令軍隊包圍議會大廈,舉國震動。政府最初中斷國會對外聯繫,隨後進一步停止供電、供水。約10月3至4日,雙方談判未有進展時,葉利欽下令政府軍進攻議會大廈,戰鬥長達10小時後,終於結束了陷於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蘇共報紙被停辦,議長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羅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傷。
  
  1996年,在種種的社會問題未解决下,葉利欽成功連任總統。
  除夕請辭
  
  1999年他遴選普京為政府總理和自己的繼承人後,同年12月31日以體弱多病為由,突然宣佈辭職,並由普京接任為臨時總統,並移交戰略核武器控製權。他當時在俄國電視上嚮俄國人民作年終緻詞時,說經過長時間和艱苦的深思熟慮後,决定退休,他指俄羅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領袖帶領進入新世紀,請求國民原諒他過去的行政失誤,並為無法達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
  退休生活
  
  退休後的葉利欽雖然淡出政壇,但仍獲得俄羅斯政府的優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國有豪華別墅,身旁廚師、警衛、醫生俱全,出入有警車開路,還可乘坐政府專機。退休後,他每年出國遠遊8至10次,費用全由國傢支付。他亦愛讀書及看電影。為控製體重,他每天下午4時後便不再進食。2006年2月1日生日時,剋裏姆林宮為他舉辦盛大宴會,邀請200多位名流出席,當中有美國前總統剋林頓、德國前總理科爾。一些俄國媒體便形容,葉利欽可能是“全俄羅斯最幸福的退休老頭”。
  
  葉利欽淡出政治後雖然保持低調,絶少發表公開講話,但2004年9月13日,別斯蘭人質危機爆發後,普京企圖廢除地區領導的選舉,改由他親自任命,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罕有地批評普京此舉是民主倒退,返回蘇俄時代的中央集權制度。但在2006年的壽宴上,他又批擊美國“獨專”(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並指普京是俄羅斯人民正確的選擇。
  
  2001年,俄羅斯《消息報》曾指葉利欽在中國接受兩星期的中醫治療,為他治病都是中國一流名醫,療程包括以道傢學說派生的氣功治療、按摩及中草藥療法。其中氣功治療被俄新聞界稱為“返老還童功”。但他本人否認接受治療,他說:“沒有任何理由讓我接受治療,我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他衹承認在中國期間衹是看戲、遊水、桑拿,訪問過幾個城市,度過愉快假期。
  
  而有“小葉利欽”之稱的外孫鮑裏斯正攻讀經濟學研究生,被外界視為他最有可能的繼承人,但葉利欽曾說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
  逝世
  
  2007年4月23日,剋裏姆林宮發言人斯密諾夫宣佈葉利欽逝世,但沒有公佈死因;而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指葉利欽是因心髒衰竭引起並發癥逝世。隨後俄羅斯總統機關事務管理局醫療中心稱,莫斯科時間23日15時45分(北京時間同日晚上20時45分),葉利欽因心髒病加重,在中央臨床醫院突然去世,享年76歲。另外,據塔斯社引述醫學界消息來源稱,葉利欽死於心髒衰竭。
  
  俄羅斯人民反應如下:
  
   * 53歲退休工程師基爾斯科娃:“葉利欽時代壞透。國傢所有資源一下子全落入少數人手裏,給我們帶來寡頭財閥。他是恁誰都不會忘記的糟糕領導。”
   * 66歲退休工會成員布拉紹夫:“蘇聯瓦解後,我們其實需要一段較順暢的過渡,但結果得到的卻是充斥不公和欺詐的亂局。他的時代甚至比勃列日涅夫那陣子更差。”
   * 44歲司機伊萬諾夫:“他創造了一個由歹幫控製的國傢。他除製止了一場反戈爾巴喬夫的政變,無幹過好事。”
   * 47歲醫生科季爾尼科娃:“葉利欽治下生活水平下降,社會分化。科學不獲資助,許多科學家離婚或自殺。他沒有真正代表我們的利益,而是以美國利益為先。”
   * 20歲學生奧梅爾先科:“他使我國非常窮睏和墮落。他酗酒。他幹得最好的是選了普京繼任。”
   * 61歲退休牙醫弗拉基米爾:“我信任他,他卻賣國。他做的一切都為貪官。”
   * 44歲退伍軍人阿萊姆巴耶夫:“我們原能輕易結束車臣戰爭,但軍政高官卻發戰爭財。”
   * 20歲大學生烏利瓦諾夫:“我不滿他非法地、甚至犯罪地進行私有化。”
  
  國際社會反應如下:
  
   *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為國傢立下大量功績,但同時亦背負了很多嚴重錯誤,堪稱悲劇命運。”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葉利欽在任期間高度重視對華關係,中俄兩國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解决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兩國各領域的合作快速發展。他為中俄關係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葉利欽的不幸逝世,使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摯友。
   * 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葉利欽總統是歷史性人物,在重大時刻為他的國傢服務。在蘇聯解體扮演重要角色,幫助奠定俄羅斯自由的基石,也是他國傢歷史上首位民選首領。”
   * 歐盟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他拉近了東西方,把對立變成合作。”
   * 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世界會懷念葉利欽的勇氣、堅忍和政治路嚮,他令自由得到勝利,引領俄羅斯走嚮民主。”
  
  國葬
  葉利欽之墓
  
  由於葉利欽對俄羅斯有重大奉獻,他的葬禮以國葬的形式在2007年4月25日進行,而且定為全國哀悼日。
  
  當日早上,儀式在東正教的救世主大教堂進行後,隨即走到莫斯科三裏外的新處女墓園下葬;在下葬期間,先由士兵的擁護下到達墓地前。在墓地前,葉利欽的兩名女兒以及葉利欽的太太先後嚮葉利欽遺體一一“問好”,而葉利欽太太更為其夫作吻別及少少打扮。
  
  下葬的一刻,在東正教宗主教的祝福後,葉利欽的遺體的棺本下達至墓地的土地時,軍方隨即嚮葉利欽發放禮炮及奏起俄羅斯國歌後,整個國葬的儀式完成。
  
  參與葬禮的有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剋林頓、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俄羅斯主要領導人以及其他北歐國傢元首等。
  任內政績
  
