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古田鎮投訴電話竜岩市旅遊投訴電話:0597-233664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古田鎮,位於福建省上杭縣東北部、梅花山南麓,地處竜岩市新羅、上杭、連城三縣區結合部,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a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 |
|
| 古田鎮貌古田鎮,位於福建省竜岩市上杭縣東北部、梅花山南麓,地處竜岩市新羅、上杭、連城三縣區結合部,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A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入選2003年建設部和文物局評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一批)名單。 |
|
| 地處交通要塞,北通連城、長汀,連接江西,西南達上杭、武平,通往廣東,東連竜岩、漳平、達廈門,交通便利,來往旅客川流不息。 |
|
該鎮開發較早,宋代即有人傢居住,民國期間闢為圩場。建國後,經歷年開發建設,已成為繁榮的山區集市。
古田鎮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都在古田這片紅土地上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 |
|
| 古田會議會址位於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原係廖氏宗祠,建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紅四軍進駐古田後改名為“曙光小學”。磚木結構平房,建築面積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澤東同志主持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决議案。 |
|
古田鎮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東北部,距縣城71千米。轄21個行政村。319國道、竜(岩)永(安)、竜(岩)梅(縣)公路交會境內。鎮境東北部屬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代碼]350823106:~201蘇傢陂村 ~202下郭車村 ~203上郭車村 ~204模坑村 ~205文元村 ~206榮屋村 ~207賴坊村 ~208上洋村 ~209五竜村 ~210溪背村 ~211八甲村 ~212竹嶺村 ~213金湖村 ~214吳地村 ~215外洋村 ~216新生村 ~217赤坑村 ~218苎園村 ~219石筍村 ~220洋稠村 ~221大源村
[沿革]1950年設古田鄉,1960年改古田公社,1984年建鎮。1997年,面積217.1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蘇傢陂、下郭車、上郭車、模坑、文元、榮屋、五竜、溪背、吳地、新生、赤康、聉園、石漈、洋稠、大源、八甲、竹嶺、外洋、上洋、賴坊、金湖2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八甲。
[革命紀念地]古田會址和古田會議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古田鎮位於福建省西部、上杭縣東北部、梅花山南麓,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全鎮方圓227平方公裏,轄21個行政村,人口18907人,山林面積266670畝,耕地面積22640畝。
古田鎮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都在古田這片紅土地上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1989年12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視察古田並親筆題詞“繼承和發揚古田會議精神,加強黨和軍隊的建設”;2004年9月再次為古田會議題詞“古田會議是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鬍錦濤、溫傢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等黨和國傢領導人都親臨視察過古田這片紅土地。
小城鎮建設邁出新步伐。2004年該鎮通過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評審,把原來2.5平方公裏的規劃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裏。按城市化管理要求,成立了上杭縣城市監察大隊古田分隊和環衛所,建立集鎮管理第效保潔機製;投資50餘萬元對主街道路面進行修補,沿街設立了水泥垃圾桶,統一規範水果攤架,集鎮周邊8個村建立長效機製;投資200餘萬元興建了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的古田農貿綜合市場,並已投入使用。廣大群衆建房、拆舊建新按照“灰磚黛瓦,緑色欄桿,小河流水”仿古坡屋頂建設,突出古田的歷史文化名鎮建設。
積極推進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近年來在上級的重視和關心下,投入1300餘萬元全面完成了古田會議會址群的維修整治,鋪設連接會址群景點長2.6公裏的景區道路,建立了江澤民同志題詞紀念性建築物,新建兩大旅遊廣場。古田會議會址於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古田鎮被建設部、國傢文物局命名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古田被列入“湘贛閩紅色旅遊區”和國傢30條紅色旅遊精品綫路第7條、古田會議會址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 |
|
古田鎮位於福建省上杭縣東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外新羅、上杭、連城三縣(區)結合部。全鎮方圓227平方公裏,轄21個行政村,4934戶,19594人。91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突破億元,率先成為全國革命老區第一個億元鎮。
長期以來,古田一直是倍受關註的新聞熱點,繼江澤民、鬍錦濤等黨和國傢領導人親臨古田視察後,隨着古田會議七十周年暨江總書記為古田會議題詞十周年紀念的順利進行,中央電視臺又在春節的黃金時間播出了"心連心"藝術團在古田慰問演出盛況以及"焦點訪談"以《古田春早》為題對演出前後的新聞聚焦,使古田成為全國人民關註的"焦點"。
