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羅隱 Luo Yin
水國春常在,臺城夜未寒。麗華承寵渥,江令捧杯盤。 宴罷明堂爛,詩成寶炬殘。兵來吾有計,金井玉鈎欄。 |
|
詩人: 羅隱 Luo Yin
晚雲陰映下空城,六代纍纍夕照明。玉井已幹竜不起, 金甌雖破虎曾爭。亦知霸世纔難得,卻是蒙塵事最平。 深𠔌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輩莫傷情。 |
|
詩人: 張喬 Zhang Qiao
宮殿餘基長草花,景陽宮樹噪村鴉。 雲屯雉堞依然在,空繞漁樵四五傢。 |
|
詩人: 任希夷 Ren Xiyi
隋傢耕壟偏陳宮,留得鐘山蔣郡東。 衹怕東南分王氣,那知零落錦帆風。 |
|
請鑒賞:
|
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 Judi ancient defenders of equipment |
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墨子·備高臨》:“羊黔者,將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守為臺城,以臨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孫詒讓 間詁:“臺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編連大木,橫出兩旁,故亦謂之距。”參見“ 行城 ”。 |
六朝時的禁城 Six hours of the Forbidden City |
六朝 時的禁城。 宋 洪邁 《容齋續筆·臺城少城》:“ 晉 宋 間謂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按, 晉 之“臺城”,在今 南京市 雞鳴山 南 乾河沿 北,其地本 三國 吳 後苑城 , 東晉 成帝 時改建作新宮,遂為宮城。 宋 、 齊 、 梁 、 陳 ,皆為臺省(中央政府)和宮殿所在地,因專名 臺城 。 宋 陳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 臺城 在 鐘阜 之側,其地據高臨下,東環平岡以為固,西城 石頭 以為重,帶 玄武湖 以為險,擁 秦淮 、 清溪 以為阻。” |
|
臺城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沿雞鳴山東面的柏油馬路嚮前,經過雞鳴寺大門嚮西,保留着一段城墻,這就是臺城。它長約250米,據《上江兩縣志》載:“雞鳴寺後之城,乃是明擴建都城時所造。”朱元璋最初大概是想把城墻蓋在雞鳴寺後,嚮西經鼓樓崗接石頭城,後來為了把雞鳴山、獅子山、馬鞍山、石頭山等山崗圍進城內,擴大了建築範圍。因此雞鳴寺後這段250米長的城垣,衹好棄之不用了。
另據一些歷史學家考證,這段城墻所在地,就是東晉和南朝諸代中央政府舊址,世稱臺城。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臺城。陳太建十二年(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
後主於胭脂井中。這些經歷使臺城名揚天下。歷代文人墨客到金陵都會去臺城憑吊一番。唐代著名詩人韋莊曾在此憑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詩句膾炙人口。
臺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一次是侯景之亂,三年後梁軍收復臺城時“王師之酷甚於侯景”,第三次是隋滅陳,將建康“城瘭宮闕蕩平耕墾”,到五代十國,楊吳先後三次築金陵府城,臺城
徹底廢除。
臺城至太平門段城墻長1.7公裏,登臨城上,東眺鐘山竜蟠蒼翠,北賞玄武十裏煙柳,南觀九華塔影婆娑,西覽雞鳴黃墻青瓦,古剎鐘聲蕩氣回腸。 |
|
1.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墨子·備高臨》:“羊黔者,將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守為臺城,以臨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孫詒讓間詁:“臺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編連大木,橫出兩旁,故亦謂之距。”參見行城。
2.指六朝時的禁城(宮城),又稱“苑城”,是當時的皇帝用於辦公居住的場所。當時建康從外到內由郭城、都城(京師)、宮城(臺城,另臺城內還有一道內城)幾個主要城圈構成,郭外為郊。宋·洪邁《容齋續筆·臺城少城》:“晉宋間謂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按,晉之“臺城”,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乾河沿北,其地本三國吳後苑城,東晉成帝時鹹和中改建作新宮,遂為宮城。歷宋、齊、梁、陳,皆為臺省(指中央政府,晉、宋時稱朝廷禁省為臺,故稱)和宮殿所在地,因專名臺城。宋·陳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臺城在鐘阜之側,其地據高臨下,東環平岡以為固,西城石頭以為重,帶玄武湖以為險,擁秦淮、清溪以為阻。”
“及臺城陷,簡文在中書省,景帶甲將兵入朝陛見,過謁簡文。”——《陳書·不害傳》
“離離芳草滿吳宮,緑到臺城舊苑東。”——唐·劉翰《石頭城》詩
“南國本瀟灑,六代浸豪奢。臺城遊冶,襞箋能賦屬宮娃。”——宋·賀鑄《水調歌頭·臺城遊》 |
南京臺城故址簡介 Introduction to displace the city of Nanjing Taiwan |
