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臺兒莊區為棗莊市轄區,位於山東省的最南部,地處魯蘇交界,東連沂蒙山,西瀕微山湖,南臨交通樞紐徐州,北接孔孟之鄉麯阜。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公裏,轄5鎮1街,21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30萬人。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發生地。
臺兒莊歷史悠久。臺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清初,臺兒莊已相當繁華,居於古嶧縣40個集鎮之首,繁榮富庶,商賈雲集,船舶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裏,夜不罷市。據《嶧縣志》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
臺兒莊區地理位置優越,具備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臺兒莊150 公裏半徑之內有徐州觀音、連雲港、濟寧、臨沂四個機場;有石臼、嵐山、連雲港三大港口;京福高速公路、206國道、濰(坊)徐(州)、棗(園)徐(州)公路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橫貫東西;南有隴海鐵路,西有京滬鐵路。區域內已經形成了由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組成的綜合運輸網絡。全區城鄉已建成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為輔,集語音、數據、多媒體業務為一體的通信網,城鄉電話全部進入國內國際自動網,隨時能與世界180多個國傢和地區通話聯絡。區內有35千伏變電所4座 。並有3萬千瓦熱電廠一座。
臺兒莊地處要津,交通便利。臺兒莊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戰略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1938年春的臺兒莊大捷,使臺兒莊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名城,被中外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京福高速公路、206國道、104國道和即將修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穿境而過。附近有徐州觀音、臨沂、濟寧、連雲港4個機場及石臼、嵐山、連雲港3個海港。“黃金水道”京杭運河橫貫全境42公裏,常年通航2000噸級船舶,水上運輸直達揚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
臺兒莊自然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36種,主要有煤炭、石膏、石灰石、石英石等。其中煤炭儲量8000萬噸、石灰石6億噸、石膏地質儲量5200萬噸。現已形成800萬噸旋窯水泥、200萬噸煤炭生産能力,成為魯南地區重要的建材、能源基地
臺兒莊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産基地。全區形成了“三水”農業、桑蠶、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導産業,有濤溝橋大米、仙芝牌蘑菇、張莊蜜桃、邳莊河蟹、運河甲魚、張傢狗肉等20多個名優農産品。工業經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全區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輕紡、釀造、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和農副産品加工等佈局合理,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體係,産品600多種。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務、深加工、外嚮型、科技型等 7 類民營經濟群體。對外經貿異常活躍。全區出口商品發展到 16 類近 60 個品種,産品銷往世界 20 多個國傢和地區。規劃興建了以“臺灣工業園”為主的工業經濟園區,臺灣商業街、歐式商貿街和臺兒莊批發城等已形成規模優勢,輻射周邊 3 省 8 個地市。
區駐地臺兒莊歷史悠久。臺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清初,臺兒莊已相當繁華,居於古嶧縣40個集鎮之首,繁榮富庶,商賈雲集,船舶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裏,夜不罷市。據《嶧縣志》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明萬歷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流經臺兒莊,逐漸形成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1912年棗臺鐵路通車,1935年臺趙鐵路建成,臺兒莊成為中興煤炭公司遠銷江浙的煤港碼頭。
臺兒莊地處要津,交通便利。臺兒莊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戰略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1938年春的臺兒莊大捷,使臺兒莊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名城,被中外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京福高速公路、206國道、104國道和即將修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穿境而過。附近有徐州觀音、臨沂、濟寧、連雲港4個機場及石臼、嵐山、連雲港3個海港。“黃金水道”京杭運河橫貫全境42公裏,常年通航2000噸級船舶,水上運輸直達揚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
