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中國 >福建 >竜岩 >上杭縣 > 古田會議會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古田會議會址聯繫方式 地址: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
  郵編:364000 古田會議會址投訴電話 竜岩市旅遊投訴電話: 0597-233664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古田會議會址最佳旅遊時間 一年四季都很適合旅遊。 古田會議會址特別提醒 教你識鮑魚
  1、網鮑體積較大,上桌有看頭。其外形是底邊闊大而平,鮑身肉厚,吸盤尾部較尖,枕底呈現清晰珠粒狀,色深啡。
  2、吉品鮑,也稱吉濱鮑。
  以平田五郎傢族製作最佳。外形有點似元寶,枕邊高而“企身”,入口有嚼頭。以鮑身隆起、色澤晶瑩者為上品。 3、窩麻鮑,又稱禾麻鮑。
  以熊𠔌傢族製作最佳。身形較扁薄,又因用繩串起來曬,故鮑身左右有兩孔。食味軟滑,老人喜之,咀嚼容易且宜消化。
  中東幹鮑其特點是普遍頭數較多(即體積較小),一般以一斤30頭居多,10-20頭的已算是較大品種。其色澤明顯比日本鮑深沉及暗啞,且鮑身多鋪有一層薄薄的????灰。雖然不耐看,香味也不足,但鮑肉黏滑,質量較穩定。
  澳洲網鮑外形與日本網鮑相近,但枕邊珠形不規則。幹鮑要浸水多天,食味較韌和滋味不夠。
  南非幹鮑色澤較深而有光澤,容易分辨。質素較佳的南非幹鮑食味衹僅次於日本鮑,在日本鮑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時,南非生曬的幹鮑以質優價平的優勢,已搶占幹鮑市場的一席之位。
  古田會議會址美食 竜岩一帶的閩西地區聚居客傢人,這裏的飲食風味以客傢特色的菜餚和點心為主。客傢食物宜溫熱、忌寒涼,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飲食口味略偏“鹹、油”。
  此外,客傢還融合了各地菜餚的特點,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也有巴蜀地區的辛辣,更有閩粵地區的醬腌味菜。這使得客傢飲食文化更加多姿多采。 古田會議會址住宿 住處推薦
  竜州大酒店 竜州大酒店坐落於竜岩市最繁華的九一南路與竜川西路的交叉口,潺潺的竜津河從門前輕輕的流過,登高山公園與酒店隔河相望。這傢酒店是竜岩市新羅區政府的對外接待單位,配套設施比較齊全。
  竜岩電力賓館 這是一傢按三星級標準設計的綜合性賓館。位於竜岩市繁華的九一南路,毗鄰體育中心、蓮花山公園和金融中心,交通便捷,環境較好。
  閩西嘉源大酒店 三星級標準酒店,擁有客房132套,其中包括豪華套房,配有國際衛星接收係統;同時設有歌舞廳、咖啡廳、美容廳、卡拉ok廳、酒吧、商務中心、大小會議廳、商場、地下停車場、洗衣房、農業銀行。
  古田會議會址購物 清流筍幹
  清溪筍幹是用剛出土的春筍幹製成,稱為“閩筍尖”,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時代列為上京貢品。許多名菜如“燴三絲”、“禦爐肉”,都不可缺少閩筍幹。
  長汀豆腐幹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這是瞿秋白在長汀獄中所寫《多餘的話》中的最後一句。瞿秋白對豆腐的贊語,與他在獄中常吃長汀豆腐是有關係的。據《天祿識餘》記載,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79-122年)門下術士首創,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長汀豆腐幹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
  長汀豆腐的製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它采用酸漿作媒介,製作時適當控製火候,用大瓢盛酸漿往豆漿中徐徐註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
  因此,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製作的各種食品,如東坡豆腐、釀豆腐、銀荷包、豆腐餃、生汆滿丸、徽州丸等,風味獨特,久食不厭。
  而居汀州八幹之首的長汀豆腐幹,尤以製作精細、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味美可口而、馳名中外。 當年明朝朱元璋的大將朱亮祖帶兵駐汀州,吃了長汀的豆腐幹後大加贊賞。清末汀州左營把總邱洪得調臺灣晉升千總後,留戀家乡風味豆腐幹,便寫信並匯上路費給河田擅長製豆腐幹的親族,請他去臺灣專做豆腐幹。
  長汀有許多古樸美麗的村莊坐落在崇山峻嶺中,“千裏鶯啼緑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不論村莊大小,必有豆腐幹和酒一起經營的小店。本地的樸實農民、浙江的香菇客、江西的淘金老表及各地的來往旅客,經過酒店小憩,皆喜歡沽一碗米酒,買一塊豆腐幹,慢飲細嚼。豆腐幹的香、鹹、甜、韌,令人回味。
  永定菜幹
  永定菜幹有400多年的歷史,不僅省內外聞名,在南洋華僑中也頗有影響。在南洋居住時,就常托人帶去家乡的菜幹。
