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古城遺址投訴電話巴彥淖爾市旅遊投訴電話:0478-8220773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後契勒陶力蓋遺址1970年,在烏拉特中旗杭蓋戈壁蘇木西南4公裏處的後契勒陶力蓋(漢語意為火石梁),發現石器時代的石器打製場,發掘出石核、颳削器和人工打製的石片等文物。達日蓋遺址達日蓋遺址位於烏拉特後旗達日蓋山口,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遺址不遠處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為新石器時代狩獵民族的遺址和墓群。呼魯斯太遺址呼魯斯太遺址位於烏拉特中旗呼魯斯太蘇木,屬青銅器時代遺址。在這裏發現典型的連珠狀匈奴牌飾。旁有春秋時代的匈奴墓群。雞鹿塞遺址雞鹿塞遺址位於瞪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巴音烏拉嘎查以北哈日格乃山口西的臺地上。此城全用片麻岩牙和卵石砌成,築於距溝底高約19米的山坡平臺上。城呈正方形,邊長約68.5米。墻上端殘存厚度約3.7米,下端厚約5.3--5.5米,殘墻高一般約7米,最高8米,西北缺口處衹有兩米高,平均高度為7.2米。古城衹在南墻開一城門,城門外有類似甕形的長方形小圍墻,留有入口。靠南墻東部內側和西北角砌有磴道。城內出土文物有:漢代繩紋磚瓦、灰陶片、箭簇和一件青銅弩機。在古城周圍十公裏範圍內有漢代烽燧遺址十幾處,作為防綫和報警之用。雞鹿塞和烽燧共同組成了漢王朝西北邊陲的軍事要衝。窳渾古城遺址窳渾古城,蒙語為保爾浩特,漢語也稱土城子,位於蹬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西南約三公裏處,建於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該城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最長250米,南北最長200米,北與西北被沙漠覆蓋,垣寬9~13米,南垣中部有一缺口寬約20米,約為城門。該城東墻北墻,殘高1~2.5米。城中部略偏東處有一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臺,探得文化層有1~3米深。文化層下層為漢代文物,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漢代建築材料;中層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殘片數種;上層為明、清文化層,較厚,有大量鈞窯瓷殘片,如青花瓷殘片。在斷垣殘壁的表面也可揀到鐵鏈、三梭銅合金箭鏃等。臺地東100米處,曾出土兩件唐代金碗,其一為蓮花狀口徑;另一件呈圓形口徑,刻有纏枝牡丹和忍鼕花紋,工藝精巧,花紋逼真,雖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出土時仍然金光閃閃。臨河市八一鄉古城遺址臨河市八一鄉東3公裏處公路北側,有一座漢代古城遺址。此城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210米,平面呈“目”字形。城內東北部和中部有兩處臺地,為古城的建築區,出土大量磚瓦和陶器殘片。城正北2公裏處有漢代磚石墓葬群。三頂帳房古城遺址三頂帳房古城遺址位於烏拉特前旗黑柳子三頂帳房村南0.5公裏處,古城東西長1120米,南北寬近1000米,西墻和南墻西段部分殘高3~4米,其他部分殘高1~2米,呈土壟狀。城東北角有較大型夯土臺地,似為角樓遺址和角樓附近建築物遺址。城中部偏南也有一處較大的建築臺基。城內其他地區遍布建築材料,特別是曾出土有典型的漢代瓦當和“長樂未央”銘文磚,此為其斷代的依據之一。城中出土的器物有陶製罐、甕、瓶、盆、鼎以及兩漢五銖和新莽大泉等貨幣。除了兩漢的器物外,還出土有環狀石器和典型的戰國大鐵鼎,這證明漢代之前,此處已成為要地。古城遺址的西部和東北部有大量的古墓葬。臨戎古城遺址臨戎古城遺址位於瞪口縣補隆淖鄉河拐子村西。建於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該城呈長方形,城垣由黃土夯實築成。南北垣長約450米,東垣長637.5米,西垣長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東北部還殘留着0.5~2米高的土垣。城內出土文物有:繩紋磚、瓦、罐、壺、甕、盆等灰陶片,上面都帶有繩紋、波浪、方格、斜方格等紋飾,此為漢代陶器的明顯特徵。城中央偏西北方,有一座鐵製作坊遺址,距遺址近千米的地段上布滿鐵器殘片。還有極少灰陶片和紅陶片,類似遼至西夏遺物。古城垣外的東南部,也有製鐵作坊遺址,出土文物有箭頭、戟、刀等殘存物。從地形看,臨戎擇河而築,在黃河拐彎的地方。三封古城遺址三封古城亦稱陶生井古城,位於瞪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約5公裏處,建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古城築有內城和外城。內城土垣長約118米。外城在北部及西南部有殘存的土垣。內城西南角有一坍塌的土丘。內城內外,磚、瓦、陶片俯拾可得,箭挺、箭簇數量不少,均為東漢遺物。內城東南角和外城相近處0.5米深的土中,發現有文化層。遺址範圍內有武帝和王莽時期的五株、大泉錢幣等文物。