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通道,就是在北橋(又稱之為MCH)芯片級裏設計兩個內存控製器,這兩個內存控製器可相互獨立工作,每個控製器控製一個內存通道。在這兩個內存通CPU可分別尋址、讀取數據,從而使內存的帶寬增加一倍,數據存取速度也相應增加一倍(理論上)。目前流行的雙通道內存構架是由兩個64bit ddr內存控製器構築而成的,其帶寬可達128bit。因為雙通道體係的兩個內存控製器是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製器,因此二者能實現彼此間零等待時間,同時運作。兩個內存控製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讓有效等待時間縮減50%,從而使內存的帶寬翻倍。
雙通道是一種主板芯片組(athlon 64集成於cpu中)所采用新技術,與內存本身無關,任何DDR內存都可工作在支持雙通道技術的主板上,所以不存在所謂“內存支持雙通道”的說法
chiren30更新:
雙通道內存技術其實是一種內存控製和管理技術,它依賴於芯片組的內存控製器發生作用,在理論上能夠使兩條同等規格內存所提供的帶寬增長一倍。它並不是什麽新技術,早就被應用於服務器和工作站係統中了,衹是為瞭解决臺式機日益窘迫的內存帶寬瓶頸問題它纔走到了臺式機主板技術的前臺。在幾年前,英特爾公司曾經推出了支持雙通道內存傳輸技術的i820芯片組,它與rdram內存構成了一對黃金搭檔,所發揮出來的卓絶性能使其一時成為市場的最大亮點,但生産成本過高的缺陷卻造成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最後被市場所淘汰。由於英特爾已經放棄了對rdram的支持,所以目前主流芯片組的雙通道內存技術均是指雙通道ddr內存技術,主流雙通道內存平臺英特爾方面是英特爾 865、875係列,而amd方面則是nvidia nforce2係列。
雙通道內存技術是解决cpu總綫帶寬與內存帶寬的矛盾的低價、高性能的方案。現在cpu的fsb(前端總綫頻率)越來越高,英特爾 pentium 4比amd athlon xp對內存帶寬具有高得多的需求。英特爾 pentium 4處理器與北橋芯片的數據傳輸采用qdr(quad data rate,四次數據傳輸)技術,其fsb是外頻的4倍。英特爾 pentium 4的fsb分別是400、533、800mhz,總綫帶寬分別是3.2gb/sec,4.2gb/sec和6.4gb/sec,而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分別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在單通道內存模式下,ddr內存無法提供cpu所需要的數據帶寬從而成為係統的性能瓶頸。而在雙通道內存模式下,雙通道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分別是4.2gb/sec,5.4gb/sec和6.4gb/sec,在這裏可以看到,雙通道ddr 400內存剛好可以滿足800mhz fsb pentium 4處理器的帶寬需求。而對amd athlon xp平臺而言,其處理器與北橋芯片的數據傳輸技術采用ddr(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傳輸)技術,fsb是外頻的2倍,其對內存帶寬的需求遠遠低於英特爾 pentium 4平臺,其fsb分別為266、333、400mhz,總綫帶寬分別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使用單通道的ddr 266、ddr 333、ddr 400就能滿足其帶寬需求,所以在amd k7平臺上使用雙通道ddr內存技術,可說是收效不多,性能提高並不如英特爾平臺那樣明顯,對性能影響最明顯的還是采用集成顯示芯片的整合型主板。
