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象初院士,男,江蘇海門人,漢族,193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58年7月畢業於山東農學院植物保護係(現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歷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動物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副所長,研究員。中國昆蟲學會三屆、四屆、五屆、六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科協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青海省科協常委、副主席。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客座教授。1995年6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科學院挑選為中國當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年2月被河北大學聘為終身教授,2001年被山東農業大學聘為特聘教授。現任《昆蟲學報》編委,《昆蟲分類學報》編委,《動物分類學報》編委,《中國農業科技導報》編委。
印象初院士長期從事蝗蟲分類工作,30多年來發現蝗蟲新屬37個,新種103個。1975年發表《白邊痂蝗在青藏高原上的地理變異》一文,揭示了一個物種由於海拔升高,其形態特徵出現梯度變異為種內(亞種內)變異。提出蝗蟲類在高原上的適應性,演化途徑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見解。闡明了高原上風大不適於蝗蟲飛行導致翅的退化,翅是蝗蟲的發音器官構造之一,翅的退化導致發音器的退化,發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導致聽覺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在高海拔地區生存的缺翅,缺發音器,缺聽器的種類是最進化的種類,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種類。1984年出版的《青藏高原的蝗蟲》為該地區蝗蟲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1982年建立了《中國蝗總科新分類係統》,後被譽為印象初分類係統;1990年發表了《北美洲鎸瓣亞目(蝗亞目)的分類》一文,兩者之間的區係組成和主要危害種類完全不同,提出了必須防止相互傳播的建議。1996年出版了《世界蝗蟲及其近緣種類分佈目錄》,200多萬字,英文,記錄了從1758—1990年所有的已知的蝗蟲類10136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最係統的同類專著。97年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奬。
《青藏高原的蝗蟲》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奬。《中國蝗總科分類係統的研究》和《青藏高原的蝗蟲》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奬,國傢自然科學四等奬。 |
|
1、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種蝗蟲?
目前最權威的答案是,從1758年至1990年,人類所有已知的蝗蟲共2261屬、10136種。 給出這個答案的,正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北大學終身教授印象初先生。無怪乎有人戲稱他為“世界上認識蝗蟲最多的人”。
關於生物分類理論,19世紀,林奈時代的基本觀點是物種的不變論;其後,達爾文打破了林奈的物種不變論,認為物種的概念處於變異和發展中,各種對應的物種概念之間,都具有同一性;恩格斯進一步提出,生物的“任何一個種屬都確確實實是由於親緣關係而從另外一個種屬演繹出來的”。