添加新圖片 臺兒莊生態環境優美。城區駐地環城河、古運河(月河)交錯,全區緑化覆蓋率達到30.6%。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被列為全國百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百傢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綫路。城區內3公裏明清古運河,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着的運河”、“京杭大運河僅存遺産村莊”。現在由國傢撥款要重建古運河!估計到2010年會完成!建設成運河古城。
今天的臺兒莊是一座富裕、文明、秀美、和諧的生態之城,開放之城,臺兒莊區委、區政府以人為本,樹立了科學的發展觀,正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勤勞樸實、淳厚重諾、熱情好客的臺兒莊人民,真誠地歡迎海內外朋友來臺兒莊觀光旅遊,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再普新篇……
臺兒莊農業實現了産業化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等,是無公害蔬菜基地,也是畜牧業和幹鮮果品基地。2006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全區初步形成了桑蠶、林果、瓜菜、“三水”農業、食用菌、畜牧六大主導産業,有8個農産品通過無公害質量認證,培植了玉米澱粉、畜産品加工和稻米、果品加工等竜頭企業。
臺兒莊工業經濟門類齊全。構建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輕紡、機械製造、電子和農副産品加工等門類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優化的工業體係。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務、深加工、外嚮型、科技型等7類民營經濟群體。對外經濟貿易活躍,出口商品發展到16類近60個品種,産品銷往20多個國傢和地區。
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機勃勃。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裏的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建成區4平方公裏,實現了“六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五縱五橫”道路框架,項目總量達到123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0個。
臺兒莊生態環境優美。城區駐地環城河、古運河(月河)交錯,全區緑化覆蓋率達到30.6%。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被列為全國百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百傢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綫路。城區內3公裏明清古運河,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着的運河”、“京杭大運河僅存遺産村莊”。
今天的臺兒莊是一座富裕、文明、秀美、和諧的生態之城,開放之城,臺兒莊區委、區政府以人為本,樹立了科學的發展觀,正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勤勞樸實、淳厚重諾、熱情好客的臺兒莊人民,真誠地歡迎海內外朋友來臺兒莊觀光旅遊,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再普新篇…… |
|
初步核算,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88.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1.54億元,增長0.8%;第二産業增加值54.95億元,增長12.6%;第三産業增加值21.87億元,增長13.0%。三次産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3.0%、62.2%和24.8%。全區人均GDP達到29258元,增長10.9%。
全年糧食總産量28.91萬噸,比上年增長5.3%,其中,夏糧産量15.88萬噸,增長10.8%;秋糧産量13.03萬噸,下降0.8%。油料總産量1538噸,下降0.6%;水果總産量1.33萬噸,增長25.2%。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3.85億元,增長14.6%,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94億元,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1.18億元,分別增長18.8%和-32.1%。
全年完成全社會投資41.63億元,同比增長26.8%。
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3億元,其中,國內遊客31.7萬人次,國外遊客0.3萬人次。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07億元,比上年增長21.8%。
全年簽訂招商引資合同項目64個,實際到位區外資金22.1億元,增長1.0%。其中,實際到位固定資産投資13.7億元。
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2008年,全區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4355萬美元,增長39.3%,其中,進口總額207萬美元,增長16.3%;出口總額4148萬美元,增長40.7%。實際利用外資2335萬美元,增長123.9%。