nvidia推出的nforce芯片組是第一個把ddr內存接口擴展為128-bit的芯片組,隨後英特爾在它的e7500服務器主板芯片組上也使用了這種雙通道ddr內存技術,sis和via也紛紛響應,積極研發這項可使ddr內存帶寬成倍增長的技術。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要實現這種雙通道ddr(128 bit的並行內存接口)傳輸對於衆多芯片組廠商來說絶非易事。ddr sdram內存和rdram內存完全不同,後者有着高延時的特性並且為串行傳輸方式,這些特性决定了設計一款支持雙通道rdram內存芯片組的難度和成本都不算太高。但ddr sdram內存卻有着自身局限性,它本身是低延時特性的,采用的是並行傳輸模式,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ddr sdram工作頻率高於400mhz時,其信號波形往往會出現失真問題,這些都為設計一款支持雙通道ddr內存係統的芯片組帶來不小的難度,芯片組的製造成本也會相應地提高,這些因素都製約着這項內存控製技術的發展。
普通的單通道內存係統具有一個64位的內存控製器,而雙通道內存係統則有2個64位的內存控製器,在雙通道模式下具有128bit的內存位寬,從而在理論上把內存帶寬提高一倍。雖然雙64位內存體係所提供的帶寬等同於一個128位內存體係所提供的帶寬,但是二者所達到效果卻是不同的。雙通道體係包含了兩個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製器,理論上來說,兩個內存控製器都能夠在彼此間零延遲的情況下同時運作。比如說兩個內存控製器,一個為a、另一個為b。當控製器b準備進行下一次存取內存的時候,控製器a就在讀/寫主內存,反之亦然。兩個內存控製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以讓等待時間縮減50%。雙通道ddr的兩個內存控製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樣的,並且兩個控製器的時序參數都是可以單獨編程設定的。這樣的靈活性可以讓用戶使用二條不同構造、容量、速度的dimm內存條,此時雙通道ddr簡單地調整到最低的內存標準來實現128bit帶寬,允許不同密度/等待時間特性的dimm內存條可以可靠地共同運作。
支持雙通道ddr內存技術的臺式機芯片組,英特爾平臺方面有英特爾的865p、865g、865gv、865pe、875p以及之後的915、925係列;via的pt880,ati的radeon 9100 igp係列,sis的siis 655,sis 655fx和sis 655tx;amd平臺方面則有via的kt880,nvidia的nforce2 ultra 400,nforce2 igp,nforce2 spp及其以後的芯片。
amd的64位cpu,由於集成了內存控製器,因此是否支持內存雙通道看cpu就可以。目前amd的臺式機cpu,衹有939接口的纔支持內存雙通道,754接口的不支持內存雙通道。除了amd的64位cpu,其他計算機是否可以支持內存雙通道主要取决於主板芯片組,支持雙通道的芯片組上邊有描述,也可以查看主板芯片組資料。此外有些芯片組在理論上支持不同容量的內存條實現雙通道,不過實際還是建議盡量使用參數一致的兩條內存條。
內存雙通道一般要求按主板上內存插槽的顔色成對使用,此外有些主板還要在bios做一下設置,一般主板說明書會有說明。當係統已經實現雙通道後,有些主板在開機自檢時會有提示,可以仔細看看。由於自檢速度比較快,所以可能看不到。因此可以用一些軟件查看,很多軟件都可以檢查,比如cpu-z,比較小巧。在“memory”這一項中有“channels”項目,如果這裏顯示“dual”這樣的字,就表示已經實現了雙通道。兩條256m的內存構成雙通道效果會比一條512m的內存效果好,因為一條內存無法構成雙通道。 |
|
雙通道,就是在北橋(又稱之為MCH)芯片級裏設計兩個內存控製器,這兩個內存控製器可相互獨立工作,每個控製器控製一個內存通道。在這兩個內存通CPU可分別尋址、讀取數據,從而使內存的帶寬增加一倍,數據存取速度也相應增加一倍(理論上)。流行的雙通道內存構架是由兩個64bit DDR內存控製器構築而成的,其帶寬可達128bit。因為雙通道體係的兩個內存控製器是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製器,因此二者能實現彼此間零等待時間,同時運作。兩個內存控製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讓有效等待時間縮減50%,從而使內存的帶寬翻倍。雙通道是一種主板芯片組(Athlon 64集成於CPU中)所采用新技術,與內存本身無關,任何DDR內存都可工作在支持雙通道技術的主板上,所以不存在所謂“內存支持雙通道”的說法。