印象初分類係統集中描述了青藏高原蝗蟲進化史中形成的具有不同形態的蝗亞科種群演繹過程的一個歷史概念集合,為昆蟲的描述、驗證和命名打開了一個新的途徑。
也許是巧合,在搭乘出租車去河北大學采訪印象初院士的路上,記者發現,出租車的儀表盤上擺着一隻說不上精巧的緑色塑料蝗蟲。司機說,這是一種酒盒裏附送的打火機。
“河大有個研究蝗蟲的院士你知道嗎?”記者問。
“研究蝗蟲有嘛用?研究那個也能成院士?”司機很好奇。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蝗蟲分類的昆蟲學家,印象初時常要面對普通人這樣的問題。
動植物分類是被稱為“基礎學科基礎”的一門學問,簡而言之,就是根據動植物的特徵來研究它們的種屬,辨識、總結並從中尋找規律。
蝗蟲是農林業的大害蟲,研究它的種屬,辨識每個種的分佈地域、生活習性,控製、防治和消滅危害較重的蝗蟲,意義重大。但全世界在蝗蟲分類上比較混亂,所以蝗蟲分類的研究和考察就顯得十分重要。
然而,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研究生物學的終極目標,是希望知道現有的動植物,特別是人是怎樣進化而來的。”印象初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能夠考察和驗證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他們搞動物分類的最大理想。
2、認真就是他的生活習慣
“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這原本是一句俗話,而對印象初到河北後帶的第一個研究生管越強來說,這裏面卻有一段故事。
現任河北大學生科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的管越強博士當時的碩士學位論文,做的是《渤海灣鹵蟲生態研究》。鹵蟲是一種廣泛分佈在海水和內陸????池????湖的水生動物餌料,印象初在青海時曾經做過青海湖鹵蟲研究。這是一種既可以單性繁殖又可以兩性繁殖的生物,當時一般的研究認為,渤海灣衹有雌性鹵蟲存在。
1998年,管越強在印象初的指導下,利用整個一個鹵蟲生長周期,一直在海興做考察和實驗,結果發現渤海灣存在雄性鹵蟲。在論文寫作中,管越強考慮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對自己的發現有顧慮,於是衹寫了傳統的雌性鹵蟲一種。印象初看了之後說,不行,有一就是一,有二就是二,這是科研人員的起碼品質,你既然考察到了兩種,就得寫兩種。
結果,整個論文推翻重寫。重寫後的論文在發表後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管越強也憑着這篇論文真正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現在查明,渤海灣現存的雄性鹵蟲,其實是來自大洋彼岸的舊金山灣鹵蟲。
印象初一嚮把“認真”奉為科研工作者的第一品質。在河大生科院,印象初所有的學生跟記者談起這位院士先生,說的第一句話都差不多———“印先生真是嚴!”
嚴到什麽程度?院士批改論文,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昆蟲分類的論文,最基本的內容是對昆蟲特徵進行描述。”印象初的博士生兼助手李新江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寫論文,一般都是用英文。昆蟲分類論文的文體,國際上是有嚴格慣例的,一個逗號表示什麽意思,一個分號表示什麽意思,摳得很精確。我們在剛一上手時,語言的思維方式還轉不過來,讀,能讀明白,用,有時就有很大的任意性。印先生批改論文的時候,特別註意這些方面。還別說,雖然用詞是一樣的,可這些標點符號經他一改,在內行人讀來,昆蟲的特徵就是反映得更加鮮明了。”學生們感嘆,別小看一個小小的標點,沒有幾十年的經驗和學識,練不出這樣的“火眼金睛”。
對於印象初而言,認真甚至已經上升為一種生活習慣乃至人格。1999年他在河大的一個研究生報考中科院海洋生物所的博士,需要一封推薦信。這個研究生告訴記者,一般人遇上這種情況,可能就會對學生說,你自己起草個草稿吧,這樣的做法現在很普遍。“但是印先生不,他不但按規定親手寫了,而且是親手封上,親自去發———那個時候他的很多信件都是我處理的,可是這一封不行,非得自己去發。每一個步驟都得嚴格按規定來做,一絲不苟。”順利考上了中科院博士的那個學生,直到今日也不知道老師究竟在推薦信裏寫了些什麽。