全區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2.85億元,增長15.4%。財政收入結構呈現積極變化,地方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72%,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98億元,增長31.4%。
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9.4平方公裏,建成區緑化覆蓋率達27.2%,人均公園緑地面積達8.8平方米。
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4‰,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5.6‰。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304750人,比上年末增加160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80264人,占總人口的26.3%;農業人口224486人,占總人口的73.7%;戶籍人口性別比為115(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0元,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5266元,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842元,增長15.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56元,增長8.7%。 |
|
370405 |
|
臺兒莊為山東省棗莊市轄區之一,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總面積538.5平方公裏,人口30萬。
臺兒莊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歷來為兵傢、商傢必爭之地。1938年春,發生在此的臺兒莊大戰,殲敵萬餘人,英雄的臺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臺兒莊區地理位置優越,具備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臺兒莊150公裏半徑之內有徐州觀音、連雲港、濟寧、臨沂四個機場;有石臼、嵐山、連雲港三大港口;京福高速公路、206國道、濰 ( 坊 ) 徐 ( 州 ) 、棗 ( 園 ) 徐 ( 州 ) 公路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橫貫東西;南有隴海鐵路,西有京滬鐵路。區域內已經形成了由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組成的綜合運輸網絡。
全區城鄉已建成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為輔,集語音、數據、多媒體業務為一體的通信網,城鄉電話全部進入國內國際自動網,隨時能與世界180多個國傢和地區通話聯絡。區內有35千伏變電所4座,供電容量47,000KVA,110千伏變電所2座,供電容量140,000KVA。並有3萬千瓦熱電廠一座。
農業資源豐富。臺兒莊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産基地。全區形成了“三水”農業、桑蠶、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導産業,有濤溝橋大米、仙芝牌蘑菇、張莊蜜桃、邳莊河蟹、運河甲魚、張傢狗肉等20多個名優農産品。工業經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全區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輕紡、釀造、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和農副産品加工等佈局合理,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體係,産品600多種。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務、深加工、外嚮型、科技型等7類民營經濟群體。對外經貿異常活躍。全區出口商品發展到16類近60個品種,産品銷往世界20多個國傢和地區。規劃興建了以“臺灣工業園”為主的工業經濟園區,臺灣商業街、歐式商貿街和臺兒莊批發城等已形成規模優勢,輻射周邊3省8個地市。
臺兒莊區委、區政府作出了“全民招商引資,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决策,確立了“解放思想,放寬政策,創造優良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國有、集體、民營經濟一齊搞,努力構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開放、大引資、大招商格局”的工作思路,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勤勞、樸實的臺兒莊人民願與海內外朋友一道,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再創新的輝煌。
臺兒莊歷史悠久,境內出土的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區駐地臺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明萬歷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流經臺兒莊,逐漸形成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1912年棗臺鐵路通車,1935年臺趙鐵路建成,臺兒莊成為中興煤炭公司遠銷江浙的煤港碼頭。