雙通道示意圖雙通道內存技術其實是一種內存控製和管理技術,它依賴於芯片組的內存控製器發生作用,在理論上能夠使兩條同等規格內存所提供的帶寬增長一倍。它並不是什麽新技術,早就被應用於服務器和工作站係統中了,衹是為瞭解决臺式機日益窘迫的內存帶寬瓶頸問題它纔走到了臺式機主板技術的前臺。英特爾公司曾經推出了支持雙通道內存傳輸技術的i820芯片組,它與RDRAM內存構成了一對黃金搭檔,所發揮出來的卓絶性能使其一時成為市場的最大亮點,但生産成本過高的缺陷卻造成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最後被市場所淘汰。由於英特爾已經放棄了對RDRAM的支持,所以主流芯片組的雙通道內存技術均是指雙通道DDR內存技術,主流雙通道內存平臺英特爾方面是英特爾 865、875係列,而AMD方面則是NVIDIA Nforce2係列。
雙通道體係包含了兩個獨立、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製器,兩個內存控製器都能夠並行運作。例如,當控製器B準備進行下一次存取內存的時候,控製器A就讀/寫主內存,反之亦然。兩個內存控製器的這種互補的“天性”可以讓有效等待時間縮減50%,因此雙通道技術使內存的帶寬翻了一翻。它的技術核心在於:芯片組(北橋)可以在兩個不同的數據通道上分別尋址、讀取數據,RAM可以達到128bit的帶寬。
雙通道內存技術是解决CPU總綫帶寬與內存帶寬的矛盾的低價、高性能的方案。CPU的FSB(前端總綫頻率)越來越高,英特爾 Pentium 4比AMD Athlon XP對內存帶寬具有高得多的需求。英特爾 Pentium 4處理器與北橋芯片的數據傳輸采用QDR(Quad Data Rate,四次數據傳輸)技術,其FSB是外頻的4倍。英特爾 Pentium 4的FSB分別是400、533、800MHz,總綫帶寬分別是3.2GB/sec,4.2GB/sec和6.4GB/sec,而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分別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在單通道內存模式下,DDR內存無法提供CPU所需要的數據帶寬從而成為係統的性能瓶頸。而在雙通道內存模式下,雙通道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分別是4.2GB/sec,5.4GB/sec和6.4GB/sec,在這裏可以看到,雙通道DDR 400內存剛好可以滿足800MHz FSB Pentium 4處理器的帶寬需求。而對AMD Athlon XP平臺而言,其處理器與北橋芯片的數據傳輸技術采用DDR(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傳輸)技術,FSB是外頻的2倍,其對內存帶寬的需求遠遠低於英特爾 Pentium 4平臺,其FSB分別為266、333、400MHz,總綫帶寬分別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使用單通道的DDR 266、DDR 333、DDR 400就能滿足其帶寬需求,所以在AMD K7平臺上使用雙通道DDR內存技術,可說是收效不多,性能提高並不如英特爾平臺那樣明顯,對性能影響最明顯的還是采用集成顯示芯片的整合型主板。
NVIDIA推出的nForce芯片組是第一個把DDR內存接口擴展為128-bit的芯片組,隨後英特爾在它的E7500服務器主板芯片組上也使用了這種雙通道DDR內存技術,SiS和VIA也紛紛響應,積極研發這項可使DDR內存帶寬成倍增長的技術。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要實現這種雙通道DDR(128 bit的並行內存接口)傳輸對於衆多芯片組廠商來說絶非易事。DDR SDRAM內存和RDRAM內存完全不同,後者有着高延時的特性並且為串行傳輸方式,這些特性决定了設計一款支持雙通道RDRAM內存芯片組的難度和成本都不算太高。但DDR SDRAM內存卻有着自身局限性,它本身是低延時特性的,采用的是並行傳輸模式,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DDR SDRAM工作頻率高於400MHz時,其信號波形往往會出現失真問題,這些都為設計一款支持雙通道DDR內存係統的芯片組帶來不小的難度,芯片組的製造成本也會相應地提高,這些因素都製約着這項內存控製技術的發展。
