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臺灣雲豹
目錄
學名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雲豹屬->
分佈範圍
  主要棲息在臺灣亞熱帶茂密的叢林中,還有沼澤地區
動物簡介
  臺灣雲豹又名烏雲豹,荷葉豹,龜紋豹,它主要棲息在亞熱帶茂密的叢林中,還有沼澤地區.
  臺灣雲豹比金錢豹小很多,一般體長0.8-1.2米,尾0.7-0.9米,重約20公斤,它身上的花紋非常明顯,毛色基本是茶色兼灰黃色,頭部和四肢有黑色斑點和條紋.身體兩側有大片雲塊狀斑紋,非常漂亮.臺灣雲豹屬於夜行性樹棲動物.它白天躲在樹上睡覺或隱身於枝葉間,夜晚纔出來活動,覓食,很少在地上行走.臺灣雲豹是爬樹能手,爬樹時,它那又長又粗的尾巴可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身上的斑紋在樹上是很好的保護色.臺灣雲豹生性膽小,怯懦怕人,因為在野外很難見到.
  臺灣雲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幾千衹左右,但由於臺灣地區的人自私地發現雲豹的毛皮美觀大方,毛質柔軟並富有光澤,是製作皮衣的上等原料,當時歐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歡用雲豹的皮毛做的皮衣.雲豹的骨頭也被人當做中藥材.臺灣雲豹因此遭到了滅頂之災,被大量捕殺,此時正是臺灣現代工業社會迅猛發展的時期,森林被大量砍伐,雲豹失去了傢園,終日食不果腹,許多最終被餓死了,有些饑不擇食的雲豹是被一些放有毒藥的傢禽毒死的.
  由於大量捕殺等原因,臺灣雲豹的數量越來越少了,儘管臺灣地區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對雲豹加以保護,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屢屢盜捕雲豹.到了60年代後期,有專傢統計臺灣野生雲豹不足十衹了.可是那些不法分子仍繼續捕殺雲豹.1972年最後一個臺灣雲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槍口之下.遺憾的是,從此人們衹能在圖片中欣賞美麗的臺灣雲豹了.臺灣雲豹永遠離開了我們.
臺灣雲豹滅絶時間
  1972年滅絶
學名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
臺灣雲豹的簡史
  考古學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臺灣卑南遺址當中,曾經發現過3件陪葬用的人獸形玦。在全世界的考古發掘中,這種人獸形玦衹有在臺灣出現過。而在人獸形玦上面,正可以找到類似雲豹的圖騰(張岱屏 nd)。
  臺灣雲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學文獻的記載中是在1862年,是由第一個踏上臺灣的西方國傢官員史溫侯(Robert Swinhoe,當時在英國駐打狗領事館工作)所記載下來的。在那一年,史溫侯於英國的《倫敦動物學會集刊(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簡寫為PZS)》上,發表了〈福爾摩沙島上的哺乳動物(On the Mammal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這篇文章,裏面提到了臺灣獼猴、臺灣黑熊、臺灣石虎、臺灣雲豹等哺乳動物,這也是這些動物第一次見諸於正式科學文獻的紀錄(Hall 1999)。
  然而,從1862年到現在的140幾年來,雖然臺灣的原住民陸續一直有人宣稱看到雲豹,卻從來沒有研究者真正看過臺灣雲豹的活體、甚至是活體照片,因此也無法確定原住民所看到的,就是臺灣雲豹(鐘麗華 2004)。以臺灣的動物園所豢養的雲豹而言,目前有紀錄可查的雖然有15衹,但都不是臺灣雲豹,而是從別的國傢進口的“蘇門達臘亞種”或其他亞種(臺北市立動物園 2004;臺灣原圖集郵世界 nd)。 雲豹為臺灣特有亞種。
  目前臺灣唯一能見到的臺灣雲豹,是收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內的一隻標本,這是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2003;臺灣原圖集郵世界 nd)。而臺灣最後一筆野外雲豹的資料,則是出現在1983年。當時東海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的研究員張萬福,在一個原住民獵人的陷阱中發現了一隻已死亡的幼豹(鐘麗華 2004)。1987年2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請美國貓科專傢羅賓維茲博士親臨臺灣的大武山察視。羅賓維茲的結論是臺灣尚有幾處環境尚屬完整、而和泰國雲豹出沒地區之棲息環境相似的地方,有可能還存在着雲豹(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1998)。
  從2001年開始,為了對臺灣雲豹做更準確的紀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和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開始分別在南部的大武山和中部的山區,在600個以上的觀察點裝設了自動照相機,想要對臺灣雲豹進行觀察記錄。該計劃延續了將近3年,卻始終不見臺灣雲豹的蹤影。學者認為,臺灣雲豹可能已經絶種,即便沒有絶種,恐怕也難以繁衍下去了
包含詞
臺灣雲豹滅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