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指篆書。有大篆、小篆,通行於 春秋戰國 及 秦 代,故稱古篆。 明 文徵明 《題黃應竜》詩:“古篆依稀 贛州 字,先 宋 流傳非一日。”《鏡花緣》第四九回:“他所抄之字不知可是古篆?”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頌敦銘》:“銘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 | | 有兩義:
(1)泛指古代篆書,有大篆﹑小篆,通行於春秋戰國及秦代,故稱古篆如清桂馥《續三十五舉》:"宋人間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變態。"
(2)指上古文字,如明趙宦光《寒山帚談》捲上《權輿一》論'九體書':"二曰古篆,三代之書,目見(左目右見)於金石款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