普通的單通道內存係統具有一個64位的內存控製器,而雙通道內存係統則有2個64位的內存控製器,在雙通道模式下具有128bit的內存位寬,從而在理論上把內存帶寬提高一倍。雖然雙64位內存體係所提供的帶寬等同於一個128位內存體係所提供的帶寬,但是二者所達到效果卻是不同的。雙通道體係包含了兩個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製器,理論上來說,兩個內存控製器都能夠在彼此間零延遲的情況下同時運作。比如說兩個內存控製器,一個為A、另一個為B。當控製器B準備進行下一次存取內存的時候,控製器A就在讀/寫主內存,反之亦然。兩個內存控製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以讓等待時間縮減50%。雙通道DDR的兩個內存控製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樣的,並且兩個控製器的時序參數都是可以單獨編程設定的。這樣的靈活性可以讓用戶使用二條不同構造、容量、速度的DIMM內存條,此時雙通道DDR簡單地調整到最低的內存標準來實現128bit帶寬,允許不同密度/等待時間特性的DIMM內存條可以可靠地共同運作。
支持雙通道DDR內存技術的臺式機芯片組,英特爾平臺方面有英特爾的865P、865G、865GV、865PE、875P以及之後的915、925係列;VIA的PT880,ATI的Radeon 9100 IGP係列,SIS的SIIS 655,SIS 655FX和SIS 655TX;AMD平臺方面則有VIA的KT880,NVIDIA的nForce2 Ultra 400,nForce2 IGP,nForce2 SPP及其以後的芯片。在雙通道流行的今天,MCP73居然不支持。當然,考慮到設計Intel平臺芯片組時必須加入內存控製器,再加上MCP73是單芯片設計,能夠做到如此高的集成度實屬不易,畢竟是針對低端整合市場的芯片組産品,也無須對MCP73Series不支持雙通道這一點過分苛求。而且當前單通道DDR2800所提供的帶寬也已經可以滿意處理器的需要。MCP73最多支持2組DIMM,最高可支持8GB係統內存,不過有別於Intel芯片組設計,MCP73內存控製器並不會和FSB速度同步,因此使用任何速度的FSB處理器,均能支持DDR2-800頻率,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不支持雙通道DDR2的不足。
AMD的64位CPU,由於集成了內存控製器,因此是否支持內存雙通道看CPU就可以。AMD的臺式機CPU,衹有939接口的纔支持內存雙通道,754接口的不支持內存雙通道。除了AMD的64位CPU,其他計算機是否可以支持內存雙通道主要取决於主板芯片組,支持雙通道的芯片組上邊有描述,也可以查看主板芯片組資料。此外有些芯片組在理論上支持不同容量的內存條實現雙通道,不過實際還是建議盡量使用參數一致的兩條內存條。
內存雙通道一般要求按主板上內存插槽的顔色成對使用,此外有些主板還要在BIOS做一下設置,一般主板說明書會有說明。當係統已經實現雙通道後,有些主板在開機自檢時會有提示,可以仔細看看。由於自檢速度比較快,所以可能看不到。因此可以用一些軟件查看,很多軟件都可以檢查,比如cpu-z,比較小巧。在“memory”這一項中有“channels”項目,如果這裏顯示“Dual”這樣的字,就表示已經實現了雙通道。兩條256M的內存構成雙通道效果會比一條512M的內存效果好,因為一條內存無法構成雙通道。 |
|
在DDR RAM發展中期,記憶體帶寬開始出現樽頸現象。原因是FSB帶寬比記憶體帶寬大得多,而處理器處理完的資料不能即時存入記憶體,造成處理器效能不能完全發揮。有見及此,芯片組廠商引入雙通道內存技術。單條DDR記憶體是64位元帶寬,而兩條則是雙倍-128位元。註:若芯片組衹支援單通道內存,就算插入兩條DDR記憶體也都是單通道內存,不會變成雙通道內存。
