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北鬆山機場(taipei songshan airport)
1機場類型: 軍民合用
2管理機構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國防部”
3啓用日期 :1950年4月16日
4服務城市 :臺北市
5海拔高度 :5米(18英尺)
6面積 :約182公頃
7標高 :平均海拔18呎
8機場代碼 :
iata icao
tsa rcss
9地理位置: 北緯25°04′10″ 東經121°33′06″
10跑道 :
方向:10/28
長度: 8,547英尺 (2,605 米)
表面:柏油混凝土
簡介:臺北鬆山機場(taipei songshan airport, iata:tsa, icao:r 臺北鬆山機場
taipei songshan airport
機場類型 軍民合用
管理機構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國防部”
啓用日期 1950年4月16日
服務城市 臺北市
海拔高度 5米(18英尺)
面積 約182公頃
標高 平均海拔18呎
機場代碼
iata icao
tsa rcss
地理位置
緯度 經度
北緯25°04′10″ 東經121°33′06″
跑道
方向 長度 表面
英尺 米
10/28 8,547 2,605 柏油混凝土
簡介:臺北鬆山機場(taipei songshan airport, iata:tsa, icao:r css)是臺灣交通部門民用航空局臺北國際航空站與臺灣“國防部”空軍鬆山基地共享的中型機場,位於臺北市鬆山區敦化北路末端,由民權東路與民族東路與市區相隔。由於位於臺北市鬆山區,臺北鬆山機場又通稱為鬆山機場或臺北機場。由於夏季暴風雨或是臺風的影響,鬆山機場在夏季的午後很容易形成空氣對流,較低的雲層常影響飛行。
最早興建於日據時期時為軍方專用機場,二次大戰結束、中央政府接收臺灣後改為軍民共享,也曾開設“臺北-上海”航班。在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守到臺灣後,鬆山機場也逐漸擴建,以應付逐漸成長的島內和島外航班。鬆山機場雖然歷經多次擴建/改善工程,但都因為腹地過小而成效不彰,於是臺灣在1970年代進行的十大建設裏包含在臺北市郊區的桃園縣興建一座新的國際機場,為後來的中正國際機場。在1979年中正國際機場開放後,鬆山機場也改為島內航班專用機場。
1999年初,為了減低臺北市內最高的建築物-臺北101大樓對飛航安全的影響,臺灣“民航局”改變商業航班進出鬆山機場的飛行路綫。不過,考慮到飛機航班進出鬆山機場的安全,這問題在1999年底時獲得瞭解决,臺北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專案嚮後延伸一段距離,確保在2003年大廈建造完成時依然可以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雖有“國際航空站”之名,但自桃園中正國際機場開放後,鬆山機場已為純島內航班航空站,目前為島內航綫輻輳。若是中正機場無法降落時,除了轉往小港機場降落,有時島外綫班機也會改由鬆山機場降落。
相關資料:
航站大廈:第一航廈樓地板面積46,000平方公尺第二航廈樓地板面積18,200平方公尺
年容量:9,930,000旅客人次
停車場:七處,可停放汽車1,170輛
空橋:8座維修棚廠:4 座
飛航作業時間:
鬆山機場屬於廿四小時開放作業機場,惟限於噪音管製,民航運輸班機起降時間為每日 6:00~23:00。
駐站營業航空公司:
共八傢,民航運輸四傢,普通航空業四傢。
民航運輸業者:計有遠東、復興、立榮、華信等四傢航空公司。
普通航空業者:計有中興、大鵬、德安、凌天等四傢航空公司。
各航空公司市場占有率以遠東(36.48%)最高;其次為立榮航空,占27.86%。
飛航航綫
該站班機航綫網絡通達高雄、馬公、花蓮、臺南、臺東、金門、嘉義、臺中、馬祖南竿、馬祖北竿、屏東、恆春等十二條航綫。
飛航機型
dh8,fk-50, fk-100, md82, md90,atr72, a320, a321, b757
飛航架次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飛次航架次共計91,513架次,較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同期之架次,減少11.40%
客運量: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旅客人次共計6,962,794人次,較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同期之人次,減少12.62%。
貨運量: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貨運量共計14,397公噸,較93年8月至94年7月同期之貨運量,減少0.72%。
作業收入:
2005年度作業收入共計833,644仟元,其中航空收入為397,532,169元,非航空收入為436,132,231元。 | | 臺北鬆山機場(Taipei Songshan Airport)
機場類型: 軍民合用
管理機構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國防部”
啓用日期 :1950年4月16日
服務城市 :臺北市、基隆市
海拔高度 :5米(18英尺)
面積 :約182公頃
標高 :平均海拔18呎
地理位置: 北緯25°04′10″ 東經121°33′06″
