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語言學術語 : 人體解剖學 : 經濟 : 美容 > 口腔
目錄
No. 1
  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前藉口裂與外界相通,後經咽峽與咽相續。口腔內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為唇、側壁為頰、頂為齶、口腔底為黏膜和肌等結構。口腔藉上、下牙弓分為前外側部的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和後內側部的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當上、下頜牙咬合時,口腔前庭與固有口腔之間可藉第三磨牙後方的間隙相通。臨床上當病人牙關緊閉時,可藉此通道置開口器或插管,註入藥物或營養物質,同時防止舌的咬傷。
  (一)唇與頰
  口唇(oral lips)構成口腔的前壁,分為上、下唇。兩唇之間的裂隙稱口裂,其兩側結合處稱口角。上唇的外面正中綫上有一縱行的淺溝稱為人中,是人類特有的結構,昏迷病人急救時常在此處進行針刺或指壓刺激,促使病人蘇醒。
  頰(cheek)構成口腔的兩側壁,與上唇之間的淺溝ngue)位於口腔底,是一肌性器官,具有感受味覺、協助咀嚼和吞咽食物以及輔助發音等功能。
  1、舌的形態 舌分為上、下兩面。上面稱舌背,其後部以呈“八”形的界溝(terminal sulcuc)分為前2/3的舌體(boay of tongue)和後1/3的舌根(root of tongue),舌體的前端稱舌尖(apex of tongue)。舌的下面正中綫上有一連於口腔底的黏膜皺襞,稱舌係帶(lingual frenulum),其根部的兩側各有一小黏膜隆起,稱舌下阜(sublingual caruncle),是下頜下腺與舌下腺大管的開口處。舌下阜的後外方延續為舌下襞(sublingual fold),其深面埋舌下腺。
  2、舌的構造 舌主要以骨骼肌作基礎,表面覆以黏膜而成。
  舌背的黏膜呈淡紅色,有許多的小突起,稱舌乳頭(1ingual papillae)。根據形態與功能的不同分為四種:絲狀乳頭(filiform papillae)數量最多,呈白色,具有一般感覺功能;菌狀乳頭(fungi—form papillae)呈鈍圓形,鮮紅色;輪廓乳頭(vallate papillae)體形最大,排列在界溝的前方;葉狀乳頭(foliate papillae)在人類為退化的結構;後三種乳頭中含有味覺感受器。
  舌根的黏膜內,有由淋巴組織構成、大小不等的小結節,稱舌扁桃體(1ingual tonsil)。
  舌肌為骨骼肌,分舌內肌與舌外肌。舌肌收縮時改變舌的形狀。舌外肌收縮時改變舌的位置。舌外肌中最重要的是頦舌肌(genioglossus mus-cle)。該肌起自下頜體內面中綫的兩側,肌纖維呈扇形止於舌。雙側頦舌肌同時收縮拉舌嚮前下方(伸舌);單側收縮時可使伸嚮對側。當一側頦舌肌癱瘓時,舌尖偏嚮癱瘓側。
  (四)牙
  牙(teeth)嵌於上、下頜骨的牙槽內,分別排成上、下牙弓。
  1、牙的形態 牙分為牙冠、牙頸、牙根三部分。暴露於口腔內的牙冠(crown of tooth),色白而光澤;嵌於牙槽內的稱牙根(root of tooth);介於牙冠與牙根之間的部分被牙齦包繞,稱牙頸(dental neck)。
  牙的內部空腔稱牙腔(dental cavity),位於牙根內的稱牙根管(root canal of tooth),與牙槽相通。牙腔內有牙髓(dental pulp),其中富含有血管和神經,當牙髓發炎時,可引起劇烈的疼痛。
  2、牙的構造 牙主要由淡黃色的牙質(dentine)構成,牙冠表面覆有一層白色光澤的釉質(enamel),牙根與牙頸表面覆有一層黏合質。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構成牙周組織,對牙有保護、支持和固定作用。
  3、牙的名稱及萌出時間 人的一生中有兩套牙發生。人出生後,一般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牙(deciduous teeth),3歲左右出齊,共20個。乳牙分切牙、尖牙和磨牙。6歲左右乳牙開始脫落,更換成恆牙(permanent teeth),在12~14歲出齊。恆牙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較晚,有些人到成年後纔萌出,稱遲牙,甚至終生不萌出,成人恆牙有28--32個。
  4、牙的排列與牙式 牙呈對稱性排列。臨床上為了記錄牙的位置,以被檢查者的方位為準,用“+”記號記錄牙排列形式稱牙式,並用羅馬數字I~V表示乳牙,用阿拉伯數字1--8表示恆牙。
  (五)口腔
  口腔腺(salivary dand)是開口於口腔的各種腺體的總稱。口腔腺分大、小兩類,能分泌唾液。小唾液腺包括唇腺、頰腺等。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三對。
  腮腺(parotid gland)為三對大唾液腺中最大的—對,整體略呈三角楔形,居外耳道的前下方。腮腺管(parotid duct)發自腮腺的前緣,在顴弓下一橫指處嚮前越過咬肌表面,最後穿頰肌,開口於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黏膜上。
  下頜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位於下頜體的深面,略呈卵圓形,腺管開口於舌下阜。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位於舌下襞的深面,腺管開口於舌下阜與舌下襞。
  去除牙垢的方法:
  食醋法 取食醋口含,在口腔鼓漱但不吐,口含二三分鐘再吐出,再用牙刷刷洗,最後用溫水漱口。或在刷牙時,在牙膏上滴兩滴食醋刷牙,堅持一段即可清除牙垢。
  口腔黏膜疾病有哪些?
  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有:白塞氏病、扁平苔蘚、口腔潰瘍、口臭、口腔白斑、扁桃體炎、咽炎、灼口綜合癥、乾燥綜合癥、唇炎、口角炎
百科辭典
    kouqiang
    口腔
    oral cavity
    消化管的起始端。在臨床物理檢查時,要註意口唇、口腔內器官和組織以及口腔氣味等。通過對口腔的檢查,也可以瞭解到許多全身性疾病。如:①口唇發紺,由於缺氧所致,見於心、肺功能不全;②口唇蒼白,見於貧血,主動脈關閉不全;③口唇糜爛,見於維生素B2缺乏;④口唇肥厚增大,見於剋汀病,黏液性水腫;⑤口腔黏膜潰瘍,見於口腔炎;⑥口腔黏膜疹,見於麻疹黏膜斑、猩紅熱、風疹等;⑦口腔假膜見於鵝口瘡等。
    
百科大全
  口腔-眼-生殖器綜合徵
  病名 。即生殖器-眼-口腔綜合徵。詳見該條。
英文解釋
  1. :  Mouth cavity,  buccal cavity
  2. n.:  the buccal cavity,  oral cavity,  the cavity of the mouth
法文解釋
  1. n.  cavité buccale
相關詞
食療疾病醫學專科英文動畫遮色瓷生物
科學百科辭典分泌物醫藥詞典醫療牙齒疾病疾病大全牙齒
衛生人體牙套更多結果...
包含詞
口腔科口腔學口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