與很多著作等身的科學家不同,印象初院士的履歷中衹有有限的40多篇論文和屈指可數的五六本專著。
河大的學生們說,印先生壓下了我們許多論文。有時發現一個新的昆蟲品種,按照現在慣常的做法,衹要有一兩衹標本就可以認定,就可以發表。但是在印先生這裏通不過,要求至少有兩對,兩雌兩雄纔行。逐漸地我們對自己的要求也高了,達不到印先生的要求,自己就先壓下來了。
3、勇於奉獻,敢於負責
在印象初不多的幾本專著中,有兩本書特別引人矚目。
一本是1996年正式出版的《世界蝗蟲及其近緣種類分佈目錄》。這是一本被全世界同行公認“集大成”的權威著作,也是一本曾令印象初“傾傢蕩産”的“自費書”。
這本用英文寫成的巨著,共1800頁,200萬字,是當代世界上同類專著中最全面係統的,收錄了全世界各個地區蝗蟲2261屬,10136種。該書從1987年開始寫作,於1993年全部完成。印象初說:“五年成書,卻是一生收集、一生研究、一生付出”。
其後,世界昆蟲大會在北京舉行,印象初給大會寄去了兩篇文章,其中一篇,就是《目錄》的"摘要"。印象初說,《目錄》搞出來了,算是為國傢、為民族爭了一口氣,我就是要告訴世界,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中國的蝗蟲研究也已相當輝煌,我們不僅可以和他們並駕齊驅,而且在某些方面還超過了他們。
"摘要"在大會上發佈後,引起很大反響,許多外國昆蟲學家紛紛來函訂購,希望《目錄》一書早日出版發行---此前世界上同類型的最新書籍,出版於1910年,早就遠遠不能適應研究的需要。
但是,這部在非專業人士眼中"冷之又冷"的《目錄》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卻因為經費匱乏而不能付梓出版。"這是我一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對學術上也應該會有很大貢獻,總不能讓它胎死腹中。"最後,印象初决定自費出版。為此,已經退休的印象初拿出了手頭的全部積蓄,又從當時尚未結婚的兒子那裏"挪動"了一部分,湊成五萬元出版經費。
1995年夏,樣書出爐,當即受到學術界好評。同年10月,印象初當選中科院院士。很多投他票的老院士表示,《目錄》的專業水平和印象初傾盡所有自費出書的精神令他們深受感動。
另一本書是2003年出版的《非典型肺炎(SARS)冠狀病毒基因全序列》。這本書獲得了當年的國傢圖書特別奬,卻在網上一度引來一些非議和責難。
印象初是蝗蟲權威,昆蟲分類的專傢出了本搞病毒、搞基因的書,是不是跟風?是不是嘩衆取寵?是不是學術浮躁?
殊不知,在當今動物分類的研究前沿,生物分子分類學就是將基因研究手段引入分類研究,印象初等很多老專傢對此一直十分關註。從研究手段上講,老先生絶非外行。
"印先生的這本書,是從進化論的基礎性角度出發的,一般搞病毒、搞基因這些應用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在當時那麽緊張的情況下,不一定會有這種視野。"印象初的學生們在私下裏告訴記者,這本在世界上第一個用生物分子分類的方法、將SARS基因全序列進行排序的工具書,對於人們認識SARS病毒以及獲知SARS病毒的種類、比較它們在世界各地的變異有多大、産生危害的是哪些種類、各個種發病情況有什麽不同、原因是什麽等,具有相當重要的科學意義;同時,也為新藥研製、更加有針對性地治療SARS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印象初並不諱言網上那些評論,而說起做這本書的初衷,印象初說,我就是看到當時SARS的危害那麽大,想盡自己所能,做一點對國傢對人民有益的事---"書生報國嘛,這是我們那一代人很直接的想法。"出書一共花了三萬元資金,是他從自己的科研經費裏擠出來的。
"對病毒學而言我可能是局外人,但是科學研究本身是沒有疆界的。這本書出版後,據一些專業人士反映,是起到了一定參考價值的,這樣我就很欣慰。至於外界怎麽看,我並不介意。"時隔三年,一貫以治學嚴謹著稱的印象初本人談起這件事來很平和。
4、成功總屬於堅持到底的那個人