  葉利欽當政期間雖然全力推動自由市場經濟以及與國際經濟接軌,但是過大的總統權力,讓俄羅斯的政治過程成為個人領導,過快的經濟改革卻讓俄羅斯經濟陷於崩潰,作風過於威權與強勢也讓人有所批評。而短期國債的發行更導致俄羅斯陷入空前的經濟危機;閣員與總理更迭過快也導致政局不穩。對葉利欽影響最大的仍然是車臣獨立問題,車臣戰爭的懸而未决,大大地損害了葉利欽於國民心中的地位。
  
  剛踏入2000年時,美國有綫新聞網絡指葉利欽當時的民望,僅得大概2%。而到了2001年的俄國民意調查顯示,高達66.1%的俄羅斯人認為葉利欽、戈爾巴喬夫應對蘇聯解體後,國傢多年的睏境負責。通過葉利欽選擇事後證明是能幹的普京當總統,說明葉利欽不糊塗。如果他早些選普京當總理,會被人稱贊的。這不是他所想的。有學者認為葉利欽做了三件事:頻繁換總理,選了一個他認為合適的接班人。全力推動自由市場經濟,選了一批他認為相對有競爭力的投資人。俄羅斯經濟波動,反提高了俄羅斯人的資本主義市場競爭能力。總之葉利欽是冷酷的以俄羅斯為重的總統。