臺兒莊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有着光輝的一頁。1938年春,李宗仁將軍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城內外與侵華日軍血戰半月,痛擊坂垣、磯𠔌兩個精銳師團,殲敵萬餘人。臺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如今,臺兒莊已成為一座具有水鄉風貌的河港商貿旅遊城市。新開闢的運河觀光綫、月河遊覽綫和臺兒莊大戰遺址參觀綫,景色迷人,別具特色,被山東省列入“一山、一泉、一聖人、一戰”旅遊南綫,推嚮國際市場,為山東九大旅遊強縣之一。 |
|
臺兒莊區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淮北平原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南北高,中間低。韓撞運河西端高處35米,東端趙村最低處海拔24.5米;南部多為山區,北部多為平原澇窪地。丘陵可利用面積121120畝,占全區總面積的18.6%;平原面積528802畝,占總面積的81.4%。
離臺兒莊不到30公裏與群山逶拖的黃邱山套連為一體。山不算高大,主峰海拔270米,卻也是氣勢非凡,險峻異常。遠遠望去 ,山頭連綿,林木茂盛蔥蘢蓊鬱。山下澗溪環擁,清流潺潺。我們沿一條麯麯折折的羊腸小道,來到山坡。山坡較為開闊,據說是古時演兵操練之所。
從煙波浩淼的微山湖東口,一條蜿蜒麯折的河流迤邐嚮東,流經廣袤的魯南大地,進江蘇入中運河,這就是臺兒莊運河,全長42、5公裏。
古老的臺兒莊運河是臺兒莊一道靚麗的風景綫。大運河上,全長753米的臺兒莊運河大橋凌空飛架,如長竜臥波。號稱“江北第一閘”的臺兒莊船閘巍然屹立,似虎踞竜盤,蔚為壯觀。
臺兒莊運河兩岸港埠貨物堆積如山,河面百舸爭流,千帆競過,汽笛之聲不絶於耳,一派繁忙景象。當夜幕降臨,港灣的點點漁火連同萬傢燈火,與夜色中的燦爛群星交相輝映,形成了十裏港灣不夜城的獨特景觀。
臺兒莊屬暖溫帶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同時,臺兒莊屬淮河流域運河水係,鏡內河道縱橫如網,主要河流有13條,總長176.8公裏,流域面積136.5平方公裏。
農業資源豐富。臺兒莊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産基地。全區形成了“三水”農業、桑蠶、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導産業,有濤溝橋大米、仙芝牌蘑菇、張莊蜜桃、邳莊河蟹、運河甲魚、張傢狗肉等 20 多個名優農産品。區鏡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産資源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河沙、黏土等。 |
|
臺姓立村,故稱臺傢莊,而後演變成臺莊、臺兒莊。1962年6月建區,始稱臺兒莊區。
臺兒莊起於周朝,今區境屬傅陽國。戰國時期至秦朝,北部屬蘭陵縣,西南部屬傅陽縣。漢朝至西晉,北部分屬蘭陵縣、丞縣,西南部仍屬傅陽縣。東晉時,全境屬丞縣,隋時該書蘭陵縣。唐朝至北宋,屬丞縣。金至元朝,又屬蘭陵縣,東南部分地區屬邳州。明清時,屬嶧縣。明萬歷三十四年,臺兒莊始設巡檢司。清雍正元年,臺兒莊設參將署、縣丞署等。
1912--1927年沿清製。1928年後,區境屬嶧縣;1939年初至1945年8月,臺兒莊淪陷,屬日偽兗濟道嶧縣;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屬民主政權運河縣;1946年7月至1948年底,屬嶧縣。
1949年至1953年8月,屬蘭陵縣;1953年9月至1955年11月劃歸嶧縣;1962年6月建臺兒莊區,下轄臺兒莊、泥溝、蘭城店、馬蘭屯、彭樓、邳莊、薛莊、澗頭集、侯孟、張山子10個公社。1984年4月,區轄的10個公社改為4鎮(臺兒莊、泥溝、澗頭集、張山子)、6鄉(蘭城店、馬蘭屯、彭樓、邳莊、薛莊、侯孟、),1996年轄5鎮(臺兒莊、泥溝、邳莊、澗頭集、張山子)5鄉(蘭城店、馬蘭屯、彭樓、薛莊、侯孟、),2002年轄5鎮(馬蘭屯、泥溝、邳莊、澗頭集、張山子)一街(運河)。
2001年,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千米。轄轄1個街道、5個鎮,351個行政村。年底全區總人口28.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0萬人。
2002年,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千米。轄轄1個街道、5個鎮,211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28.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1萬人。
2003年,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千米。轄6個鎮(辦事處),211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28.6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18萬人。 |
|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因元宵是節日食品而得名,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觀賞燈火,所以又稱燈節。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合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為三元,分屬天地水三官的誕辰。民間一般習慣稱作正月十五,或稱過十五。麯阜、鄒城、泗水一些地方稱正月十五為“過小年”、“小年”。十五是繼春節之後的一個比較重大的傳統節日,至今城鄉仍然普遍慶祝。
唐朝以前,有臘月賞燈的習俗,是漢明帝從西域引進的。據《僧史》記載,西域臘月晦日,稱為大神變,該日燒燈裱佛。漢明帝引進以後,逐步發展為賞燈。唐代把賞燈的時間正式定為正月十五,唐玄宗時規定元宵節前後三天弛禁,開市賞燈。宋代並頒詔令,把元宵賞燈作為一項制度確立下來。明太祖建都南京,為了招徠天下富商,放燈十天。清太宗時,仍然規定元宵三夜,開市賞燈。到了近代,全國各地賞燈的起止日期,參差不齊,有的三夜,有的五夜,有的甚至長達十夜。民國時期規定,元宵節前後三天為燈節,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殘燈。這一習俗在德州、淄博等地至今不衰,其他地區一般衹十五日一天,個別地區兩天。