在AMD平臺,引入雙通道內存技術的第一傢芯片組廠商是nVidia。但當時AMD處理器的FSB帶寬不是很大,雙通道內存的效能提升作用輕微。其後Intel將DDR雙通道內存技術引入,配合Xeon處理器,芯片組名為E7205。它支援DDR266雙通道內存,用DDR的價錢得到RDRam的效能。而主板廠將之支援Pentium 4。畢竟是服務器平臺産品,價格比較貴。而SiS的SiS 655出現,使DDR雙通道成了平民化的技術;由於支援DDR333雙通道內存,效能比E7205更高,價錢更低。而最經典的應該是i865PE了,支援DDR400雙通道內存,800MHz FSB的Pentium 4。而i915P亦新增支援DDR-II 533雙通道內存,P965支援DDR-II 1066雙通道內存,最新的X48更支援DDR3-1600雙通道內存。AMD平臺方面,NVIDIA憑nForce 2 Ultra 400支援DDR400雙通道內存,成為當時AMD平臺效能最佳芯片組,更擊敗VIA的皇者地位。隨後AMD的Athlon 64係列處理器亦內建了DDR400雙通道內存控製器。Socket 940 - 支援DDR400 EEC雙通道內存 Socket 939 - 支援DDR400 non-EEC雙通道內存,內存效能較高 SiS和VIA亦在Intel和AMD平臺推出過雙通道內存芯片組。 |
|
隨着高端處理器的推出,處理器對內存係統的帶寬要求越來越高,內存帶寬成為係統越來越大的瓶頸。內存廠商衹要提高內存的運行頻率,就可以增加帶寬,但是由於受到晶體管本身的特性和製造技術的製約,內存頻率不可能無限製地提升,所以在全新的內存研發出來之前,雙通道內存技術就成了一種可以有效地提高內存帶寬的技術。它最大的優勢在於衹要更改內存的控製方式,就可以在現有內存的基礎上帶來內存帶寬的提升。從理論指標來看,雙通道內存技術具有相當的優勢。雙通道DDR400的理論帶寬為6.4GB/s,和英特爾的前端總綫為800MHz的P4處理器及i865、i875芯片組完全匹配。前端總綫為800MHz的P4平臺選用雙通道DDR400,與雙通道的內存控製和管理機製及高帶寬有很大關係。
技術原理
雙通道內存技術其實就是雙通道內存控製技術,它能有效地提高內存總帶寬,從而適應新的微處理器的數據傳輸、處理的需要。雙通道DDR有兩個64bit內存控製器,雙64bit內存體係所提供的帶寬等同於一個128bit內存體係所提供的帶寬。
雙通道體係包含了兩個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製器,兩個內存控製器都能夠並行運作。例如,當控製器B準備進行下一次存取內存的時候,控製器A就在讀/寫主內存,反之亦然。兩個內存控製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以讓有效等待時間縮減50%,因此雙通道技術使內存的帶寬翻了一翻。它的技術核心在於:芯片組(北橋)可以在兩個不同的數據通道上分別尋址、讀取數據,RAM可以達到128bit的帶寬。 |
|
一、什麽是彈性雙通道
Intel彈性雙通道內存技術的英文是Intel Flex Memory Technology,該技術使得內存的搭配更加靈活,它允許不同容量、不同規格甚至不成對的內存組成雙通道,讓係統配置和內存升級更具彈性。
Intel彈性雙通道技術在915芯片組上就開始使用了,但直到945/955芯片組纔成熟起來,並具有實用價值。而965、975芯片組又對它加以優化,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現。
二、如何組建彈性雙通道
一般的ATX主板上都會有分為兩種不同顔色的4根內存插槽,相鄰不同顔色的兩根插槽組成一個內存通道。Intel彈性雙通道技術擁有以下兩種雙通道內存工作模式:
1.對稱雙通道工作模式
對稱雙通道工作模式要求兩個通道的內存容量相等,但是沒有嚴格要求內存容量的絶對對稱,可以A通道為512MB +512MB,B通道為一條1GB,衹要A和B通道各自的總容量相等就可以了。該模式下可使用 2個、3個或 4個內存條獲得雙通道模式,如果使用的內存模塊速度不同,內存通道速度取决於係統中安裝的速度最慢的內存模塊速度。具體情況如下:
(1)內存模組的絶對對稱。這是最理想的對稱雙通道,即分別在相同顔色的插槽中插入相同容量的內存條,內存條數為2或4,該模式下所有的內存都工作在雙通道模式下,性能最強。
(2)內存容量的對稱。這種模式不要求兩個通道中的內存條數量相等,可由3條內存組成雙通道,兩個通道的內存總容量相等就可以,所有內存也都工作在雙通道模式下)性能略遜於模式(1)。
2.非對稱雙通道模式
在非對稱雙通道模式下,兩個通道的內存容量可以不相等,而組成雙通道的內存容量大小取决於容量較小的那個通道。例如A通道有512MB內存,B通道有1GB內存,則A通道中的512MB和B通道中的512MB組成雙通道,B通道剩下的512MB內存仍工作於單通道模式下。需要註意的是,兩條內存必須插在相同顔色的插槽中。
小提示:
主板芯片組會自動檢測內存模組,如果發現兩條容量相同的內存分別安裝在不同顔色的插槽中,會自動工作在單通道模式下。因此應該首選把相同容量的內存條插在相同顔色的插槽中,可以獲得相對更好的性能,如果按照所示安裝內存條,衹能工作在單通道模式下。
技術發展
雙通道內存技術推出的最初目的也就是為瞭解决CPU總綫帶寬和內存帶寬不匹配之間的矛盾,隨着前端總綫FSB越來越高,內存的帶寬顯然就成了一個瓶頸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集成兩個內存控製器,每個內存控製器控製一個通道,讓兩條內存獨立尋址,這樣內存的運行效率就可以實現翻倍的效果,讓數據等待的時間縮短到50%,這一技術的應用,對於整個PC係統還是有重要意義的,儘管不能做到在所有應用都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在大多數應用都可以實現比較不錯的效果,而且隨着硬件技術的發展,雙通道內存技術的效果也開始凸顯。
三通道內存技術,實際上可以看作是雙通道內存技術的後續技術發展。Core i7處理器的3通道內存技術,最高可以支持DDR3-1600內存,可以提供高達38.4GB/s的高帶寬,和目前主流雙通道內存20GB/s的帶寬相比,性能提升幾乎可以達到翻倍的效果。
技術應用
雙通道內存主要是依靠主板北橋的控製技術,與內存本身無關。支持雙通道內存技術的主板有Intel的i865和i875係列,SIS的SIS655、658係列,nVIDIAD的nFORCE2係列等。Intel最先推出的支持雙通道內存技術的芯片組為E7205和E7500係列。
雙通道內存的安裝有一定的要求。主板的內存插槽的顔色和佈局一般都有區分。如果是Intel的i865和i875係列,主板一般有4個DIMM插槽,每兩根一組,每組顔色一般不一樣,每一個組代表一個內存通道,衹有當兩組通道上都同時安裝了內存條時,才能使內存工作在雙通道模式下。另外要註意對稱安裝,即第一個通道第1個插槽搭配第二個通道第1個插槽,依此類推。用戶衹要按不同的顔色搭配,對號入座地安裝即可。如果在相同顔色的插槽上安裝內存條,則衹能工作在單通道模式。而nFORCE2係列主板同樣有兩個64bit的內存控製器,其中A控製器衹支持一根內存插槽,B通道則支持兩根。A、B插槽之間有一段距離,以方便用戶識別。A通道的內存插槽在顔色上也可能與B通道兩個內存插槽不同,用戶衹要將一根內存插入獨立的內存插槽而將另外一根插到另外兩個彼此靠近的內存插槽就能組建成雙通道模式。此外,如果全部插滿內存,也能建立雙通道模式,而且nForce2主板在組建雙通道模式時對內存容量乃至型號都沒有嚴格的要求,使用方便。
如果安裝方法正確,在主板開機自檢時,屏幕顯示內存的工作模式(如DDR333 Dual Channel
Mode Enabled、激活雙通道模式等),則內存已經工作在雙通道模式。 |
|
以前的主板上也有3到4個內存插槽(DIMM),根據廠傢的規定將它們命名為DIMM1、2、3或4(主板上也有同樣的文字用來標明內存插槽的編號),但北橋芯片內衹有1個64位的內存控製器,此時插入多根內存後內存總綫的位寬還是64位,工作頻率也不會改變,但內存的總容量卻成倍增加了。這種主板上內存插槽緊密的排列在一起,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完全相同。
單通道主板上多個內存插槽的排列方式最新的支持雙通道內存的主板主要有Intel的865/875和nVIDIA的nForce2芯片組(850/850E、E7205和SiS655/655FX本文不作討論),865/875的北橋芯片(或稱為MCH/GMCH,GMCH內置了顯示功能)內有A、B兩個64位的內存控製器,每個控製器又可以支持兩根內存插槽,所以主板上同樣有4根內存插槽,編號同樣延續了DIMM1、2、3、4的標註方式,不過這4根插槽並非緊密的靠在一起,而是分為A、B兩組,當A1與B1或A2與B2兩根內存插槽上同時插入兩根容量與結構相同的內存條時,才能實現雙通道內存工作模式,此外,當四根內存插槽都插入相同的內存時也能進入雙通道狀態,其他情況下兩組內存控製器都會自動轉換為一組64位的控製器,這樣與傳統內存的工作模式就沒有區別了。