沃野鎮古城遺址沃野鎮古城遺址位於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鄉東南5公裏處,建於北魏。古城東西長104o米,南北長68o米,南墻東部還有東西約340米,南北約200米的外墻。城墻殘高0.5~1.3米。城東北角有一高大夯土堆,可能是角樓遺址。城內到處有磚瓦和碎陶片,曾出土有瘦蓮花紋瓦當,均屬北魏遺物。西受降城遺址西受降城遺址位於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鄉西南15公裏的圄圈補隆村東。建於唐代。此城東西寬280米,南北長42o米。城墻大部分坍塌,衹留北墻示口東南城角樓。出土文物有“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等銅錢數枚。受降城是唐代設置的軍事城堡。其它古城遺址除上述古建築遺址外,還有烏拉特中旗的城圄圈古城、石蘭計山口南西夏古城、烏拉特前旗增隆昌古城(漢、北魏)、城二壕古城(漢唐)、張連喜古城、城臺子古城(北魏)、西山咀晚唐遺址、麻個奈古城(北魏)、五原縣西土城古城(漢、唐)、蔡傢地古城(漢)、嚮陽鄉西夏遺址、五份橋古橋(漢)、臨河縣的黃羊木頭古城(漢)等. |
|
古城遗址
古城遺址位於安吉縣安城鎮的西北。定勝渠流經城北,竜山雄踞城南,白石山坐於城西,城東是開闊的平原。據史載:古城,秦代稱鄣城,漢代稱故鄣城,秦漢之間彰郡治所設於此城。唐武德七年(624)並入長城(今長興縣),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劃歸安吉。後因其係古代城垣,便稱古城,沿續至今。元代趙孟頫有詩云:“山深草木自幽清,終日聞鶯不見鶯。好作束書歸隱計,蹇驢來往聽泉聲”。城墻土築,基本呈方形。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58米,面積約0.33平方公裏。殘存城墻高5.9米,寬2.3米。城內陶器殘片堆積豐富,陶片紋飾多樣,有方格紋、篩紋、米字紋、回紋等,以漢代陶片為主,也有戰國時代的印紋硬陶片。還有繩紋簡瓦、板瓦、印紋陶罐片,本地農民曾在城內田中出土過金豆子(楚國金幣—蟻鼻,又名鬼臉錢)。城南竜山坡上,土墩密集,是漢時墓地。現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
|
歷史文化 | 建築 | 考古 | 商朝 | 青島 | 平度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齊國 | 古城 | 古遺址 | 山東 | 臨淄 | 英城子 | 旅遊 | 景觀 | 黃河上遊 | 中國 | 福建 | 歷史 | 古國 | 錫林郭勒草原旅遊 | 高傢村 | 宜豐 | 河南 | 滎陽 | 更多結果... |
|
|
小古城遺址 | 唐古城遺址 | 店頭古城遺址 | 涿州古城遺址 | 九門古城遺址 | 城山古城遺址 | 永勝古城遺址 | 鄭韓古城遺址 | 竜苴古城遺址 | 趙康古城遺址 | 秀容古城遺址 | 中興古城遺址 | 同仁古城遺址 | 北山古城遺址 | 安邑古城遺址 | 萊昂古城遺址 | 虞國古城遺址 | 繁峙古城遺址 | 中陵古城遺址 | 麯沃古城遺址 | 婁煩古城遺址 | 尕海古城遺址 | 高州古城遺址 | 蘄縣古城遺址 | 麟州古城遺址 | 成陽古城遺址 | 嚴道古城遺址 | 米蘭古城遺址 | 樓蘭古城遺址 | 鳳林古城遺址 | 北庭古城遺址 | 沔陽古城遺址 | 錫拉古城遺址 | 秦漢古城遺址 | 烏赤古城遺址 | 寶墩古城遺址 | 六運古城遺址 | 海頭古城遺址 | 蟠交古城遺址 | 交河古城遺址 | 提爾古城遺址 | 高昌古城遺址 | 祁連古城遺址 | 紫竹古城遺址 | 雅典古城遺址 | 羅州古城遺址 | 信宜古城遺址 | 宜賓古城遺址 | 郫縣古城遺址 | 樂安古城遺址 | 晉陽古城遺址 | 山東古城遺址 | 裏耶古城遺址 | 康樂古城遺址 | 孔望山古城遺址 | 張馬營古城遺址 | 烏突戌古城遺址 | 二竜湖古城遺址 | 上柏官古城遺址 | 皮特拉古城遺址 | 漢長安古城遺址 | 公主陵古城遺址 | 盧剋索古城遺址 | 迦太基古城遺址 | 西釣臺古城遺址 | 巴比倫古城遺址 | 青竜山古城遺址 | 安賈爾古城遺址 | 平糧臺古城遺址 | 安迪爾古城遺址 | 白馬關古城遺址 | 阿剋陶古城遺址 | 土城子古城遺址 | 前伯都古城遺址 | 英城子古城遺址 | 汗諾依古城遺址 | 蘇州古城遺址群 | 帕倫剋古城遺址 | 古城界古城遺址 | 東沙崗古城遺址 | 仇池國古城遺址 | 瓦石峽古城遺址 | 俄神秘古城遺址 | 黑山頭古城遺址 | 漢射陽古城遺址 | 希爾哈古城遺址 | 淹國古城遺址公園 | 晉陽古城遺址公園 | 漢代麻池古城遺址 |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 薩布拉塔古城遺址 | 清河西漢古城遺址 | 塔剋西拉古城遺址 | 奇琴伊察古城遺址 | 耶路撒冷古城遺址 | 比布魯斯古城遺址 | 艾斯剋薩古城遺址 | 呼圖壁縣古城遺址 | 婆陵甲薩古城遺址 | 茂縣疊溪古城遺址 | 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 | 明代水會守禦所古城遺址 | 漢代危須國古城遺址 | 亞歷山大裏亞古城遺址 | 諸葛營漢晉古城遺址 | 道爾本厄魯特森木古城遺址 | 斯的剋巴剋古城遺址 | 內蒙古集寧路古城遺址 | 敖倫索木元代古城遺址 | 永勝古墳林和古城遺址 | 饒河失兒兀赤衛古城遺址 | 英阿依瑪剋闊納協海爾古城遺址 | 墨西哥城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