臺城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為一斷壁,沿雞鳴山東面的柏油馬路嚮前,經過雞鳴寺大門嚮西,即可發現這段城墻。城墻全長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條石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磚高12.8米。由於這裏距六朝時代的建康宮不遠,後人通常稱之為臺城。據《上江兩縣志》載:“雞鳴寺後之城,乃是明擴建都城時所造。”朱元璋最初大概是想把城墻蓋在雞鳴寺後,嚮西經鼓樓崗接石頭城,後來為了把雞鳴山、獅子山、馬鞍山、石頭山等山崗圍進城內,擴大了建築範圍。因此雞鳴寺後這段約250米長的城垣,衹好棄之不用了。
另據一些歷史學家考證,這段城墻所在地,就是東晉和南朝諸代中央政府舊址,世稱臺城。作為六朝時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後宮禁城,臺城位於都城中部略偏東北,在今東南大學一帶,是東晉和南朝諸代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的統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興衰。當時皇宮的規模很大,僅東晉的宮內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間,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樓四起,殿閣櫛比。此後臺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一次是侯景之亂,三年後梁軍收復臺城時“王師之酷甚於侯景”,第三次是隋滅陳,將建康“城瘭宮闕蕩平耕墾”,到了五代十國,楊吳先後三次築金陵府城,臺城被徹底廢除。
梁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臺城。陳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後主於胭脂井中。這些經歷使臺城雖無跡可尋,但卻名揚天下,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來到金陵,總忘不了去臺城憑吊一番,留下了不少難忘的詩文。如唐代著名詩人韋莊曾在此憑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詩句膾炙人口。因世事滄桑,古臺城早已蕩然無存。後人曾據韋詩將玄武湖之柳與臺城連在一起,並將雞鳴寺後的一段明城墻附會為臺城。
臺城至太平門段城墻長1.7公裏。登臨城上,東眺鐘山竜蟠蒼翠,山色空明;北賞玄武十裏煙柳,煙波浩淼;南觀九華塔影婆娑,寶塔高聳;西覽雞鳴黃墻青瓦,古剎鐘聲蕩氣回腸。此外,臺城之下也是垂柳依依,北極閣、原“中央研究院”舊址、宋子文別墅等建築,緑樹掩映,如詩如畫。 |
唐代張喬《臺城》詩 Joe Zhang, the Tang Dynasty "Taiwan City" poem |
【作者】張喬,池州人,鹹通中進士。黃巢之亂,罷舉,隱九華。 詩二捲。
【正文】宮殿餘基長草花,景陽宮樹噪村鴉。雲屯雉堞依然在,空繞漁樵四五傢。 |
唐代韋莊《臺城》詩 Tang Wei "Taiwan City" poem |
【別名】《金陵圖》【作者】韋莊,請參見作者詞條介紹。
【正文】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譯文】江上春雨霏霏岸邊青草離離,六朝往事如夢衹剩春鳥悲啼。最無情的還是臺城外的垂柳,依舊輕煙般的籠罩十裏長堤。
【註釋】:1.臺城:舊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時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 2.南朝陳後主在臺城營造結綺、臨春、望仙三座高樓,以供遊玩,並自譜《玉樹後庭花》,中有“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之句。
【賞析一】
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臺城,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後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從東晉到南朝結束,這裏一直是朝廷臺省(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樞,又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中唐時期,昔日繁華的臺城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到了唐末,這裏就更荒廢不堪了。
吊古詩多觸景生情,藉景寄慨,寫得比較虛。這首詩則比同類作品更空靈藴藉。它從頭到尾采取側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這是一個值得註意的特點。
起句不正面描繪臺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圍。金陵濱江,故說“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絲中,四望迷蒙,如煙籠霧罩,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碧緑如茵,又顯出自然界的生機。這景色即具有江南風物特有的輕柔婉麗,又容易勾起人們的迷惘惆倀。這就為下一句抒情作了準備。