1999年以來,全鎮緊緊圍繞拓展市場、調整結構、創新體製"三大重點"和市場、區域、創新、項目、品牌"五大戰略",結合自身獨特的優勢,着力優化産業結構和投資環境,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解放思想,奮力拼搏,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59148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1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97元。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境內擁有豐富的水力、礦産資源,現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銅、鐵、錳、鉬、鉛鋅、雲母、石灰石、輝緑岩等,特別是石灰石、輝緑岩布點集中、儲量豐富。境內可供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在3萬千瓦以上,建有電站10座,裝機達2.3萬千瓦,建有110千伏和36千伏變電站各1座,並已建成蓄水410萬立方米的梅花山電站水庫;境內有年開採能力150萬噸的石灰石礦和年開採能力16萬噸的鐵、錳等開採企業,並已相應建成大型鐵合金、鑄鐵廠和選礦廠共6傢;境內有水泥廠28傢,年生産能力為120萬噸;有輕鈣廠11傢,年生産能力為3萬噸。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758傢,其中千萬元以上産值有6傢,並且逐步形成了一批企業集團。針對主導産業水泥工業發展所面臨的形勢,擬投資2億元興建年産60萬噸的旋窯水泥廠。目前,該項目也已經省立項審批,進入資金籌備階段。
結構調整勢頭強勁境內地理氣候優勢獨特,農業開發潛力巨大。全鎮共有山林29萬畝,耕地2.3萬畝,平均海拔690米,其中海拔高於600米的耕地有1.7萬畝;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2℃,年均日照時數4133小時,年均降雨量1857毫米,無霜期262天,適合於各類花卉、無公害蔬菜的發展.鎮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大力發展花卉,反季節蔬菜,食用菌等新型特色農業,形成了"公司+基地+竜頭+農戶"的産業結構形式。為切實加強産前、産中、産後的各項服務,成立了梅花山蔬菜協會、閩西古田花卉公司、中國蘭協建蘭樣品園等竜頭示範基地。還加快進度與農業合作辦、科研所等聯合成立了集科技、咨詢、培訓、經營為一體的花卉、蔬菜研究所。目前,全鎮種植反季節蔬菜l萬餘畝,吸引了比利時、意大利、北京、遼寧、廣州、漳平等外地客商來古田投資發展花卉,掀起了古田花卉産業的熱潮,當地百餘戶群衆也熱情高漲,紛紛參與花卉種植業,纍计種植面積達1000餘畝。2002年全鎮大田經作面積達到22000餘畝,糧經比例45:66,實現農業産值1.1億元。以西洋杜鵑、蘭花為主的花卉業和反季節蔬菜種植業已逐步形成規模化、産業化。在此基礎上,還積極擴大適合種植其它農業品種,連片建立起集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特色高優農業。
旅遊産業初見,端倪憑藉得天獨厚的"古田會議"和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以及境內鼕無嚴寒、夏無酷暑的自然環境,鎮着力開發旅遊産業,紅緑旅遊資源得以開發"紅色旅遊"以古田會議址為代表,擁有厚重的革命文化旅遊資源,擁有大型的陳列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鎮結合革命傳統教育,開設了"中國古田紅軍園",推出了"做一天紅軍"和"重走紅軍路"等旅遊項目,成為中國廣大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意志鍛煉教育的營地和省"雛鷹訓練基地"、"緑色旅遊"以開發國際意義的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積極配合市、縣開發梅花山公園等係列旅遊項目。梅花山被中外專傢贊譽為"回歸荒漠帶上的緑色翡翠",是華南虎現存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的自然區域。境內群山環抱,溪流潺潺,鬆竹蔥茂,田園秀麗,薈萃了許多珍貴的生物資源與物種,有"神奇的寶山"、"動植物基因庫"的美稱。境內還擁有蘇傢坡窯洞、協成店、華南虎園、梅花山電力走廊、梅花山"天池"、馬頭山活佛寺等著名旅遊景點。開發建立的以花卉為主的現代農業園區,即將形成新的旅遊景觀。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交通便利,國道319舊綫穿經全鎮,新綫穿插兩頭,集鎮主道及村主道已實現路面硬化,促進了大小交通的接軌;境內通訊發達,開通了集鎮、郭車和西山下三個程控電話模塊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並已開通移動通訊、聯通通訊和先進的有綫光纜電視工程;境內註重集鎮和各大景區的建設,對沿街立面進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鎮中心廣場、影劇院和會址門前雕塑、停車場等大型建設,整治了集鎮和景區的景觀路,進行了大面積緑化、美化,集鎮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同時,按"五改六通一緑化"的要求,完成了各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境內飲服功能齊全,旅遊與購物、住宿、美食等項目有機結合,健全了以農貿市場為中心的商品流通購物體係,建成了各式賓館、旅社、酒傢及小食店等。境內電力和自來水等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已初具旅遊集鎮的規模。
發展戰略科學明晰跨入新世紀,全鎮緊緊圍繞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綫,科技進步為動力,黨的建設為保證,確保古田經濟和各項事業保持全市領先地位。一是確立了"工業興鎮、農業富民、旅遊拓業"的發展戰略,抓住機遇,開拓拼搏,力爭全鎮經濟再上一個新臺階。二是積極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個私經濟,重點做好集體企業體製改革,盡早啓動年産60萬噸的旋窯水泥廠項目,積極做好大源片礦産詳查開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把握以花卉、蔬菜等為主的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着力構建鮮明特色的經濟結構。四是努力實施"旅遊拓業"戰略,做好景點開發和景點建設,搞活第三産業。五是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貿市場,開發沿溪第二市場。六是大力弘揚古田會議精神,認真實踐"三個代表",不斷加強黨的建設。
好風憑藉力,伴我入青雲。古田,這塊紅色、神奇富饒的山區小鎮,新一輪創業的戰鼓正急,將更加豪情滿懷地迎接新的挑戰! |
|
- : Gutian Town
|
|
| 古田 |
|
|
|
| 上洋村 | 大源村 | 新生村 | 賴坊村 | 石筍村 | | 赤坑村 | 外洋村 | 金湖村 | 竹嶺村 | 八甲村 | | 溪背村 | 五竜村 | 蘇傢坡村 | 大元村 | 洋稠村 | | 苎園村 | 吳地村 | 榮屋村 | 文元村 | 模坑村 | | 上郭車村 | 下郭車村 | 蘇傢陂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