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資料:
a. 科別:鳳蝶科
b. 學名:byasa febanus
c. 分佈:臺灣中部以南較為常見,中央山脈四周低平山區皆可見到成蟲活動
(2)生長過程:
卵期——卵為圓球形。頂部微凸,呈桃子狀;底部扁平。直徑約為 1.4~1.45 mm,高約 1.55 mm,表面黏附橘黃色雌蝶副腺分泌物,呈縱列顆粒狀隆起脈紋。天敵有卵寄生蜂。卵期約為 5~7 日。
幼蟲期——各體節背面及體側有數條黑色斜紋,各體節側腺、氣門下綫與各胸節氣門上綫具有細長肉質突起,突起尖端呈淡紅色。幼蟲頭部黑色,體呈黑褐色;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40~50 mm,第 3、4 腹節及第七腹節之肉質突起為白色。小繭蜂、鬍蜂、姬蜂、寄生蠅等為其天敵。幼蟲發育期約需 20~25 日,孵化後之初齡幼蟲多停棲於寄主植物葉背,除攝食時移動到葉緣取食,平時均靜止不動。前胸具黃色臭角,平時縮於前胸背板縫內,受到驚嚇或騷擾時,可外翻伸出,並分泌具臭味之橘黃色液體,用以驅敵。
蛹期——蛹為帶蛹,長約 25~35mm,呈淡橘色,體表布滿白色斜紋。絲帶通過後胸背方懸挂於固定物上,為黑色。中胸背方有橘色突起,中胸兩側具一對不規則葉狀突起。第 4~9 腹節背方各有一對扁平葉狀突起。蛹期約為 25~30 日不定。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
成蟲期——雄蝶前翅端稍尖,整體接近長三角形,後翅狹長,呈明顯波浪狀,具尾狀突起,後翅內緣反捲,內面密生細長鱗毛。雌蝶體型較大,外觀與雄蝶相近,後翅內緣無明顯性徵。此蝶前、後翅表底色為黑褐色,翅脈色澤較深,後翅第 1b~7 室亞外緣有大型紅色弦月紋。本種為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6~7 cm。有蜘蛛、青蛙、蜥蜴、鳥類、蜻蜓等多種捕食性天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