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竜 > 原始祖鳥
目錄
No. 1
  原始祖鳥
  拉丁文學名 rotarchaeopteryx
  體長 1米
  體重 10公斤
  食性 肉食
  生存時代 早白堊紀世
  分佈 中國遼西
  分類 蜥臀目 獸腳亞目
  美國總統剋林頓在《國傢地理》雜志創刊110周年慶祝大會上,手持封面印有尾羽鳥復原圖的最新一期《國傢地理》雜志,稱贊中華竜鳥、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
  這一自然奇跡是由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市境內發現的。重要的發現起始於1996年8月,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在該地獲得了一塊奇妙的小型“恐竜”化石,“恐竜”長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竜又似鳥類的特點,季強將其命名為中華竜鳥,並認為介於恐竜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型動物。頓時,轟動了新聞界,轟動了古生物界,震驚了全世界。
  中生代以來,朝陽地區被捲入瀕太平洋活動帶,受太平洋板塊嚮中國東部板塊俯衝作用影響,産生了一係列盆嶺相間的構造格局。主要盆地有7個,盆地內以火山沉積構造為主,其中賦存有極豐富的生物化石。目前,僅對金嶺寺——羊山盆地東緣中段46.3平方公裏範圍內,即朝陽市北票為四合屯一帶進行了重點地質調查,初步確定,已發現的中生代生物化石包括6個門、14個綱、20類、93個屬、141個種,構成了一個係統的、完整的“熱河生物群”,是中國遼寧省西部化石寶庫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寶貴的地質遺跡,對研究生物起源、進化和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都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中華竜鳥化石發現於朝陽市北票四合屯,賦存於晚侏羅世地層的凝灰質粉砂岩中,據中國和世界古鳥類專傢研究考證,中華竜鳥是恐竜嚮鳥類演化的過渡型動物。這一重大發現,為鳥類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竜的假說提供了重要證據。1996年12月,在四合屯又了現了中華竜鳥後代的化石,該化石産出層位在中華竜鳥化石層之上的5.5米、孔子鳥化石層之下的8.5米處。據專傢研究考證,該鳥類具有很低的飛行能力,比德國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始祖鳥要原始些,故命名為原始祖鳥。1997年夏天,在四合屯又發現尾羽鳥化石,經專傢研究確認,尾羽鳥與原始祖鳥相似,而比原始祖鳥又進化了一步,但仍比德國始祖鳥原始。
  國內外著名古鳥類專傢對朝陽市北票四合屯了現的各種鳥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多數認為中華竜鳥雖然不會飛行,卻是鳥類的鼻祖;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具有很低飛行能力的初鳥類;孔子鳥是具有短距離飛行能力的鳥類。這一發現和研究成果,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使生命發展中鳥類起源與演化的研究迎來了曙光,取代了130多年來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地位。以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著名古鳥類專傢奧斯特隆(john ostrom)為首的歐美專傢考察隊,在結束對四合屯考察後,一致認為中國遼西四合屯是回答鳥類起源與演化問題的最完美的地點, 這一地點的國際意義是空前的。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地區發現鳥類化石250多枚,經專傢研究確定為3個亞綱、11個屬、14種鳥類。僅四合屯地區就發現鳥類化石200多枚,包括4個屬、6種鳥類。朝陽地區發現的化石種類和數量之多,演化遺跡保存得如此係統、完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巴伐利亞州共發現7枚鳥化石,僅1個屬、2種鳥類,與朝陽市的發現是無法相比的。正如著名的美國古鳥類專傢奧斯特隆(john ostrom)所說:“這些沉積和這些化石,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因此,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是全球古鳥類研究學乾神歸夢想的地方,中華竜鳥已經由朝陽飛嚮全世界。
  1998年10月,國傢已批準以朝陽市北票四合屯為中心,建立了面積為46.3平方公裏的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處遵照“依法保護、科學研究、合理開採、有效利用”的原則,管理工作已全面到位。在朝陽地區以及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內,中華竜鳥化石層位以下,還有厚度達千米以上的中、早侏羅陸相沉積地層,且保存得係統完好,是進一步研究生物演化和鳥類起源的理想場所,不但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典型的、罕見的。德國巴伐利亞州始祖鳥化石層位之下為海相地層,發現鳥類直接祖先和陸相生物演化遺跡的可能性是極小的。
  遼西古鳥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中華竜鳥引起的古生物理論與實踐的大碰撞並沒有完結,研究工作還將繼續。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隨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朝陽市作為世界鳥化石的寶庫對這一領域的貢獻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為世界所矚目。
英文解釋
  1. lat.:  Protarchaeopteryx
包含詞
原始祖鳥屬粗壯原始祖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