“六朝如夢鳥空啼”。從首句描繪江南煙雨到次句的六朝如夢,跳躍很大,乍讀似不相屬。其實不僅“江雨霏霏”的氛圍已暗逗“夢”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間就隱藏着一座已經荒涼破敗的臺城。鳥啼草緑,春色常在,而曾經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憑吊的歷史遺跡。從東吳到陳,三百多年間,六個短促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覆亡,變幻之速,本來就給人以如夢之感;再加上自然與人事的對照,更加深了“六朝如夢”的感慨。“臺城六代競豪華”,但眼前這一切已蕩然無存,衹有不解人世滄桑、歷史興衰的鳥兒在發出歡快的啼鳴。“鳥空啼”的“空”,即“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從人們對鳥啼的特殊感受中進一步烘托出“夢”字,寓慨很深。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風中搖蕩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嚮榮之感,讓人想起繁榮興茂的局面。當年十裏長堤,楊柳堆煙,曾經是臺城繁華景象的點綴;如今,臺城已經是“萬戶千門成野草”,而臺城柳色,卻“依舊煙籠十裏堤。”這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涼破敗的歷史遺跡,終古如斯的長堤煙柳和轉瞬即逝的六代豪華的鮮明對比,對於一個身處末世、懷着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麽令人觸目驚心!而臺城堤柳,卻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說它“無情”。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依舊”二字,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的消逝,也預示歷史的重演。堤柳堆煙,本來就易觸發往事如煙的感慨,加以它在詩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寫興亡之感的憑藉,所以詩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別強烈。“無情”、“依舊”,通貫全篇寫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最是”二字,則突出強調了堤柳的“無情”和詩人的感傷悵惘。
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免不了有今之視昔,亦猶後之視今之感。亡國的不祥預感,在寫這首詩時是縈繞在詩人心頭的。如果說李益的《汴河麯》在“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的強烈感喟中還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願望,那麽本篇則在如夢似幻的氣氛中流露了濃重的傷感情緒,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勢已成,重演六朝悲劇已不可免的現實在吊古詩中的一種折光反映。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以物的“無情”反托人的傷痛,而在歷史感慨之中即暗寓傷今之意。思想情緒雖不免有些消極,但這種虛處傳神的藝術表現手法,仍可以藉鑒。
【賞析二】
臺城位於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據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江南東路建康府 ”條下載:“臺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宮城也,本為吳後苑城,晉成帝鹹和五年(公元330年)作新宮於此,其城唐末尚存”。
南京古稱金陵,地處江南,“霏霏”正是狀寫其多雨而細密如絲的氣候特徵,芳草彌蔓,緑遍江岸無遠不達,一個“齊”字既是形容它又點明季節,這裏暗含了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江南三月,暮春草長”的意思。總之 ,“江”、“雨”、“草”三者交襯共融,構築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煙似霧的境界。六朝即孫吳、東晉、宋、齊、梁、陳,金陵於六朝時稱建業、建康,作為它們的都城,一直為宮廷所在地和皇公貴戚的活動中心,歌舞飲宴,競相奢靡,可謂繁盛至極,但這裏也是權力角逐的之地,三百餘年間戰亂頻繁,六個王朝迭番更代,猶如走馬燈一般,教人頓生目不暇接之感,直覺興衰遽變,短暫的豪華亦難以持作憑依。加之江南春雨朦朧、細草凄迷的氣氛環境所形成的輕柔婉曼景調,這屬於金陵固有節候地域呈現着的自然風貌,它們相互熏染滋潤,暗暗逗出一個“夢”字。倘再作深層探究,“六朝”治亂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諸浩浩江流,無從蹤跡了,而“江雨”“江草”卻是年年如此,當下映入眼簾的,又是煙籠霧罩般的暮春景色,撫今追昔,自然人事對照,怎能不滿懷惆悵迷惘,頓覺一切如夢裏境像呢?況且韋莊出身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郊)的世傢大族 ,遠祖韋待價曾為武則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詩人韋應物 ,他自己卻逢辰不偶,半世落拓,大唐帝國也瀕臨滅亡,難道就要再蹈“六朝”覆轍嗎?正當潛沉到現實憂慮和歷史反思的紛紜意緒中,留連踟躕,忽地耳旁傳來數聲鳥啼,陡然惹起新的慨嘆:鳥兒不解世事無常、治亂代變的嚴重,衹依時序自在啼鳴,卻讓多情的人何以為堪?“空”字寫出了因鳥聲觸發的感嘆。
