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 > 反坦剋炮
目錄
No. 1
  彈道低,直射距離大,發射速度快,配有高速穿甲彈的火炮,主要用來射擊坦剋和裝甲車輛。舊稱防坦剋炮、戰防炮。
No. 2
  舊名“防坦剋炮”、“戰防炮”。一種主要用於射擊坦剋和裝甲車輛的火炮。屬於加農炮種類。身管長,火炮矮,發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大。
No. 3
  反坦剋炮是主要用於打擊坦剋和其它裝甲目標的火炮。它的炮身長、初速大、直射距離遠,發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強,大多屬加農炮或無坐力炮類型。反坦剋炮的彈道弧度很小,一般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和射擊。
  反坦剋炮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人們就開始設計製造專用反坦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50年代,反坦剋炮有了長足的發展,火炮口徑急劇增長,種類,型號繁多,裝備數量龐大,並且出現自行反坦剋炮,一度成為各國尤其是蘇軍反坦剋作戰的中堅力量。
  1916年,第一批坦剋投入戰場之後,在各國軍隊中引起極大的震動,它們紛紛研究自己的坦剋和各種反坦剋武器。在此後不久,法國就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反坦剋炮,起名為 “樂天號”。 “樂天號”反坦剋炮可視為加農炮的同族兄弟,它的特點是炮管較送長,炮膛壓力較大,因而其實心的穿甲彈出炮口之後,動量很大,具有足夠穿透坦剋裝甲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隨着坦剋的普遍使用,各國專用反坦剋炮相繼問世。最早的坦剋裝甲厚度僅有6─18毫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某些中型和重型坦剋的裝甲厚度已達70─100毫米。同時,反坦剋炮的口徑也從20毫米加大至57─100毫米,而次口徑鎢芯超速穿甲彈,鈍頭穿甲彈和空心裝藥破甲彈等甲、破甲策力更強的彈種的誕生,也使反坦剋炮的性能得到提高。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粉碎納焓德國的集群坦剋曾裝備使用了上萬門反坦剋炮。同時,由於在戰爭中後期蘇聯的新式坦剋在火力、防護能力等方面超過了德國坦剋,而德國一時難以研製和生産出在性能與數量上策與蘇軍相抗衡的坦剋,於是將一些大口徑反坦剋炮安裝在坦剋底盤上,變牽引式反坦剋炮為自行反坦剋炮,並加以較厚的防護裝甲,它當時被稱為 “強擊炮”,可以打擊坦剋等裝甲目標,也可以象坦剋一樣以直射火力打擊步兵、掩蔽部等地面目標。
  進入60年代以後,由於反坦剋導彈的走俏。反坦剋炮的發展勢頭日趨緩和,在西方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原有裝備逐漸被淘汰。7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復合裝甲技術的飛快發展,反坦剋炮又東山再起,其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趨勢,輪式自行反坦剋炮尤其引為矚目。
  進入70年代以後,一些國傢用反坦剋導彈取代了反坦剋炮,還有一些國傢則用自行反坦剋炮機動性和防護性較差的牽引式反坦剋炮。後者是坦剋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來,由於安裝在輪工裝甲車輛底盤上的自行反坦剋炮的成本衹有坦剋的1/3左右。其機動性又遠勝過其他反坦剋兵器,所以它又有東山再起之勢。自行反坦剋炮外形與坦剋很相似,但不象坦剋那樣註重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持的能力,而強調反坦剋策力,因而在某些國傢裏它又被稱作 “殲擊坦剋”。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強擊炮又有區別: “殲擊坦剋”火炮口徑與坦剋相近,裝甲厚度和總重量一般比坦剋大,炮塔多為固定式,比較笨重。
  反坦剋炮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廣泛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被坦剋火炮取代
  反坦剋炮過去叫戰防炮,是一種直接瞄準對坦剋和裝甲目標進行攻擊的火炮。主要用於對付2000米以內的裝甲目標。
  自行反坦剋炮是一種車炮結合,能夠自行機動和發射的反坦剋炮。可分為履帶式、半履帶式、輪式和輪履合一式等;按防護程序,又可分為全裝甲式和鬥裝甲式自行反坦剋炮
  1916年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使用坦剋,德軍用來對付坦剋的主要武器是77毫米野戰炮。一次大戰以後,瑞典、德等很快研製出了反坦剋炮。當時坦剋裝甲厚度衹有6~18毫米,37毫米反坦剋炮發射鎢芯穿甲彈足以穿透坦剋裝甲。
  1941年,德軍將一輛蘇軍KB?/FONT>1型重型坦剋圍困了3天,德軍用6門38式50毫米反坦剋炮嚮蘇軍坦剋射擊,卻無法擊穿裝甲;夜晚德軍又派12名工兵用炸藥炸,仍未奏效;最後用6輛坦剋進行轟擊,發射了上百發炮彈,衹有288毫米炮彈擊穿了裝甲。此後,各國的重型坦剋裝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剋炮的口徑也隨之增大到57~100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剋成為地面戰爭的主體武器,反坦剋炮迅速發展,僅蘇聯1943年就生産了23200門。當時反坦剋炮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離上可達70~150毫米,並已經開始使用鈍頭穿甲彈和空心裝藥穿甲彈等,有的配裝了自行反坦剋炮。戰後,由於坦剋炮的作戰性能大大提高,反坦剋炮作用降低,沒有得到更大的發展。衹有蘇、德、奧地利等國傢繼續發展反坦剋炮。目前,世界現有的反坦剋炮多為60年代研製的,代表型號有蘇聯的T?/FONT>12型100毫米滑膛反坦剋炮,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直射距離為1500米,穿甲厚度400毫米,但該炮為牽引式,機動性差。SK105毫米自行反坦剋炮為綫膛炮,配有激光測距機和紅外瞄準鏡,反應速度快,炮手從捕獲目標到發射第1發炮彈僅需15秒。可發射破甲彈或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有效直射距離為2700米,破甲厚度360毫米。