  Life
  Yeltsin during his childhood studying Pushkin High School, graduated from the Ural River in 1955,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sis about the tower's construction. Sports fans especially when he was young, had secretly crawl into the Red Army's arsenal, were injured when the stolen grenade.
  1961, 30, Yeltsin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Communist Party in Sverdlovsk shown great promise in 1968 to 1975 of any state party committee building Soviet Sverdlovsk Director; from 1976 to 1981 between the offic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first secretary of the Sverdlovsk; from 1981 to 1985 a member of the CPSU Central Committee.
  However,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doldrums, but without prejudice to his career. March 1989, he was elected to the Soviet Union 89.4% percentage of votes members of Congress return to politics and become a "democratic opposition" real leader. May 1990 the Russian Federation held its first People's Congress,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Supreme Sovie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wo months later, the Soviet 28th Congress, on behalf of Yeltsin's "democratic program to send" a series of proposed measures to reform Soviet society, but was not acce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immediately after the meeting he denounced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ended 30 years of communist life. June 12, 1991, 57.4% of the vote to further his election as Russian president.
  In the same year on August 19,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 announced that Vice President Yanayev unable to fulfill its mandate due to health reasons, on behalf of the President to exercise its functions, together with the then Soviet Union, its 后亚纳耶夫 Defense Yazuo Marshal and the KGB husband, who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committee" and that Gorbachev's reforms had failed, ordered the armed forces to take over state power, while under house arrest in the Black Sea resort of Mikhail Gorbachev.
  December 25, 1991, Soviet 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 announced his resignation, the state handed over power to the Russian President. The Soviet Union as a sovereign nation officially ceased to exist and perish. Gorbachev, Yeltsin took over all the powers, to become Russia's first president after independence.
  September 1993, Yeltsin's first vice president, lift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Council, to replace the role of the old Supreme Soviet. September 21, Yeltsin 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nounced that the new legislature - "the Federal Assembly" will be held at the end of the election; the same day, the Bureau of the Russian parliament passed the book to Russian citizens, repeal Yeltsin suspended the parliament's powers in order to stop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and the newly announced removal Rudskoi Yeltsin to succeed his presidency.
  New Year's Eve resignation
  Although Yeltsin after retirement out of politics, but still get the Russian government'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He lives in the outskirts of Moscow's state-owned luxury villas, side chef, security, medical and taste, open access to a police vehicle, but also to ride the plane. After retirement, he Faraway Travel abroad each year 8 to 10 times, all expenses paid by the State. He also loves reading and watching movies. For the control of body weight, daily at 4 pm after he no longer eat. February 1, 2006 birthday, the Kremlin banquet held for him, invited more than 200 celebrities attended, among them former U.S. President Bill Clinton,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Some Russian media have described, Yeltsin might be "the happiest of all the Russian retired old man."