865/875主板上內存插槽分為兩組為了兼顧用戶安裝的方便,一般主板廠傢會在865/875主板上使用相同顔色的內存插槽來表示A1與B1的位置,而A2與B2內存插槽則采用另外一種顔色,用戶衹要將兩根內存插入顔色相同的兩個內存插槽上就可以實現雙通道了。不過凡事總有例外的時候,比如有的廠傢習慣用一種顔色的插槽來表示A通道而B通道用另外一種顔色,此時就要打開說明書確認一下,總的原則仍然是“隔行插入”的方式,如果按照主板上內存插槽的編號來看,DIMM1+DIMM3、DIMM2+DIMM4或DIMM1+2+3+4的插入方式才能建立雙通道模式(內存也要完全相同)。nForce2的北橋芯片(或稱為IGP/SPP,IGP內置了顯示功能)內同樣有兩個64位的內存控製器,其中A控製器衹支持一根內存插槽,B通道則支持兩根,A、B插槽之間有一段距離以方便用戶識別,A通道的內存插槽在顔色上也可能與B通道兩個內存插槽不同,用戶衹要將一根內存插入獨立的內存插槽而另外一根插到另外兩個彼此靠近的內存插槽就能組建成雙通道模式,此外,如果全部插滿內存,也能建立雙通道模式,而且nForce2主板組建雙通道模式時對內存容量乃至型號都沒有嚴格的要求,使用方便。
nForce2主板上的內存插槽,其中獨立的插槽是建立雙通道的關鍵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早期主板上具有兩種內存插槽,分別支持SDRAM和DDR SDRAM,這種主板上兩種內存插槽的顔色往往也不相同,但兩種內存不能同時工作,而且其工作模式也為單通道。(建議該段使用警告的形式標註,不與正文排版形式雷同) |
|
雙通道內存控製技術的出現對使用P4的用戶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組裝雙通道內存係統時要註意內存條的搭配,Intel的要求比其他主板要高,最好使用相同品牌、相同型號的內存條,以確保穩定性。
任何一項技術都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雙通道DDR內存技術也不例外。首先,雙通道內存都需要成對地使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內存配置的靈活性。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採購內存的時候至少要選擇2×64MB、2×128MB……,這會使用戶在內存方面的預算成倍地增加。其次,雙通道內存技術的理論值雖然非常誘人,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其實際應用的性能並不能比單通道DDR內存高1倍,當然也無法比PC133 SDRAM高出4倍,因為畢竟在現有的係統條件下,係統性能瓶頸不僅僅是內存。從一些測試結果可以看到,采用128bit內存通道的係統性能比采用64bit內存通道的係統性能高出3%~5%,最高的可以獲得15%~18%的性能提升。 |
|
雙通道內存技術並非DDR內存所獨有,RDRAM也應用了這種技術,像英特爾的i850E芯片組就支持雙通道PC1066 RDRAM。因此確切地說,雙通道內存技術是雙通道內存控製技術,是在當前內存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內存管理和控製技術。它的重點在於對內存的控製而不是內存本身,整合在芯片組北橋中的內存控製器承擔了這個功能,因此說它是芯片組技術似乎更合適。
解决計算機內存帶寬瓶頸問題並非衹有一條出路,但由於種種情況,雙通道內存技術似乎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且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從內存技術的發展過程可見,無論什麽技術,衹有性能出色、價格便宜、便於使用纔會有光明的前景,這對於計算機其他技術也不例外。
雙通道並非代表係統運行速度就會提高100%
實際上512MB*2與單條1G性能差距僅為10% |
|
一、實現雙通道的前提
比較常見的雙通道平臺有Intel 865/875及nForce2係列主板,首先需要瞭解雙通道實現的前提。比如購買了支持雙通道的I865PE主板,同時也搭配了800MHz前端總綫P4處理器,那麽,就一定要購買雙通道DDR400的內存。但是,如果衹想搭配533 MHz前端總綫P4處理器,衹需要用雙通道DDR333內存就夠了。並且購買相同容量和規格的成對內存(比如2條或4條)。此外,最好搭配AGP8X顯示使用,因為AGP 8x顯卡傳輸頻寬為2.1GB/s(AGP 4x衹有1.06GB/s,這樣更能有效地發揮雙通道在數據傳送和處理速度的能力。
二、如何打開雙通道模式?