在印象初的文件櫃裏,記者看到了一個筆畫周正勻稱、非常美觀的昆蟲類專用字---左邊是""字旁,右邊是繁體的"修"字,也讀"修"。這個字,是印象初自己用電腦補造的---要知道,在windowsXP操作係統下自造補字,這是一般比較精通電腦的年輕人都望而卻步的一件工作。學生們說,印先生的思路很清晰,學東西很快,遇上復雜點兒的問題就詳細地記筆記,通常不用教第二遍。
印象初曾經說,"科技工作者的思維方式很重要,他的頭腦要非常清晰,不能怕苦、不能怕纍,集中力量來努力搞研究才能有所收穫。"
作為一個在青藏高原工作38年,曾經三次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科研工作者,這是印象初的切身體會。罕為人知的是,印象初成為院士,其實是"半路出傢"。
印象初告訴記者,1952年他中專畢業時,學的是植物病蟲害防治。以後的兩年裏,他是江蘇泗陽縣人民政府農林科的實習技術員。在那裏,他親身經歷了鋪天蓋地的東亞飛蝗造成的自然災害。1954年他考入山東農學院植物保護係,1958年畢業,分入青海農牧學院教書。1962年青海農牧學院撤銷,印象初被調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所當時有一支野外考察隊,我任副隊長,起初是做行政後勤工作的,甚至管買菜"。
野外科學考察隊目標是脊椎動物,印象初卻另闢蹊徑,從什麽鳥吃什麽蟲子入手確定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昆蟲。窮三年之功,他寫出了學理清晰、資料翔實的論文《鳥類的食性分析》。1974年此文一經發表,馬上引起世界昆蟲學研究界註意,他也因此一下子就走在世界昆蟲學研究的前列。其後提出"印氏分類係統",更是在跳出了昆蟲分類具體工作的範疇。時至今日,學生們仍然說,印先生的思維很超前,跟他討論問題,有時候我們有點跟不上趟。
一次,在為保定某中學做報告時,印象初談到,"我的道路可以說明:出生於農村,就讀於一般的小學、中學和大學,工作在條件較差的西部地區,也可步入科學的殿堂。"
在為河北生物教育科研、院士引進推薦積極奔走十年之後,年逾古稀的印象初坦言:"我現在的主要目標,就是把博士研究生帶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盡量多工作幾年。"甚至談到院士任期化這樣的敏感話題時,他也毫不避諱,"目前的院士終身製及院士推薦和選舉製是國際慣例,是比較有利於學科發展和防止學術腐敗的。現在,院士章程把80歲以上的院士稱為資深院士,不再參加院士推薦和選舉工作。也許,到那時候,算是真正退休了吧。"
5、三次死裏逃生
昆蟲分類的專業使從事這一行的學者註定不可能局限於書齋一隅,但是提起昆蟲學家,人們總是更多地聯想到手持白色捕蟲網捉蝴蝶的浪漫場面,或是曾被“小資”們奉為一時圭臬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裏那閑適恬淡的趣味。其實,作為真正的昆蟲學家,印象初在青藏高原上工作了38年,為廣泛採集標本,卻曾與死神三次擦肩而過。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印象初多次到青藏高原上考察、採集。考察路綫從西寧輻射嚮昆侖、喜馬拉雅、唐古拉、雅魯藏布江、橫斷山脈、岡底斯山、祁連山、柴達木盆地、日月山、青海湟水和黃河流域,足跡曾踏遍青海、西藏的各個地域。
第一次遇險是1963年,在巴顔喀拉山。“高原反應造成休剋,眼前一黑就倒下了,像死過去一樣。整整二十分鐘,把考察隊裏別的同志都嚇壞了。好在我不是第一個休剋過去的,心裏明白,這種高原反應避免不了,身體承受不了就休剋過去了,醒過來就沒事了,衹當是休息一次,接下來該怎麽工作還怎麽工作就是了。”這樣的經歷,一共是兩次。
上世紀70年代,印象初在西藏察隅、墨脫一帶考察,不但要翻越海拔4800米的雄多拉山,還要穿過氣候炎熱多雨,螞蟥、蚊子、毒蛇遍布的叢林、沼澤,在深山老林中跋涉前進。在途經泥石流最嚴重的地區時,由於路滑山陡,路又狹窄,汽車不慎駛出車道,一輪懸空,搖搖欲墜的汽車挂在路邊,底下是二三百米深的峽𠔌。印象初他們小心翼翼地從卡車車鬥裏滑到地面,徒步找來解放軍工程部隊,用小型工程機械將大卡車一點一點拖了上來,纔避免了一場車墜人亡的危險。
三四十年前驚心動魄的經歷,如今印象初講來,輕描淡寫。但事實上我們聽說,即使是在那個大傢普遍能吃苦的年代,也有很多人經受不了這種考驗,在印象初的同事裏,就有科研人員轉行到內地當生物教師,而起初原本擔當行政後勤管理工作的印象初,卻在三次死裏逃生的青藏高原找到了成就畢生事業的研究對象—“高原缺翅型”蝗蟲。 |
|
|