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四川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茂縣 > 疊溪海子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疊溪海子投訴電話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旅遊投訴電話:0837-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疊溪海子位於中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境內,岷江上遊岷山腳下,是世界自然遺産九寨溝、黃竜旅遊沿綫一道獨特的風景綫。
  
  疊溪海子湖面海拔2258米,原為疊溪城,為古代邊防重鎮。扼川西平原通鬆潘旱地及青海、甘肅交通要塞。歷代為重兵把守。據《茂州志》記載;漢元點六年(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蠶陵縣,後歷代多變。民國時屬茂縣所轄疊溪區,城內商賈雲集頗為繁華。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疊溪發生75級地震。疊溪城中心部分在劇震發生的幾分鐘內幾乎筆直地陷落,呈單條階梯狀地震的下滑距離達500-600米。曾溪城及附近21個羌寨全部覆滅.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個堰塞湖。傷亡人數近萬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備的“中國疊溪大地震”。疊溪海子就是由於這次大地震而形成。其最深處達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達1.5億立方米,湖面面積350多萬平方米。
  
  看着眼下這長達12公裏的情邀海子,不知該喜還是悲。疊溪,一個曾被毀滅的小城。災難降臨的那一天。一場地震掩埋了一座城。折斷了一條江。但也留下一份補償;不久;幸存下來的人發現了這一串高原堰塞湖。稱它們為“疊溪海子”。清晨時分。登上高聳於湖畔的雕樓,俯瞰全景,帶狀的水面灑滿金色的陽光。令人迷醉.幾乎忘記隱藏在寧靜與碧緑中的那次災難。幸好有怪石林,那是地震滾落堆積後;在岸坡上留下的又一景觀,告訴人們這份美麗所付出的代價。
  疊溪海子湖面海拔2258米,原為疊溪城,為古代邊防重鎮。扼川西平原通鬆潘旱地及青海、甘肅交通要塞。歷代為重兵把守。據《茂州志》記載;漢元點六年(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蠶陵縣,後歷代多變。民國時屬茂縣所轄疊溪區,城內商賈雲集頗為繁華。
  疊溪--鬆坪溝風景名勝區主景以地震遺址、海子、森林、群山、民俗風情為遊客矚目。急流怪石、群海奇峰--是鑲嵌在成都--九寨溝旅遊幹綫上的一顆明珠。在160平方公裏的景區內你可以看到群山、群海、原始森林、地震斷裂、宏偉羌碉、奇異天景、水景;你可以感受到登山的激情、漂流的驚心動魄,水上觀光的悠閑與舒暢,您可以騎上奔馳的駿馬,做一回西部牛仔,你可以感受到美麗草原的無限風情你可以喝上香淳的咂酒,品嚐鮮美的烤羊你可以跳起歡快的羌族鍋莊,參與“篩糠”的快感;你可以住上古樸潔淨的羌居,聽到一句句充滿祝福的羌語....這是極具民族特色的亮麗風景綫,這是個休閑、觀光旅遊、科學探險的理想去處。
  在雪山草地,有許多海子,但疊溪海子以其獨有的特色受到人們的青睞。其主要特色如下:色:疊溪海子位於岷江上遊幹旱河𠔌之中,兩岸是高聳的裸露山崖,而她漫於其間。在山崖的灰色襯托下,疊溪海子顯得格外湛藍,格外清澈。形:疊溪海子的水隨山勢蜿蜒,因由兩個大小不同的海子連接而成,被分別稱為上海子和下海子。連接兩個海子的是一段波浪翻滾的急流,從而使海子靜中見動,動靜結合,奏出傳神的樂章。情:海子一般都是嫵媚溫柔的,然而疊溪海子卻不盡然。由於她的岸邊沒有婀娜的垂柳,湖中沒有多姿的島嶼,加之四周皆是“肌肉暴突”的石山,因而給予疊溪海子男子漢般粗曠的性格,豁達開朗,無拘無束。如今,清清的岷江河,溫順的海子,明快的緑色叢林,顯得那樣寧靜、安詳,從不訴說那場巨變、那場災難,衹有坦露的岩石震痕纍纍,仿佛在悲泣……當遊船行駛到海子中時,請大傢擡頭往上看,這就是羌民族的神山--富貴山。在這座秀美的山崖上,有着天然形成的“富貴”二字。有緣的人能在二十多裏外就能看見。根據當地羌族老人的說法,能看見“富貴”二字的人,一生都將榮華富貴。疊溪海子所在的岷江上遊居住着古老、淳樸的羌族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記載着羌人的活動.他們是“神農氏”炎帝的後代,大禹王的子孫,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非常強大.漢、唐時期全國人口不到六千萬人,羌族人口就達一千二百多萬,遍布全國十五個省地,而至今僅存十多萬人。羌人到哪裏去了?這成為歷史上一道難解的謎。羌民族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尤以沙朗和羌笛聞名於世,唐代大詩人王維就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