  The "Little Yeltsin," said the grandson Boris is studying economics graduate, was widely regarded as his most likely successor, but Yeltsin said that if they want their children happy, do not send him into politics.
  Response to the Russian people are as follows:
  * 44-year-old driver Ivanov: "He created a country controlled by the bad help. He addition to suppression of a coup against Mikhail Gorbachev, not done it good."
  * 61-year-old retired dentist, Vladimir: "I trust him, he was selling out the country. He did everything for the corrupt official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respond as follows:
  *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President Yeltsin was a historic figure, a significant moment for his country. In the Soviet Unio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o lay the cornerstone of Russia's freedom, but also his country's first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ader in history."
  State funeral
  Morning ceremony in the Orthodox Church of the Saviour Cathedral, immediately went to Moscow three years buried outside the Novodevichy cemetery; the burial period, first to reach the cemetery,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soldiers before. In the cemetery before, Yeltsin, and Yeltsin's wife, two daughters has the body 11 to Yeltsin, "hello", and Boris Yeltsin for his wife kissed her husband and more little dress.
  Term performance
基本資料
  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羅斯首任俄羅斯總統。曾歷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市長、蘇聯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维埃主席、俄羅斯首任民選總統。
  葉利欽是個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在蘇共年代因矢言打擊貪污而聲名大噪,但其政權卻飽受貪污醜聞睏擾。他執政時推動市場經濟和民主製,但他采取“休剋療法”以令俄羅斯盡快走上資本主義,卻讓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最後更曾以武力鎮壓反對者。而在任內兩次嚮車臣發動攻擊,卻未能平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也動搖了他在國民心目中的領導形象。踏入2000年前數小時前,他突然宣佈辭職,任命普京為代總統,震驚朝野,從此結束他的政治生涯。
個人資料
  姓名: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
  簡稱:葉利欽
  生日:1931年2月01日
  忌於:2007年4月23日
  身高:189cm
  體重:94kg
  體型:高大魁梧
  職業:俄羅斯總統、建築工程師、莫斯科市長
個人歷程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入主剋裏姆林宮後,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為中心內容的改革,給具有激進思想的葉利欽以扶搖直上的機會,戈氏對葉利欽的青睞,使他很快擔任了蘇共中央書記,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1986年2月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87年10月,葉利欽在蘇共中央全會上即席發言,嚮戈爾巴喬夫和蘇聯的改革政策公開的發難,對改革的進程、對黨的組織、尤其是黨的最高領導層的工作作風。其中包括對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提出了批評。他說:"目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睏難,我們當中的每個人都負有極大的責任,"他的發言破壞了幾十年來在權力堡壘中形成的行事規則,引起了軒然大波,27名與會者紛紛起來反駁。認為葉利欽的發言本身和發言中所作的種種評價。其動機並非是對現狀的擔憂,而是與他個人品格中的某些缺點有關,傲慢、自負、好鬥、左傾如此等等。他們還譴責葉利欽所批評的一切是在社會革新的重要時刻分擔黨,企圖破壞最高領導層的團结。1987年11月11日戈爾巴喬夫代表蘇共中央解除了葉利欽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職務,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戈氏把這個决定通知葉利欽時,特意強調: "葉利欽你要記住:我决不會再讓你搞政治。"
  就這樣,葉利欽政治上一度失寵,跌了下去,從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陣營中消失。然而,葉利欽所堅持的激進的改革思路和不同於戈爾巴喬夫的價值觀念,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蘇聯人的政治要求。葉利欽敢於嚮蘇聯黨內的權勢人物發難,敢於用最激烈的言語在最高領導層的會議上及其他場合抨擊蘇聯的改革,直至丟官。這也引起了許許多多蘇聯人的同情。他被戈爾巴喬夫的黜貶,反而成為其難得的政治資本,他成為戈氏改革路綫對立面的頭面人物。這些不僅為其以後的東山再起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為以後俄羅斯政壇的諸多事變埋下了種子。
政治歷程
  1988年12月,葉利欽决定參加競選蘇聯人民代表選舉。可是,根據當時的選舉制度,部長沒有權利當選人民代表,為此,他辭去了部長職務,投入競選。在競選期間,他幾乎每天都要與選民見面,並多次參加大規模的群衆集會,出席電視辯論會,他要抓住一切機會來宣傳自己的施政綱領,抨擊時政,揭露政府官員們的官僚主義作風和腐敗行為,充分展示自己廉潔奉公、從政為民的形象和深入基層、密切聯繫群衆的作風。
  1989年3月,他終於如願以償,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在談及這次勝利時,葉利欽說,"被選為人民代表。獲得勝利的這一天。是我第三個階段生活(我的第三次誕生)的開始"。
  1990年1月,在他的積極活動下,蘇聯共産黨內形成了以他為代表的"民主綱領派"、這年7月,在蘇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民主綱領派"公開提出蘇共放棄馬列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放棄共産主義的奮鬥目標,放棄民主集中製,要把蘇共建設成社會黨的思想主張。他們還極力主張,取消軍隊、政治部門和國傢機關中的基層黨組織。葉利欽及其"民主綱領派"的這些主張沒有被大會全部接受,於是,葉利欽在大會結束時當衆宣佈退出蘇聯共産黨。