  永定菜幹有兩種:甜菜幹和酸菜幹。甜菜幹顔色烏黑油亮,味道香甜鮮美。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淨,曬1-2天,至菜葉曬軟,然後用蒸籠熏蒸,蒸後再曬,曬後又蒸,如此反復三次以上,即所謂的“三蒸三曬”。
  有的加工精細的要七蒸七曬。酸菜幹顔色黃褐,味道酸中帶甜。
  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淨,然後曬軟切碎,加????揉搓入甕內,使之發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燜煮曬幹,再用蒸籠熏蒸,蒸後曬幹,曬後再蒸,蒸曬兩次以上後收藏。
  永定菜幹配肉炒、燉、蒸、煮皆味美可口。
  連城地瓜幹
  地瓜幹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製作而成,所以又稱紅心地瓜幹。
  這些鄉村土質鬆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幹保留着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顔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鬆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製作方法一般是將整塊地瓜蒸熟去皮,然後壓製、烘烤。製成之後可保存幾年不壞,既可當零食,也可切成小塊,拌上面粉、雞蛋、香料,經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為酒席名菜。
  所以,連城地瓜幹實為饋贈親朋之佳品。
  古田會議會址玩法 參觀、學習、
  
  會址位於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原係廖氏宗祠,建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紅四軍進駐古田後改名為“曙光小學”。祠堂由前後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建築面積826平方米。
  
  1929年12月,毛澤東同志主持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决議案。
  
  目前,會址大廳已恢復當年開會的原貌。馬剋思、列寧畫像和代表席位、大會會標、主席臺以及墻上的黨旗都按原樣放着。
  
  會址左邊有荷花池,右邊有紅軍檢閱臺,後面竪立“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紅色大字,背後是茂密的樹林。會址對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會議陳列館。多是閩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豐富、規模較大的紀念館。
會址位置
  古田會議會址位於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采眉嶺筆架山下。
會址概述
  古田會議會址原為廖傢祠堂,此祠堂建於清末,民國以後曾為和聲小學校址。祠堂是一組磚木結構建築,由前後廳和左右廂房組成。祠堂外面左側有水井,右側有紅軍檢閱臺,背後杉柏參天。會址後廳原是學校高年級課堂,古田會議就在這裏舉行。現在恢復了主席臺、會標、黨旗、馬剋思和列寧像、代表的席位。左廂房有會議期間毛澤東的辦公室。會址附近還建有會議陳列館。
  古田會議會址背靠參天古木林,址外草地蔥蔥。左側為當年紅四軍閱兵場,西南面設有當年紅四軍領導人檢閱紅軍官兵操練的司令臺;正面是寬闊平整的農傢稻田;右側有一口引水井和“荷花池”,是當年毛澤東在會議期間散步、休息常到之處。會址為單層磚木結構建築,前門內側有建祠時青石陰刻對聯“萬福攸同祥綿世彩,源泉有本派衍叉溪”,橫批為“北郭風清”;外側一幅對聯是改辦學校後而題,上聯是“學術仿西歐開弟子新知識”,下聯為“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傢風”。
  址內庭院空闊,依次為前院、中門、下廳、正廳。左右兩側為廂房,前院右側廂房外側青磚墻上當年的個;紅軍標語“保護學校”至今保留完好。步入中門,正廳是古田會議會場,主席臺設於左側。主席臺由講臺、會議用黑板組成,上墻懸挂“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橫幅會標及中國共産黨黨旗,下方左右分別張貼着馬剋思、列寧畫像;會場陳列有供會議宣傳標語。由於當時氣候寒冷降雪,代表們衣着單薄,即在會場內烤火取暖,至今會場內地板因火盆燒烤的痕跡仍歷歷在目。會議期間,毛澤東將右邊廂房第一間作為辦公室和休息室,並在此批閱文件和與會代表交換意見。
  場設在大廳,有主席臺和5排代表席座椅。主席臺桌上擺着一把大茶壺和4個小茶碗,靠墻架着一塊黑板,上墻懸挂着“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橫幅會標及中國共産黨黨旗,以及馬剋思、列寧石印畫像。主席臺靠外側墻上還挂了一隻歐式壁鐘。會場內四根大紅柱上張貼着會議宣傳標語“中國共産黨萬歲”、“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反對機會主義”、“反對冒險主義”。整個會場佈置得簡樸、熱烈而又莊重。會議期間,正是大雪紛飛的寒鼕季節,與會代表衣着單薄,有的穿着單衣和草鞋,嚴寒難禦,便在會場內堆起木炭烤火取暖,地板上留下幾處當年炭火燒烤的斑斑痕跡,至今仍歷歷在目。左廂房外墻至今還保留着當年紅四軍宣傳員寫下的標語“保護學校”。