跑道 :方向:10/28 ;長度: 8,547英尺 (2,605 米);表面:柏油混凝土 | | 臺北鬆山機場(Taipei Songshan Airport, IATA:TSA, ICAO:R CSS)是臺灣交通部門民用航空局臺北國際航空站與臺灣“國防部”空軍鬆山基地共享的中型機場,位於臺北市鬆山區敦化北路末端,由民權東路與民族東路與市區相隔。由於位於臺北市鬆山區,臺北鬆山機場又通稱為鬆山機場或臺北機場。由於夏季暴風雨或是臺風的影響,鬆山機場在夏季的午後很容易形成空氣對流,較低的雲層常影響飛行。
最早興建於日據時期時為軍方專用機場,二次大戰結束、中央政府接收臺灣後改為軍民共享,也曾開設“臺北-上海”航班。在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守到臺灣後,鬆山機場也逐漸擴建,以應付逐漸成長的島內和島外航班。鬆山機場雖然歷經多次擴建/改善工程,但都因為腹地過小而成效不彰,於是臺灣在1970年代進行的十大建設裏包含在臺北市郊區的桃園縣興建一座新的國際機場,為後來的中正國際機場。在1979年中正國際機場開放後,鬆山機場也改為島內航班專用機場。
1999年初,為了減低臺北市內最高的建築物-臺北101大樓對飛航安全的影響,臺灣“民航局”改變商業航班進出鬆山機場的飛行路綫。不過,考慮到飛機航班進出鬆山機場的安全,這問題在1999年底時獲得瞭解决,臺北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專案嚮後延伸一段距離,確保在2003年大廈建造完成時依然可以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雖有“國際航空站”之名,但自桃園中正國際機場開放後,鬆山機場已為純島內航班航空站,目前為島內航綫輻輳。若是中正機場無法降落時,除了轉往小港機場降落,有時島外綫班機也會改由鬆山機場降落。 | | 航站大廈:第一航廈樓地板面積46,000平方公尺第二航廈樓地板面積18,200平方公尺
年容量:9,930,000旅客人次
停車場:七處,可停放汽車1,170輛
空橋:8座維修棚廠:4 座
飛航作業時間:
鬆山機場屬於廿四小時開放作業機場,惟限於噪音管製,民航運輸班機起降時間為每日 6:00~23:00。
駐站營業航空公司:
共八傢,民航運輸四傢,普通航空業四傢。
民航運輸業者:計有遠東、復興、立榮、華信等航空公司。
普通航空業者:計有中興、大鵬、德安、凌天、川航等航空公司。
各航空公司市場占有率以遠東(36.48%)最高;其次為立榮航空,占27.86%。
飛航航綫
該站班機航綫網絡通達高雄、馬公、花蓮、臺南、臺東、金門、嘉義、臺中、馬祖南竿、馬祖北竿、屏東、恆春、成都(包機)、重慶(包機)、南京(包機)的航綫。
飛航機型
DH8,FK-50, FK-100, MD82, MD90,ATR72, A320, A321, B757
飛航架次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飛次航架次共計91,513架次,較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同期之架次,減少11.40%
客運量: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旅客人次共計6,962,794人次,較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同期之人次,減少12.62%。
貨運量: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貨運量共計14,397公噸,較93年8月至94年7月同期之貨運量,減少0.72%。
作業收入:
2005年度作業收入共計833,644仟元,其中航空收入為397,532,169元,非航空收入為436,132,231元。 | | 臺北鬆山機場創建於日治時期,且於1930年代起即開設定期航班。最重要的定期國際班機為當時之歐亞航空公司,以Ju-52型客機,每兩周由柏林經近東、中東、南亞等地飛抵鬆山機場,並繼續飛往福岡、名古屋、東京等地,然後經原航綫飛返柏林。二次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改為軍民共用,也曾開設臺北至上海航班。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遷移到臺灣後,鬆山機場也逐漸擴建,以應付逐漸成長的國內和國際航班。
鬆山機場雖然歷經多次擴建和改善工程,但是因為腹地過小而成效不彰;於是在1970年代進行的十大建設裏規劃在臺北市郊區的桃園縣興建一座新的國際機場──中正國際機場(今臺灣桃園國際機場)。1979年,中正國際機場啓用後,鬆山機場也隨即改為國內航班專用機場;但若是國際綫班機因故無法降落桃園機場時,除了高雄小港機場之外,鬆山機場也是候選的緊急備降機場之一。2008年7月起開始的兩岸常態包機,已將鬆山機場列入起降機場之一,民航局亦開始對航廈進行整建以增加證照查驗及行李轉盤等設施。
臺北鬆山機場現擁有兩座航廈、一座貨運站,民航局總部亦座落於此。由於鬆山機場的上空,在夏季的午後很容易形成空氣對流,以及臺風侵襲臺灣的因素,所以飛機的起降常常受到影響。
1999年初,為了減低臺北市內最高的建築物─臺北101大樓對飛航安全的影響,民航局改變商業航班進出鬆山機場的飛行路綫。不過,考慮到飛機航班進出鬆山機場的安全,這問題在1999年年底時獲得瞭解决,臺北101大樓專案嚮後延伸一段距離,確保在2003年大廈建造完成時依然可以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2008年12月15日上午8時,兩岸包機正式邁嚮常態化,半世紀以來第一架直接由臺北飛航情報區切入上海飛航情報區的航班由本機場起飛。鬆山機場將來也將進行整建,以容許空中巴士A330或波音767等級中型客機正常起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