  與此同時,葉利欽决定競選俄羅斯最高蘇维埃主席職務。在競選演說中。他提出必須真正放棄蘇共對權力的壟斷,將權力轉交給蘇维埃,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在農村實行多種形式的所有製。經過三輪角逐,1990年5月29日,葉利欽以微弱多數險勝俄共推薦的候選人,當選為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维埃主席。
  這次競選的勝利,使戈爾巴喬夫改革道路上多了一個強有力的反對:他有着自身顯明的特點:與自己曾經加入的蘇聯共産黨格格不入,反對戈爾巴喬夫以"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 "拯治蘇聯的道路,他脫掉共産黨人的外衣,強烈地嚮蘇聯嚮世界表明自身"激進反對派"的形象,利用一切手段在群衆中尋求支持,集聚着另一股政治力量。
  走出政治低𠔌的葉利欽,終於登上了推行其决意為蘇聯動大手術的政治舞臺,他要在蘇聯政壇上充當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不再需要蘇聯、蘇共和蘇聯原有的國傢機器、思想文化,甚至原有的版圖。他要達到權力的頂峰,樹立起一面新的國旗。
  1991年的蘇聯政壇波濤翻滾、風雲變幻。經濟危機、政治危機、蘇共危機、民族危機、大國地位危機混雜交織在一起,這一切為葉利欽在政壇上大顯身手、攀上頂峰創造了極好的機會。
  當葉利欽在政壇上剛站住腳,便嚮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聯盟中央發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勢。1991年1月,葉利欽搞了個另立中央的計劃。1月14日。葉利欽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俄羅斯、烏剋蘭、白俄羅斯、哈薩剋四個共和國的總統或主席,决定簽訂一個涉及政冶、經濟、民族、文化各個領域的"四方條約"。這一計劃如果得以實現,蘇聯總統將被架空,中央政府形同虛設,戈爾巴夫加緊擬定中的聯盟條約也將失去意義。可是。這個"四方條約"還未出籠便遭到了哈薩剋總統和哈薩剋蘇维埃的嚴正譴責。俄羅斯議會的共産黨議員堅决抵製這個條約。白俄羅斯議會的多數議員不僅反對對搞"四方條約",而且反對其他加盟共和國簽訂"雙邊條約 "。結果,葉利欽等人另立中央的計劃便胎死腹中。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1991年2月19日,葉利欽發表電視講話,指責戈爾巴喬夫" 使這個國傢成為獨裁國傢",號召不要同中央合作,並要戈氏立即辭職,公開宣佈與戈氏决裂。此舉遭到"傳統派"和"主流派"的反擊。2月13日,莫斯科數十萬人舉行群衆性集會,表示支持改革,支持國傢統一和軍隊統一,支持戈爾巴喬夫,反對葉利欽。與此同時,在"民主俄羅斯"的號召下,數萬莫斯科人參加了"保衛葉利欽"的群衆集會。葉利欽還在隨後的莫斯科民主力量代表會議上公開號召人們支持礦工罷工,嚮國傢領導人宣戰。
  就在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在維護聯盟還是分裂聯盟較量中,3月17日,蘇聯就是否贊成保留聯盟問題舉行歷史上首次全民公决。在全蘇登記的1,85億選民中,80%的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6.4%的公民贊成保留聯盟。這無疑已對葉利欽為首的分裂勢力的一個沉重打擊。然而,葉利欽也另有所得,他在俄羅斯聯邦的全民投票中附帶着該共和國是否設立總統職位進行了投票:在參加投票的75。31%的選民中,69。85%的人贊成設總統職位。這一結果為葉利欽登上總統寶座鋪平了道路。
  在隨後召開的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非常會議上,兩派力量進行了更加激烈的較量。俄共議員們嚮葉利欽發起攻勢,意在逼迫葉利欽下臺。同時,"激進派"則在會內外加緊活動,轉守為攻。會內,他們要求戈氏下臺,要聯盟政府辭職,要解散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维埃;會外,他們不顧政府的禁令,組織了60萬人的遊行示威,支持葉利欽。最後,魯茨科伊發起成立"民主共産黨人"議員團,宣佈與俄共議員團决裂,支持葉利欽。此舉使會議發生有利於葉利欽急劇變化,
  最終,俄羅斯人代會授予葉利欽類似總統的權力,並决定於1991年6月12日舉行俄羅斯總統選舉。葉利欽獲得了重大勝利。
  藉此東風,葉利欽組織"激進派"嚮戈爾巴喬夫為首的"主流派"發起強大的攻勢,迫使戈氏妥協,接受了葉利欽一直主張召開的"圓桌會議"一"9+1會議 "。這個會議,撇開了合法的國傢最高權力機關,發表了"9十1的聲明,决定通過新憲法,重新選舉蘇聯人民代表、最高蘇维埃和總統,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並將國名改為"主權共和國聯盟"。
  6月12日,葉利欽以57。3%的得票率榮登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寶座。這時的總統儘管還不是真正國傢的意義上的總統,但是這件事本身表明了維係着蘇聯和俄羅斯的國傢紐帶,已經變得越來越脆弱。乘此勝機,葉利欽對俄共和蘇共進行了嚴重的打擊,簽署了"非黨化 "總統令,禁止共産黨在俄羅斯聯邦的政府機關和企業中進行活動。他要清除權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正當葉利欽準備大刀闊斧地施展總統威力時,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突然宣佈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對蘇聯部分地區實施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在此期間,國傢全部權力交給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行使。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的《告蘇聯人民書》中指出戈爾巴喬夫領導的改革已經走入"死鬍同","蘇聯國傢和人民的命運處在極其危險的嚴重時刻"。這就是"傳統派"為輓救國傢命運,維護國傢統一、維護共産黨地位、維護社會主義制度而采取的轟動一時的行動,即"8.19事件"。
  事發之時,剛從哈薩剋回到莫斯科的葉利欽毫無思想準備。聞訊後,一時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過來,這次事變,在很大意義上是針對他而來的,他的政治生涯已經到了最關鍵最險峻的時刻,他要面對挑戰。他先是和前去他別墅的哈斯布托夫等準備了緻俄羅斯公民的呼籲書。隨後,驅車前往議會大廈一白宮,開始組織反擊。據葉利欽事後回憶說,當時,他深知在白宮堅持得越久,取勝的可能性越大。他還意識到必須到民衆中去,得到群衆的支持。於是,他走出白宮。冒着危險爬上了—輛包圍白宮的坦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準備好的呼籲書,大聲宣讀起來。隨後,他還發表了演講。此時,葉利欽看到了人們期待的目光,聽到了群衆支持的呼聲,他感到自己正走嚮勝利。當他完成這一壯舉跳下坦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時,覺得精力充沛,格外輕鬆。緊接着,他舉行;廠記者招待會小乎籲舉行總罷工;派代表前往剋裏米亞半島,與被睏在那翠的戈氏棄嫌聯手;用電話與西方大國領導人聯繫,尋求他們的支持;組織支持者去勸說包圍白宮的軍人倒戈……如此等等,從而使"8·l 9事件"以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失敗而告終。葉利欽也因此成為平息"8·19事件"的英雄。
  葉利欽在"8·19事件"中的勝利成為蘇聯丙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使葉利欽為首的"民主派"徹底戰勝了以亞納耶夫為首的"傳統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主流派",為其搞垮聯盟。將前蘇聯的一切實:嘆轉移到俄羅斯聯邦手中奠定了基礎。
  "8。19事件"後,葉利欽利用自己作為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之俄羅斯聯邦總統的地位,發佈了一係列命令將蘇聯的權力、財産和機構劃歸俄羅期聯邦所有,使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力量劇烈增加。1991年11月16日。葉利欽發佈了10項總統令,接管了聯盟中央一係列財政金融部門,剝奪了中央的重要財源。控製了能源的生産和出口,限令約80個聯盟中央的部委解散,並停止嚮它們提供資金。一周後,池又宣佈由俄羅斯中央銀行接管蘇聯的國傢銀行對外經濟事務銀行。同日,他下令停止蘇共的活動,撤消在俄羅斯境內的剋格勃、內務部以及軍事機構中的政治機構。他還下令暫停《真理報》、《蘇维埃俄羅斯報等共産黨報刊的出版,將蘇聯中央電視臺收歸俄羅斯所有,並解除了全蘇國傢廣播電視公司、塔斯社和蘇聯新聞社領導人的職務。爾後查封了蘇共中央辦公大樓,扯下了挂在大樓頂上的蘇共黨旗,拆除了十月革命50周年紀念碑。這樣,葉利欽的地位又有了進一步鞏固。