  ■中國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剋炮
  ■中國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剋炮
  ■法國AMX-10RC輪式自行反坦剋炮
  ■德國KJPZ4-5式90毫米自行反坦剋炮
  ■瑞典LKV-91式自行反坦剋炮
  ■瑞士“鯊魚”輪式自行反坦剋炮
  ■意大利B1”遜陶羅”輪式自行反坦剋炮
  ■巴西EE-18“蘇庫裏”輪式自行反坦剋彈
百科大全
  fantankepao
  反坦剋炮
  antitank gun
  主要用於對坦剋和其他裝甲目標射擊的火炮。炮身長,初速大,直射距離遠,發射速度快,射角範圍小,火綫高度低。
  反坦剋炮的構造與一般火炮基本相同(見火炮)。為了提高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便於對運動目標射擊,一般采用半自動炮閂和測距與瞄準合一的瞄準裝置。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用步兵炮和野炮對坦剋射擊(當時坦剋裝甲厚度僅有6~18毫米)。戰後,隨着坦剋性能的不斷提高,許多國傢專用反坦剋炮相繼問世。20世紀20年代,瑞士製成的高射和平射兩用的20毫米自動炮,用實心穿甲彈對坦剋射擊時,在1000米距離上穿甲厚度為15毫米。30年代出現的德國37毫米、蘇聯45毫米等反坦剋炮,發射裝有炸藥的穿甲彈,在500米距離上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裝甲,並在坦剋內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的中型坦剋和重型坦剋的裝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剋炮口徑也隨之增大到57~100毫米,初速達900~1000米/秒,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離上達70~150毫米。使用的彈種有次口徑鎢芯超速穿甲彈、 鈍頭穿甲彈和空心裝藥破甲彈。有的國傢還裝備了自行反坦剋炮
  中國19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剋炮
  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了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滑膛反坦剋炮,穿甲厚度明顯增大。蘇聯T-12型100毫米反坦剋炮在1500米距離上使用穿甲彈時的穿甲厚度達 400毫米。綫膛反坦剋炮也能發射有活動彈帶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與反坦剋導彈相比,牽引反坦剋炮笨重,機動性差,進出陣地遲緩,因此有的國傢用反坦剋導彈代替反坦剋炮。但反坦剋炮有多種彈藥,適應性好,比較經濟,近距離首發命中率較高,有些國傢仍繼續裝備使用。有的國傢主張發展自行反坦剋炮。目前正在研製和裝備的自行反坦剋炮口徑從57毫米到120毫米,配用多種彈藥,有綫膛的也有滑膛的,用坦剋底盤或裝甲輸送車底盤裝旋轉炮塔或固定炮塔。有的國傢還在研製自行反坦剋自動炮,設想使數發炮彈命中坦剋同一部位,以擔高對復合裝甲的破壞力。
  幾種反坦剋炮性能簡表
  (張耀先)
相關詞
武器軍事中國火炮俄羅斯二戰德軍二戰德國型50反坦剋炮
包含詞
磅反坦剋炮反坦剋炮兵
自行反坦剋炮德國反坦剋炮
戴安娜反坦剋炮德軍型75反坦剋炮
德國毫米反坦剋炮犀牛自行反坦剋炮
17磅反坦剋炮德國park40反坦剋炮
二戰德國Pak38型50mm反坦剋炮55式57毫米反坦剋炮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剋炮高超聲動力反坦剋炮
120毫米8×8輪式反坦剋炮“章魚”牽引反坦剋炮
89式120mm自行反坦剋炮瑞典LKV-91式自行反坦剋炮
ACy式85毫米自行反坦剋炮2S25式自行反坦剋炮
德國PaK35/3637毫米反坦剋炮德軍Pak40型75mm反坦剋炮
89式自行反坦剋炮B1式105毫米自行反坦剋炮
PAK-4075mm反坦剋炮PAK-38L/6050mm反坦剋炮
MT-12式100mm反坦剋炮二戰德國型50反坦剋炮
前蘇聯陸軍57年型反坦剋炮中國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剋炮
Pak40型反坦剋炮PaK35/3637毫米反坦剋炮
Nr.26型反坦剋炮前蘇聯陸軍57mmZIS-21941年型反坦剋炮
前蘇聯陸軍ZIS-3式1942型76.2mm師屬反坦剋炮中國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剋炮
舊日本陸軍一式47毫米反坦剋炮T-12(MT-12)式100毫米反坦剋炮
比利時“埃內加”90毫米反坦剋炮奧地利“騎兵”105毫米自行反坦剋炮
聯邦德國90毫米自行反坦剋炮中國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剋炮
中國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剋炮87式100毫米6X6輪式自行反坦剋炮
120毫米8×8輪式自行反坦剋炮意大利B1式105毫米自行反坦剋炮
中國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剋炮用鎢合金脫殼穿甲彈法國AMX-10RC輪式自行反坦剋炮
巴西EE-18“蘇庫裏”輪式自行反坦剋炮意大利B1”遜陶羅”輪式自行反坦剋炮
瑞士“鯊魚”輪式自行反坦剋炮德國KJPZ4-5式90毫米自行反坦剋炮
透視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剋炮日耳曼“犀牛”自行反坦剋炮
俄羅斯2A45M章魚125毫米反坦剋炮前蘇聯陸軍式1942型76師屬反坦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