山東的花燈種類繁多,各有特色。膠東、魯中和魯西南地區習慣用豆面和玉米麵做成生肖燈,照家庭成員屬相,每人一盞屬相燈,節日晚上共置一盤中點燃,俗傳誰的燈燃亮的時間長,誰必長壽。有的做全部十二生肖燈,寓意在於消除病災,使人丁興旺。此外做代表十二個月的月燈,用於祈禱各該月收穫的農作物、水果和蔬菜取得豐收。做狗燈擺在門口,做牛燈、馬燈送在牛棚、馬棚,做雞燈放在雞窩上,做金魚燈放在水缸裏,做荷花燈、壽桃燈、娃娃燈放在居室各處。乳山等地做一盞“看場佬”燈,形為一肩扛各種農具的老人,節日晚上由傢中男孩點燃送到打𠔌場園中間,燃盡之後由傢中長者據燃燒情況預卜當年各種作物的豐歉。也有的地方,元宵節傍晚,人們插上燈芯,填進食油,然後莊重地點燃。據說從燈芯燃燒後的形狀可以得到各種“信息”。如六月燈的燈芯燒成米粒狀,就預示小麥將獲得豐收。民間傳說,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們往往端着燈互相照照臉龐,還要照一照屋內屋外的各個角落。諸城的習俗與膠東相似,不同的是女主人等傢人入睡後,端着面燈逐個地照一下肛門,邊照邊念:“豆面燈,豆面燈,照照腚眼不招蟲。”據說,這樣做可以防止腸道傳染病。
元宵節這天,一些地區廟會十分熱鬧。費縣玉皇廟會在元宵節這天舉行“送駕”儀式。送駕隊伍由八桿彩旗前導,繼而是鑼鼓隊,高蹺、旱船、獅子舞等尾隨其後。進了廟宇,焚香獻供,載歌載舞。最後將立春時做的“春公雞”紛紛撒下,興盡而歸。麯阜、鄒城、泗水交界處的尼山,是孔子誕生地,正月十五有夫子洞廟會(又有“聖廟會”、“夫子洞會”等名稱),會期三天,會場設在尼山孔廟門前,參加者多為年輕婦女與兒童,會中有賣玩具、小吃的攤販,有唱戲等文藝活動,趕會的人常多達數萬人。滕州的元宵節“打花”更是令人傾倒。人們用鐵鍁端着鐵水,嚮樹林中揚撒,火樹銀花,飛珠濺玉,令人拍手叫絶。
一些偏遠農村,雖然沒有什麽燈會和廟會,但習慣開展一些很有趣味的活動。鄄城的姑娘們在元宵節這天製作花樹和花姑娘。她們先用棗枝和彩紙做成花樹,再用秫稭和彩紙做成花姑娘,然後把花姑娘挂到花樹上,最後把花樹插到糞堆上,意思是希望棉花取得豐收。 |
|
臺兒莊國內生産總值31.14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一、二、三次産業比17.6:47.6:34.8。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4.59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00萬元。2002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18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10億元。貸款餘額14.67億元。
農業總産值5.44億元,比上年增長3.8%。2002年末實有耕地面積2.61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5.11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6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05萬公頃。糧食總産15.39萬噸,平均畝産336公斤。糧經産值比60:40。肉豬、牛、羊年出欄18.75萬頭(衹)。肉、蛋、奶産量2.44萬噸。水産品總産量6000噸。
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37.76億元,銷售産值36.94億元,增加值9.55億元,實現利稅3.44億元,利潤2.05億元。企業總數78個,職工2.13萬人。省級以上名牌産品有SD係列壓濾機、2400箱板紙機、SPD係列污泥脫水機、鋼製焊接烘缸、化纖針刺造紙毛毯、臺莊牌425硅酸????水泥、忠仁係列酒、臺兒莊特麯、榴春牌玉米澱粉。
郵政業務總量619.5萬元。市話1.49萬戶,農話2.30萬戶。公路通車里程356公裏,年貨運量539萬噸,客運量138.8萬人次。有泊位126個,其中萬噸級泊位60個,年吞吐量共392萬噸。
城鄉集貿市場10個,商品成交額3.09億元。進出口總值431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385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35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52萬美元,批準外商投資企業4傢。主要旅遊景點有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館、清真寺、中正門、臺兒莊革命烈士陵園、月河公園、竜騰公園、池峰城指揮所、古運河景區、竜山文化遺址曬米城、商周時代的逼陽故城及橋上、西墩、蘭城店等漢墓群。旅遊業年內接待國(境)外客人900人次,國內客人2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億元,其中外匯收入5.7萬美元。 |
|
Tai'erzhuang Qu
0632
370405
277400
區人民政府駐金光路。
臺兒莊區轄1個街道、5個鎮:運河街道、泥溝鎮、 馬蘭屯鎮、 澗頭集鎮、張山子鎮、邳莊鎮。 |
|
- n.: Tai'erzhuang District
|
|
臺兒莊 |
|
????業 | ????務局 | 棗莊市 | 政府工作報告 | 2010年 | |
|
|
臺兒莊區賓館 | 臺兒莊區????務局 | 棗莊市臺兒莊區 | 臺兒莊區服裝廠 | 臺兒莊區羽絨廠 | 臺兒莊區實驗小學 | 臺兒莊區水利賓館 | 棗莊市臺兒莊區衛生防疫站 | 棗莊市臺兒莊區中醫院 | 棗莊市臺兒莊區人民醫院 | 棗莊市臺兒莊區婦幼保健院 | 臺兒莊區黨校玩具廠 | 臺兒莊區泥溝鎮玩具廠 | 棗莊市臺兒莊區服裝廠 | 棗莊市臺兒莊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棗莊市臺兒莊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棗莊市臺兒莊區運河街道辦事處福利院 | 棗莊市臺兒莊區結核病防治所 | 臺兒莊區繁榮綜合公司玩具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