  憑藉着這種地位和節節勝利,葉利欽進一步加緊了搞垮聯盟的活動。 12月7日,葉利欽與烏剋蘭總統剋拉夫丘剋、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剋維奇在布列斯特城秘密會談後,宣佈建立由斯拉夫三國組成的"獨立國傢聯合體"。三國發表的協議聲稱:"製定新聯盟條約的談判陷入死鬍同,共和國脫離蘇聯和建立獨立國傢的進程已成為現實","蘇聯作為國際法的一個主體和一種地緣政治現實已不復存在",蘇聯的法律和其它一切準則在這三個共和國境內已不再適用。並表示,新的大家庭對蘇聯其他共和國及一切贊成它的國傢開放。這個被西方稱為"三人幫政變"的協議宣告了蘇聯的實際解體。在隨後的幾天裏,葉利欽利用掌握右:手中的財政金融大權,以滿足蘇聯軍隊提出的一些要求和保證嚮軍隊提供物資,財政方面的支持的許諾,取得了軍隊的支持。至此,戈爾巴喬夫已喪失了黨政軍大權,不得不在與葉利欽舉行會談後宣佈蘇聯將於1991年年底停止存在,蘇聯全聯盟機構在這年年底前停止一切活動,12月21日,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首腦發表了《阿拉木圖宣言》,宣告蘇聯的徹底瓦解。聖誕節之夜,葉利欽從戈爾巴喬夫手中接過了蘇聯的最後一項權力——核按鈕控製權,葉利欽終於登上俄羅斯政壇之巔。
  1992年新年伊始,蝕立後的俄羅斯將"休剋療法"付諸實施。放開物價後。俄羅斯市場並沒有出現總統嚮人們的許諾的貨架充實、物價穩定的結果。俄羅斯人看到的仍然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失業增加、犯罪上升、社會動亂的局畫,人們不僅未能從民主中得到幸福,也未能從市場經濟中獲得實惠。於是,他們走上街頭,嚮葉利欽及其他們支持的蓋達爾政府表示抗議。這些人中有前共産黨人,蘇聯軍人,還有新興的民族分類主義分子,甚至還有昔日葉利欽的忠實擁護者。此時,在最高權力機關內,圍繞着經濟改革的方針和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兩大問題的爭論、使葉利欽與昔日的盟友開始出現分化。這種分化,導致了以總統加政府為一方,以議會為另一方,即權力機關與立法機關的之爭鬥。
  兩權之爭的第一個回合始於"休剋療法"孕育時期,在第六次人代會上達到高潮,以雙方的妥協,結束內閣危機而告終。
  還在"休剋療法"政策的討論時期,為葉利欽當選總統立下汗馬功勞的副總統魯茨科伊就提出異議、"休剋療法"實施後不久,副總統便公開宣佈與總統决裂,主張實行經濟緊急狀態,以抑製物價的不斷上漲。曾與總統有過患難之交的議長哈斯拉托夫,為維護和爭取議會的權力,不斷抨擊受到總統支持的政府削弱了議會,要求把政府置於議會的監督之下。同時,作為經濟學家的議長在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求政府的改革計劃剎車。
  此時。葉利欽還不能置昔日擁護者的指責而不顧。更不能對最高領導層中的昔日盟友的批評等閑視之。因為,無論是在振興國傢經濟,走嚮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方面,還是穩定社會,確立資本主義體製方面,總統都需要他們與自己同舟共濟。
  為平息盟友之間的不和,葉利欽采取了恩威並施的方法。他在分別與魯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進行會談後,宣佈讓副總統主管農業和更多地參與外事活動,隨後,將議長強有力的支持者凋往美國任大使,並會見議會各派代表,以削弱分化哈斯布拉托夫的力量。
  為穩定社會政治局勢,抑製民族分離主義的泛濫,1992年3月,葉利欽在盟友的支持下,主持簽署了《俄羅斯聯邦條約》,確定了俄羅斯不可分割的原則。這是葉利欽為防止俄羅斯重蹈蘇聯覆轍的重大舉措。
  葉利欽與比爾·剋林頓為緩和議會與政府的矛盾,保證俄羅斯第六次人代會的順利召開,總統在會前對政府的幾根支柱進行了調整。他免去了第一副總理蓋達爾兼任的財政部長職務;解除了副總理紹辛兼任的勞動就業部長職務;接受了密友國務秘書布爾布利斯辭去第一副總理職務的請求。此舉雖是對議會的妥協讓步,但其高明之處則在於可以保證蓋達爾政府所推行的激進改革,使自己的得力助手們不至於在人代會上遭到猛烈抨擊,同時,還可以平息議員們的不滿。
  然而,第六次人代會並沒有因會前總統的高姿態而進展順利。相反,會議一開始,總統就被議長將了一軍,隨後在議程問題的激列爭論中,議會否决了總統的提議。總統衹得接受議會的提議作關於經濟改革的報告。第二天總統的報告多次被鼓倒掌和嘲笑聲打斷。報告後的提問,更使總統尷尬。一些代表故意用專業性的經濟問題為難他,使他無言以對。更有甚者,當第三天總統要求暫離會場去出席憲法委員會的會議時,則被壓倒多數的表决限製在會場上。會議還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憲法草案,使修改憲法的討論毫無結果。此後,會議好不容易通過了《關於俄羅斯改革進程的决議》,但政府則以不能執行代表大會的决議:勾由嚮總統提出辭職。最後,總統經過多方調解,纔使會議通過了《支持俄羅斯聯邦宣言》,明確表示支持政府的改革方針,從而平息了這場內閣危機,草草結束了人代會。
  兩權之爭的第二次交峰,是在1992年12月第七次人代會上進行的。以蓋達爾政府下臺,議會取得初步勝利而結束。
  第六次人代會後,兩大權力機構以各自的支持者為後盾,進行角逐。隨着第七次人代會召開時間的接近,各派力量的活動更加頻繁。雙方勢均力敵,在準也無法取勝的情況下,各方作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妥協。
  在議會和政府都作出姿態之後,葉利欽重演丟車保帥的作法。11月24日,葉利欽解除了雅夫列夫奧斯坦基諾廣播電視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免去了波爾托寧政府副總理和新聞出版部部長職務;解除了布爾布利斯國務秘書的職務。葉利欽以犧牲自己的忠實朋友和支持者為代價,企圖在人代會上保住蓋達爾政府及其既定的改革方針。
  可是,第七次人代會並沒有給總統一種輕鬆的氣氛。整個會場被支持議長的代表們主導着。會議上,不僅總統的報告遭冷落,代總理的報告受批評。而且,在討論憲法修正案的表决方式時,出現了雙方支持者在主席臺上短兵相接、激烈爭吵的混亂局面。雖然,在激烈的爭鬥中,葉利欽保住了任免政府成員和組建、廢除和改組重要部委的權力,但是,總統卻失去了自己的代理蓋達爾。
  兩權之爭第三個回合的較量,在1993年4月的全民公决中達到頂峰,總統和議會鬥得難解難分,總統略占上風。
  在痛失左膀右臂之後,葉利欽在第八次人代會上再次與議會交鋒。經過一場惡戰,大會否决了葉利欽就憲法修正案進行全民公决的要求,收回了第五次人代會賦予總統的特別權力,重新確定了憲法中限製總統權力的條款。面對強大的攻勢和指責,葉利欽曾兩次離開會場。
  對此,總統决不會善罷甘休,特別是面對反對派勢力的增長,他更加憂心仲忡。議會已成為總統的心頭之患,必以除之而後快。為此,葉利欽苦思冥想,找到了三件鏟除議會的利器:其一,實行總統治理;其二,提前選舉立法機關;其三,通過總統製新憲法。
  1993年3月20日晚,葉利欽嚮議會投擲了第一把利器。他通過電視臺嚮全國宣佈實行總統特別治理。誰知,憲法法院裁决他此舉是違反憲法,最高蘇维埃則决定舉行第九次非常人代會來對付總統實行彈劾。雖然葉利欽在人代會上最終免遭彈劾,但他的總統特別治理卻被否决了。經過雙方妥協。大會决定在4月25日舉行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的結果,儘管否决了提前選舉議會的可能性,使總統的第二件利器難以使用。但是,總統本人及其總統推行的經濟政策卻得到了參加投票的多數公民的認可,使俄羅斯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利於葉利欽總統的變化。
  全民公决之後,圍繞製憲問題,總統與議會展開了第四個回合的鬥爭。葉利欽乘全民公决略勝一籌的優勢,準備投擲第三把利器——通過新憲法,結束"雙重政權 "並存的局面。為此,總統步步緊逼,使議會衹有招架之勢,無回手之力。他撇開議會,另開製憲會議。試圖在製憲會議上,一舉取得通過總統製憲法勝利。
  但在6月5日開始的製憲會議卻不盡人意,斷斷續續進行了37天,纔在7月13日通過了一部兼顧各方意見的新憲法草案。該草案雖在原則上肯定了兩院製議會,但畢竟衹是"半成品",總統製憲法依舊是遙遙無期。總統的第三件利器仍然不靈。