  會址建構完美,飛檐翹角;中門門廳的橫梁、天花板上彩繪了竜鳳呈祥圖案以及三國演義故事,色彩豔麗、繪製精美、氣韻生動。
歷史事件
  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此召開了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大會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黨的經驗,毛澤東同志起草的《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在這次會議上被通過,也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决議。决議規定了建黨建軍的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
歷史沿革
  1917年創辦成"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進入古田後,更為名"曙光小學"。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主持出席會議的有紅四軍前敵委員會領導人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紅四軍各級黨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黨組織的代表,婦女代表等120多人出席會議。
  會議根據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 指示信的精神,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紅軍建設的經驗,批評了各種非無産階思想,堅持以無産階級思想來建設黨和人民軍隊。會議一致通過了毛澤東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决議案》(又稱古田會議决議)選舉産生了以毛澤東任前委書記的新的前敵委員會。 古田會議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來的豐富經驗,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軍隊劃清了界綫,而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古田會議决議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它對黨和軍隊的建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文物保護
  1961年3月,國務院公佈古田會議址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8月,被列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
會址今昔
  1989年12月,江澤民總書記參觀了古田會議址,並揮筆題寫了"繼承和發揚古田會議精神,加強黨和軍隊的建設"的題詞。
  1999年6月21日鬍錦濤副主席參觀了古田會議址,並強調古田會議精神仍有偉大的現實意義。199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曾慶紅參觀了古田會議。2000年1月,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在會址前舉行新世紀首場演出。
百科大全
  Gutian Huiyi huizhi
  古田會議會址
  Site of the Gutian Conference
  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社下尾。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此召開。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决議案》,奠定了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基礎。會址原為廖傢祠堂,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民國六年(1917)經修葺後為小學校捨。門前周圍有磚砌圍墻,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面積 826平方米,由前後廳及左右廂房組成。後廳是當年小學校的課堂,古田會議就在這裏舉行。左側廂房是會議期間毛澤東的辦公室。祠堂地板上留有當年代表們禦寒烤火的殘跡。屋外右側有紅軍閱兵臺, 左側有荷花池和水井。 屋後杉柏參天。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3年對會址進行局部修繕,1962年進行全面維修,復原了當年會場原貌。1970年,在會址附近新建古田會議紀念館。
  (林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