如果要正確使用雙通道內存技術,在內存安裝方面是很講究的,支持雙通道內存的主板,一般都具有3條或4條以上內存插槽,下面筆者來簡單說說雙通道內存的正確插法。
對於865/875主板來說,一般會提供了4個DIMM(能提供2組雙通道模式),每兩個DIMM為一個組,每一個組代表一個內存通道,衹有在兩組通道上同時安裝相同容量大小和規格的內存時,才能使內存工作在雙通道模式下。因此,安裝內存時就必須對稱的插內存,比如,A通道第1個插槽搭配B通道第1個插槽,或A通道第2個插槽搭配B通道第2個插槽(圖1),當然,同時插4條內存也可以實現雙通道。 |
|
1、雙通道和CPU頻率的大小和類型沒有必然聯繫,衹和主板跟內存有聯繫,如果你的主板支持雙通道,而你的內存不是雙通道內存,那就不能發揮主板支持雙通道的作用!
2、雙通道的內存容率不需要一致,但頻率和顆粒品牌要盡可能保持一致.
內存頻率是指內存的工作頻率,例如DDR266的工作頻率即為266MHz,根據內存帶寬的算法:帶寬=總綫寬度×一個時鐘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總綫頻率,DDR266的帶寬=133×2×8=2128,它的傳輸帶寬為2.1G/s,因此DDR266又俗稱為PC2100。同理,DDR333的工作頻率為333MHz,傳輸帶寬為2.7G/s,俗稱PC2700;DDR400的工作頻率為400MHz,傳輸帶寬為3.2G/s,俗稱PC3200。
打個比方兩張條子的頻率不一樣,一個是PC2700,一個是PC3200,那麽它們放在你現在的主板的工作頻率就是333mhz或者更低,但是並不影響你電腦的穩定性,衹是頻率高的條子發揮到極緻!
3、內存雙通道一般要求按主板上內存插槽的顔色成對使用,此外有些主板還要在BIOS做一下設置,一般主板說明書會有說明。當係統已經實現雙通道後,有些主板在開機自檢時會有提示,可以仔細看看。由於自檢速度比較快,所以可能看不到。因此可以用一些軟件查看,很多軟件都可以檢查,比如cpu-z,比較小巧。在“memory”這一項中有“channels”項目,如果這裏顯示“Dual”這樣的字,就表示已經實現了雙通道。兩條256M的內存構成雙通道效果會比一條512M的內存效果好,因為一條內存無法構成雙通道。
4、AMD的臺式機CPU,衹有939接口以後的CPU纔支持內存雙通道,754接口的不支持內存雙通道。除了AMD的64位CPU,其他計算機是否可以支持內存雙通道主要取决於主板芯片組,支持雙通道的芯片組上邊有描述,也可以查看主板芯片組資料。此外有些芯片組在理論上支持不同容量的內存條實現雙通道,不過實際還是建議盡量使用參數一致的兩條內存條。 |
|
|
|
主板雙通道 | 內存雙通道 | 雙通道內存 | 郵件雙通道 | 海外雙通道 | 彈性雙通道 | 雙通道開關 | 雙通道內存條 | 雙通道血凝儀 | 註射泵雙通道 | 雙通道控製器 | 雙通道單脈衝 | 雙通道內存技術 | 商務郵件雙通道 | 雙通道過程校驗儀 | 雙通道內存的搭建 | 雙通道神經肌肉電刺激儀 | 雙通道ddr | 雙通道循環節水大便器 | 雙通道循環節水小便器 | 全速企業郵件雙通道 | 雙通道內存的搭建: | 彈性雙通道內存技術 | 儲存型雙通道溫濕度計 | intel彈性雙通道內存技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