  7月底,總統决定三件利器並用,與議會進行决戰。他準備好瞭解散議會的命令後,便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7月27日,葉利欽解除了得到議會支持:的巴蘭尼科夫的聯邦安全委員會部長職務發出了决戰的信號。隨後,他發表了要:嚮議會開刀的的激烈言辭。緊接着他又舉行了大型記者招待會,歷數議會罪狀,宣佈將在兩個半月內結束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為决戰作了輿論準備。其後,葉利欽以魯茨科伊有營私舞弊之嫌為由命令暫停其副總統職務,還頒布了屯關於俄聯邦副總統代理俄聯邦總統某些職權的命令》,規定沒有總統的命令,副總統無權得到總統的權力。同時,任命被議會否定的蓋達爾為第一副總理。任命戈盧什科上將為俄安全部長,任命洛博夫為安全委員會秘書,從而為决戰作好了組織準備。最後,葉利欽還視察了捷爾任斯基師等兩支部隊,取得了軍隊指揮官對其效忠的保證。9月20日晚,葉利欽以"協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為掩護。調動內務部隊到莫斯科市,進行了臨戰前的預演,從而為决戰作好了軍事上的準備。
  "白宮"曾經是葉利欽擊敗"8·19"事件的地方,他正是從這裏走出,接管了戈爾巴喬夫的一切權力。然而在以後的權力鬥爭旋渦中,"白宮"已變得越來越難以駕馭,白宮巴的議會官員已由昔日的盟友變成今日的對手。他决心再-次除自己政治道路上的障礙,甚至不惜流血、動武,儘管這樣冒極大的風險包括他的政治聲譽。
  當這一切準備就緒之後。9月21日,葉利欽在簽署了《關於俄聯邦憲法改革命令》之後,於當晚8時發表了電視講話,宣佈解散議會,開始了鏟除議會的最後决戰。針對總統的行動。議會立即給予了反擊。對此,總統采取一係列措施;剝奪議會財産;封鎖通往議會大廈一一白宮的道路。嚮白宮周圍增派軍警;切斷"白宮"的供電、供水、供暖以及電話;並發出最後通牒。但議會並沒有因此而屈服,雙方處於尖銳的對峙狀態:在此期間,葉利欽拒絶丁憲法法院院長佐爾金和全俄大牧首阿列剋西二者的調停方案。兩個星期後,10月2日,議會的支持者與包圍"白宮"的軍警發生武裝衝突。10月3日,上萬名議會支持者衝破防綫,聚集在斯摩棱斯剋廣場。哈斯布拉托夫和魯茨科伊在白宮露臺上發表了《告全國人民書》。隨後,支持議會的群衆和軍人衝擊了"奧斯坦基諾"電視臺和莫斯科市府大樓,兩名警察死於開道的汽車輪下。一時間,局勢陡然又趨緊張,難以控製。
  這時,在莫斯科鄉村別墅渡周末的葉利欽聞訊後立即返回市內,宣佈市莫斯科市實行緊急狀態,解除魯茨科伊副總統職務,並開除其軍籍。隨即調政府軍於4日晨7時包圍議會大廈。8時葉利欽終於下令:政府軍發起炮火進攻。重型炮彈在議會大樓裏頻頻爆炸。這座白色的大樓四處起火,黑煙衝天。700名特種兵在T一80重型坦剋和3架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攻擊下,攻下了 "白宮",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魯茨科伊等人嚮政府軍投降。持續了一年多的兩權之爭,終於在葉利欽的重炮之下以議會的失敗而告終。
  在葉利欽簽署廠停止俄羅斯立法和司法機構工作的命令之後,俄:選舉委員會宣佈將於12月12日舉行新議會選舉和對新憲法進行全民公决。11月9日,葉利欽頒布了新憲法草案。這是一部總統製共和國的憲法草案,它賦予了總統至高無上的權力。12月l之日,新憲法草案獲得通過,總統製國傢政治體製為葉利欽控製局勢提供了憲法保證。儘管葉利欽仍然面臨着諸多的難題,但根據這一憲法,葉利欽至少將在總統位置任期至1996年。
  蘇聯解體使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葉利欽一直以親西方的面孔出現。他宣傳西方的民主價值觀念,主張實行西方式的政治經濟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為樣板的經濟政治體製改革。在許多重大的歷史關頭,如在前蘇聯時期的"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羅斯"十月事件"中,葉利欽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幫助。
  在獨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葉利欽采取了一邊倒的親西方政策。他先後出訪了美、英、德、法、意、加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傢。與美國的關係上,他與布什簽署了《戴維營宣言》,發表了《華盛頓憲章》,製定了《美俄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核武器條約》,確定了兩國和平夥伴關係雙方保證今後不再把對方作為潛在敵人。在俄英關係上,葉利欽在1992年一年內二訪不列顛。年初,與梅傑簽署了15點聯合聲明,宣佈雙方關係開始了"一個新時代";年末,又同梅傑製定了英俄兩國自1966年以來第一個友好條約—《英俄關係原則條約》。在德國,發佈了《俄羅斯德國政治關係基本原則的共同聲明》。在法國用《法蘭西與俄羅斯條約》取代了《法蘇諒解與合作條約》。在意大利,發表了《俄羅斯意大利關係原則聲明l在加拿大,公佈了《加拿大和俄羅斯聯邦友好與合作宣言》。
  葉利欽采取一邊倒的親西方外交,是由俄羅斯的安全和經濟利益决定的。葉利欽希望與美國順利裁軍,發展與西歐國傢在安全領域的合作,盡快卸下沉重的軍事包袱,集中精力復興俄國經濟。葉利欽更指望西方提供經濟援助,盡快取消對俄的一切貿易和技術交流障礙,使俄羅斯迅速擺脫嚴重經濟睏境。葉利欽還期望在西方的幫助下,早日加入歐洲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葉利欽甚至盼望"回到天然夥伴和盟友的行列中"去,把俄羅斯的國傢體製和經濟與西方溶為一體。
  葉利欽的外交政策受到西方國傢的熱烈歡迎。然而,這種親西方的外交並未達到他預想的結果。西方國傢援俄多口惠而實不至,離葉利欽的期望較遠,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上升,不滿增加。葉利欽開始嚮獨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轉變。
  1993年4月,葉利欽批準了《俄羅斯對外政策構想基本條例》。這年11月,他又主持通過了《俄羅斯軍事學說基本原則》,對俄羅斯的外交戰略和政策進行了調整。調整的核心是維護俄羅斯的民族利益,為國內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恢復和鞏固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
  以上述思想為指導,葉利欽把發展與獨聯體國傢的關係放在首位。他采取加強與獨聯體各國經濟與軍事聯繫的方法,來實現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地位和最大的本國國傢利益。在經濟上,俄羅斯已轉嚮嚮獨聯體各國提供優惠條件,並撥款4000億盧布,供各國嚮俄羅斯購買能源,並同白俄羅斯簽訂了給予種種優惠的經濟聯盟協議。在軍事上。俄羅斯决定了在各國長期保存一定的軍事存在,將在這一地區建立30個軍事基地,並與6個獨聯體國傢簽署了集體安全條約,開始了以6國為主組建聯合部隊的行動。
  在繼續加強與西方大國的夥伴關係的同時,他開始強調西方國傢應重視俄羅斯的利益。在許多重大的國際問題上,他開始表現出自己的自主性。甚至是強硬性。如在波黑問題上,俄羅斯反對美國動武和取消對穆斯林的製裁;在安理會表决對前南斯拉夫聯盟的進一步製裁問題上投了否决票;提出解决波黑問題的四點和平計劃,促使聯合國通過在波黑建立安全區計劃的836號决議。
  葉利欽還堅决地反對中歐東歐國傢加入北約,以防止北約的防綫移至俄邊界。葉利欽在1994年2月的國情咨文中說"北約排除俄羅斯要擴大成員,就意味着走上對歐洲和世界新威脅的道路。"
  葉利欽在把外交重點從西方轉嚮全方位之後,更加重視與亞太國傢特別是亞太鄰國的關係,俄羅斯與韓國、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保持友好合作關係。
  為顯示其大國地位。葉利欽及其政府還積極參預國際事務。除上述波黑問題外,俄羅斯還積極參預朝鮮半島核問題的解决。在中東希布倫慘案發生後。俄羅斯迅速作出反應,派出第一副外長、總統特使、外長接連前往中東進行穿梭訪問。分別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以色列領導人會談,希望在中東和解問題上留下俄羅斯的印跡。
黑色十月
  蘇聯解體後,百廢待興,俄羅斯各派係對未來的體製爆發嚴重分歧。1992年初葉利欽推行激進的改革政策,執意推行總統製,而俄羅斯議長哈斯布拉托夫與副總統魯茨科伊認為俄羅斯應當實行議會製,1992年4月,兩派的分歧在俄羅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會上公開,雙方不論在改革政策、新憲法內容、俄羅斯政體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現嚴重分歧。