如果說前兩句以總體筆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風物,而情景中,衹憑“夢”字輕輕透露消息;那麽,後聯則將目光回轉到“臺城”,正面點明題旨,並選擇“柳”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統馭景,呈現了濃厚的主觀指嚮。就像京城是全國中樞似的,臺城也是金陵的中樞,皇宮和臺省(中央政府)都在這裏,六代傾覆的最後一幕往往於此處結束。然而,堆煙疊霧的楊柳卻容顔未改,春來依舊緑遍十裏長堤,一如臺城豪華鼎盛時,所以說它“無情”。由於韋莊從 “六朝如夢”的感受裏聯想到嚴峻的現實危機,悲悼大唐帝國的江河日下,滅亡之勢已不可回,面對煙柳的生機勃勃、逢春必發景象,排遣無計中,纔托辭他嚮,歸於 “臺城柳”的“無情”吧。
鹿柴 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臺城》中“鳥空啼”的“空”字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嗎?它與《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現的意境是否相同?請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 “鳥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勞地”的意思,既襯托出夢一般的景色,又隱含了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臺城歷經變遷,已經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卻一年一度春色,連鳥兒也無謂地在啼鳴。這與杜甫的“隔葉黃鸝空好音”有異麯同工之妙。於樂景中註入哀情,反襯自然無情人有情,傳達出詩人心靈深處的憂傷。《鹿柴》中的“空”是“空曠”之意,展現的是大山幽靜、不聞人語的情境,表現寧靜幽深的境界。 |
唐代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詩 Tang Liu Yuxi, "The five topics of Taiwan city of Nanking" Poetry |
【作者】劉禹錫,請參見作者詞條介紹。【出處】《全唐詩》365-35
【正文】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衹緣一麯後庭花。
【賞析】(作者賴漢屏,來自《唐詩鑒賞大辭典》)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稱,最末的那位陳後主更甚。他在豪華的臺城裏,營造了結綺、臨春、望仙三座高達數十丈的樓閣,整天倚翠偎紅,不理朝政,還自譜新麯《玉樹後庭花》,填上淫詞,讓數以千計的美女邊歌邊舞。可怎料笙歌未徹,隋兵已迫都門,樓上紅燈,樓下戰火,連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這靡靡之音中結束了。這首懷古詩,以古都金陵的核心──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首句總寫臺城,綜言六代,是一幅鳥瞰圖。“六代競豪華”,乍看衹是敘事,但前面冠以“臺城”,便立刻使人聯想到當年金陵王氣,今日斷瓦頽垣,這就有了形象。“豪華”之前,着一“競”字,直貫六朝三百多年歷史及先後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競”當然不是直觀形象,但用它來點化“豪華”,使之化成了無數幅爭奇鬥巧、富麗堂皇的六代皇宮圖,它比單幅圖畫提供的形象更為豐滿。
次句在畫面上突出了結綺、臨春兩座凌空高樓(還應包括另一座“望仙閣”在內)。“事最奢”是承上“豪華”而發的議論,“最”字接“競”字,其奢為六朝之“最”,可說登峰造極,那麽陳後主的下場如何,是不難想象了。這一句看起來寫兩座高樓,而議論融化在形象中了。這兩座高樓,雖然衹是靜止的形象,但詩句卻能引起讀者對樓臺中人和事的聯翩浮想。似見簾幕重重之內,香霧縹緲之中,舞影翩翩,輕歌陣陣,陳後主與妖姬豔女們正在縱情作樂。詩的容量就因“結綺臨春”引起的聯想而更加擴展了。
第三句記樓臺今昔。眼前野草叢生,滿目瘡痍,這與當年“萬戶千門”的繁華景象形成多麽強烈的對比。一個“成”字,給人以轉瞬即逝之感。數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變成了野草,其中極富深意。我們仿佛置身於慘碧凄迷的瓦礫堆中,當年粉黛青蛾,依稀可見;今日纍纍白骨,怵目驚心。
結句論述陳後主失國因由,詩人改用聽覺形象來表達,在“千門萬戶成野草”的凄涼情景中,仿佛隱約可聞《玉樹後庭花》的樂麯在空際回蕩。這歌聲使人聯想到當年翠袖紅氈,緩歌曼舞的場面,不禁使人對這一幕幕歷史悲劇發出深沉的感嘆。
懷古詩往往要抒發議論的,但這首詩不作抽象的議論,而是把議論和具體形象結合在一起,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讓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接目搖心的具體形象,使詩句具有無限情韻,發人深思,引人遐想。這樣,我們毫不感到是在聽詩人枯燥地譏評古人古事,衹感到在讀詩中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
河北臺城 City of Hebei Taiwan |