  隨着社會的變革,羌民族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追趕着時代前進的步伐。隨着祖國的繁榮富強,羌民族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疊溪海子獨有的風光和特色,加之濃郁的羌民族風情、古老悠久的羌文化,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和考察研究。人們正在逐漸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水上觀光遊覽處還建有同時容納300多人就餐的羌寨人傢餐廳,在這裏能品嚐到羌寨的青稞咂酒、山珍佳餚。疊溪旅遊購物中心備有各種羌民族工藝品、土特産、旅遊紀念品,任遊客選購。
No. 2
  “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大的地震遺跡”——1933年中國疊溪7.5級大地震遺跡。
  讓人驚詫的是這個遺跡的美,不誇張的說,它可能是“中國最美的地震遺跡”。
  那次地震最主要的遺跡是長達10公裏、一大一小兩個前後相連的迷人湖泊,它的名字現在叫疊溪海子
  疊溪海子實際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寬衹有大約1公裏,但是長卻有10公裏之多,海子由上下兩處接連而成,形如腸狀。海子周圍青山環抱,湖岸翠草叢生,湖水碧波蕩漾,景色優美迷人。
  據當地人說,海子最深處有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達1.25億立方米,湖面面積有350多萬平方米。
  如果不是之前瞭解過有關的歷史,很難相信這個美麗的湖泊竟然吞沒過“近萬條活生生的生命”。
  在這個湖泊下,曾經有一個繁華千年的古城,在1933年一個普普通通的下午,在頃刻間被地震從地圖上抹掉了……。
  古城就是疊溪城,為歷代邊防重鎮,扼川西平原通鬆潘草地及青海、甘肅交通要塞,長期為重兵把守。據《茂州志》記載: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在此
  置蠶陵縣,唐初為冀州,明為疊溪千戶所,清改為衛,民國隸茂縣。而疊溪城為“貞觀時築,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討復故地,命指揮童勝復築。高一丈,圍三百幾十丈,門四。成化間重修。”疊溪城扼鬆茂要道之衝,即是軍事重鎮亦是商留集散地。民國時屬茂縣所轄疊溪區,城內商票雲集頗為繁華。
  繁衍生息。海子出水口,十分狹窄,水流湍急,浪花飛濺,似顆顆珍珠閃躍。每當前往著名風景區九寨溝、黃竜寺的遊客們路過這裏,便不由自主地被這裏的湖光山色吸引,停車遊覽。
  這座地震湖的形成,是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茂汶以北的疊溪鎮發生了強烈地震,據《中國地震目錄》所載:微觀震中位於北緯31.9°,東經103.4°;震級達7.5級,震源深度為6.1公裏。據當地幸存者講:震前曾持續幹旱40多天,震前曾有白色地光産生,人們稱為“天門開”;前一天氂牛慘叫,天氣悶熱,地震發生時,疊溪鎮城居民,忽聞霹靂一聲,接着地面劇烈簸動,地下發生低沉吼聲,與地面上山岩崩塌、房屋倒塌的隆隆聲相和,霎時飛沙走石,煙塵四起,天昏地暗,地面到處張開大縫,忽開忽閉。不過一兩分鐘,全鎮傾沒。當天入夜天氣驟變,狂風大作,暴雨如註。晚間又發生大震,地下隆隆聲不止,山坡岩石飛滾。直到次日早晨,一夜之間發生地震5次之多。此後數日,餘震幾乎天天都有,有時還夾有幾次大震,地面上下簸蕩,砂石飛揚,地聲不息,成為一次空前浩劫。有感範圍北至西安,南達昭通,東到萬縣,西抵阿壩。全城除一放羊的孩子之外無一幸免,死亡6800多人。
  強烈的地震引起岷江兩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體在岷江上築起了銀瓶崖、大橋、疊溪三條大壩,把岷江攔腰斬斷,使流量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斷流。截斷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掃蕩田園農捨,牛馬牲畜。經過30多天的倒流,因疊溪超過銀瓶、大橋兩壩的高度,註入疊溪壩內的江水又倒淹銀瓶崖、大橋兩壩,使三座地震湖連成了一片。湖水隨群山迴旋繞麯,逶迤四五十華裏,最寬處達四五華裏。
  這次地震後的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遊陰雨綿綿,白臘寨公棚地震湖崩潰,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疊溪壩崩潰,積水傾湖而出,夾帶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頭高達20丈許,吼聲震天,10裏之外皆聞。沿江村鎮、田園一掃而光,數萬畝農田莊稼被毀。人畜逃避不及者,盡被捲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喪生,造成了我國地震史上罕見的次生水災。
  震後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海子都相繼逐步潰决了。衹有公棚和白蠟寨兩個一大一小的海子保留至今,人們統稱它們為“大小海子”。
  建國後,黨和國傢多次對大小海子進行勘查和治理,在它的附近還建立了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對湖壩進行了疏導加固。如今的“大小海子”已成為鑲嵌在川藏高原上的一顆明珠。它不斷吸引着人們去遊覽觀光,而且還源源不斷地為藏漢人民提供着甘美的乳汁。
包含詞
成都疊溪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