  1993年9月,葉利欽首先解除副總統職務,並成立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以取代最高蘇维埃的舊有角色。9月21日,葉利欽並宣佈俄羅斯聯邦新立法機關——“聯邦大會”將於年底大選;而同一天,俄議會主席團通過緻俄羅斯公民書,廢止葉利欽中止議會權力的命令,停止葉利欽的總統職務,並宣佈將剛被葉利欽免職的魯茨科伊,接替其總統職務。
  從9月24日開始,葉利欽下令軍隊包圍議會大廈,舉國震動。政府最初中斷國會對外聯繫,隨後進一步停止供電、供水。約10月3至4日,雙方談判未有進展時,葉利欽下令政府軍進攻議會大廈,戰鬥長達10小時後,終於結束了陷於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蘇共報紙被停辦,議長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羅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傷。
  1996年,在種種的社會問題未解决下,葉利欽成功連任總統。
除夕請辭
  1999年他遴選普京為政府總理和自己的繼承人後,同年12月31日以體弱多病為由,突然宣佈辭職,並由普京接任為臨時總統,並移交戰略核武器控製權。他當時在俄國電視上嚮俄國人民作年終緻詞時,說經過長時間和艱苦的深思熟慮後,决定退休,他指俄羅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領袖帶領進入新世紀,請求國民原諒他過去的行政失誤,並為無法達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
退休生活
  退休後的葉利欽雖然淡出政壇,但仍獲得俄羅斯政府的優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國有豪華別墅,身旁廚師、警衛、醫生俱全,出入有警車開路,還可乘坐政府專機。退休後,他每年出國遠遊8至10次,費用全由國傢支付。他亦愛讀書及看電影。為控製體重,他每天下午4時後便不再進食。2006年2月1日生日時,剋裏姆林宮為他舉辦盛大宴會,邀請200多位名流出席,當中有美國前總統剋林頓、德國前總理科爾。一些俄國媒體便形容,葉利欽可能是“全俄羅斯最幸福的退休老頭”。
  葉利欽淡出政治後雖然保持低調,絶少發表公開講話,但2004年9月13日,別斯蘭人質危機爆發後,普京企圖廢除地區領導的選舉,改由他親自任命,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罕有地批評普京此舉是民主倒退,返回蘇俄時代的中央集權制度。但在2006年的壽宴上,他又批擊美國“獨專”(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並指普京是俄羅斯人民正確的選擇。
  2001年,俄羅斯《消息報》曾指葉利欽在中國接受兩星期的中醫治療,為他治病都是中國一流名醫,療程包括以道傢學說派生的氣功治療、按摩及中草藥療法。其中氣功治療被俄新聞界稱為“返老還童功”。但他本人否認接受治療,他說:“沒有任何理由讓我接受治療,我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他衹承認在中國期間衹是看戲、遊水、桑拿,訪問過幾個城市,度過愉快假期。
  而有“小葉利欽”之稱的外孫鮑裏斯正攻讀經濟學研究生,被外界視為他最有可能的繼承人,但葉利欽曾說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
不幸逝世
  2007年4月23日,剋裏姆林宮發言人斯密諾夫宣佈葉利欽逝世,但沒有公佈死因;而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指葉利欽是因心髒衰竭引起並發癥逝世。隨後俄羅斯總統機關事務管理局醫療中心稱,莫斯科時間23日15時45分(北京時間同日晚上20時45分),葉利欽因心髒病加重,在中央臨床醫院突然去世,享年77歲。另外,據塔斯社引述醫學界消息來源稱,葉利欽死於心髒衰竭。
  俄羅斯人民反應如下:
  54歲退休工程師基爾斯科娃:“葉利欽時代壞透。國傢所有資源一下子全落入少數人手裏,給我們帶來寡頭財閥。他是恁誰都不會忘記的糟糕領導。” 67歲退休工會成員布拉紹夫:“蘇聯瓦解後,我們其實需要一段較順暢的過渡,但結果得到的卻是充斥不公和欺詐的亂局。他的時代甚至比勃列日涅夫那陣子更差。” 45歲司機伊萬諾夫:“他創造了一個由歹幫控製的國傢。他除製止了一場反戈爾巴喬夫的政變,無幹過好事。” 48歲醫生科季爾尼科娃:“葉利欽治下生活水準下降,社會分化。科學不獲資助,許多科學家離婚或自殺。他沒有真正代表我們的利益,而是以美國利益為先。” 21歲學生奧梅爾先科:“他使我國非常窮睏和墮落。他酗酒。他幹得最好的是選了普京繼任。” 62歲退休牙醫弗拉基米爾:“我信任他,他卻賣國。他做的一切都為貪官。” 45歲退伍軍人阿萊姆巴耶夫:“我們原能輕易結束車臣戰爭,但軍政高官卻發戰爭財。” 22歲大學生烏利瓦諾夫:“我不滿他非法地、甚至犯罪地進行私有化。” 國際社會反應如下: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葉爾辛)為國傢立下大量功績,但同時亦背負了很多嚴重錯誤,堪稱悲劇命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葉利欽在任期間高度重視對華關係,中俄兩國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解决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兩國各領域的合作快速發展。他為中俄關係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葉利欽的不幸逝世,使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摯友。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葉利欽總統是歷史性人物,在重大時刻為他的國傢服務。在蘇聯解體扮演重要角色,幫助奠定俄羅斯自由的基石,也是他國傢歷史上首位民選首領。”歐盟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他拉近了東西方,把對立變成合作。” 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世界會懷念葉利欽的勇氣、堅忍和政治路嚮,他令自由得到勝利,引領俄羅斯走嚮民主。”
國葬
  葉利欽遺體告別儀式由於葉利欽對俄羅斯有重大奉獻,他的葬禮以國葬的形式在2007年4月25日進行,而且定為全國哀悼日。
  當日早上,儀式在東正教的救世主大教堂進行後,隨即走到莫斯科三裏外的新處女墓園下葬;在下葬期間,先由士兵的擁護下到達墓地前。在墓地前,葉利欽的兩名女兒以及葉利欽的太太先後嚮葉利欽遺體一一“問好”,而葉利欽太太更為其夫作吻別及稍稍打扮。
  下葬的一刻,在東正教宗主教的祝福後,葉利欽的遺體的棺本下達至墓地的土地時,軍方隨即嚮葉利欽發放禮炮及奏起俄羅斯國歌後,整個國葬的儀式完成。
  葉利欽之墓參與葬禮的有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剋林頓、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俄羅斯主要領導人以及其他北歐國傢元首等。
任內政績
  葉利欽當政期間雖然全力推動自由市場經濟以及與國際經濟接軌,但是過大的總統權力,讓俄羅斯的政治過程成為個人領導,過快的經濟改革卻讓俄羅斯經濟陷於崩潰,作風過於威權與強勢也讓人有所批評。而短期國債的發行更導致俄羅斯陷入空前的經濟危機;閣員與總理更迭過快也導致政局不穩。對葉利欽影響最大的仍然是車臣獨立問題,車臣戰爭的懸而未决,大大地損害了葉利欽於國民心中的地位。
  剛踏入2000年時,美國有綫新聞網絡指葉利欽當時的民望,僅得大概2%。而到了2001年的俄國民意調查顯示,高達66.1%的俄羅斯人認為葉利欽、戈爾巴喬夫應對蘇聯解體後,國傢多年的睏境負責。
英文解釋
  1. :  Boris Yeltsin
  2. n.:  (Russian president) Yeltsin
近義詞
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 鮑裏斯·葉利欽
包含詞
葉利欽自傳刺殺葉利欽黑貓刺殺葉利欽
黑貓II-刺殺葉利欽葉利欽到普京:俄羅斯經濟轉型啓示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