臺城鄉位於磁縣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臺城,在縣人民政府駐地北偏東20公裏,107國道西2公裏處。1953年6月始置東城基鄉。1956年11月劃歸邯鄲市,1961年7月成立東城基人民公社,同年9月劃回磁縣。1963年公社駐地遷至河南村, 1982年5月改為河南公社,同年6月又改稱臺城公社(河南村更名為臺城),因駐地得名。1984年改稱臺城鄉。1996年1月將林峰鄉並入。東與花官營鄉相鄰;南與馬頭生態工業城交界;西與南城鄉搭界;北與邯山區北張莊鄉接壤。總面積23.5平方公裏。5947戶,24808人。含15個自然村,轄15個村民委員會。
地處丘陵、丘前傾斜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海拔70~200米,地下水位6~10米。主要土壤為石灰性褐土、褐立性上和潮褐土。高級渠、牤牛河從境內穿過。總耕地面積27273畝,其中水澆地15721畝。
2005年糧食總産16702萬噸,農作物主要有小麥、𠔌子、玉米、棉花、芝麻等。玉米製種是全鄉農業經濟一大支柱。鄉鎮企業有磚廠、油坊、水泥廠、白灰廠、石子廠、鑄件廠、塑料製品廠、電子廠、冶金機械廠、藥廠、工業泵廠、奶牛養殖廠、肉雞養殖廠、服裝廠等。
鄉辦初中1所,小學9所。衛生院2處,個體診所33個。邯鄲市種畜場在鄉西北部。邯鄲飛機場在趙拔莊村南。京廣鐵路、邯濟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從鄉東綫南北通過,馬峰復綫、成峰公路、邯鄲至磁山環形鐵路從境內通過。
境內有北朝古墓4座。
河北安平縣臺城村
中國共産黨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誕生於衡水市安平縣城西南3.5公裏處的臺城村內。
中共安平縣臺城特別支部是在李大釗同志的直接領導下,由弓仲韜同志一手創建的。弓仲韜1886年生於臺城村的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曾在北京參加支持維新變法的運動。受其父影響,弓仲韜青少年時期就關心國傢大事,憂國憂民,思想進步,經常嚮群衆進行反封建宣傳,提倡婦女放足,並在村中第一個剪掉了辨子。
1916年,弓仲韜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受新文化運動的熏陶,一有空閑,他便去北大圖書館閱讀進步書籍,在那裏與李大釗相識,兩人經常促膝交流。在李大釗的啓發和引導下,弓仲韜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並經常去天橋,在群衆中宣傳革命思想。1919年,弓仲韜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同年畢業後,在北京沙灘一小學任教。任教時的弓仲韜與李大釗保持着密切的交往。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李大釗負責北方黨的工作。1923年春,他介紹弓仲韜加入中國共産黨。在一次交流中,他滿懷希望地對弓仲韜說:“要到農村去開展工作,把農民組織起來,當浩大的農民群衆被組織起來參加革命時,中國革命的成功就為時不遠了”。
1923年暑假,弓仲韜回鄉前與李大釗辭別,李大釗再次鼓勵他要在家乡廣泛發動工農大衆,建立、發展黨組織。聽着李大釗的教誨,弓仲韜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飛到廣阔的農村,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8月,他帶着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帶着李大釗的指示,毅然辭去北京收入豐厚的教師工作,躊躇滿志地回到家乡。弓仲韜回鄉後,立即深入到群衆中,和他們打成一片,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需求。通過調查,他意識到要發動群衆進行革命鬥爭,首先要教育民衆,啓發民智。於是他在自己的傢裏成立了“平民夜校”,自編教材《平民千字文》,動員村中50多個青壯年到夜校學習。在識字的同時,嚮學員灌輸革命理論。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學員們認識到了使自己貧窮落後的社會根源,産生了組織起來翻身求解放的願望。在“平民夜校”的基礎上,弓仲韜組建了臺城村農民協會,利用農會組織互幫互助,維護農民權益。從中,他培養了幾名入黨積極分子。1923年8月,弓仲韜介紹思想進步、積極肯幹的弓鳳州、弓成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並在他傢中成立了中共安平縣臺城特別支部(以下簡稱特支),弓仲韜任支部書記,弓鳳州任組織委員,弓成山任宣傳委員,受中共北京區委的直接領導。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這樣誕生了。特支成立後,按照北京區委的指示,特支研究分析了當地的社會狀況,决定在工農群衆和知識分子中同時開展黨的工作,並做了具體分工,弓仲韜負責在知識分子中活動,弓鳳州在農民中活動。到1923年底,先後發展了弓振明、畢老聘、弓結流、弓偶氣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臺城特支的誕生,為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的建立創造了條件。1924年2、3月間,在上級黨的領導下,弓仲韜與安平縣北關高小校長李少樓取得了聯繫,二人通力合作,從事安平縣黨的創建工作。從此,安平縣的黨組織建設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他們二人介紹敬思村的張麟閣(安平縣教育界知名人士,後叛變),北關李春耀、張述增三人入了黨。隨後又吸收敬思村的袁大楞、李更入黨,隨着黨員數量的增加,他們建立了北關高小和敬思村兩個黨支部,支部書記分別由李少樓和張麟閣擔任。
李大釗對安平縣黨組織的迅速發展非常欣慰,他寫信鼓勵弓仲韜繼續努力,並指示可相機建立安平縣委,加強黨對全縣工農運動的統一領導。為落實李大釗指示,1924年8月15日,臺城、敬思村、北關高小三個黨支部選派了弓仲韜、弓鳳州等九名代表在敬思村召開安平縣第一次黨代會,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中共安平縣委。會議選舉弓仲韜為縣委書記,張麟閣為組織委員,李少樓為宣傳委員,黨的機關設在弓仲韜傢中。這次會議確立了今後的工作任務就是發展黨的組織,壯大革命力量,啓發群衆覺悟,領導群衆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不久,臺城特支改為臺城支部,弓鳳州任支部書記。
“兩個第一”創立後,我們黨早期農村革命鬥爭的火種就在冀中南這塊大地上蔓延開來,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兩個第一”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着特殊的意義,是我們黨在農村發展史上的大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紅色尋蹤
為了紀念這一段光輝的歷史,加強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教育,安平縣委於2002年6月在臺城村弓仲韜的故居建成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該館占地面積200餘平方米,展室由“火種”、“星火燎原”、“建設傢園”三部分組成。布展圖片照片資料200多幅、實物200多件。內容包括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和河北省第一個縣委的建立過程、安平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戰鬥歷程、安平人民在“兩個第一”精神鼓舞下各項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
紀念館對外開放後,特別是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來此參觀接受教育的幹部、黨員、學生、群衆絡繹不絶。到目前為止,來此瞻仰參觀者達10萬餘人次,其中市外參觀人員逾千人次。紀念館已成為衡水市及周邊省市回顧黨的歷史、緬懷革命先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兩個第一”的光榮歷史已成為對廣大黨員幹部、各界群衆及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臺、河北電視臺、河北日報及省外多傢新聞媒體和17傢網站,先後對我市今年“七一”前夕舉辦的“兩個第一”紀念活動進行了深入報道,在省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進一步提高和擴大了其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中共中央、河北省委有關領導和在冀中冀南老區戰鬥過的老幹部對紀念館的建設都給予了很大的關註。衡水第一任專員、鐵道部原部長劉建章,中共中央原組織部長呂楓、張全景莅臨指導,省委副書記趙世居、劉德旺等省領導多次參觀,對紀念館的建設管理和使用、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做出了重要指示,衡水市委、市政府對紀念館的建設、管理極為重視,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兩個第一”紀念館的建設管理工作,並組建了由市委主管副書記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集中力量打造這一“紅色品牌”。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市旅遊局聯合推出了以“兩個第一”紅色旅遊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旅遊綫路,並在通往臺城村的各個路口設立了旅遊交通標志牌。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加大了對“兩個第一”這一紅色旅遊品牌的宣傳力度,力求使這一品牌盡快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旅遊品牌。 旅遊嚮導
安平縣經濟發達,特色鮮明。這裏是全國著名的“絲網之鄉”,又是國際絲網博覽會的會址,每年都在這裏舉辦國際絲網博覽會。安平絲網有500年的歷史,目前絲網生産已經遍及全縣。絲網産品已經發展到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和臺灣、香港等130個國傢和地區。城村西東南行15公裏,是饒陽縣五公村全國勞模耿長鎖農業合作社所在地。城西村南行20公裏即全國著名的“蜜桃之鄉”------深州。深州市農村廣種“深州大蜜桃”,從陰歷五月到八月,不同的桃子品種先後成熟,其味道之鮮美甜蜜,非其他地方可比,遊客可到桃園內親手采摘,當場品嚐,桃農還會教你品嚐、挑選、保存的方法,使你在旅途中有一份意外的收穫。 |
|
臺城村 臺城鎮 臺城鄉 臺城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